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神仙眷侣”新作,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
什么书让人拿起来便难以放下,非要一口气读完?
什么书让人读过后恍如隔世,情绪满溢难以述说?
什么人的故事,让读者忍不住感慨,再好的小说也难敌世间真实?
“国学泰斗”,中国哲学界代表人物。
始终不离不弃的“神仙眷侣”。
是“儒道互补,相濡以沫”的真挚爱情。
这套《汤一介&乐黛云:人生三书》,正是由两位先生合著。
三册书,内含他们的90篇精悍短文,戴锦华倾情作序推荐。
从生活到情感,从治学到为人,从人生追求到终极理想,看这对神仙眷侣跨越世纪的人生感悟。
《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辑录乐黛云先生的40篇短文。
乐先生回顾了她的童年生活、北大校园时光,追忆了与师友的情谊,并分享了她对于女性自我建设的思考。她始终以“生命应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来自勉。
《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收录汤一介先生的31篇文章。
汤先生则用睿智平易的语言,阐述了一代哲人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从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到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读者将直面来自其淳朴的生存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
《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摘录两位先生的19篇作品。
这本书汇集二人在各自学术领域的研究精华,他们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为当代人带来一堂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质的“国文课”。
程巍、陈平原、陈越光、陈跃红、戴锦华、干春松、贺桂梅、洪子诚、金丝燕、梁永安、钱理群、王达敏、杨立华、赵冬梅、张辉、张锦,16位知名学者、教授倾力推荐。
限量发售的函套定制版,更有多重诚意之礼相赠。
定制藏书票2枚,印有两位先生的肖像剪影;
一枚珍贵的“乐黛云 汤一介 藏书章”钤印;
定制帆布包,印有乐先生的人生信条,“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是只是冒烟”;
以及定制函套。
函套定制版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人生由我》
乐黛云,学者、作家、文学教授。
1931年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著有专著《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等,编译《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出版散文集《透过历史的烟尘》《绝色霜枫》等。
学界称她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而生活里,她的别称是“北大国宝奶奶”。
在荣誉来临前,乐先生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大起大落的遭际从童年持续至半百的年纪。
50岁之后,乐先生的学术生涯才真正“上路”,此后一路狂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成为“跨文化之桥”的构筑者。
《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中,包含“梦开始的地方”“北大,北大”“那些自由的精魂”“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四个部分。
读者将借由乐先生的一篇篇随笔,走进她的记忆宫殿,看到一个勇敢、浪漫、自信、不骄不躁、智慧从容的奇女子。
1948年,乐黛云来到北大中文系报道,说来也奇,明明当初清一色报考的都是英文系,最后却因为被沈从文先生看中了文章,而被录取到中文系。
当时的北大什么样?中文系大一讲些什么?
——《永恒的真诚——难忘废名先生》
这样的学院生活仅持续了5个月,但足以使她爱上现代文学、崇尚学术生涯,后也因此背负了二十年的噩运。
这本书的最后一辑,名为“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
乐先生从魏晋时期的女性生活讲起,再谈到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由此延伸到她对人生的感悟。
这里有“鲁迅心中的中国第一美人”陈芸,《山鬼》中的巫山神女,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慧女士、孙舞阳、梅女士,还有因言辞激烈而被判处死刑的北大才女林昭……
在乐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将看到中国女性身上始终存在着的牺牲、殉道、叛逆精神,其实从未中断。
她活得轰轰烈烈:
她的认识超前且清醒:
女性主义不应是以摆脱男性为最终标志,女性文学也不是以造就一个由女作家、女评论家和女读者群构成的“女性文学”网络,同男性相抗衡。
她有着难以想象的坚强与不屈:
常有人感到奇怪,“朝为座上客,暮为阶下囚”的剧烈变化竟然没有引起我性格上的根本转变,我从不颓废,没想过自杀,从未对未来完全失去信心,也从未想过我相濡以沫的丈夫和家庭会离我而去!我想那支撑我坚守的原因就是一直滋养我的,来自中西文化的生活原则和道德追求,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教导。
她在时运好转时不曾狂傲膨胀,跌落低谷时从不自暴自弃;她知道存在荒谬,却不靠近虚无。
《人生的智慧》
汤一介(1927-2014),学者,哲学教授。
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曾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哲学专著。晚年主持编纂《儒藏》,任《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学界称他为“国学泰斗”,家国情怀于他是世代传承的“家训”。
《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中,包含“我家与北大”“读书与安身立命”“学问与致知”“平生师友”四个部分。
汤一介先生追忆了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工作,并记录了平时的所思所感以及文化随笔等。
汤先生的笔下,乐先生的爽快性情,更为直观,字字不言爱情却处处流露真情:
二人不同的性格,也体现在交稿前的情绪状态上:
他们中的一个正在为顺利开展的《儒藏》编纂工作不必要地忧心忡忡,另一个却对屡经催稿、仍不能按期交出的《比较文学一百年》书稿而“处之泰然”。
如果说乐先生的书,是一种更为冷峻犀利的百年回顾,那么汤先生的文字则是坎坷心路与彻悟的告白:
特别使我到现在还不能忘怀的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前写的《绞刑下的报告》。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这种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道主义,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的乐观主义的伟大胸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两人的文章,更像是一种互文,对照来看感触更为深刻:
乐先生书中的北大才女林昭,再次出现在汤先生的文章中,而这一次的故事更加完整、残酷:
北大中文系很有才华的女学生林昭,她的诗写得很好,1957年她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被划成右派,由于不“服罪”而被投入监狱。在监狱中受尽折磨,生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她的母亲就在监狱里陪她,照顾这个有美好心灵的女儿。这时林昭仍然不断写诗,对不人道的遭遇提出抗议,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她因“恶攻罪”而被处以死刑。在她被枪毙后还有人向她母亲要七分钱的子弹钱。[…] “文化大革命”后,林昭的同学和朋友为她举行了一次追悼会,在青年林昭遗像两侧挂着一副挽联:上联只有一个大大的“?”,下联则是一个大大的“!”
感受汤先生面对历史沉浮依旧从容平和、随遇而安的淡泊胸怀,也能从他质朴的文字里感悟生命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
《汤一介 乐黛云》
给大家的国文课
《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一书,分成“乐黛云篇”与“汤一介篇”两辑。
汤先生的文章,从儒家哲学讲到家庭伦理,再谈至宗教奥义。
他始终探索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耙梳、整理出适用于当今时代于人类有益的思想资源——和青年人分享儒家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并探讨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强调人类要在宇宙的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即万物中,努力追求永恒与和谐。
乐先生的短文,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讲到文学与科学,再谈至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
她专注于中西文化的生活原则和道德追求,她笃信中国文化的力量,认为“和而不同”“有物混成”的中国文化具有普遍价值,强调以东方智慧化解文化冲突。
借由这本书,读者将徜徉在两位先生的思想世界,在哲学中体味思想的魅力,从文学中感受真情与真美。
——戴锦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