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招商金控
2022年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央行审查并批准了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并同意其更名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金控”)。
这是继今年3月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央行颁发的第三张金控牌照,也是国务院国资委体系内的首家央企金控。
一名接近招商局集团的消息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获得金控牌照之前,招商金融业务已经进行了内部架构管理的调整以及股权结构的调整,包括在业务范围、经营情况、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层面厘清逻辑。
在上述消息人士看来,招商金控牌照能够顺利获批的一个原因在于招商局此前较早地开展了金融专业化运营,框架搭建符合政策指向,实现了实业和金融的风险隔离。
2020年,央行印发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其中即提出“非金融企业应当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清晰,股东、受益所有人结构透明,管理能力达标,具有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按照央行的要求,非金融企业、自然人及经认可的法人实质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触及数类标准时,应设立金控平台。按照2018年央行报告,非金融企业控制的金融机构已有数百家。
此后,央行以审慎的方式推动金控牌照的审理,截至目前,央行共受理了5家公司关于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除已获批的3家外,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和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仍在受理之中。
一位参与金控牌照申请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诸如股权结构不清等情形都会影响牌照的审批。
金控牌照的价值在于对非金融企业控股多家金融公司的现状进行确认和许可,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将此形容为“补船票”。
金控牌照的后备军中,以央企和地方国企平台为主。多家参与申请牌照的企业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已经有多家央企、地方平台希望上门“取经”。五矿、华润等多家央企也被认为是金控牌照的后备军。
但金控牌照也意味着更加严格的监管,上述接近招商局的消息人士表示,招商金控会始终把风险管控放在第一位。
此次获批金控牌照的招商金控,为招商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招商局集团通过招商局轮船持有招融投资(更名后为“招商金控”)100%的股权。
与此前获批牌照的中信集团类似,招商金控为“小金控”模式,《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如果企业集团内的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的比重达到或超过85%的,可申请专门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控股公司及其所控股机构共同构成金融控股集团;也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同等条件,由企业集团母公司直接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整体被认定为金融控股集团,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的比重应当持续达到或超过85%,前者即“小金控”模式。
上述消息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2016年开始,招商局集团就针对金融板块持股比例分散的问题着手进行整合。
2016年9月29日,招商局集团全面部署启动招商局金融控股公司相关工作,成立了工作组,工作组下设行动小组,推动项目落地,以招融投资(已更名为“招商金控”)为主体,通过无偿划转、现金收购等方式集中境内外金融股权,优化了金融板块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实业和金融的风险隔离。
2018年,央行公布了五家金控模拟试点: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苏宁集团和蚂蚁金服。
2018年6月,根据《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2016-2020年)战略规划》,招商局集团总部施行“核心职能战略引领”与分类管理的管控模式,实施差异化管控。招商局集团经研究决定,成立招商局金融事业群/平台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由相关金融成员公司一把手担任招商局金融事业群/平台执委,持续优化金融业务管控模式。
在上述接近招商局的消息人士看来,对金融机构股权的梳理、集中和内部架构的前置性调整,是此次金控牌照能够顺利落地的重要原因。他说:“这次申请的过程比较顺利,得益于招商局金融专业化管理成型比较早”。在其看来,这种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实现金融和实业的风险隔离。
招商局集团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招商局集团是一家业务多元的综合企业集团,核心产业包括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三大板块。
目前,招商金控监管口径下风险并表及参股重要性机构总计约670家。其中,直接持股管理的主要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商仁和人寿、招商租赁、招商资本、招商创投等,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领域。
2022上半年,招商局金融业务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5.7%;总资产规模10.4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AUM)超过19万亿元。
1992年至1997年,招商局在中国香港以资本为依托进行多元化经营、规模化投资,产业资本向金融、港口、公路、高科地产等各行业延伸,集团下属控股企业已经超过200家,资产超过500亿港元。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彼时,投资主体过于多元化导致招商局集团出现不良资产淤积、流动性困难,集团整体有息负债率最高时达到60%以上。
也是在这一危机中,招商局确立了以金融为支柱产业的目标。1999年,招商局成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金融集团),负责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经营,并根据集团授权,对集团内的金融业务实施行业管理和指导。
此后,招商局逐渐从银行、证券业务出发,成为一家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大型央企集团。
上述接近招商局的消息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讲述了2015年A股市场大跌之时,招商局用超过400亿资金增持招商银行,提高持股比例的经历。
招商银行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是招商局集团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在集团整体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主要的利润贡献者。
