宝马奔驰被逼联手合伙干充电了,2024年卖电车更卷
大家好,我是卫明。
上次我们视频号里就预测了蔚来换电站要破局就要找合作伙伴,后面第二天蔚来就官宣了和长安汽车的合作,另外还有几家可能逐步加入,你说我们推理得准不准?能不能给我们点个赞关注一下?
没想到后来还有一个劲爆的消息,那就是宝马奔驰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充电网络。好家伙,这百年的竞争对手,居然在中国被新势力们逼得联手了!据悉,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该合资公司的充电网络将向公众开放。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bug,就是股权各自50%,这似乎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股权架构,一旦有不同意见,容易拖着,无法快速决策。但目前宝马奔驰在电车和电车网络上都还不是大佬,时间不等人,两家都是巨头,就先合伙干起来再说吧。而且对车主们来说,也是好事,因为充电网络是对大家都开放的!我的理想One,以后也有机会和宝马奔驰一起排排坐充电!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在开放超充网络了!11 月 28 日,特斯拉向部分符合条件的非特斯拉车型开放更多充电站,包含超过 350 座超级充电站和 260 座目的地充电站,这个数字应该不算少了。
而BBA中的奥迪稍显落寞,不过其背后的大众集团,其实早就在补能网络上投入了,大众中国旗下的开迈斯充电站,已经是第三方充电站品牌中,体验较好的一个,当然,也是完全开放给所有电车的。
我最近在几个开迈斯充电站充过电,体验非常不错,下次给大家拍一个视频。每个充电位上有一个锁,油车它不会随便去占位了,扫码后车才能开入位置,而且价格也不错,在上海市中心一些地方都有网点,充电还能免停车费,让我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还有一直重注换电的蔚来,那不就是自建补能网络很久了嘛。理想小鹏也在加入自己的充电站布局。
所以,这么多巨头一下子都重注补能网络了!为啥?
01
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报告,电车销量高增趋势下,车桩比上升成为痛点。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1万台,车桩比为2.51:1。2022-2023年电动车销量超预期爆发增长,虽然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车桩比有所下降,但充电难、充电慢依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痛点。
电车销售的一个瓶颈点依然在充电问题上,虽然很多电车主已经认为不是问题了,但是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在一些城市,乡村,高速服务区,充电位置依然不能保证,充电效率依然还不够。
面对2023年-2024年涌入的新的电车,在中远距离出行上依然还有很多充电服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对电车企业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报告也提到,2021-2022年为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速最高的两年,而充电桩作为电动车后市场中的重要配套设施,将略晚于电动车迎来增速最高阶段,预计2023年将是充电桩销量高增之年,我们相信2024到2025依然会保持投入和增长。
所以,大车企抱团尽快切入这个赛道,是当务之急。
02
卖车的下一个亮点,就是车企自身的补能网络
另外,特斯拉和蔚来依靠自己的补能网络(超充电站和换电站),直接获取了一部分忠诚用户,这对其他车企来说是一个优势,也是其他车企早晚要去涉及的部分。
当车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在外出行的充电服务将会成为一个卖点。否则车主只能限于短距离的出行,场景想象空间有限。
虽然理想和华为重注增程车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在5年之内依然还是解决里程焦虑的一个办法,但随着电池容量扩大,快充技术越来越成熟,更多新用户,特别是油车主要向电车转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倾向于纯电车。而如果品牌有自己的专属充电网络和服务,加上国有投入的公共充电网络,和其他车企共享的充电服务,车主不仅没有了焦虑,还会因为专属服务对车企加分。
当然,车企投资补能网络也会玩一个博弈游戏,就是都会尽量留下一部分资源给自己车主专享,拿出一部分资源出来共享,以换取其他车企投入的网络共享,都是希望用杠杆以小搏大,在收益与投入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也用合适的收入撬动更大的充电网络,同时保证自身品牌对车主们的吸引力。这其实也能理解,在充电站利用率不能达到百分百或者彻底盈利之前,大家都抱着一个分摊成本共建的思路。
大锅饭要有,保证车主们不饿,但是自家车主们也得要有一点小灶,这样才能吃得好。
譬如,特斯拉此次在国内开放的超级充电站,均为 120kW 的 V2 超充桩,而非目前在国内运营功率最高的 V3 超充桩。蔚来充电站是不是全部开放给其他品牌车主,还有待观察,理想也在开发自己的充电网络,这其中肯定都有一些资源只对自己车主开放,即便是公用的,自己车主肯定也有一些额外福利。
回到宝马奔驰的这次合作,公告中也明确说了,宝马集团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客户可享受专属服务,如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所以,在保障充电站经济性和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对自己车主还是有额外加权的。
开放,是为了保证充电网络的经济价值,专属,是给自己车主们提供附加的情绪价值。
未来几年,这些各家车企的微观因素,叠加宁德时代等企业对电池技术的深度研发,以及“新基建”发展方向等宏观因素,将会加速补能网络的建设,竞争与合作发展。
对于电车主们,肯定是更有福了!
最新话题:拼多多“砍”向全球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