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中国家庭最深的禁忌,该打破了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中国家庭最深的禁忌,该打破了

公众号新闻
作者 |主创团哎呀妈
来源 | 小十点(ID:sdikid)


前几天,女儿班上的好朋友请假回老家,连续三天没来学校。


一问,原来是爷爷去世,全家回去奔丧。


女儿打小没经历过这种事,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人死了,和其他人有关系。


看她满脸疑惑,我忍不住提醒她:


“你可别随便问同学啊,她爷爷死了,她肯定伤心难过,你要是问,就犯忌讳了。”


本以为三言两语能堵住女儿的嘴,不成想她突然来了一句:


“妈妈,那你什么时候会死?”


乍一听,下意识有点恼怒,想怪她怎么能说这种话咒自己的妈妈。


但仔细想想,女儿这么小,家里没人教,如果一直回避“死”这个话题,她一定更加好奇。


说起来,大部分像我们这样的中国家庭,不轻易谈论“死”,甚至觉得和数字“4”有关的东西,说出来很不吉利。


然而,越是被视为“禁忌”的事情,越不能含糊其辞。


有些东西父母不说,孩子就很难真正理解和明白。


谈“死”很难,不谈更难
    
河南一位一年级小男孩看革命先烈的视频后,突然趴在桌上哇哇大哭。

原来他害怕自己会像先烈那样死掉,要是死了就再也活不了了。


路桂军医生也分享过类似的故事。

科室一位护士的女儿,6岁左右,幼儿园中班。

有次看动画片里的小白兔死了,哭得特别伤心。

于是问妈妈:“妈妈,什么是死亡?小白兔怎么了?”

护士妈妈跟她说,死亡就是永远离开了,从世界上告别了,再也不回来了,永远见不到了。


听完,女孩赶紧追问“妈妈,你会死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吓坏了,崩溃大哭起来:

“不行,妈妈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么办?我不能没有妈妈。”

然而护士妈妈没太在意,觉得孩子只是一时任性而已。

结果第二天,小女孩死死抱住妈妈,不让妈妈上班,一直哭喊着害怕,不管妈妈怎么哄,都没有效果。

路医生得知情况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孩子第一次面临死亡,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回应,所以她本能地接受不了事实,特别恐惧妈妈“死”。

其实大部分孩子3~4岁时,已经能懵懵懂懂知道“死”这个概念,比父母想象得要早。

然而比起“生”,他对“死”的认知浅显、片面,根本不知道具体的结果。

如果得不到妥当的解答,或者被错误地暗示和引导,在他小小的脑瓜里,只会不断放大“死亡”的可怕。

当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死,他就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想象和夸张化这件恐怖的事情。

美国励志演说家莉丝·默里曾在畅销书《风雨哈佛路》中讲过:

小时候妈妈病得很严重,那时她满脑子全是生命垂危的病人的身影,吓得一直发抖,眼泪直流。

然而妈妈却故作轻松,总说自己很好,自己没事。

结果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崩溃和伤心,还把妈妈会死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疯狂咒骂自己。

死亡,的确是个难以启齿、沉重的话题。

许多家庭拒绝谈论它,以为不说,孩子就不用过早面对压抑的气氛和生死的沉重。

然而,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回应和解答,很容易产生各种错误、荒谬的想法,一旦理解不了“死亡”的含义,就会活在恐惧、悲伤中,后患无穷。

孩子对死亡越无知
越无法重视生命本身

哲学家萨尔瓦特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换句话讲,孩子不知道“死亡”代表着生命的结束,就无法理解生命的价值。

有时候还会因为把生死视为儿戏,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过激行为,伤人伤己。

前不久,浙江杭州一家宠物店。

两个小男孩见店里没人,地上躺着一只小奶猫,觉得好玩,就把猫放进狗笼里,让狗咬猫。

逗了一会后,又用力把小猫摔在地上,反复来回好几次。

听到店里监控声传来斥责的声音,他们俩立马逃了出去,可不到一分钟,又折返继续虐待小猫。

而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他俩的第一次了。


之前被警告过,还通知家长,可家长基本不管,任由孩子肆意虐待小动物。

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些阿猫阿狗的命不是命,死了就死了,毕竟“杀猫”≠“杀人”。

可大家知道吗?

美国有专家做过调查,发现70%有虐待动物经历的人,同样也有其他的犯罪记录。

在我国,也有大量的研究指出,当今青少年犯罪、自杀意图或行为,都跟缺乏死亡知识、错误认识死亡有关。

还记得之前失联106天,最后被证实为自杀身亡的胡鑫宇吗?

他离世前,整天把“活着没意义”挂在嘴边,从没想过自己死了父母怎么办,别人怎么看。


还有上海那位14岁跳楼的女孩,遗书上写着“我消失也不错啊,我不怕”。


一个个都是父母期待着长大、含辛茹苦栽培出来的孩子。

却在死亡这堂课上一无所知,错把“死亡”当解决问题的万金油,以为自杀就能彻底解脱。

多傻的孩子,多令人唏嘘的教育现状!

