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一分钱不花,这对“铁公鸡情侣”反而被00后捧成导师
众所周知,在这个兜比脸干净的时代,谈恋爱无异于“自杀式”破产。
恋爱前月入1万块,恋爱后月负1万块,一谈恋爱就别想攒钱,还有各种节日排队等你破产。
不久前一位网友甚至算过一笔恋爱账单:
以约会来说,奶茶两杯30块钱,来回路费70块钱,路边小吃50块钱,晚餐300块钱,电影80块钱,住宿300块钱,一天下来要花800块钱,不少格子间纺织女工梭织一天日薪不及它一半。
来源:抖音
但爱作为人的本能需求,只恋爱不花钱多少有点困难。
为了不让自己的小金库破产,这届网友发出了“不是恋爱谈不起,电子更有性价比”的宣言。
对象可以找、约会可以约,但让我因此掉进商家的“消费陷阱”是万万不可能的。
“电子约会”,是年轻人粉碎恋爱仪式感的第一步努力。
01 新型电子约会,一天忙得要死却收支平衡
所谓电子约会,是指嘴皮子和手指一动,轻松通过脑补和对象完成约会的过程。
你想买花就直接把钱转给我,我想请你看电影就直接把票钱转给你,奶茶、溜街一切皆可等价替代,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都不及它的4D实感。
寡姐拍一部《her》才能讲清的未来智能恋爱,咱们电子选手直接一键快进50年。
来源:抖音@诶嘿嘿
一天约会下来,双方各自支出300块钱、入账300块钱,主打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来源:抖音
你要说这股潮流看看就行了,当事人的兴奋劲都是演的。
那你还真说对了!俗话说“生活如戏,全靠演技”,现在的约会就像一场大型在线RPG游戏,大家都是真人扮演,你来我往,全都靠“演”。
就以“假装约会”这件事来说,以前是假装情侣应付爸妈,现在是假装约会满足自己。
每一位体验过“假装约会”的网友,都对这种新型约会方式赞不绝口:
“这个约会约得我是热血澎湃啊!”
来源:抖音
首先,电子约会节省了为仪式感多花的时间和心思。
以前约会送花、送礼物,要提前做攻略挑选评价好审美好的店,赶上节假日送花却没有提前预定的话,那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但现在,图物不符的送礼至暗时刻再也不用经历,送个蛋糕也不用提心吊胆遭背刺。
98块钱的玫瑰花直接转账过去,口头表演“先给你买束花!”
对方比收到实物还高兴,毕竟这钱拿去逛某宝,还不是要啥花就有啥花。
来源:抖音
女朋友也很体贴,在一声“给你买个蛋糕”的甜蜜中,100块又回到口袋里。
不管是黑天鹅蛋糕还是旺仔蛋糕,图长啥样礼就一样,再也不用担心黑天鹅少个翅膀或者旺仔的嘴笑“咧巴”。
出门逛商场也能在电子约会里一站式满足,反正压根不用出门。
进商场先请对方喝杯奶茶,还是最爱的“芋泥波波”,谁看了不夸一句“您女朋友真是体贴入微”,还省去了排队的尴尬。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那女朋友看上了一只口红,还不得帮人全款拿下,380块钱说转就转,魄力十足。
逛街逛累了,想吃牛排大餐要先看看团购价,448块钱刚要转,秉持着“有来有回”约会理念的女朋友就“诶,这顿我请”,说出了这世界上最动听的话。
来源:抖音@牟牟刘啊
几次转账下来,老板都傻了,曹操忽悠士兵的时候可能也没想过“望梅止渴”在1000年后被发展为“不给中间商赚差价”。
来源 :网络
网友也叹为观止,“这个会约的很开心,就是啥也没吃,有点饿。”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现在这些情侣那是什么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买,把“电子更有性价比”利用到了极致。
毕竟省事儿也许不是最需要的,但省钱一定是最关键的。
起初还意思一下转两笔账,后来直接开始画饼,再抠的人看到都要寻思这局是我输了。
给男朋友买个最新款的外星人电脑,笔记本一撕,写上两万就等于支票转账。
爱马仕20个W的支票说开就开,这叫一个礼尚往来。
来源:抖音@小亮哥和炫炫
你送包,我送房,一套北京两千万豪宅从施工到入住提笔就来。
逼急了对方直接回敬你一艘宇宙飞船,一个亿的大流水,主打一个免密支付还无流水记录,给银行人都看傻眼了。
来源:抖音
02 “不花钱也能体验”,这谁不爽啊
虽然看着有点像癫公癫婆过家家,我却觉得很像现在年轻人“蹭”恋爱谈的心态:
既然所谓爱情不过是场扮演游戏,那么谈没谈没关系,重点是把氛围拉满。
正如前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流行的“一人恋爱全寝军师”, 主打一个不花钱、不动心也能体验恋爱的跌宕起伏。
来源:抖音@二狗子学长
“一毛不拔却体验拉满”,从而获得一些“我可真会过日子”的小小骄傲,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一种心照不宣的生活方式。
前有“电子大牌”潮流在某书流行起来——绿水鬼和爱马仕当然买不起,但不代表咱P不起。
