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3职场红利盘点:当找工作不再是件容易事儿(全文版)

2023职场红利盘点:当找工作不再是件容易事儿(全文版)

公众号新闻

8大求职方向,26个领域,50家职场红利雇主全解析。


职场Bonus团队

编辑陈桐

“现在哪儿还有什么红利?”

这是我们2023年在读者留言中收到的一句半冷不热的质疑。而我们想试图回答。

回顾2023,职场Bonus为求职者、招聘人士盘出了8大求职找工作时可优先考虑的“元主题”。不过我们一直知道,这些主题听上去有点大,不够聚焦。于是,除了用一篇篇单点突破的选题来寻找当下还有涨薪趋势的好职业、好公司,职场Bonus团队决定在跨年之际,用一篇更长的、万字的文章,为大家细数8大求职主题下26个细分领域,并将带给大家50家好公司,并告诉你他们好在哪儿。

请注意,这26个领域虽然都很关键,但不意味着它们一切向好——我们职业的航船在这两年如此颠簸,或许正是这些领域出现了波动。至少,红利在这里来去得更快。
而为大家带来的这50家公司,来自我们秋招季时启动的调研。入选2023职场红利Top50名册的公司里,最多的是数字智能主题里的公司——谁让AI今年火成这样。最少的可能是大消费主题里的公司,只有3家,但里面藏着希望的光芒。

