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朽?公众号新闻2024-01-01 13:011晚唐时期的大文学家韩愈,号召"文以载道",即写文章不要追求音律对仗和词藻华丽,而是要用文章来表达"道"。道可以是圣人训诫,可以是世间规律,也可以是批判现实、分析时事。总而言之,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韩愈在《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里,开篇第一句就写到:"右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长安周围的县,夏天遭遇大旱,秋天又遇到早霜,导致农民们受到极大的损失,收成和种子相比,不足十分之一。这就是直面现实问题。《论佛骨表》里说的更直接:"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佛是外国夷狄,衣服、语言、习俗都和中国不一样,皇帝您大张旗鼓的奉迎佛骨舍利,可不是什么好事啊。以后要戒骄戒躁,以中国为主,千万别西化了。这就是韩愈的文以载道。每篇文章都在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传递自己的思想,所以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两百年后,欧阳修读到韩愈的文章,立即继承了韩愈的文学路线。欧阳修能读到韩愈的文章,其实非常偶然。欧阳修家境不好,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便跟着母亲到湖北随州投奔叔叔欧阳晔,然后就在随州的李姓人家,读到六卷《昌黎先生文集》。那年欧阳修年仅十岁,但从此以后,韩愈成为欧阳修的精神领袖。在苏轼的《颍州祭欧阳文忠公》里有两句话:"公曰子来,实获我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我所谓文,必与道俱",短短八个字,道尽了欧阳修的文学路线,可谓是直接继承了韩愈的"文以载道。"就像最近的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里,欧阳修对苏轼说:"此笔赠予你,去写清风明月,宇宙蜉蝣,去写金戈铁马,来往古今。这天下的斯文正气,大道和人心,都在等着你苏子瞻放眼去看,挥毫去写。"正因为韩愈、欧阳修、苏轼都能"文以载道",故而写出一系列千古奇文,青史留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不朽者。2教员的文风,其实也是学自韩愈。1913年,教员经过半年的自学生涯以后,考入湖南一师。此时的教员,非常推崇梁启超,写文章也是尽量模仿梁启超,但国文教员袁仲谦说:"你的文章像新闻记者的手笔,写文章不应该学梁启超,而是要学唐宋八大家,尤其是韩愈韩昌黎。"于是,教员花钱买了一套《昌黎先生集》,苦心孤诣的研究了很长时间,从词汇、句子、章节到全文,教员一点一点的扣,先了解大意,然后再反复阅读背诵,直到烂熟于胸为止。而且教员准备了一套笔记本,起名为《讲堂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哲学、史地、古诗文、治国、处事等等,但这些内容占的篇幅并不多,《讲堂录》将近一半的内容,都是教员读韩愈的笔记。从此以后,教员的文风逐渐变得洋洋洒洒、大开大合,颇有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之势。后来教员和斯诺说到:"袁大胡子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辞。所以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有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新中国成立后,教员还给去世二十多年的袁仲谦,撰写了墓碑,以示感激。当然,教员也继承了韩愈的"文以载道"文学路线。湖南一师毕业不久,教员便和同学们办报纸,但因为文风过于辛辣、观点过于犀利,很快就被当局给查禁了。正好,另外一些同学也在办报纸,便把教员请过去,让他接手。这家报纸原本是讲教育的,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进而改革社会,这在当时是不错的切入点。但问题是,原先办报纸的同学们,不敢触碰真正的教育问题,也不敢触碰和政治相关的话题。教育和政治是息息相关的,既不敢谈真正存在的教育问题,又不敢谈政治,可想而知,这家报纸一直办的不温不火,销量怎么都提不起来。于是教员过来之后,决定重新修订办报宗旨——观点要犀利。立场要鲜明。走访调查学校和学生家庭,分析教育问题出在哪里。额外增加一些社会时评,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经过教员的一番整顿,这家报纸焕发了新生,销量从以前的不到五百份,短短两个月时间便暴涨到三千份。这是教员"文以载道"的初次尝试。当然,这份刚有起色的报纸,很快也被查禁了。再往后,教员创办了《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的几句话非常震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教员给《湘江评论》定下的宗旨很简单,宣传最新思潮、报道国内外最新形势、评论刚发生的社会热点。根据这样的宗旨,教员短时间内写出四十多篇文章,反响非常热烈。尤其是《民众的大联合》里,教员直截了当的写道:"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的,但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同样是文以载道。31920年代以后,教员开始投身革命,很少亲自办报纸了,但因为要分析革命问题、解决革命问题,教员写出一系列彪炳千古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教员用朴实的文章,载了中国社会的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教员徒步行走700公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用这五个县的现状和数据,窥探到全国农村的基本情况。《反对本本主义》,告诉革命同志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的是敌强我弱的背景下,到底如何赢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方略。《矛盾论》和《实践论》讲了世界运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利用世界运行的规律,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直到《论联合政府》,给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描绘了基本蓝图。教员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大量调研才写出来,故而是言之有物的,文章里写到的问题和提出的办法,都是和现实息息相关的。文以载道,教员坚持了一辈子。正因为如此,教员的文章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他才能带领党组织和人民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起新中国。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教员以立言来立身,进而完成立功的宏图伟业,又因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基本要求,教员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便完成了立德。凭借这样的功业,教员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近代百年的史册里,成为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最闪耀的那颗星。他便化为不朽之人。但这不够,远远不够。近代百年的历史上,建功立业的人太多了。传播新思想并开启社会主义革命的陈独秀、李大钊,可以凭借立言、立功称为不朽。南征北战数十年的彭德怀和林彪、粟裕等人,可以凭借立功称为不朽。甚至雷锋、时传祥、王进喜可以凭借立德称为不朽。教员比他们的地位更高、更闪耀,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真正让教员大不朽的,是教员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人。例如在1976年,中央把教员最近三个月的讲话,整理成一篇文章,经教员认可以后发表出来,取名为《毛主席重要指示》:"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多人少。""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自己代表了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老同志却不想前进了,有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他们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一万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见了?怎么看不见呢,是看得见的。"这篇文章是面向未来的,说是教员留下的政治遗嘱,也不为过。正因为教员是面向未来的,那么未来的革命者、受压迫者、小官、学生和工农兵就能从教员的文章里找到依据,然后扛起教员的大旗,向他们所处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发难。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教员的思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教员的文章。此时的教员,便打通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化身为一个真正的不朽者。这才是真正的大不朽。早在1917年的时候,有次教员和张昆弟到湘江游泳,晚上住在蔡和森家里,他们聊天的时候,教员发出一番感慨:"现在国民性情,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国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教员期盼的这个人没有出现,反而是他自己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洗涤了中国人的旧思想,并将不断的开发中国人的新思想。如此功业,亦可称为大不朽。—— END ——往期文章《美国是如何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