看似光鲜亮丽的贵妇照片,定睛一看价钱上了五位数的东西统统是二维的。
来源:抖音
后有“只逛不买”逐渐成了现在年轻人逛商场的常态。
进店的整个流程有点望闻问切的意思:看看装修和陈列,听听店里的BGM,摸摸衣服的料子,这一切步骤都是为了猜价格在做铺垫。
而这所有的动作也都会在最终问到价格后,戛然而止。
来源:抖音
曾经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购物是一种用来激起人们对生活热爱的活动,因为此时你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有美的欣赏,有价格的比较,还有丰富的想象。
如今,这些统统失效,对生活的热爱又名“不花钱就是最好的热爱”。
当然,就像电子约会时还得吆喝两句,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做戏还是得做全套的。
毕竟大家还是有出门放风、社交的需求,一边游走在物欲的森林里,一边假装已经在这个体验中获得了快乐。
上面说到的和朋友逛商场,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表演。
在各个小商品店里流连,拿起香水闻一闻,再拿起毛绒玩具看一看,可爱的文创产品再摸一摸,喜欢的配饰戴一戴。
拿起商品,看看价格,再原封不动地放回去。
问就是看看当下流行的设计趋势,消费走向和用户喜好。只要摸到看到体验到,就等同于拥有过。
来源:抖音
要是碰到能无限使用试衣间还没烦人导购的店,那就进去把一周的OOTD拍完再撤。
也有跑不掉的时候,面对那些带着审视感的导购,年轻人早就有一套烂熟于心的演技。
来源:抖音
只挑贵的问,问完再挑刺,反正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最后变成一种统一的拟声词“啧啧啧”,再上下打量店铺一通后,拉着朋友走出去,心里充斥着被价格冲击的失落感和“劫后余生”把钱揣在兜里的庆幸感。
当然,这并不代表年轻人真就什么都不消费。
唯有商场负1层的小吃街能荣获年轻人打开钱包的殊荣,毕竟来都来了逛了一天还是要把肚子填饱的。
吃完再以夹个娃娃或是刮刮乐收尾,检验一下今天的运气,才算是一场完美完整的逛商场行程。
来源:抖音
有人认为这一套流程有点“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毕竟也不花钱,有这时间去干点什么别的不好?
但谁能说这不是年轻人在个人经济逐渐捉襟见肘的现状中,给自己找到的新的乐子,和对生活的认知呢?
不再执着于“拥有”这个结果,而更在于体验一把图个乐子。
毕竟这些年的消费形势一次次告诉我们,“一定要拥有什么”这件事,实在是太费钱了。
03 仪式感哪有半点好,不如全靠蹭
如果说以上年轻人行为模式的本质依然是“消费降级”,那它其实也指向另一种觉醒:
彻底不再相信“花钱追求仪式感”这件事所能带来的慰藉,但形式还是可以有点。
今年被年轻人捧红或引起过热议的潮流,无一不是在主打一个“蹭”。
蹭名牌——
反正这些身外之物的最大用处就是拍照。甭管是5万块钱的爱马仕,还是300块钱的口红,只要P图技术好,“用电子大牌,享富婆人生”。
来源:小红书
蹭商场便利——
虽然看到奢侈品店掉头就走、看到溢价品牌“装模作样”,但年轻人来到商场B1B2,还是会把吃喝包圆儿了、吹足了公共空调的冷气再走。
当然,前提是团到了最优惠的券,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来源:网络
蹭“老式消费”——
今年从老年旅行团、老年夜校到主要服务于老人的社区食堂,年轻人一追一个不吱声。
明明很多事情的本质都一样,比如学个画画、吃个盒饭,今年却惊觉自己仿佛付了“青年税”。
剥去噱头看商品和服务的本质,欣然接受自己的需求其实跟老年人也没啥两样。
前两天入冬了,年轻人的蹭学又发展到了朴实的军大衣身上。
3000块的羽绒服固然好,但谁又说能说厚实的棉衣不是一种实用主义美学。
来源:网络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就纯粹电子一毛不拔,只是明白了与其追逐虚浮的消费符号,不如早点看清人生只是一场体验。
于是年轻人今年也接连捧红了免费的快乐。
逛公园压马路,“猫捉老鼠”文艺复兴,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似乎宗旨都是一样的:
甭管兜里钱多还是钱少,是“特种兵式旅游”还是“美美度假”,其实都是远胜于必须要用消费获得满足感的体验。
走路回家看到的夕阳是美的,路边不要钱可供观赏的向日葵甚至能提供一天的开心,下班骑车回家,迎面吹来的风可以扫去上了一整天班的晦气。
这几年被生活摆了好几道的年轻人终于懂了王小波说的那句:
“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值得庆幸的是,阳光永远都是免费的。
来源:Vista看天下。作者:脑子丢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