祝,阅读愉快。2024年职场一切顺利。

数字智能
应用层:亟待爆款应用提价,生成式AI赛道被看好
在C端,生成式AI无疑是应用大热门。
前有Character.AI、HeyGen引爆投资圈,后有Pika惊艳硅谷,生成式AI应用也成为全球市场里的香饽饽。
麦肯锡指出,生成式AI有望解锁万亿级美元价值,并预测AI整体将为全球经济带来高达25.6万亿美元的正面经济影响,其中来自生成式AI的贡献高达7.9万亿美元,大概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量的8%。
国内,生成式大模型厂商也纷纷推出了C端应用:如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商汤商量、智谱AI的智谱清言、百度文心一言等等。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在生成式AI的爆火下,今年AIGC相关岗位早早地就迎来高薪热招。
据猎聘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1~8月,AIGC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76%,招聘平均年薪达41.09万元。其中深度学习、图像算法、自然语言处理(NLP)位居前三,招聘平均年薪均超50万,分别为55.78万、55.10万、53.31万。
To-C市场里,现象级应用仍然缺席,这也意味着机遇。中金研报指出,C端工具类应用AI模块提价弹性高,将来C端可能会出现生成式AI类的现象级应用。
字节跳动在这一战场中似乎有更大的野心和优势。虚拟聊天机器人方面,字节推出了豆包;AI视频生成方面,PixelDance一经发布便惊艳海内外。在AI人才队伍的筹备上,字节也保持了大力招聘的节奏。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11月发布的《2023泛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显示,字节连续三年成为AI岗位发布最多的企业。
鉴于技术制约,以及国内用户付费意识不高等因素,AI在C端的应用或有难度。
求职者在选择AI的To-C赛道雇主时,要对公司业务在C端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判断:比如技术能力能否支撑其野心、是否具有流量基础等,以防业务关闭时被优化地措手不及。
模型层:混战激烈,各厂商抢占行业应用市场
相较于To-C端尚不确定的商业模式,B端和B-To-C端应用落地实现路径较短且明晰,各大厂商热情更高,纷纷不遗余力地抢占自家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高地。
我们发现,以龙头科技公司为代表所主导的通用大模型正在多领域布局,然而泡沫已然隐现。
对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庞大的算力和资金,且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大模型的研究通常默认由大厂或优势明显的公司去完成。
而细分行业的厂商受限于资金和算力,便会成为前者的客户。瞄准这块企业客户需求旺盛的大蛋糕,通用大模型厂商们开始抢占各行业的市场。
百度:宣称与超过300家企业成为生态伙伴;
阿里:阿里云于4月宣布与7家企业推动大模型在油气、电力、交通等行业落地;
华为:基于其盘古大模型在气象、矿山等垂直领域企业合作发布大模型;
腾讯:已和数十个行业的22家企业达成大模型共建合作;
科大讯飞:宣布星火大模型首批接入36个行业3000余家企业;
虽然通用大模型布局领域众多,但业内观点认为,通用大模型会遵照“赢者通吃”的规律。
未来,市场上会仅存几个龙头大模型,最终形成“1+N”的“少通用大模型+多应用生态”模式。因此,在大模型竞争的后半段,泡沫会逐渐被戳破。扩张过快的通用大模型人才队伍,隐现缩减风险。
据业内人士向职场Bonus透露,很多大厂前期都在试水,成立AI创新部,将人才招进来后一段时间若业务部门没有产出,就会大批裁员。想要盲目挤进大厂AI队伍的人才,需要思考下当前公司的AI人才规模是否过剩,后期是否有被优化、活水去其他部门和项目的变动风险。
除了需要注意阶段性的泡沫,人才找工作时还要注意“真假自建大模型”的过度包装乱象。这种情况多发于垂类行业。
我们注意到,今年市场上的垂类大模型可谓五花八门:
金山办公:WPS AI大模型,是接入MiniMax多个大模型以及百度等厂商的大模型后调优而来;
度小满:发布的首个金融类开源大模型“轩辕”,是在Bloom开源大模型基础上训练;
学而思:推出过自研大模型MathGPT;
美图秀秀:自研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是在GPT大模型基础上训练微调。
业内人士告诉职场Bonus:很多在宣传时冠以“自研”之名的垂类大模型,实际上就是接入多个开源或者未开源大模型后,用自己的行业数据进行微调,并不是真的从0开始构建自己的大模型。
这种情况下,其实没有什么“垂类行业专家大模型”,只有垂类行业专家Agent。
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无疑是大模型混战后半段的新焦点,更是公认的下一个风口。国内如百度、智谱AI等大厂和AI独角兽先后发布了自己的Agent开发框架,面壁智能的“大模型+Agent”技术已在金融、法律等场景都有落地。
Agent 的爆火也带动了相关人才的需求和薪资。某大厂的AI高级算法工程师告诉职场Bonus, 很多大厂都青睐Long Chain等Agent相关技术人才,开出的月薪高达6万以上,一些企业内部也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探索AI Agent 的开发应用。
国内数据公司:迎接百亿市场规模的泼天富贵
AI的落地离不开数据。高质量数据的匮乏,是当前大模型落地的一大挑战。
在AI行业应用中,数据服务行业轮到了这泼天的富贵。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AI基础数据服务市场,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增长,到2025年,国内的整体规模预计将达到101.1亿元,市场增速将达到31.8%(2024-2025年)。
由此,数据服务商陆续在资本市场被看好。国内唯二的一家AI数据上市公司海天瑞声今年2月以来股价曾一度狂飙,星尘数据、标贝科技、整数智能、柏川数据、曼孚科技、恺望数据等创业公司也融资颇丰。
行业头部数据商更是在AI应用和标准制定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
例如,云测数据凭借着多年来在汽车行业积累的数据优势,参与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的两大行业标准;拓维信息和华为正式签署协议,提供交通、教育等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助力盘古大模型在交通行业的落地。
在这一轮数据红利中,数据标注也乘风而起,数据标注人才市场转型知识密集型。
据量子位智库《中国AIGC数据标注产业全景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数据标注相关专业人才缺口将达百万量级。
多个大厂、数据服务商以及科技初创企业都开始增加数据标注人员的招聘。走在前面的百度于今年4月份就开始在全国多地组建数据标注基地,科技初创公司恺望数据打造了“恺望数据学院”,已培训50所学校,超过1500名学生从事数据标注。
据职友集数据显示,2023年数据标注岗位的数量的增长速度较2022年提高了342%。薪资待遇和人才画像方面,职场Bonus检索各求职平台后发现,比起以往普通的数据标注岗位,AI数据标注员/AI训练师的人才背景要求和薪资都高出不少。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标注行业存在严重外包现象,其薪资待遇可能会随着层层外包而逐级递减,并且受地域影响较大。
而人才队伍上,高学历多领域人才逐渐成为刚需。这背后离不开大模型应用需要的数据范式发生了变化。
以往仅依靠劳动力就能完成的旧拉框、标注的通用数据标注任务,将逐渐被AI取代。但目前很多大模型现在还存在幻觉、缺乏行业知识、需要提示词工程等问题,AI标注并不能满足大部分行业的需求,因此,人机协同成为新模式,数据标注正逐渐转型为依靠自然语言能力以及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知识密集型行业。
端侧应用:方兴未艾,暗藏机遇
没错,终端厂商们也在大模型领域“开卷”,紧锣密鼓地发布自家大模型:OPPO的AndesGPT大模型,vivo蓝心大模型、小米MiLM大模型…… 荣耀、华为也纷纷开始布局,将大模型装进手机。
就连一向慢半拍的苹果三星也是如此:一个在悄悄招人,一个则宣布会将大模型带到最新Galaxy 旗舰机型。
除此之外,其他终端设备厂商如联想、科大讯飞,甚至长虹电器,都开始将大模型接入终端设备。
在这股终端设备厂商追求大模型端侧应用的浪潮中,相关岗位发布如雨后春笋。
来源:OPPO招聘官网
虽然目前在端侧的大模型应用,大部分厂商似乎也只迈出了语音助手的第一步,同质化程度较高;但对于大模型应用来说,端侧的个人化大模型布署至关重要。
完成端侧大模型应用的成熟布局,实现差异化,以及轻量、低能耗、高效率运营——将成为各硬件端企业的下一个必经关卡,也将成为下一个蓝海。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跨境出海
跨境电商出海:便宜、快速、好货
创业圈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咬准一项优势特色,做到极致,就有可能让市场狠狠记住。
SHEIN正是如此。在将其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ZaraH&M眼中,SHEIN胜在产品更新速度:根据特拉华大学时尚和服装研究教授Sheng Lu的数据,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Zara和H&M分别在美国市场推出了4万和2.3万个新产品。而SHEIN则推出了150万个产品,是Zara的37倍,H&M的65倍。
另外,高层对出海目的地的提早预判,也帮助SHEIN先同行一步抢到了红利。比如其2015年便入局中东,2017年便出现了曲线陡峭的销售趋势。
据外媒援引消息人士透露,SHEIN预计2023年净利润将达到25亿美元,较2019年的1.37亿美元实现巨大飞跃。另外,SHEIN也正在筹备IPO,目标估值为800亿至900亿美元水平(细节仍在审议中)。
目前,SHEIN招聘官网上仍有近千个在招岗位,国内办公地点分布在广州、深圳、南京、上海、佛山、济南等城市。
“用低价打晕消费者”——拼多多在国内电商用低价和眼花缭乱的裂变活动杀出一片天,在出海时同样将这一理念贯彻。Temu在积极招聘的主要岗位,包括商家运营、物流仓储项目管理、仓库员工、采购专家买手等,给予的薪资水平相当高。例如跨境电商商家运营岗月薪在13-26k,海外产品营销职位的月薪则高达22-40k。
今年另一只不容忽视的潜力黑马是TikTok电商——在正式开放不到3个月内,该团队展现出了应对其熟悉的美国市场时得心应手的增长潜力。据亿邦动力,目前TikTok电商在美国的日均GMV已突破1200万美元,黑五大促期间更是飙升至3300万美元,成为其至今所有已上线的国家和地区当中增速最快的。
另外,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跨境平台提供了相对更“小而美”的氛围机会,如童装平台PatPat,其海外BD月薪大约20K-40K,亮点在于可以远程办公
跨境电商的火热,也带红了跨境支付和跨境物流等类型的服务商。连连国际、PingPong等支付公司,以及纵腾集团等物流公司,都在利用电商的全球化趋势来加速淘金。但相比电商平台,这些公司的发展相对低调。我们注意到,纵腾集团在今年开通了深圳至巴黎的航线,并增加了一些需要法语技能的物流岗位(薪资在8K-12K,不算特别高)。
最后,选城市对求职来说是必须考虑的一项因素。
广东省江浙沪地区,是主要的出海企业总部所在地。不过在跨境电商领域,金华市宁波市是两个值得额外关注机会的城市:不仅做出口的产业聚集度高,也颇受新成立的外企的青睐,甚至偏好度超过了北广深。
硬科技出海 vs. 软实力出海
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增。据国务院,中国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8%。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化车型“元PLUS”问鼎多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宁德时代则与韩国的LG在新能源海外市场并列第一。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海外销售火热,许多汽车公司都在海外建厂,带来了岗位空缺。
其中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需求最大。比亚迪已有超过6.9万名研发工程师宁德时代的技术人员占比16.68%。随着海外产能布局和建厂的加速,雇主企业也需要解决本土招聘和培养人才的体系化建设问题,以及跨文化协作和管理的问题。
比起硬科技这张中企出海的“新名片”,我国文化领域的出海其实开始得更早,今年也有新成果和新机会。
在游戏领域,大部分的海外岗位是初级岗位,月薪在15K以下。美术、运营、翻译等热门岗位的薪资待遇各不相同。游戏开发岗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40K。
2023年,赤子城科技的海外社交app表现出色。莉莉丝、壳木游戏、IGG、龙创悦动等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总营收的五成。米哈游的新作《崩坏:星穹铁道》在113个国家和地区登上榜首。
米哈游在游戏出海的势头尤旺,公司对人才薪资待遇也颇为丰厚,高出同行水平,员工薪资最多分布在20K-30K之间。不过,关于米哈游对面试和学历的标准,市场上众说纷纭:有的研发组“名校硕士+三篇SCI顶级论文一著”是最低配,博士学历是标配;而也有员工向职场Bonus表示,真正加班用爱发电的员工“多为学历没那么高的gamer”。
今年,中国的短剧APP Reelshort在海外表现出色,登上了美国iOS娱乐榜第一名。这引发了对短剧出海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包括演员和剪辑师等。许多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招聘相关岗位。
或许是因为赛道太新不够明朗,短剧出海的相关岗位平均薪资弹性较大:短剧编剧月薪8K-40K制片人月薪15K-50K剪辑师月薪6K-15K。对编剧的工作年限要求不高,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对网络的敏感度。短剧翻译岗位更倾向于招聘大学生,主要语种包括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热门网络小说语种。而对于投放岗位,一般要求有3-5年的工作经验,并且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如果你是零售业和市场类的人才,或许还可以看看中式茶饮和咖啡品牌出海带来的新工作机会: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开设了数千家店;瑞幸进入了新加坡;库迪则在韩国、印尼和日本展开业务。
在日本,库迪的咖啡师中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会做咖啡就行,不需要会日语,薪资比国内一线城市的咖啡师稍高(大概是贵在能拥有一段出国旅居的人生体验)。
这些茶饮和咖啡品牌在海外扩张的同时,面临着招聘困难、职业化程度低和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对感兴趣的求职者来说,反而利好。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半导体

