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的“残局”如何收拾
硬科技领域,经过过去5年的努力,肉眼可见的一级市场所有毛细血管行业中,都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
谁要是说硬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天天轻松赚钱不干活,我是不服的,像半导体这么一个亿万级规模的大市场,硬生生被投资人挥舞着小锄头,拆解成了三五亿的细分,甚至个把亿的市场都不放过。
还有比一级市场投资人更勤奋的么?虽然谈不上多么深的专业性,但主打的就是一个全面。
就像三伍微创始人钟老板最新文章里写的那样,一个两千万规模的CMOS工艺IoT FEM市场,本着苍蝇腿也是肉的心态,挤进了十家芯片公司。我上周五在崇礼举办的券商内部会上,讲了一下半导体量检测设备行业和国产化,这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细分行业,国内百亿左右市场规模,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近50家国产企业……
量检测设备领域,出现那么一两家“中国的科磊”,就已经算是天佑中华了,还能指望这50家都有IPO的善终?
这50家大大小小的量检测设备公司背后,都有一众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支持,所以说,出现这个局面,一级市场功不可没。
这种局面跟一级市场追风口投资的特点脱不开关系,蜂拥而上一哄而散,不光是硬科技投资时代是如此,当年的互联网投资时代也是如此,“百团大战千团大战”记忆犹新,“百模大战千模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唯一差别的是,千团大战硝烟散去之日,是众多炮灰消亡之时,不管是倒闭,还是整合,反正最后都有了归宿,最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平台型公司。但硬科技领域很难如此速战速决,你会发现,哪怕行业维艰,哪怕生存困难,但凡留着一口气,也都能撑下去。
说是“残局”可能不好听,但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这种局面如何收拾?
上周五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限制游戏产业的那条新闻上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新闻,那就是上交所召开的一次不大不小的座谈会,据称,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
很多人说我的文章有时候太消极,这论断其实太片面了,我所有文章里,哪怕聊行业负面问题,也都在追求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就像今天的文章一样,“残局”这个字眼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但是破解残局的方式,是否也蕴藏着行业机会?
2024年至以后数年,你还指望IPO像科创板开闸初期那样富贵泼天?未来的科技一级市场,是否还应该像过去5年那样,把各个具体的热点行业当作风口?
新的风口会不会是科技领域的并购风口?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虽然一直诟病3000点不涨,但实际上很多A股上市公司,动辄百倍的市盈率,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其实根本就配不上这高昂的PE倍数,要化解A股的这个矛盾,必须优化A股上市公司的质地,内生外延拓展新业务,是提升质地的最好方式。
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谁都知道并购退出收益率会大大折扣,谁都知道IPO退出会更加风光,风光到可以放在募资说明书的首页位置。但不管投资人愿不愿意,这些数量庞大的已投科技企业,大部分都会与IPO无缘,能有个好的接盘方,能贡献一定的DPI,就已经算中等偏上的归宿了。
所以,这将是一个“被动式”的并购逻辑。
在未来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方案当中,其实我最期望的是开放“发股并购”的“小额快速”“绿色通道”。以往的资产收购,一旦涉及发股并购,一律归到重大资产重组当中,手续繁琐,所以大部分公司要么选择现金收购,要么几个项目攒一堆儿一起操作。发股并购不占用大量资金,切断利益输送通道,而且能够为科技项目创造良好的退出渠道,更重要的是能够提振上市公司股价,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新年的第一场直播,我将采用非公开线上模式,从科技项目的角度,从一级市场退出的角度,从上市公司业务“基因”的角度,讲讲硬科技领域的并购模式,哪些创业领域适合被并购?上市公司如何评估自己并购“基因”属性?欢迎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参加。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北邮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等。
转自科创之道 作者 步日欣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扫码加入华尔街俱乐部&活报告读者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