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左手制造、右手科技,车企从华为找研发公式

左手制造、右手科技,车企从华为找研发公式

科技

做不做某个功能,就按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去讨论。



彭苏平

编辑李勤

来源|启动PowerOn(ID:EV36kr)

封面来源IC photo

在充斥着不确定的智能电动车大潮中,自主研发、手持核心技术,成了车企为数不多的掌控力来源。

尤其对于头部车企,排除掉要不要研发的选项,“如何研发”就剩了灵魂命题。车企们都在摸索,例如,账上现金充裕的理想汽车曾广泛研究比亚迪、特斯拉、华为、博世们的研发体系。

而比亚迪在制造业时代,熟稔掌握的EE研发体系,也不再完全适用于智能化时代。在智能技术进度迟滞的焦虑下,比亚迪近期招募了多名华为组织人才,在自家研发重镇规划院推行华为的岗位认证机制。

华为似乎成了智能汽车产业的集体学习对象。在研发投入上一向毫不吝啬的蔚来,去年也在研发环节尝试推行“矩阵组织”——这是华为IPD的特色之一,在常规的功能部门之间成立横向团队,以拉通各组、保障各交付节点。

从早年的技术积累,到现在的落地应用,华为的研发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确做出了成绩。

近两年,华为的汽车业务开始开花结果,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已经开发出M5、M7、M9等数款车型,与阿维塔、奇瑞、北汽等新的车型项目也在快速推进,智驾、座舱这样的产品方案进度领先,几乎打成了华为系列车型的两张“王牌”。

早在2021年起,理想汽车就开始学习华为,在内部成立大产品部,并尝试搭建IPD体系。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内部还做过分享,主题就是为什么学华为、为什么用IPD。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是早年IBM探索出的一套管理流程,90年代华为斥资数亿美元引入该流程,并将其逐步应用到各个业务条线上。华为在商业世界取得的成功,可以说离不开以IPD为代表的产品研发体系。

但华为的研发体系虽好,车企,甚至包括华为汽车业务自身,在修习IPD等“武功”之前,也需做好内化。

研发之魂:以用户为中心

“IPD是华为的精髓。你现在接触到的产品,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算是一个项目,定义一个项目都得按照IPD来,可能有些地方有裁剪、有优化,但都得按照大的流程体系来。”一位华为的开发人员告诉PowerOn。

IPD是一套流程,通俗地讲,它也是规定了项目的各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儿。但与常规项目流程不同的是,它将技术、产品、市场、销售等各链条的沟通前置,在项目初期就用刚性的流程将市场客户的需求嵌套其中。

上述人士向36氪介绍了,在车BU一个项目是如何跑下来的:

早期是Charter(项目文书)的立项、汇报,把市场分析清楚,做投资决策,然后进入开发流程,包括早期的概念开发、详细设计,后面还会有PTCP(Plan Decision Check Point计划决策评审)等流程,“相当于研发和市场签合同,研发承诺要做好,市场也要承诺要卖,类似于‘签字画押’”,最后是各司其职,有各个节点推动项目运行下去。

业内更常见的产品开发流程是,开发部门的团队找到一些可突破的技术亮点(如果能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出色更好),做完了再制定生产计划、市场销售开始宣传和定价。这套体系相对线性,且开工没有回头箭,像汽车这样开发周期相对较长的产品,即便在很有竞争力的团队,也有可能开发出来的产品跟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而在IPD中,Charter、PTCP等流程都会由所有业务部门的代表全程参与,投资决策、产品开发等都需经过全团队的讨论和通过。“它是跨部门团队,所有的信息都是充分共享的。”

上述人士向36氪介绍,市场和研发往往会有很多矛盾和gap(隔阂),比如从市场、销售的角度,会追求产品价格低、功能足,而研发则要平衡各功能实现的情况,在PTCP进行具体产品设计的环节,研发会指出实现一些功能的代价是什么、周围有哪些约束,双方会在这个阶段达成一致,做哪些、不做哪些。

但达成一致在很多团队并不容易,华为如何能让这套流程在如此多的项目中跑通呢?上述人士的一个感受是,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起了很大作用。“做不做某个功能,就按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去讨论,很多矛盾分歧就在这个过程中达成一致了。”

实际上,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客户的反馈和意见就已经能嵌入其中。一位前华为车BU的研发人员曾分享过其“8个月交付问界M5座舱”的案例,他在梳理智能座舱交付流程的时候,就与金康(即现在的赛力斯)相关团队进行了交流对齐。

在跨部门沟通的基础上,IPD对各个节点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明确的时间节点来驱动项目按时运行,通常来说,各个节点切分得越细致,交付的节奏越容易把控。

IPD应用在汽车业务上,会引入汽车行业的交付流程,比如台架验证、裸车验证、场外验证、交付阶段,各个阶段对于产品形态的要求不一而足,此外,像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样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让交付节点适配这些方案的特征?