车载芯片:设计人才平均月薪可达7万
时代为我国汽车芯片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汽车行业正从传统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车时代转型。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据乘联会数据,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36%。2030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40%。
汽车感知和决策层能力的不断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器件的需求。尤其是在传感器芯片计算芯片等车载芯片领域,需求量持续攀升,车载芯片领域迅速成为行业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芯片平均用量超1000颗,远大于消费电子的芯片使用数量(一部智能手机和 PC的芯片使用数量在几十到上百颗)。
重要的是,车载半导体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领域,关乎人命,对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极为苛刻,ISO认证很多,质量保证是民用产品里面的军用级别。而国内汽车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三菱电机等欧美日大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国内车企纷纷想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分一杯羹。目前,中国已有近300家公司开发汽车芯片产品,聚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为1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0亿美元。
不过,8月初,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再曝出了裁员传闻。这次裁员针对经营“智能驾驶芯片”业务的“行歌科技”团队,软件部门裁员近半,硬件部门只保留少数员工,新项目已暂停。
尽管半导体行业正面临裁员和降薪等严峻挑战,但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内依旧有大量的人才需求缺口,而车企一向出手大方,不断用高薪来吸引、争夺人才。
据脉脉高聘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7月,模拟芯片设计人才成为最为最为紧缺的人才,人才供需比仅为0.19,智能驾驶、三电方向岗位占据10个。
集成电路IC设计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月薪最高的岗位,达到74440元。一位研究生刚毕业就从事研发工程师岗位的同学称,他的年薪超25万;某些高级模拟IC设计工程师的年薪甚至可以达到50-70万。
AI芯片:猎头预算被缩,经验与复合能力者受捧
算力的基础是芯片和半导体行业,AI芯片的性能将决定着AI产业的发展。
眼下,生成式AI日趋火热,稀缺的算力使得几经热潮与降温的AI芯片赛道再度成为AI产业的焦点。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AI创业公司,虽然在训练模型上都暂时离不开英伟达的芯片,但都在寻求与期待实现AI芯片多元化。
英伟达当之无愧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供应商。但中国也涌出包括海思半导体、比特大陆、龙芯中科、景嘉微等AI芯片公司。
面对当下半导体行业的周期调整,裁员也正常。就在11月底,据外媒报道,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裁掉中国区大部分员工,并停止在华销售。这标志着AI芯片企业再遇重创。该公司已证实这一决定,理由是美最近对华加码的出口管制。
唏嘘的是,三年前,Graphcore还是欧洲最热门的创业企业之一,被视作英伟达的潜在竞争对手,当时估值已经接近30亿美元。
但大方向不变,国家对于AI芯片政策的支持已从“十三五”的规划阶段来到“十四五”的落地阶段,目标是提高AI芯片研发技术,推广AI应用。此外,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均提出了至2025年AI芯片赛道的具体发展方向。可见,这都为中国AI芯片提供弯道超车的可能。
从前两年起,AI芯片的从业就已薪酬水涨船高。据工信部相关数据,该类岗位目前人才供需比为0.32,相当于3个岗位抢1个人才。薪资30+万在这一行很普遍,部分大厂IC设计岗更是高达50万-70万。
不过,近来各大芯片公司都大量的缩减了猎头招聘的预算,以此来大幅节省招聘的成本。某AI芯片独角兽公司,内部甚至推出了重磅伯乐奖。
那么从公司视角看,芯片公司更想招什么样的人才?
第一,相较以前,更看重经验。以往很多岗位都会考虑应届生,但今年在招岗位基本都要求有完整项目经验,在同类岗位至少3-5年的资历。简单来说,就是能直接上手工作,甚至能独当一面。不过业内猎头也表示,有个3年-5年经验的IC工程师依旧很抢手,且薪酬很难降下来。
第二,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最典型的就是大客户销售岗,一些企业的招聘需求明确提出要求求职人员有研发经历。这不难理解,有研发经验的销售对技术更了解,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更自信,学习技术的时间成本低。
第三,跨方向找工作较难。经历了之前的野蛮扩招后,企业今年的招聘岗位变少变精,一般都需要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十分匹配才能拿到offer,对想转行过来的求职者来说困难了很多。
存储芯片:“寒冬”即将结束
作为半导体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存储芯片在消费电子、智能终端、数据中心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
但“缺芯潮”火热需求过去之后,存储市场已经逐渐冷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进入常态化低迷状态,而由于前期供应链库存过高,半导体行业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调。
今年,为缓解库存压力,存储芯片厂商相继进行减产、降价以及裁员。10月底,固态存储厂商Solidigm证实,由于行业不景气,公司目前正在进行适度裁员。Solidigm是英特尔前固态硬盘业务部门,于2020年10月出售给了SK海力士。而过去一年多以来,美光、铠侠等厂商都开始裁员以应对业绩压力。
但近几个月情况似乎开始好转,存储芯片价格开始不断上调。三星此前表示,9月份已与客户,包括小米、OPPO及谷歌等,签署了内存芯片供应协议,DRAM和NAND闪存芯片价格较之前的合同价格上调了10%~20%。
除三星外,美光自9月开始调涨NAND Flash晶圆合约价约10%。此外,SK海力士也已经宣布对相应产品涨价。
随着各大存储芯片大厂价格上调,下游模组、服务器厂商都在密切关注。但存储市场真正实现复苏,还是需要看下游终端市场的需求。
此外,大模型训练对存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存储和处理器并没有同步发展。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硬件的峰值计算能力增加了90倍,但是内存/硬件互连带宽却只是提高了30倍。
高带宽存储器(HBM )成为AI存力瓶颈解决方案,面对大模型动不动千亿、万亿的参数,GPU几乎必须搭载HBM。
据数说商业的统计,国内高带宽内存(HBM)盈利能力靠前的企业有赛腾股份、联瑞新材、香农芯创、雅克科技、太极实业、亚威股份、德邦科技、晶方科技等。
在WSTS最新的预测中,明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长将主要由存储市场推动。2024年,全球存储市场将会暴增44.8%,求职者不妨在这其中等待新的机会。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大文娱

影视:“产品思维”时代到来,制片人成稀缺人才

2023年,未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突破10亿元。而国产商业类型片,尤其悬疑类、犯罪类影片多次冲破20亿元票房,春节档《满江红》、暑期档《消失的她》表现最佳。其它类型国产片市场表现也尚可,票房破亿压力不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将本土大众关注的社会话题、现实题材、中国元素移植到类型片中,他们具备敏锐的产品思维,重视故事性、视觉冲击、代入感、以及商业包装。中国电影人正在用“好莱坞的模式”与好莱坞大制片厂较量,用产品逻辑重新将观众请回电影院。

未来几年,“产品思维”将在中国影视行业发挥巨大价值,商业类型片将随着社会情绪、经济起伏升级迭代。中国影视作品的拍摄效率将提高,拍摄周期也将缩短未来影视行业的分工会更加精细专业。

“产品思维”的背后是制片人中心制

过去,国内优秀的制作团队会聚拢到头部导演周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制作资源的垄断。尽管以宁浩、管虎为代表的中年导演聚集了一批青年导演——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制片人中心制”的变体,大导演充当内容总监,依旧是产品思维主导。

当下的电影运作模式已对制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能融资、懂资源整合、熟悉发行营销,又要有产品思维、擅长品牌经营等。

而如今“制片人中心制”推动下的作品越来越多,证明了优秀的制片人敢于在多领域、多类型、多题材上探索。这一良性趋势将丰富影视内容,带给观众更多选择。

目前,优质的制片人,单个项目酬劳能到百万级,执行制片能有大几十万的酬劳。

有志从事制片工作的年轻人,应尽可能选择出资方(平台)、导演创作团队、头部艺人工作室、猫眼淘票票等择业,如此便有机会接触到全产业链的制作环节。这些公司每年操盘或参与的项目较多,年轻人能在不同的项目中获得经验和人脉资源。

导演、编剧等职业则要精进擅长的领域和题材,同时要善于捕捉社会动态情绪、人物、事件,能转化到影视作品中。导演编剧的酬劳也将非常可观,腰部的从业者能拿到百万级酬劳。目前市场里的好故事依然稀缺,甚至还因此催生了“故事规划师”等职位。

不过,电影的商品属性越突出,加上投资方对项目有很强的变现能力需求,艺术片导演、编剧、制片人或会因资金难筹,职业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

此外,“产品思维”还将影响一些传统的制作公司。该类公司在古装、古偶、霸总等类型上积累较多,而这些产品已逐渐脱离当下观众的喜好,需要翻新类型,重新注入当代观众关注的情感、审美。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擅长相关领域的演员、导演、编剧、服装指导,甚至横店等影视城都将受到影响。

