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社论|奔赴春天 迎风奋楫谱华章
天不言而四时行。当闪耀在新年伊始的第一道曙光,温暖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光不会负约,2024年如期而至。
回首一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跨过许多沟沟坎坎,越过不少激流险滩。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因素,承受内部“三重压力”加大的困难,压力挑战不比疫情三年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国经济稳步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进一步。
这一年,工业经济回稳向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一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9.1万辆。这一年,大国重器扬眉吐气,C919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命名交付,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这一年,“含智量”更高了,“含绿量”更浓了,5G基站达到318.9万个,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累计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100家。
一串串亮眼数字,铸就新辉煌;一项项重大创新,激发新动能;一次次高光时刻,标注新高度。在这个风雷激荡的伟大时代,14亿人共同奔赴,汇聚起绚丽的2023国家记忆,积蓄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伟力,谱写出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华美篇章。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在消除疫情影响的恢复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也要看到,“复苏曲线”的背后,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
潮起江海千帆竞,迎风奋楫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克服新困难新挑战,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
新征程上,落实好党中央的方针是生命线。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拼、一起干,坚决、准确落实好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生命线。做好今年的工作,关键在行动,关键靠实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我们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面领导,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把新型工业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新征程上,“稳”是大局,“进”是动力。“工业稳增长”是工信部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稳”是大局和基础,下一步要抓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支持工业大省继续“挑大梁”,深化原材料、消费品“三品”行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大宗消费。工业经济不仅要行稳,还要致远,“进”是稳的手段。2024年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已经先行的领域保持领先,在重点先行的领域突破创先,在追赶先进的领域进位争先。
新征程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有多高质量,就会有多强后劲。“高”架起了2024年工业发展的筋骨脊梁,要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与“新”需同频共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要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布局重点产业,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培育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新增长点,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在新赛道上不掉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这是中国经济所处的方位。我们要不懈追求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突破攻坚,我们应当拥有这样的决心,也完全可以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处于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工业化发展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传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