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外滩教育
作者:Luna
编辑:Lulu
从教师到顶流带货主播,董宇辉的爆火让人不禁想问:带货主播千千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只认董宇辉?或许,舆论之外,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面向未来的真正教育的价值。12月18日,董宇辉首次复播,直接吸粉205万,观看人数超1亿,再次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顶流实力。时间回到12月10日,在给吉林省农产品带货预热时,董宇辉一如既往地来了一段“小作文”:“当天地也无尘,山河亦有影,用松花酿酒,看半溪明月,以春水烹鱼,听一枕清风,答案在路上,自由在风里。 ”就是这样一段文采斐然的文字,因为“作者是不是董宇辉”的争论,开始发酵。不少直播间粉丝不满公司“雪藏”这位宝藏主播,对公司管理制度也产生了质疑。最终,在CEO和俞敏洪相继道歉之后,董宇辉和俞敏洪在直播间合体亮相,成立董宇辉工作室也被提上日程。图源中国日报官方微博一路走来,这位与众不同的带货主播,能火不是没道理的。当其他主播还在屏幕前大喊着“下单”“买我”的时候,他和观众说“听一些无用的英文,买一些健康的食物,懂一些有趣的道理”:卖五常大米,他从1万年前人类驯化水稻,讲到了超新星爆发,再讲到人生虽然短暂,却在宇宙尺度上永恒。卖书,他说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读书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渡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他的直播间不像购物频道,更像一个聊天室。
他说爆火以前,自己有次在直播间问,为什么凌晨4点还会有人来看。一位刚毕业的研究生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焦虑得睡不着;一位妈妈说,孩子尿床了,刚换好尿布;一位爸爸说,自己下班回家,刚停好车……人间百态,在那一刻有了最生动的呈现。
“万物的尽头是带货”,带货主播千千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只认董宇辉?
有人说,董宇辉让朴实无华的网购带货,充满了新东方托福课堂一般的仪式感和新奇感,满足了网购群体的一些精神诉求,虽然生活依旧是油盐酱醋,但董宇辉总能找到特别美好的一面。现在,知识获取已经十分便利,但董宇辉依旧爆火出圈,靠的正是他的稀缺价值。董宇辉能做大家的互联网嘴替,他的质朴形象也拉近了和观众的心理距离,最终打造出了董宇辉个人的IP。这也让我们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不应该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了,而是更应该注重发掘和培养人的稀缺价值。在很多网友的夸赞中,董宇辉强大的知识储备总是大家第一个提到的特质。但知识其实只是他成功的一部分原因而已。在那个成名之夜,导播一直没有让“跑题”的董宇辉“回到正轨”,他和东方甄选的相互成就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虽然他谈文史哲不如学术大师,论带货经验比不上行业的很多大咖,但是他比别的主播会聊文史哲,比学术大师会带货。而且在他言语之间,总能流露出人文关怀。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标签,一下子就让他成为了焦点。在这个时代,知识已经不再是稀缺品了。尤其是ChatGPT这样的AI出现以后,AI甚至可以成为人的移动知识库,进一步把人从学习和储备知识的大量精力中解放出来。而且,如今的技术迭代比以前快速很多,很多知识过时的速度也在加快,仅凭知识脱颖而出已然不够。这个时代,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稀缺价值。就比如B站百大UP手工耿,标签就是“无用发明家”。在视频里,他从不谈知识,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电焊技术,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材料变成各种“无厘头”的潮物。从脑瓜蹦辅助器,到自律跑步机,再到旋转烤串钢琴,人送外号“刑部尚书”。他也喜提网友评价:“在没有人敢做无用之物的年代,他用一个个制作无用之物的视频治愈了网线另一端的千万人。”图源手工耿B站视频
想象一下在超市里,上架了一种三角形包装的牛奶,在一众盒装、袋装奶中确实很特别。
可是,这种三角形包装牛奶,并没有口味上的变化,也没有技术上的更新,变的仅仅是外包装。
那又会有多少顾客愿意为这种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特质买单呢?