古装剧造景、服化道耗资大,历史叙述创新难度大,资本收缩,未来几年难以形成“古装热”。而古偶热门IP竞争激烈,可能会选择短剧形式。对于从业者来说,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制作领域,无论是拍摄还是后期剪辑特效,都逃不掉AI技术的洗礼。最近知名监制、导演黄建新在某论坛上说,“只需要七八年时间,AI就会让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摄制组不复存在。”

过去,电影本质上是手艺活儿。摄影、剪辑、调色、美术置景等,甚至编剧、导演,有术打底,有道指引,通过不同的项目精进术与道。而AI的诞生,从“术”的层面解放了摄影、剪辑、调色、美术置景等手艺性更强的岗位,甚至会取代实景拍摄。

没有理念独特的摄影、架构故事的剪辑、富含人文知识及美术素养的置景,未来都将难以生存,基层从业者受到的冲击更大。随着项目的减少,剧组标配的摄影部门、声音部门、服化道部门、灯光部门、后期部门等都已经受到冲击。未来,中低层从业者可能会有失业的风险。这个层级的工作人员普遍收入较低,项目合作制,有不稳定性。

目前,专业影视制作软件已经跟上了AI的脚步,极大的提升了效率。对于从业者来说,审美和艺术修养变得更加重要,能融合不同风格类型的元素,在AI的辅助下,创作出更有观赏性、独特性的作品。而AI也将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

总体而言,这一年的影视行业恢复尚可,库存作品得到了释放。不过,多位行业人士判断,2024年将是影视行业“小年”。行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处于冷热交替阶段,尤其是宣传推广工作、发行工作、电影院工作会受到影响:宣发工作量大,事项繁杂,待遇较差,35岁前没有晋升主管岗位被年轻人顶替的风险很高。这是影视行业过去三年流失最多的岗位。

但影视行业从业者及想入行的年轻人,要相信故事为王,创作能力为王,独特的创作能力才能在这个行业活下去。

演出:市场被阳光亲吻,地级市成新战场

今年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在公司全资收购大麦的公告中谈到,大麦业务会迎来倍数级商业增长。

演唱会、音乐节、脱口秀、相声等演出活动正在从过去的“北上广深”溢出,在地级市遍地开花。一方面是因为一线城市的监管审批收紧,活动受扶持力度在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三四线城市演出市场不发达,环境相对包容,政府的扶持配合度高,有利用演出拉动城市消费的意愿较为强烈。

2023年国庆节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2万场,同比增长227.68%;票房收入20.05亿元,增长322.14%;观众人数1180.35万人次,增长261.83%。

回顾整年,我们发现如今的演出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 Livehouse千人店不断增多,呈现连锁化运营;

2. 办方展现“IP造节”能力,地方政府积极配合;

3. 实力歌手回归,场场售罄;

4. 品牌主携手音乐行业共创,资源联动打造Z世代营销快车道。

演出行业预计未来将释放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各大厂牌及售票机构,比如活动策划、宣传推广、艺人经纪、场地运营等职位。

目前,经验丰富的演出项目经理市场总监短缺,基本月薪能到2万元,更高管理者可达到4万以上。

游戏:行业寒意难退,中小厂商面临生死考验

和给人的第一反应不同,游戏行业今年比影视行业更窘迫。

雇主方面,头部上市公司,腾讯、网易依旧是市场唯二的强者,离开米哈游、莉莉丝游戏等新锐厂商的人员大多奔向了这两家高地。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吉比特等属腰部游戏公司。小游戏厂商则依靠小程序游戏杀出了血路——或许能助一部分从业者等来曙光。

头部大厂产品可以利用游戏道具相对低廉的边际成本,通过价格战巩固了市场。比如二次元游戏《崩坏:星穹铁道》《逆水寒》等表现优异且稳定;挖掘用户碎片化场景的微信小游戏《寻道大千》《咸鱼之王》等也异常火爆,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和收入。

头部产品降价,腰部游戏市场在无形之中受到了挤压,生产环境也随之紧绷。腰部厂家为了追上头部大厂,投入和研发必须得跟上,但成本规模又让其难以采用铺量策略。

《逆水寒》上线时,直接把游戏时装价格定到68元-368元,而过去同级别品质的游戏时装价格在158元-428元。随后,该款游戏多次发放折扣券进行变现降价,甚至把原价68元的裙子降价至6元,直接把游戏时装价格打了下来——这直接引发游戏行业的头部新品、红海赛道的二线产品、以及快过时的老产品打起了价格战。MOBO赛道游戏《决战!平安京》为了争夺用户,还推出“只要用户登录游戏就送英雄、送皮肤,还能免费体验全部的联动角色”的优惠政策。

今年,版号解禁带来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速了中小型游戏厂商的消亡。游戏开发本就是烧钱的活儿,中小型游戏厂商抗风险能力弱,拿不到版号很容易发生现金流中断。而大型游戏厂商,为了有限的版号,把资源向头部产品集中,导致赛道和品质的竞争加剧。

目前,很多游戏公司已经不敢重新启动项目,“降本增效”在游戏行业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2023年,游戏行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极大。类似整个项目、全部门裁撤的情况在各种规模的游戏公司都有出现。6月份,广东心源互动裁撤部分项目,涉及裁员人数超过200余人。11月份,张一鸣砍掉了字节跳动游戏业务。9月份宣布裁员的公司最多,数量达到17家。

国内,裁员情况较密集地出现在二次元品类的公司,涉及美术领域的从业者较多。二次元游戏赛道已经不适宜再进入,现有的产品已经能满足该品类的受众。而玄幻、科幻、军武等网文、影视热门题材仍然有探寻的空间。

国外,游戏厂商们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仅EA一家公司今年就有多达6轮裁员。

从业者薪酬方面,截止2023年7月,游戏行业人才月薪集中在1-3万元,占游戏行业总数量的65%;月薪5万元以上的仅有3.34%,1万元以下的占比19.68%;月薪5万元以上的仅占2.38%。这小波人以35岁-40岁阶段的中年人占比最高。过去几个月,超过三分一的游戏从业者工作变动,有一大部分是被动跳槽。很多游戏人流向了纯互联网、电商零售、企业数字化服务等行业。

游戏行业从业者处境艰难。而AI技术的革新,加剧了从业者们的窘境。

游戏制作需要高水准的工业化制作,涉及多种模态的建构,流程繁琐细致。生成式AI能降低制作成本,高效建模。这将对游戏制作及体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目前,74.95%的游戏行业从业者已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使用AI工具。AI方向的岗位需求、薪资水平涨幅明显。算法研究员、自然语言处理、AIGC算法工程师能到6万左右。语音/视频/图像/图形开发技术岗位也有上涨。

眼下,AI对于走量、普通的外包岗位的替代性影响较大,对于强调风格和审美的美术岗位影响有限,但不排除未来AI的影响力危及更核心的岗位。在AI萌芽期,能架构世界观且有落地能力的资深策划依旧短缺;擅长二次元、欧美写实、欧美卡通等强风格的3D角色、3D模型岗位依旧缺人。

至于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游戏角色、游戏设计、社区产品经理等非技术岗位,在2023年的岗位月薪则出现下降。

游戏行业的变局之大,给行业从业者罩上了阴霾。2024年,游戏行业依旧是艰难的一年。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双碳

电池原材料:上游布局竞争加剧,勘探、工艺成热门岗位

头部电池企业集体布局上游业务,正成为近年来的行业趋势。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仅锂电池领域并购入股相关案例就已超33个,其中26个公布了交易金额,总金额约175亿元。标的业务涉及上游锂盐及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池、电池箔、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12家涉及锂矿业务;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领域9家。

上游业务之所以成为热门,原因在于电池原材料价格走势的逆转。而引起价格剧烈波动的更深层原因,则是产能周期错配。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澳大利亚的锂辉石矿山从发现到投产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南美盐湖需要7年。但正极材料的产能建设周期仅需1年左右。2022年原材料下游储能、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爆发,导致碳酸锂价格涨至60万/吨。

