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丨身边的正反馈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闲聊
【全文约2500字,上周六赶飞机断更了······】
前言:
前几天写了篇关于教育与社会故意脱节的文章,写完后脑子里浮现出很多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父母很少给予我正反馈。
而最近四五年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尤其是未经社会历练的年轻人)乐观开朗、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有同理心、会顾及他人感受,那么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周围人一定给予了他足够的正反馈。
我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好几本不同的书里边都强调过正反馈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毫不夸张地说,正反馈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是积极乐观还是自私阴暗。
1.人从出生开始就尝试建立正反馈机制,不停的正反馈让人变好。
2.扫兴的父母,不给予孩子正反馈,造就性格缺陷的人。
3.好的父母,时时刻刻都在给予外界正反馈。
4.没有好的父母没关系。自我救赎,打破负循环,自己建立正反馈机制。
Part.1
什么是“正反馈”?
我看过的好些本心理学的书里都提到一个观点: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开始尝试建立正反馈机制。
婴儿刚出生时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喊向外界传递信息。
婴儿哭喊可能是要喝奶了、要换尿布了、冷了要穿衣服、缺乏安全感需要抱抱了等等,父母听到哭喊后去查看并回应和处理,都是在给予婴儿正反馈。
如果婴儿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和处理,那就很可能冻饿而死
以上是最基本的正反馈,即“发出需求,索取→得到回应,被满足”。
再进一步的正反馈就不是物质上索取与被满足了,可能是精神上、情绪上等等方面的被满足。
比如,你在大街上无意中与一个陌生人眼神对上了,你下意识地对他微笑,他回以你微笑。这是他对你的行为做出的正反馈,他对你的友善予以了同等的回应。
如果他看到你微笑后,内心在想你是不是想骗他去缅北割腰子,从而露出了惊惧的表情。那这是负反馈,你的微笑没换来对方的微笑,反而换来对方对你的质疑和戒备。
长期获得微笑的正反馈,你会爱笑,给人一种阳光开朗的印象。长期负反馈,你不喜欢笑,给人一种阴冷的印象。
大部分人都会喜欢阳光开朗的人,长此以往下去,接收正反馈多的人性格就会更好,更容易融入人群,更擅长与人交际。
Part.2
现在网上有个挺火的话题: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什么叫不扫兴的父母?能给予孩子正反馈的父母就叫不扫兴的父母。
相信在绝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今天发生了一件令作为小学生的你异常高兴的事(考试拿了满分、篮球比赛拿了第一名等等),你急匆匆回到家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这件高兴的事。
开口还没说两句,你妈就打断你:怎么不换鞋子就进来了?先去把鞋子换了再说!
你的情绪有点失落,但还是一边讲一边去把鞋子换了。换完鞋子又还没说几句,你爸从房间里出来直接打断你:回家要先洗手,要讲卫生,快去洗手。
你只好闭上嘴先去洗手,此时你的高兴劲已经快消失了。但你还是想着要和父母分享你的快乐,洗完手你继续说今天发生的事情,而父母却在一旁谈起了办公室八卦。
当你说了一半,停下来喝水时,他们以为你说完了,看都没看你一眼,淡淡说了句:挺好,下次继续努力。
你终于彻底失去了再与父母分享高兴的兴趣,怏怏回到房间去写作业,心里想着:原来没人在乎你高兴不高兴。
这样就是扫兴的父母,他们没有在孩子认真交流时,给予情绪上的正反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最终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际。
我的母亲属于是更糟糕的一类,她不但不会在我分享高兴时,认真聆听,给予我正反馈。她甚至会在我分享高兴时,觉得是跟我“沟通”的“好时机”,她会打断我,把我平时不愿听的话,趁机全说一遍。
我母亲的行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负反馈,她给我传递了一个信号:与人分享交流会招致批评教育,所以最好不要跟人交流。不与他人分享快乐、交流沟通怎么会有朋友呢?没有朋友,性格自然越来越阴沉。
我7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外公外婆家渡过,那时候人人都说我是个阳光开朗的小孩子。
大概10岁以后,长期的负反馈导致我再也不跟我母亲分享任何事情,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跟她说,而她不但自己没有去思考、反思原因,还到处跟人说我不肯跟她交流沟通。
短短3年时间的负反馈已经对我的性格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中时期,班主任甚至在我的期末评语里写了这么一句话:似乎过于成熟,对人对事喜欢冷眼旁观。
长期的负反馈积累,令我越来越排斥与人深度交往,性格越来越冷漠。一直到快30岁,才意识到了问题,看了许多心理学的书并尝试改变。
Part.3
我有个小徒弟,其实我觉得我没资格当什么师父,但他逢人便叫我师父,盛情难却下,我也就认下来了。(其实也是在给予我正反馈)
小徒弟北京某985毕业,情商很高,是人见人爱的那种人,我周围见过他的朋友,都很喜欢他。
在与他的接触过程中,他母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要知道,我跟他母亲仅仅见过两面,除了打招呼,一句话都没说过。
两次见面都是我们去他母亲单位拿点东西。
第一次见面,没有地方停车,我本来是在驾驶位等着小徒弟和他母亲把东西放到后备箱就走。我内心隐约觉得似乎不太好,于是下车跟他母亲打了个招呼,并顺手一起把东西搬上了后备箱。
事后小徒弟跟我说,他妈说我很有礼貌,明明可以不下车的,还专门下来打个招呼。
第二次见面,他妈带我们去拿东西,我和小徒弟在后边跟着,我随口说了句:阿姨好像瘦了。
小徒弟跑上前跟他妈说了,然后退回来跟我说,他妈说我真会说话,然后我看到他妈回头看向我,我和他妈相视一笑。
仅仅两次加起来不够十分钟的接触,小徒弟的妈妈就给了我两次正反馈,明明没什么交流却让我觉得已经跟他妈妈很熟络了。
正是小徒弟有个这样能时刻给予他正反馈的母亲,他才会有如今的高情商和人见人爱的性格。
他母亲不断的正反馈,让他愿意与母亲交流,进而愿意与人交流。与人接触交流的多,自然更懂得怎么跟人相处,自然而然地就会有高情商和人见人爱的性格。
Part.4
以上说到的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正负反馈造成的影响,这些是无法把控的,毕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但是成年后,自己可以尝试去改变。当然会很难。
长期接收负反馈往往会陷入一个负循环:你向外界给出正反馈(如微笑)→得到负反馈(对方质疑、惊惧)→你不再愿意给出正反馈→别人更加不会给予你正反馈并回应你更多的负反馈→你越来越排斥外界。
一个人到了这一步,基本已经接近没救了,会越陷越深,最终自我毁灭。所以当长期接收负反馈并陷入负循环时,一定要及时打破负循环。
先要尝试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弄清楚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是谁造成的都不重要,更不要去抱怨和怪谁。
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多向外散发正能量,多给予外界正反馈。当你多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越来越多地回应你微笑。同时一定要避开总给你负反馈的人。
思路有些混乱,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将就看看咯~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