不知死,焉知生。

对“死”这件事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和敬畏,不知道生命的消逝意味着什么。

这样稀里糊涂长大的孩子,只会藐视生命的价值,一点点变得冷漠、无情。

看到生命流逝无动于衷,看到有人受伤事不关己,哪怕将尖刀指向自己,也不躲不避,学不会珍惜。

是时候,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

主持人白岩松有句话说得扎心:

“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生、老、病、死,乃人生的必经阶段;死亡和“新生”一样,是每个人包括孩子都需要学会的课题。

别因为父母的避而不谈,或过分美化,造成孩子的认知偏差。

想让孩子健康、顺利成长,感知生命的可贵,请好好告诉他“死亡”的真相,给他上一堂真正的“死亡教育课”。

结合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对“死亡”的理解接受度,我们可以跟着三个阶段来:

1、0~4岁的婴幼儿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对死亡没有任何改变,但他会因为和照顾者的分开、和心爱之物的分离感到伤心、害怕和恐惧。

在他的认知里,妈妈不在身边,喜欢的玩具不见了,就是没人要、东西没有了。

因此可以用比喻、类比的方式解释死亡,让他明白这种分离、分开的感觉,和“死亡”有点像。

但要记得告诉他: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好好对待你的玩具,玩具就会一直属于你。

2、4~7岁的儿童期

孩子4岁开始,开始好奇什么是死亡,有一定的探索欲,想搞明白怎么回事。

这时请好好跟孩子聊,或者借助科学绘本引导孩子明白:

死亡代表生命的终结,意味着消失、不见。

有时候也和危险的事情有关,所以水烧开了别去碰,远离裸露的电线,出行要看红绿灯……

当他更好地建议对世界的认知,懂得保护自己,就不会一直陷入恐慌当中,而是慢慢理解死亡这个自然现象和过程。

3、7~12岁的少年期

上小学以后的孩子,对身体、健康、生命科学知识了解更多,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时父母要正视回应“死亡”这个话题,切勿把死亡和鬼怪、虚幻的东西混为一谈,误导孩子的认知。

利用科普课堂、纪录片、动画片或合适这年龄阶段孩子看的影视作品,用科学的态度解释死亡,让孩子更好了解这一自然规律。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经历身边的所见所闻,认识生命和死亡。

4、12~18岁的青少年期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思考“生与死”的哲学话题,这时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新闻上进行探讨。

听听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以利用清明节、过年带孩子回家扫墓、祭奠祖先,或者在家里搞个仪式,和孩子讲讲祖先、去世的亲人的生活事迹,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独一无二。

只有孩子清楚认识到生命有限而可贵,他才能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内心变得强大、有爱。

如果下次孩子再次提问:“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我一定不再回避,或批评她不懂事,而是耐心跟她解释:

“宝贝,妈妈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接下来我的回答,请不要感到慌张、不安……

不管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你身边,请一定要记住,要过好每一天,珍惜当下,妈妈永远爱你,祝福你。”

生活,处处是教育。

利用好每一次契机,带着智慧和爱心回应孩子。

相信我们的宝贝们会更珍惜“生”,重获前进、成长的满满动力。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来源简介:本文来源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小十点,关心孩子,更关心妈妈。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被误解最深的城市,原来这么有料习大大兼任央行太上行长,六权分立+伟光正什么才是“更好的死亡”?(连岳注:衰老、养老、老年医疗,打破了许多偏见,值得一读)“妈妈,别扎我!我听话!”4岁女孩确诊癌王,妈妈暴走痛哭: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谁是你的同党!清华男生面试中的眼神让我心碎,他撕开了原生家庭最深的痛!看了欠债400万的郑州夫妻,我顿悟什么才是家庭最大的财富看来我们40多年不战的记录,2024年要被打破了?萌宠丨“妈妈问我养猫到底有啥用?”我把这组图发过去了......​曾被一张纸卡脖子,中国如何打破了西方垄断?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妈妈的情绪稳定和正能量11岁印度少年出庭最高法院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死?? 这背后....“妈妈,救救我!不要拔!” 5岁孩子全身癌变,妈妈痛哭忏悔: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生病了又有学生撕毁ED协议!中国学生的内卷闹剧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中国什么时候可以谈超越?切断出口,中国对该邻国下狠手,刚开完领导人会议,该国为何又作死?“妈妈,我不想穿短袖了,同学叫我‘小斑马’”热搜上“瞒着父母上8年班的阿姨”遭1500人吐槽:你什么立场,就说什么话“妈妈,救救我!不要拔!” 7岁男孩全身癌变,妈妈痛哭忏悔: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巴以冲突和民主党的分裂新冷战,三战,圣战,为谁而战?“妈妈,同桌每天都骂我”:听完女儿的处理方式,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妈妈,上班好累呀”“妈妈,我的小鸡鸡怎么变硬了?”这几个羞羞的问题,这样回答太妙了吼娃时,伤他最深的,永远是这三类话英文写作什么时候用each,什么时候用every?九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已与保姆结婚,房产、丧葬费被卷走,错最深的却不是保姆湖南农妇掉入山洞23天,被放牛汉发现后救出,没想到竟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妈妈,我不是笨小孩!”孩子学习不用心,原来是得了这种病→“妈妈,你小时候学什么?”我给出了暴露年龄的回答……中国建成世界最大最深的暗物质实验室英文写作什么时候用双引号,什么时候用单引号?过敏抢救,肾上腺素什么时候必须稀释?什么时候只能用原液?你什么脾气,就什么命!(不是迷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