在投资矿山层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宁德时代。今年3月,宁王出资64亿元,拿下斯诺威100%股权,拥有了四川雅江县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该锂矿储量1814万吨,平均品位1.34%(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百分比含量)。

不过,我国锂矿资源的储量紧缺,头部企业选择出海收购矿产资源,正成为另一项共同战略。比如,海南矿业旗下鑫茂投资投资近1.2亿美元,认购KOD增发14.81%股份及KMUK51%股权,目标直指马里Bougouni锂矿项目,该矿产资源量预估3190万吨;中矿资源集团出资2000万美元通过收购和增资取得蒙古国URT锂矿项目51%权益,储量预估174.3万吨。

各方积极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信建投期货预计,未来两年锂供给分别约154.65万吨和183.1万吨碳酸锂;锂需求分别为136.12万吨和165.15万吨碳酸锂,每年过剩近20万吨。但同时,产能增速未见降低,据SMM上海有色网统计,我国2023年产能新增加35万吨至95.78万吨,2024年预计新增37万吨至133.44万吨。今年年初,碳酸锂价格还能维持在50万元/吨,但在年底已经跌破12万元/吨。

各方加码上游原材料布局的同时,“卖铲人”岗位需求持续火爆。据猎聘网站显示,地质勘探、矿藏分析等工作岗位,月薪待遇普遍超过15k,盐湖矿总工程师甚至达到40k~50k。

地质勘探、矿藏分析等岗位工作地点集中在三线城市,薪酬性价比极高。除去矿产勘探,原材料加工岗位同样需求旺盛,锂材料相关工艺、正极材料等岗位,月薪待遇超20k比比皆是,求职者可以关注锂矿产地、原材料加工基地等区域内的工作机会。

能源电池:一超多强格局形成,钠离子电池成行业方向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的影响,电池价格进入了下行轨道。

据24潮统计,今年电解液价格跌幅超40%,正极材料价格跌幅超22%,电池级碳酸锂跌幅更是超过60%,动力电池价格降幅超32%。

凭借出货量优势,国产厂商已成全球市场主力玩家。宁德时代市占率超过三成,比亚迪动力电池市占率超14%,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国产厂商,长期列席“储能&动力电池”的双料榜单,这些企业与头部厂商出货量差距巨大,但自身增速很高。

被业界看好的钠离子电池方向,国内厂商同样受到瞩目。

根据咨询公司基准矿业的数据,全球目前已规划或已建设的20家钠电池工厂中,16家都在中国。未来两年,中国的钠电池产能预计将占到全球近95%。

想要在把握电池下一个技术风口的求职者,可以重点关注两类公司,一是以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为代表,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另外就是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这样有技术多元需求的锂电巨头。同时,目前安徽广德、四川自贡均有钠离子电池在建项目,求职者可通过关注具体项目的落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由于头部电池厂商众多且发力方向不同,人才需求也不相同。

“宁王”(宁德时代)作为龙头企业,在技术迭代方面投入巨大,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高端电池研发人才需求强烈。据应届生透露,今年宁德时代的秋招7月份就已开始,但入围难度很高。

欣旺达发力储能,除了技术岗位,涉及设备集成方面的物流岗、操作员等岗位也有需求。

蜂巢能源拿下了宝马500亿电池大单,招聘岗位围绕研发、生产居多,对于学历尚不完善的求职者,蜂巢能源车间产线的技术工种月薪10k上下——作为入行的第一份工作,从积累技术经验的角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下游应用需求旺盛,电池类的岗位待遇优厚。

2023年1-9月,中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248.23GWh,同比增长23.9%。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42.5GWh,同比增长82.7%。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2022年锂离子电池人力资源报告》指出,2021年广义上锂离子电池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已达到220余万人,但非对口专业人才居多,人才质量良莠不齐,生产、制造、研发类人才相对不足,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具有系统思维的战略型人才稀缺。

基础岗位的热度同样不减。电池网统计数据显示,搜索超过25万次的电池岗位关键词有:生产主管、设备工程师、电芯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在薪资层面,电动知家统计猎聘网数据,在2021年Top10的动力电池公司中,研发类岗位平均年薪约为36.96万,位居第一;在所有统计的岗位中,最高薪资为国轩高科的研发类岗位“研究院副院长”,最高年薪高达130万元。

虽然整个行业的岗位薪酬吸引人,但对求职者来说,专业能力依然是立足根本。

储能、新能源车:下游电池应用行业双雄并起

储能行业里,巨头已浮出水面。

凭借逆变器、储能集成、电站投资等业务的快速增长,阳光电源在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全球五大储能集成商”榜单中力压比亚迪、华为、特斯拉,荣登榜首。2023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收464.15亿元,同比增长108.85%,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6%;阳光电源在公告中也表示,营收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及新能源投资开发收入增长所致。

阳光电源招聘岗位的待遇,也充分彰显出营收能力带来的信心。据BOSS直聘显示,其技术序列的岗位中,除少数几个职位起薪为15k外,其余岗位起薪最少为25k,并且全部配备15薪。

有阳光电源这样的巨头引领行业,也有众多中小企业进入到储能生死局。

今年下半年以来,储能下游集成价格出现混乱。储能系统5月还有1.20元/Wh的报价,到年终已经跌破0.9元/Wh。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电芯报价,今年上半年还维持在0.65元/Wh,到目前也跌破0.5元/Wh。

储能公司天启鸿源的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现在已有一半的玩家不挣钱,甚至像海博思创这样的头部黑马企业,也是在赔本赚吆喝。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重庆的储能企业高管就曾对职场Bonus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从老总到一线员工,所有人面对行业拐点的到来,都已经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失业,只是失败烈度最轻的一种可能。”

在备受讨论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变局”主题贯穿了一整个2023年。

截至12月,比亚迪官方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其累计销售约267.27万辆,是其2023年销售目标(300万辆)的89.09%。与特斯拉销量难分仲伯。相比特斯拉超级工厂的高效,2023年底比亚迪员工人数将突破百万,对求职者来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一块“新巨头”的招牌,很难不动心。而对雇主来说,人才规模的升级也需要人力资源配套的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跟上步伐。

今年8月底,比亚迪集团人力资源处副总经理荀猛在参加36氪WISE新人力时代大会时向职场Bonus表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支撑比亚迪未来5-10年,十年后成为中流砥柱的人才怎么继续支撑企业高速成长——这是我们真正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头部双雄的追赶者们也从未停止脚步:理想已经凭借“冰箱彩电战略”赢得客户喜爱;对标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小鹏,靠着铁娘子王凤英的加盟,度过了销量暴跌的险境;蔚来托举客户的信仰延续,但李斌5年半亏764亿,又豪赌于换电,年底裁员的消息让蔚来陷入风暴眼。

更令人唏嘘的是威马:公司裁员倒闭,创始人前往海外。威马的困境,也是在给继续以海投姿态奔向新能源公司的求职者们敲响警钟。

此外,上文提到的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还直接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价。而车企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总体较为积极:吉利选择自研电池,蔚来与蜂巢能源计划合资建厂;塞力斯捆绑赣锋锂业……其出发点大多是出于对自身产业链供应的安全考虑。

在中游与下游产业深度结合的过程中,既懂电池又懂汽车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BOSS直聘显示,新能源行业内的电池工程师普遍起薪超过15k,16薪为基本标配。

