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河南宁陵事件:是什么遮蔽了放牛班的春天?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放牛班的春天》】
1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幸福在迷失中,青年在窘境里,高语论调和赞歌响亮,都无法掩盖这些真实的国情:
一代人的迷茫与困境,我们都还在寻找方向。
河南宁陵县联合调查组的最新官方通报,终于将这两日搅动了整个中文互联网舆论风云的“育华园学校初一男生死亡事件”,落实了终章剧情:
系高空跳楼自杀,排除刑事案件,不存在校园霸凌情况。
客观地说一句,官方通报,这次没打马虎眼,很详细,但是仍有公众不信。
后丰县铁链女事件时代、后上海辟谣组事件时代、后江西鼠头鸭脖事件时代、官方通报和群众信服之间,公信力和信任度,至少差着一个澜沧江的隔阂。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了。”
2
先说官方的通报。
单就这份详细通报而言,六大回应面面俱到,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我也认同“系自杀,非霸凌”的说法。
倒不是因为这是联合调查组“权威”调查出来的结果,而是因为通报里有一个最为关键、却被大家忽视了的信息点:
经调查,在学校和死者杨某某家中各发现一份遗书,遗书内容均显示杨某某生前有厌世轻生的倾向,确认均是杨某某的笔迹。尊重亲属意见,为保护杨某某隐私,遗书具体内容不再对外公布。
两个最具说服力的信息点,佐证了杨某某的跳楼自杀。
第一,遗书有两份,显示了“厌世自杀”的倾向;第二,遗书家属也看过了,“尊重亲属意见”,遗书不对外公布。
真要是生前遭受了“霸凌”,“自杀倾向”的遗书内容里,或多或少应该会提到自杀原因,真要是如此,家属不可能“不公布遗书”讨要说法。
“据网传消息”,杨某某生前学习成绩很好,个人推测,自杀原因或与“学习压力”和“原生家庭”相关。
一个学生自杀,原因无外乎这么几个:
早恋失恋、学习压力、遭受校园霸凌、原生家庭影响(比如被家暴)、再就是抑郁症自我困境。
“尊重亲属意见”,不对外公布,这就确定了是自杀身亡,也就彻底推翻了此前家属情绪激动的“自称孩子遍体鳞伤,疑似生前遭到学校霸凌”。
说真的,万一公布了遗书内容,明说了杨某某之死,和“原生家庭”有关,那么此前支持杨某某家属维权的激动群众,此刻必定是“事态反转”,对着杨某某家属一顿网暴:
“原来是你们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舆论场,造神捧神和毁神,助人救人和杀人,往往都是顷刻间就能转变的。
过往案例里,我们见过的两级反转,也不少了。
3
再就是网传的“被霸凌,造成贯穿伤口的照片”问题。
“网传照片中的几处身体损伤,在尸检中均全部发现,同时发现身体其他部位也有损伤。
经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法医共同确认,未发现工具及徒手所致损伤,双手及前臂不存在贯通伤,尸表损伤表现为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符合高坠摔跌所致。
结合CT扫描检查,死者杨某某颅内出血、左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肢及骶尾骨骨折,符合高坠致颅脑损伤死亡。”
杨某某是从5楼跳下来的,这个高空距离,身上出现淤青和伤口,都是正常现象,“双手及前臂不存在贯通伤”,也就打消了“网传图片”的质疑。
法医,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这个权威度和可信度,应当还是可靠的。
“通过走访调查杨某某亲属和宁陵县育华园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要好同学等47人次,未发现杨某某生前在学校受到欺凌情况。”
尸检和走访调查的“辅证”,则进一步加深了“尊重家属意愿,不对外公布遗书”的自杀实证。
到了这一步,应该可以确定,杨某是“个人原因”自杀的,而非遭受霸凌后的“委屈跳楼”。
系自杀,非他杀。
不信权威,信遗书,信“尊重家属意愿,不公布遗书内容”,两份不公布的遗书,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4
为什么官方通报如此详细,还是有人不信?