上述“8个月交付问界M5座舱”的案例分享道,在整车研发的四个交付阶段之外,他进一步分了三个功能层来细化交付节点:地基层、基础层和应用层。

该人员指出,在原先的流程中,前面7个月重视硬机械部件,而轻视了智能化部件需求及方案分析,但智能化时代,车的交付元素已经发生变化,即软件增多,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串行交付,要采用异步式开发模式,做好软/硬分离并行开发。

在进入到产品开发阶段后,IPD中还设置了横向的项目经理,来把控整体流程的完成度怎么样,“他是PDT(产品开发团队)下面的一个角色,要安排好研发、测试、销售等业务的进度。”

IPD在华为多年的执行实践中,也跑出了一条自我迭代的路径。上述华为研发人士告诉PowerOn,早期IPD流程中有个“回溯”机制:

哪些人哪些事没干好,或者是流程没遵守,一说“回溯”好像犯错了,但这些年做的更多是项目总结,到某个阶段了来做个回顾。“而且现在也没有那么针对人了,更多的是强调下次怎么改,他是主观想犯错,还是流程中忽略了环节让他被动犯错,是不是周边有什么因素导致他犯错。”

广撒网的研发

产品开发是华为最庞大的研发队伍,但不可忽视的是,华为的研发团队遍及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它的研发体系究竟如何运作的?

一些更早期的研发项目,尚未完全用IPD体系驱动,比如华为汽车业务的前身——华为2012实验室中的车联网实验室。

一位华为前研发人员对36氪回忆,车联网实验室成立的时候,华为内部尚未对造车这件事形成定论,彼时就是借助车联网实验室的机构,来尝试布局一些汽车相关的业务。

“当时在车联网实验室里的人都是从主机厂、供应商过来的,也包括原来一些老华为,还有一些实验检测部门,都是按照整车的路线去铺的。”

对于早期孵化的研发项目,华为会给予充分的空间。这和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同,华为以技术攻关为导向,在新技术、新项目上的投入更加不受拘束。“比如说你要做新技术的研发,你可以去自己组建团队去干。”上述华为前研发告诉36氪,这些项目也会部分使用IPD的流程,但不会那么全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华为的研发体系设置相关,华为注重创新培养,设置了相当多的前沿研究部门: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等等,一些业务部门中也下设了不少前沿研发项目,很多相对独立的部门年初拿下预算,如何运作有相当的自由度。

但华为会在体系上进行资源支持。作为一家在ICT、手机等领域都积累了深厚能力的企业,华为在进入汽车研发的时候,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发体系,而这些内部资源,都有机会被新项目调用。

“你可以去和海外或国内的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去干,你也可以去找国内的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去做些合作,甚至你还可以直接去把某一个技术跑起来,内部很灵活。”

据悉,华为特别设置了对外合作部门,它类似于传统的采购部门,但不太一样的是,该部门还会负责商户谈判、合设置作流程等,而且要进行技术判断,做资源的筛选,该部门就是服务于内部研发的外部合作。

不过,没有具体业务的指向,对早期的研发项目管理也有一些不灵活之处。

有早期在比亚迪和华为都工作过的人士告诉PowerOn,比亚迪的研发更偏实用型,研发路径、对产品的布局会规划得相当清晰,在考核上也是以解决问题或者新的研发进度为目标,但华为在做这些前沿研发的时候,尚未开展实际业务,考核的标准和流程就偏系统化,一些研发的感受是:没有紧扣业务,KPI有很多“虚的东西”。

比如说,同样是做软件开发的,华为的KPI里面可能会规定每个星期要关闭多少个bug,而不是说要解决哪些问题。

“内部整体的KPI就是要比较亮眼、有新意,你要有创新点、独特性,或者说你要有超出什么行业水平多少。”

该人士对36氪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套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体的开发效率,但是对于局部来说,就是灾难的,“这就涉及到,管理之手要精细化、深入到什么样的层次,你过细了,你在组织管理的这个资源上,要消耗的东西就会非常多。”

IPD的驱动力:企业文化和薪酬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华为把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区分,技术开发是类似于2012实验室这些前沿的技术,而一旦成立了独立的BU、BG,产品、解决方案都要推行矩阵组织,严格地用IPD的流程进行管理。

理想也推行了类似的做做法,量产产品就可以用成熟技术,而技术研发部门是一个独立团队,要超过产品开发,它研发出来的技术不是用来卖的,是为了提前做准备,针对未来的一些规格需求去提前储备。比如,理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座舱实验室,在里面可以进行不同的座舱定义。