可以肯定的是,在以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中,未来机会将越来越倾向留给有知识、经验储备的人。想要成为符合要求的人选,需要踏实积累经验,用时间换来成长。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先进制造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先发优势明显,国产厂商发力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头部玩家均为国外厂商,正因如此,国产市场提升空间巨大。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92台/万人,距离韩国1000台/万人的密度,相差接近2倍。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高。
其中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为第一梯队,市占率超过6成,占据了高端市场;
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新时达、埃夫特等厂商为第二梯队;
南京熊猫、钱江机器人、广州数控、景业智能、凯尔达等厂商为第三梯队。
上游环节,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国产厂商汇川技术、禾川技术都取得了市场认可。汇川财报显示,2022年工人机器人毛利率水平高达49.2%,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自制是主要原因。禾川技术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PLC等产品上,技术水平与国外品牌接近,客户国产替代意愿强烈。据BOSS直聘显示,汇川技术伺服驱动器软件工程师岗位为15-30K,15薪,地点南京;禾川技术运动控制算法工程师岗位15-30K,14薪,地点杭州。两家企业的待遇在当地的性比价颇高。
中游,机器人的制造环节增速明显,跨行转型机会众多。
据MIR睿工业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同比增速达26.8%,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国产头部公司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三家国产厂商进入全球TOP10,光伏、锂电储能、新能源车、金属加工、电子行业(3C、PCB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等行业需求旺盛,身处以上行业想要转型的同学可以尝试机器人方向。
不过,国产机器人本体研发公司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很多创业型公司经营策略偏向功利,反映到从业者身上,研发人员身兼多职,理论与实际工作衔接不成体系。这种研发环境对有技术理想的同学不友好,职场Bonus曾采访一位哈工大机器人国家实验室的毕业生,其因为无法忍受机器人公司研发环境,离职后一边在无收入的情况下研究算法理论,一边研发demo寻求融资。
下游,是机器人的应用集成,这里的商业模式、工作强度均呈粗犷特点。
上游产业链影响有两个方面:零部件及高端机器人本体的成本无法下降;低端需求同质化严重,服务价格无法提升。因此,机器人集成公司对商业资源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
在工作强度上,一线研发人员因为公司抢工期、压成本的原因,工作压力大、薪资待遇低。最明显的就是专科背景的硬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大多数从业者起薪6-9k,努力提升技能数年后工资才会达到2万以上——同样是技术岗位,比起互联网岗位性价比偏低,但胜在稳定。
[1]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FANUC(发那科)、ABB、YASKAWA(安川)、KUKA(库卡);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机械本体和系统集成三部分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壁垒。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各个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发那科的核心是数控系统、ABB的核心领域是控制系统、安川电机的核心领域是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库卡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和机械本体。
服务机器人:华为加速渗透机器人,医疗餐饮各有难题
服务机器人除了对技术要求高之外,应用场景多样,与国外差距小。找到富含金矿的垂直领域后,公司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国内厂商和资本青睐该领域的原因。
上游环节,减速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零部件,国外厂商具有优势,但在激光雷达传感器、AI芯片等新兴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求职者可关注沈阳新松、地平线、寒武纪
除了硬件,科技巨头发力生态圈建设成为行业一大亮点。
11月17日,首款基于鸿蒙系统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公布,这也是华为加速渗透机器人产业链的一步动作。智联招聘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鸿蒙相关岗位当前平均招聘薪资达到17537元/月,进入11月,美团等巨头更开出月薪6万吸引人才,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对程序员群体,每一次技术更新,都是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
中游机器人本体研发领域,医疗机器人热度很高,但国内外公司境遇不同。
今年上半年国内医疗机器人公司中,康诺思腾,华匠医学机器人、罗伯医疗等15家公司融资成功。反观国外企业,强生医疗旗下两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合计裁员超350人。比尔盖茨看中的VR手术机器人开发商Vicarious Surgical裁员14%。头顶“达芬奇终结者”的泰坦医疗从上市到破产,还不到六年时间。
医疗机器人赛道西边不亮东边亮,折射出市场、政策、资本、技术、法规等诸多迥异的创业条件,面试选公司时要更多纬度去调研标的。
下游机器人应用,餐饮机器人还没有走出一片天。
温州机器人餐厅吉莱未来面吧,煮面、送餐、做饮料均由机器人完成,出餐只需三分钟,今年8月份开始试营业,但上座率很低。在实际服务中,还需要四五名服务员协助机器人工作,最终店铺在试营业期间就准备关张。
无法盈利的危机传导至上游,餐饮机器人厂商擎朗科技、普渡科技均大规模裁员,投身服务机器人行业之前,求职者们必须判断行业里的盈利模式是否健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与老年人相关的职业。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招兵买马,天才少年创建公司
人形机器人有望先在工商业普及,逐步拓展至家用、公共领域。
根据长城证券测算,制造业有望率先普及,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销量为1280万台,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规模在中性假设下为1071亿美元,2025-2035年CAGR为71%。
市场趋势上扬的趋势下,巨头招兵买马,供应链里还有中国元素。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测试进入新阶段,为满足设计构想,人才引进同步进行。其软件工程师,机器人软件工程师的岗位目标为“机器人软件工程团队负责设计、制造和集成各种类型的移动机器人和车辆。”TeslaBot的强化学习工程师们则要“建立一个通用的机器人学习系统,利用AI执行复杂的物理任务,最终工作成果将应用到被数千个人形机器人中。”
在特斯拉公布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名单,超捷股份、丰立智能等中国公司位列其中。想要进入机器人行业的求职者,可以从供应链环节寻找机会。
当然,给到年轻人的机会不仅是研发制造岗位,人形机器人同样给了技术天才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前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大UP主稚晖君宣布进军机器人赛道,其担任CTO的智元机器人公司搭载AI大模型,推出远征A1人形机器人,可实现打鸡蛋、护理、辅导功课等功能。B站博主+天才光环+想象力,智元机器人对求职者有着天然吸引力。
另外,人形机器人持续火爆,人才身价也快速升高。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机器人行业的人才缺乏情况,短时间内难以缓解,高薪挖人成为常态。BOSS直聘显示,智元机器人硬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起薪高达30k,高出普通硬件行业,而且配备15薪。视觉感知、运动控制等岗位的薪资上限达到60k,对高级技术人次很有吸引力。
展望2024,机器人赛道在起伏中高速前行。创业、融资、落地、上市,模板化的机器人企业孵化之路并不是万能,大批公司消失于黎明之前,职场Bonus提醒求职者们保持理性判断:
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短时间难以撼动,求职者进入任何一家公司,薪资和履历都有保证;
国产机器人公司发力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把握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机会,对从业者来说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
华为、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们在生态构建、产业投资、创新科技上频频发力,求职者关注这些公司所关注的方向,更有利于规划职业未来。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大健康

Biotech:BD人才穿越周期,生物统计师小众受捧

我们从创新药开始说起——过去行业火热形成的虚高估值,给Biotech套上了“枷锁”,一些“散装”Biotech浑水摸鱼病并搅乱市场,挤占临床资源,导致行业发展陷入病态。

寒冬下,一级市场开始冷静。曾经“红极一时”的创新药投融资,不及过去两年的一半。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截至今年8月30日,今年创新药融资只有135起,总金额为181.4亿元。

眼下,“寒气”和“低气压”似乎无法散去,我们不仅没有迎来生物医药的春天,反而正在经历“裁员”“降薪”“砍管线”等更为彻骨的寒冬。无论一级市场投资人或是IPO监管者,在审视创新药项目时都开始对未来商业化前景更多关注。这就需要相应的BD人才。

BD人才,在这一行几乎可以说是超越周期的存在。无论Biotech们裁掉多少管线、研发,对BD的招聘却永远高薪不下。今年开始,我国医药猎头们手中创新药企对BD人才的需求上涨了不少,但想要找到一个符合药企BD画像的人才却不简单。

一个合格的BD,需要有高学历、科研背景,在跨国药企或本土药企做过license out/in的工作,年薪可能高达上百万。但中国医药2015年后才蓬勃发展,过去一两年才开始大规模license out,所以相关人才储备量并不乐观。

而今年国内药企的出海方向越来越多元,有的开始合资出海做销售。过去10余年,由药企狂热研发需求催生的CXO行业,现如今订单数量开始下滑,而头部商业化CSO(医药合同销售组织)似乎在寒冬中实现了业绩和股价的逆势上扬(例如百洋医药、康哲药业等CSO公司),它们的机会也是求职者可关注的对象。