早些时候的官方翻车事件,我就说过,撒一次谎不可怕,可怕的是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以后公信力就没了。
到最后,就是这种尴尬的局面:
辟谣的没人信,传谣的满天飞。
宁陵县学校和教育局不明白,死了一个学生,为什么这么多人“帮着”家属一起“闹事”。
公众也不能明白,一个孩子死了,为什么官媒不发声,官方要“压消息”,你打开窗户说亮话,都摆到台面上来说,“阴谋论”和“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实际上,这就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分裂意见”和“认知差别”。
于公众而言,孩子是最重要的, 孩子死了,一个家庭的天就塌了,而同样身为学生家长,有孩子在学校里死了,这势必会引起其他家长的共情和同样恐惧:
万一,明天我的孩子也出事了怎么办?
至于官方,为什么要压消息?因为怕舆论闹大,毕竟死了一个学生,于校方和教育局而言,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哪个领导,不希望自己主政的地方,“好人好事正能量”上热搜,如此容易引起社会公愤的“负面新闻”,领导们都害怕“影响不好”。
说真的,这类事件里,“阴谋论”真站不住脚,主要还是“影响”问题。
一个普通的河南宁陵县中学学生跳楼死亡事件,能有多大阴谋?时至今日,还能有“资本”和“权力”能够运作到,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的相关部门,帮着“瞒天过海”?
也太看得起校长和教育局的领导了。
云南的孙公子,夜店强奸事件;英国的B公子,他老妈“主导”的杀人事件;北京的L公子,法拉利事件。
到了这个层面和级别,才有“阴谋论”的可能和“权力运作”的空间。
宁陵县的校长,还不到“偷天换日”的地步。
所以,杨某某,应该就是跳楼自杀的。
这次河南宁陵事件,最终结局的“反思”,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校园霸凌”。
无奈,官方频频翻车,使得公信力,一地稀碎。
故而今日,“中肯、理智、深度思考”的东西,难被大众解读并接受;快餐文化式的“信息覆盖”和“信息茧房”,却总能随着短视频的迅猛传播,而被大众的情绪感染所接受。
说白了,“好消息没人信,坏消息以讹传讹传千里。”
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也着实悲哀。
看似“什么都有”,最终却是人人迷惑“到底什么可信”。
5
我们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
随着法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我相信,校园霸凌事件会逐渐减少。
更为担忧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
抑郁症,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人数的第一杀手了。
看看这个残酷的世界,成年人跳河跳桥,学生们跳楼留遗书。
内卷之王不断内耗、禁锢文化不断压迫、锁喉掐脖不断深入,我们不快乐,我们隐忍着许多痛苦。
扪心自问一句,多少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未曾深夜痛哭,多少成年人,没有想过“一死百了”。
所以啊,承受能力更差、心智上不成熟的青少年,便更容易走了极端。
看过最感动的一部教育治愈片,是国外的《放牛班的春天》(还有一部《死亡诗社》,也是极好的)。
说真的,华夏文化里的“吃苦耐劳”和欧美文化里的“精神自由”比起来,真的是差了太多。
甚至于,就会差出一个“跳楼自杀”的人命来。
“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他们更愿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精灵,哪怕他是一个“不正常”的野孩子。
阿甘在美国,才能成为阿甘;阿甘若是在印度,大概率会变成孔乙己和骆驼祥子。
这是文化基因决定的。
我们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要功成名就,要光宗耀祖。
自出生之日,便背负了上一代人的期许和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里,总是希望女人“嫁得好”,总是告诉男人“没钱没权你就是废物”。
而更为致命的是,现实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在不断验证告诫我们,前面的这些观念,都是对的...
卷,不停地卷;耗,不停地耗;跑,不停地跑。
都只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没人问你飞的累不累,就是超人,也会感到疲惫不堪的吧...
本文主旨,不想谈官方公信力的问题,也不想只聊“学生心理健康”的老生常谈问题。
重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尊重个性,适当摒弃共性。
我们不是非得过和他们一样的“人生旅途”,我们的孩子,每个人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放牛班的春天。
命运起伏无常,本就没有定数。谁敢一眼断言三十年以后的事?
努力奋斗自然是要拼搏争取一番的,可也不必玩了命地去卷。
我们是人,不是兽,不是机器,不是工具,更不是奴隶。
2012年,卢新宁(人民网董事长)受邀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典礼。
彼时,卢新宁本人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北大毕业典礼的这一番致词《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十年之后,依旧在中文互联网,持久传播深远影响: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在这个操蛋的时代里,坚定的做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请相信,哪怕是放牛班的孩子,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