但与此同时,随着招商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经历历次增资扩股、股权分置改革及A股和H股的IPO后,招商局集团对招商银行持股比例也不断被摊薄。
2006年招商银行完成H股IPO后,招商局集团的持股比例到了17.63%。招商局集团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招商银行对集团利润和现金流影响最大,但集团对其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对偏低。
作为经营业绩好、分红稳定、增长稳健的公司,招商银行上市后受到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青睐。陆续增持招行的安邦即为其中之一。截至2013年12月9日,安邦累计持有招商银行11.33亿股,占总股本5%,首次举牌招商银行。到2014年年末,安邦跃升招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72%。
与此同时,招商局集团也在增持招商银行,2014年下半年,其持股增加了3.03亿股,持股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至20%。
2015年,开始于2014年的A股牛市在6月26日宣告终结,市场急转直下。7月4日下午,国务院召集一行三会、财政部、国资委开会,商讨金融市场应对之策。
招商局集团内部召开办公会,计划动用超过400亿元资金在二级市场上陆续增持招商银行股份。
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间,招商局集团通过其控制的招融投资、晏清投资、楚源投资等累计增持招商银行股份合计14.77亿股,其中A股股份14.29亿股,H股股份4862.25万股,招商局集团的持股比例提升至26.80%。
招商局集团对招商银行的增持一直持续到2015年11月,累计增持比例达到9.76%,耗资逾4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A股市场上大股东增持之最,在招商银行的总股本占比为29.97%。最后,在交易所公布十大股东增持名单中,招商局集团是第一名,增持资金大于第2到第10名之和。
这一年的8月25日,2015年半年报出炉以后,招商银行股价连续两日涨停,市值一度超过交通银行。“那一刻,你并不知道招行股票会不会跌,如果跌了,我们就是国资流失的罪人。”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金控牌照的焦虑
招商金控万亿版图的形成也是后来者的模板。
从2005年监管层逐渐放开金融机构入股限制开始,国资、民资中的产业资本逐渐兴起了控股金融机构的浪潮,一批“资本系”开始出现。
在2018年的央行报告中,提及“大量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金融机构,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资本来源,补充资本,改善股权结构,也增强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认知和理解。但同时,也存在过度投资、野蛮扩张、虚假注资或循环注资、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这既容易助长脱实向虚,也导致实业风险与金融业风险交叉传递,迫切需要明确政策导向,加强监管。”
此后,在金融去杠杆和严监管下,一批类金融平台闪现风险,迎来监管机构干预,这也使得一批曾经备受关注的民资金控逐渐式微——2018年金控模拟试点包括苏宁集团和蚂蚁金服两家民营控股企业,而首批受理企业中则只有万向集团一家民营企业。
另一方面,多家央企、地方国资平台开始不断拓展金融版图,因持有较多(两家以上)金融机构,依然需要获得金控牌照的船票。
2022年9月6日,五矿资本董秘回复投资者关于其是否上报金控平台申请一事称:“公司正积极推动金控牌照申请,与人行营业管理部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具体进展请关注本公司发布的公告。有关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详见公司定期报告及临时公告。”越秀金控也曾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暂不满足申请成为金控集团的条件。对于未来是否计划取得金控牌照,
按照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得登记为金融控股公司,不得在公司名称中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团”等字样。
《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应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但未获得金融控股公司许可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会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其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求其部分转让对金融机构的股权至丧失实质控制权。(二)要求其全部转让对金融机构的股权。(三)其他纠正措施。
一位参与金控牌照申请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如果最终无法获得金控牌照,就意味着一些公司可能要剥离已有的部分金融业务。
多家参与金控牌照申请的企业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已经有央企、地方平台希望能够去现场学习取经,了解要获得央行批准,需要做些什么合规措施。
在上述接近招商局集团的消息人士看来,金控牌照也意味着更审慎的监管,“招商金控会始终把风险管控放在第一位,这也与监管层对金控平台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上述负责人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排在第一的还是风险,即整个金融控股层面交叉的风险、关联的风险,以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风险,谁会把招商局的金字招牌毁掉的风险。
在一系列风险里,核心之一是大类资产配置。实际上,经济在转型,金融机构一般出问题就是在流动性风险上,但流动性风险只是一个导火索,前提是大类资产配置不能错。
第二是金融科技,也可以说是战略性风险,招商集团反复强调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视,甚至鼓励天马行空的创新,允许试错,不追求短期回报。未来,要更看重科技如何与集团本业相结合,从而改善甚至颠覆集团现有业务。
目前,招商金控通过搭建三道防线,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的风险管控体系。第一道防线以银行部、证券部等“4+N”部门作为最前端,通过董事会层面推动成员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偏好指标与落地实施。
第二道防线是风险与法律合规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相关顶层设计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等。
第三道防线是审计集中,设立审计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设立了首席稽核官。
此外,在全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尚未采用风险容忍度定量指标时,通过招商银行、招商证券董事会下设的风险委员会,引领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率先在内部制定风险容忍度定量指标,并将各类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将每一类金融风险量化考核。董事会将风险容忍度定量细化为十几大类指标,下辖几十小类指标,严格明确风险偏好框架,确保管理层在风险框架内稳健经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