华为花费十余年搭建并完善了这套研发体系,并在IPD这种产品开发流程架构上一直不断地迭代升级。

有华为人士告诉36氪,IPD的流程从ICT业务到手机到车,都要优化匹配。

他举了个例子,手机在IPD模式里有很多零售、ToC的业务,但ICT都是B端客户,到2C的终端产品,必然会涉及到营销团队、销售团队等人员、组织的调整。

上述曾经在华为车BU从事过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的人士分享道:无线、芯片等业务可以按照IPD中的成熟流程开展,但汽车相关的业务需要与车企碰撞探讨,既要满足交付进度,又要满足交付质量,外加团队磨合,对项目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高。

在适配和应用IPD流程的过程中,考验的是整个组织的管理能力:在理念和目标上是否团结一致?在各个节点能不能做到高度执行?能否及时洞察市场和业务的动向,对产品、流程作出灵活调整?

IPD作为一种组织流程,也只是企业管理的一环。上述人士对36氪表示,IPD流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统一、积极的激励机制,在华为都是相辅相成的,他直言,“如果只运行IPD,没有相对强大的企业文化、薪酬机制作支撑,IPD可能也只是一套徒有其表的空壳”。

IPD流程如何跑下来,给团队充分的激励是很重要的方面。阶段奖、目标奖……有华为前员工告诉36氪,以前华为半年调一次薪,盈利里也有很大一块比例是分给了员工,哪怕部门营收是亏损的,华为也会给保底,会有单独的项目奖。

IPD本身的流程和理念并不复杂,市面上也有相当多的书籍和课程在传授IPD的体系,但除了华为之外,鲜少有组织能够真正地将这套体系运用好,并作用在实际业务上。

这也是车企当前面临的窘境,努力向科技企业进化,但经营底色还是制造业的沉重模型。华为以产品价值为核心主张的研发路径需要借鉴,但也要做好准备,熬过漫长的投入期。

36氪旗下电动汽车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车企从华为找研发公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什么人抱东西爱用右手,抱娃娃却用左手?SK海力士宣布增产DRAM,与英伟达联手制定HBM4规格,让存储和逻辑堆叠起来行业观察|新业态,新科技,“保险科技”新十年将向何处去AI最先砸了程序员饭碗?90%码农认为找工作变难,大学生也要调整职业规划从旧厂改造、材料研发到建筑可持续|东鹏DP LAB T2M二场滴滴自动驾驶超亿元投资北醒光子;上海:开展射频基带芯片、天线、专用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高性价比终端制造能力丨智能制造日报华为已邀请4家智选车合作车企共投合资公司;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A6000发布丨智能制造日报女子全身52处植入科技芯片 左手能打电话、心脏植入骨灰从硬件“卷”到UI交互,车企怎样才能掌握智能化「灵魂」驻美大使馆:提醒来美中国留学生谨慎选择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入境关于记忆日本品牌毛衣针;政治立场“做博后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教授自嘲式简历走红从华为手机之路,读懂华为造车斯里兰卡 | 现在想入手科伦坡公寓房产,时机合适吗?日本制造业4~9月利润15年来首超非制造业;消息称三星4纳米制程良率已达到70%水平丨智能制造日报《漫画新科技(全6册)》参考推文:没想到!带孩子“预知”未来20年,漫画看懂前沿科技,比动画片还好看...这条儿童加绒卫裤给我往死里穿!!保暖、休闲、抗造、舒服!田溯宁左手倒右手:亚信安全拟斥资17亿港元成亚信科技控股股东抢!49元/2条,这条儿童保暖裤杀疯!保暖、休闲、抗造、舒服…食品科技|故宫食品李晓刚:文化创新+营养科技,激活国潮食饮新动力一路走来(三十一)首次尝试10k 跑华为哈勃入股镍钛记忆合金产品研发商钛忆科技;台积电获微软5nm AI芯片订单丨智能制造日报从“轮子上的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车企跨界胜算几何?美国女子全身52处植入科技芯片 左手能打电话、心脏植入骨灰左手 SCI,右手C9高校offer:越努力,越幸运高级自动驾驶的研发之路,车企到底该怎么走?全球科技巨头研发投入大排行!第一名高达5000亿!LeCun表示Meta才是最看重研发的以为找到了赚钱的副业!多伦多单亲妈妈被骗5000刀:这是我养家糊口钱啊18年华为老兵:从研发到一线,再回研发,值吗?从华裔喜剧女王到最佳女主角,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海外众筹超火爆~磁吸自卷快充数据线!耐用抗造、自收纳,充电/传输一线通用!工作、事业的格局精神领域精准药物研发公司Alto登陆纽交所,首日上涨29%,公司市值5亿美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