所以,要成就人的稀缺价值还有两个能力必不可少,那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能够怎样帮助到别人,帮助的人越多,那稀缺价值自然就越高。2018年,才22岁的他就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同期发表了两篇关于石墨烯重磅论文,讲述了他发现的石墨烯超导效应,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电子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可能都会因此获得重大发展。他的稀缺价值已经不言自明。像曹原这样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例子,确实难以望其项背。不过,如果能够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那么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活络。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大家都谈要发展T型人才,一专多强;现在,T型已经不够了,斜杠青年、π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稀缺价值正在提升。就说现在大热的计算机行业,单纯的码农岗位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还有不少转行来的竞争者。但是,这个行业特别稀缺的却是一些跨专业的高端人才。比如游戏行业有个特别吃香的岗位叫做“技术美术”,是程序员和美术之间的桥梁,不仅需要具有美术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水平,实际解决从美术构想到技术执行的问题,打通两个部门的沟通。某游戏要设计一处雪山场景。美术部门早早提供了设计图,程序部门试了很多种已有的方式,却始终达不到美术组想要的效果。最终,还是技术美术负责人从云朵上找到了灵感,把“雪地”在程序中做成云彩渐变的效果,才完美实现。这是电光石火的一点灵感,没有两个专业的积累,是很难得到的。还有人工智能领域,像哈佛这样的顶尖名校早早就嗅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校内有一门符号系统专业这几年热度飞涨。这听起来就是一门探索智能和人机交互的专业,但实际上,课程结合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甚至还涉及生物学、经济学的专业课。比单纯的人工智能研究,深入和宽广许多。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万金油”专业,比如传媒、翻译,在职场上干得出色的人未必一定要科班出身,越来越多的“X+传媒”、“X+翻译”的组合身份,实现了1+1>2的效果。这也让我们想到哥大商业心理学教授Tomas Chamorro-Premuzic举的一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是AI抢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确实如此。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是,因AI而失业的人(例如实体店经理)不会自动获得由技术创造的新工作,比如网络安全分析师、数字营销人员或人工智能伦理学家。反过来想,实体店营销和数字营销,虽然有壁垒,但也不是无法跨越。销售的工作要求其实是一致的,差别在于平台和购买方式,如果这个差距能够被填上,那实体店销售经验的劣势反而还会成为优势。既懂销售,又懂数字平台,这不就是AI时代亟需的新型人才吗?当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复合型人才也不是天降的,这些始终要回到教育端。教育,应该让人能够从懵懂、成长,到拥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目光和解决问题的敏捷思维,并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赋能。教育还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董宇辉在中国传媒大学演讲时讲的一段话非常出圈,他说:“一个人的定力最终能决定他走多远,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而且特别聪明的人,总是计算投入和产出比,一旦发现效率很低,立马就撤了。”农村出身的他,到大学才发现,自己的英语有浓重的口音,这一度让他特别沮丧。但是在每天的练习中,他渐渐发现,其实世界各地的人们说英语都有口音,但沟通的重点在于表达清楚你的思想,然后流畅且准确。一旦想通了这一点,他逐渐自如,然后越来越进入状态。之后的一次口语课,他再次回答老师的提问后,老师说,没想到你的口语还挺好的。那一瞬间,他终于感觉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了,虽然它小到不值一提。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很多,但最想说的一点,还是教育中不要急功近利。去年,波士顿爱乐乐团的一段视频在网上一夜火爆,拍的是乐团指挥、创始人本杰明·桑德指导一个亚裔小女孩拉琴。其实女孩的技术不错,只是曲调里还是少了些感情,让一首欢快的曲子听起来有点机械。于是,本杰明就带着女孩又蹦又跳,又让她想象自己是花滑运动员在表演,就是希望能激发女孩的快乐。遗憾的是,小姑娘好像一直有所矜持,最终也只是勉为其难地笑了笑。课程最后,本杰明走到观众席,和妈妈说了很长一段话:“你们都在为孩子焦虑,担心他们琴练得不够,学习不够勤奋,考不进好学校,进不了好大学,得不到好工作。这种焦虑的情绪,会扼杀孩子的未来。听我一句劝,让她去蹦蹦跳跳,全心全意爱她,因为此时此刻,她已然完美。”指导亚裔女孩的本杰明·桑德其实很理解这位妈妈的焦虑。尤其是当下,教育的竞争意味很浓,特长技艺、成绩证明、活动经历,这些指标性的东西,看到别的孩子有,内心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因为少报了个乐器班,少参加一次活动,少拿一次证书,在升学的过程中被落在后面。哈佛终身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提出一个“管窥效应”,紧迫的截止日期,会让人只关注到眼前的事物,而不能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做出更理性的规划。这些成绩、证书就像是“截止日期”一样,让我们过于关注孩子的技艺、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绪、喜好。大家都知道董宇辉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放在孩子们身上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孩子未来的稀缺价值是什么,我们看不出来,但是至少别错过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孩子喜欢看书,很好,有的孩子喜欢运动,很好,有的孩子对观鸟兴致很足,有的孩子喜欢观察植物,还有的孩子喜欢养甲虫……这些特质不分高低好坏,说不定哪天,孩子就因为在这些爱好上持之以恒,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了呢?董宇辉的小作文风波算是过去了,但我们养孩子的路还长着呢。做家长是一辈子的事,有些事,不用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