另外,随着大量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在临床试验领域至关重要,生物统计师这样的小众职业需求也开始浮出水面。像辉瑞、强生、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等MNC以及石药、中国生物、斯丹姆等中国创新药企业或者CXO企业都在招聘,月薪在20-40k之间,资深者年薪也可高达百万。

养老服务:面向3亿老年人,快速起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与老年人相关的职业。

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此前表示,受1963年出生高峰影响,2023年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

由于我国养老服务起步较晚,护工、保姆、导医在我们看来是主流刚需。但十四五期间,长照险[1] 有望全面实施,构成了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政策拐点,能够改变银发人群的支付能力。

与此同时,新一批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兴趣教育讲师、社群运营、产品经理、旅游顾问等岗位在中老年产业中崛起,都为中老年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据AgeClub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BOSS直聘上针对老年人的陪聊师、旅游定制师、养老规划师、广场舞教师、健康评估师、营养师还被定义为“新兴职业”,但现在看来,两年前的“新兴职业”已成为目前中老年市场中颇为主流的岗位需求。

除了基础的养老护理产业外,针对健康的中老年,他们的需求聚焦在兴趣教育、医疗保健、文娱旅游、老年消费、健康管理等方面。以讲师为例,主要包括讲授传统医学、营养学、体态、瑜伽、模特、音乐、舞蹈等。也有业内人士调侃,这是当代艺术生的就业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六成岗位需求与中老年服装有关,且主要面向中老年女装,而最近“爸爸装”也在崛起。这其中涉及到的职业有设计师、搭配师、化妆师、产品经理、选品专员、主播、市场研究员等等。

虽然中老年养老市场爆发出很多需求潜力,但我国的养老产业链建设、商业化创新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当下的招聘需求以销售”居多。即便是讲师、运营、主播、产品经理等职位,企业也通常会在要求中标明须身兼销售职能。而围绕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的研发和运营,还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

[1] 全称:长期照护保险,是为长期失能人员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关的日常护理等服务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其中不仅包括沐浴洗脸,还有排泄照护及指导,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等。

中医药:人才缺口数百万,中药研发、药物警戒员缺人

AI的落地离不开数据。高质量数据的匮乏,是当前大模型落地的一大挑战。

今年中药的发展也很不错。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A股73家中药企上半年共实现营收接近200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244.91亿元。其中,86%的中药企业实现盈利,超7成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有19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0%。

华润医药并购昆药集团,国药入主太极集团成为两起撼动中药产业格局的“版图扩张大事件”。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在持续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从医疗、医保、医药端持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产业振兴的关键,是培养中医药人才,否则中医药文化是空谈。

但对于猎头、HR们来说,想要招“中药研发多年经验,且有成功申报项目”的人员并不简单,特别是在中药制剂研发岗。具体原因在于,此前中药研发一年获批的项目不多,很大一部分中医药大学培养的中药研发人才,要么去做化学药研发了,要么转行了——这直接导致了中药研发岗人才的断层。

而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政策也一直在变化。以前的经验,并不一定足以支持现有法规要求的项目研发范围。如此一来,既懂技术又通政策法规,还能预判中药研发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发负责人,便是更难找了。

此外,药物警戒员同样稀缺。该岗位负责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确保药物警戒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人才背景要求相对较高,且有培训年限要求,法规一开始执行就要求3年工作经验——这也导致了该职能线如今的一将难求。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大消费

快销:舍规模求利润,降本增效需要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投资界的目光今年不属于这里。

上半年国内消费业的融资总额,相比2021年上半年减少了夸张的59%(有意思的事,融资项目数量有4.7%的增加)。

当然,吃吃喝喝永远是不会衰败的话题,餐饮界的投融资市场仍有一些像是“大额单笔融资”的积极信号——例如上半年茶百道拿到了10亿元的战略融资,下半年塔斯汀完成B轮数亿人民币融资。

从数据上看,消费市场今年还是存在“春意”的。

1-9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6.8%;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2%。

餐饮行业的火热独占翘楚。

其中,茶饮是整体增速最快的品类,多家连锁品牌扩张门店速度一日千里,稳步迈进“万店”的时代。

截至10月份,新晋茶饮品牌库迪咖啡摘得拓店桂冠,新开店面6082家,新兴中式汉堡品牌塔斯汀目前也已经开了四千多家店面。

然而,这些品牌无一例外都主推低价团购产品。例如,在2022年就下调了饮品价格,30元奶茶的时代一去不返。

“抠门经济”是一股今年的消费潮流。春季爆发的山东淄博烧烤热是这种潮流的印记,city walk时尚和老国货产品的热浪同样根源于该市场逻辑。

消费者更青睐低利润的高性价比商品,懂得把握“消费下沉”大势的品牌,今年险获了一把胜算。而提利润、求增长,是这些企业用工时首要想解决的“生存级”难题。
在竞争激烈的万店时代,基层就业岗位被大量创造,想降低人力成本几乎是天方夜谭。为此,品牌方们实践出了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和供应链创新,以求在上中游降本增效。
例如,有些服装生产企业采用线上定制生产模式、利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或是推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供可追溯的产品和透明的供应链。
为满足供应链变革需求,快消企业将急需具备技术与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熟练运用自动化、AI、3D打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并了解企业产品和运营模式。
同时,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上升,以提升效率和灵活性。此外,为了顺应供应链决策的优化,具备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需求会持续敞开缺口,包括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和物流规划,提高响应能力。
在渠道端,快消行业同样正在积极引领数字化转型,线上渠道成为快消企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3年2-6月后疫情期间,中国快消市场线上渠道增速一直保持超10%的增长速度,6月增速更是高达23%,成为拉动全渠道增长的关键因素。
为适应渠道的进一步数字化,解决传统渠道混杂、价格不透明导致的成本问题,能够处理大数据、支持决策和优化渠道运营的数据分析人才,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管理与数字营销人才等成为今年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人才部署关键。
除此之外,快消行业并不具备高技术壁垒。在利润空间缩小、内卷持续加剧的环境下,差异化营销成了企业甩开差距的主要手段,数字营销成为快消业的主要人才缺口热门岗位。
根据猎头公司科锐国际统计,数字化营销总监在2023年的基本年薪为80~150万区间范围,跳槽涨幅大致预测为25%——这个数字十分可观。
不过,即使消费市场呈现回温现象,仍然有不少猎头专家认为,今年大消费行业整体生存空间缩紧,目前的求职市场也呈现较为保守的状态,并不适合盲目找工作或者跳槽。
对于有意在快消行业深耕的求职者来说,选择那些近几年展现出稳健盈利能力和强劲业务增长的企业,无疑是明智之举:这样的企业不仅能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还能让员工有机会加入更专业化、细分化的团队,在实践中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
红人:IP化与机构化并重,专业内容营销将吃香
注:此处的红人区别于网红,由于近两年素人的内容创作也逐渐被吸纳进营销范畴,所以本节的“红人”涵盖了明星红人、网红红人和根部红人等角色,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今年年末,东方甄选的股票表现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12月18日,随着俞敏洪和董宇辉即将共同直播的消息传出,东方甄选的股价应声上涨了13%。
然而在此之前,由于一篇引发董宇辉粉丝不满的“小作文”事件,东方甄选的股价遭遇了连续的下跌,跌幅达到了5.58%。
个人IP对“卖货”企业的影响力正越来越明显:孟羽童离职大半年后,董明珠在媒体上出言斥责,导致格力电器的股价遭到重挫,下跌了7.09%——几乎抵消了该公司全年的涨幅。
尽管业界对“摆脱对大主播的过度依赖”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顶级红人的影响力对企业来说仍是深远持久。
这种影响力不仅波及股价,还可能改变长期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市场地位。
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研究头部主播如何通过其个人品牌和IP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
然而另一方面,头部红人IP对机构和平台的潜在制约作用也并非空穴来风。
为应对风险,MCN机构如美ONE积极寻求全域经营策略,以缓解李佳琦个人舆论对业务的冲击;抖音等平台则向腰部及以下创作者倾斜流量,以避免“辛巴”现象重演。
也就是说,为了应对头部红人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机构和平台正努力构建更多元化、更稳健的内容生态,好让“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
外部条件上,由于互联网流量红利在逐渐消退,内容传播难度加大、获客成本提升,促使品牌方将更关注数字化营销的开展。这也直接推动企业内部对营销效果和性价比的重视,为红人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优渥土壤。
在当前趋势下,红人职业化和专业化日益深化,同时去中心化和内容下沉成为新动向——
在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小红书的“素人”创作者正承担起更多内容营销任务,而抖音则见证了中小型直播间的激增,品牌普遍配备直播间和专业主播。
红人新经济的流量价值持续向内容资产等多元价值转移。随着垂类内容产出的多样性加强,红人质量将会不断升级,行业红利不断向强知识储备型人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转移。
今年,红人们还学会了通过创建自己的AI数字人,以虚拟形象,进行视频拍摄等内容产出及商业合作;品牌主也同步进行虚拟IP沉淀,打造品牌的数字化代言人。
这也为我们揭露了红人经济的“幕后”机会:AI直播SaaS软件的相关岗位需求应声而起。在BOSS直聘平台,AI直播相关的算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的月薪多数在30k到70k区间内,更甚者能达到75k+。
总体来说,红人经济仍是“内容为王”的逻辑。
红人对于平台玩法、内容生产技术、垂类内容深耕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具备知识储备的专业型人才,将更多地出现在红人生态圈中;一个红人的生命周期,也将延展出更多可能。
智能家居:开放行业生态,静待爆发时刻
2023年对智能家居行业来说颇具转折意义。
苹果力挺的智能家居最火标准——Matter协议,在2022年10月落地后,整个行业正奔向打造一个统一、开放、安全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目标。
Aqara绿联、欧瑞博、小度等国内智能家居龙头,正加速开发支持Matter协议,终端设备厂商也积极布局跟进。
2020年以来,物联网、5G等技术在静悄悄地铺路;如今,智能行业的生态建设即将进入全面爆发期。
职场Bonus注意到,经过三年发展与竞争,还活跃在市场中的品牌都建立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体系。但各个品牌之间、第三方LoT平台之间生态封闭不兼容,暂时性地导致了“全屋家居智能”在走向大众的路上困难重重。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设备开始互相通信,智能家居技术全面集成,开放兼容生态初具雏形——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同时进入了井喷期,主要集中在上中游领域。
智能家居行业的上游,涉及通讯协议、模组、芯片、元器件、智能制造、云平台、AI语音、AI视觉、通信运营、安全检测认证等等方面,对人才的需要主要以技术工程师为主,包括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智能弱电工程师等等。
这些岗位的最佳求职意向城市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在一线城市,智能家居工程师的平均起始薪酬分布在12k-18k之间;如若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薪酬上还有洽谈空间。
在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对智能家居行业人才的需求正逐渐上升。然而,相较于上中游,下游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
智能家居产品至今始终没有真正触及大众消费者,企业如何将产品与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为接下来的当务之急。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开放生态下,不同品牌之间必须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化优势,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智能家居变革中构筑起“护城河”。
所以,在购买力充足的新一线、强二线城市,智能家居行业在市场推广、销售和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现出激增趋势。
对于中下游的求职者,我们建议考虑关注近几年受瞩目的新兴发展城市。
成渝地区为例,近年来其对智能家居相关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销售和技术领域的需求比较均衡。
另外,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年群体当中,许多人更喜欢购买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搭配不同品牌的产品接入家居系统。
然而,目前大多数智能家居品牌其实没有自营的智能家居设计团队,依靠的依旧是第三方设计机构。
目前,只有少部分品牌意识到了相关问题,比如海尔三翼鸟推出了自己的设计平台,允许用户、设计师、经销商在线沟通。
在智能家居领域,品牌方内部的家居设计团队正逐渐成为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岗位可能将成为行业中下游的新兴热门职业。
对于拥有相关背景的求职者而言,或许可以将这个岗位视为进入智能家居行业的跳板。
同时,这一行的求职者可以优先考虑团队结构已经发展成熟、职责划分清晰的公司,以确保能够在一个有组织、有效率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取得先机。

高清版在职场Bonus后台回复“Top50”获取

通过微信小程序:职升机Bonus,加入「职升机头等舱」计划,可查阅上述红利公司,并通过36氪内推通道,简历直达。
参考资料:
1.《74个新职业,94个数字职业!新青年,新机遇,新职业》,发现报告
2.《从50家出海企业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品牌主理人
3.《2023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发布,网经社
4.《2023出海热门行业盘点:盈利、扩张 、再出发》,36氪出海
5.《重启之年,跨境行业的现状与机遇》,36氪出海
6.《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艾媒咨询
7.《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8. 《工信部: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工人392台 》,中国新闻网
9. 《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60%,新能源市场为埃斯顿释放增长潜力》,福布斯中国
10. 《一文看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千亿美元级市场》,华尔街见闻
11. 《2023年医械巨头裁员大盘点》,器械之家
12. 《2023年中国快消企业数字化产品应用与实践报告》,第一新声报告
13. 《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万氪研究院
14. 《2023年智能家居市场盘点:全屋智能,静候一个爆发时刻?》,雷科技
15. 《2023年中国红人新经济行业发展报告》,艾瑞咨询
16. 《LangChain - Agent: 其实没有什么「垂类行业专家大模型」,只有「垂类行业专家 Agent」》,Pytorch Lightning
17. 《创新药全民BD时代:年薪二三百万,猎头老板下场抢人,CEO亲自带队》,深蓝观;
18. 《“卷不动”的年轻人,决定入局养老行业》,AgeClub
19. 《2023游戏行业中高端人才洞察》,脉脉高聘
20. 《蒙古也有锂,中矿资源拟以2000万美元收购蒙古一锂矿51%权益》,澎湃新闻
21. 《储能电池跌破成本线,行业大逃杀开启!| 焦点分析》,36氪
22. 《中国走在钠离子电池研发应用前沿(专家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
23.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投资 Kodal Minerals PLC 及其子公司 Kodal Mining UK并签署相关协议的公告 》,上海证券交易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尔滨”为什么爆火?这篇调研报告讲明白了(全文)学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尔代夫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全文)盘点:2023年波士顿十大离奇案件2023律所年度大盘点:谁逆势增长?谁领先同业?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全文)年终盘点:拉斯维加斯房价2023年上涨 5.9%埃森哲:技术展望2024-AI拐点:重塑人类潜力(摘要版)朱民最新演讲:2024世界经济——平庸之年(全文)江小涓:我对2024年增长动能的基本思考(全文)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昭雪嘉州: 第二十七节这真是个天下男儿在废弃卫生巾边打转转的时代!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全文)程前 尬怼 周鸿祎 (全程实录版)2024留学生回国落户,各大省市选调政策及福利盘点!高善文: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全文)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张五常再发文:人民币要下一个锚才推出国际(全文)摩登演义盘点:2023年天文学十大进展现在年轻人工作不容易,别怕,我想讲几个故事【告别】诗三首黄奇帆最新脱稿演讲实录:新的增长极(全文)土耳其之行:出师不利(1)2023年末专利盘点|腾讯研究影视剧预告片自动生成,哔哩哔哩实现弹幕跳转链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上的讲话(全文)不再是那个纽约了?!!高犯罪率、高税收、高房价! 纽约州2023人口流失全美最高喜报 |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荣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唏嘘!父母借百万供他留学,回国找工作不顺,送外卖6天却遭刺死……10月互联网专利盘点|优酷分析用户观影状态 腾讯实现AI识别游戏音乐风格身为苏州人,谈谈陆家嘴和苏钢百亿大官司的事儿(多图)找工作不用想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复杂2023直播电商年度盘点:低价、白牌与新战场!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全文)东大学霸因社恐宅家十几年,不找工作不社交,现状曝光狠狠羡慕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