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殊兵种,彰显人文情怀,《侦察英雄》在写一种很新的战争剧
主编温静导读:《侦察英雄》从“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破题,首次在荧屏上全方位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侦察英雄,实现了在视角和叙事上的创新。创作上融入丰富的类型元素,呈现了精彩的战场“智斗”,并通过全景式的群像刻画,融入真实丰沛的情感表达,丰富了战争剧的内涵,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WQ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向是影视创作的重点,近年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就不断涌现,观众在光影世界中不断地重温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感受先烈们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也一次又一次被“最可爱的人”所触动。
有不少同题材的精品力作在前,因此市场更需要突破传统、打破窠臼的创新之作。1月9日,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春羽影视出品并制作发行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视剧《侦察英雄》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黄金档,以及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开播。首播收视便稳步攀升,据酷云电视直播实时数据,北京卫视实时收视率峰值达到0.517,卫视全国收视排行TOP2;浙江卫视实时收视率峰值达到0.541,首破0.5%,卫视全国收视TOP3,收获广大观众的青睐。
与传统战争剧不同的是,《侦察英雄》首次将抗美援朝战场上“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展现在荧屏上。在参考历史上的真实战例和英雄事迹的基础上,故事从全新的视角切入,在表现手法上求创新、求差异,不仅填补了题材上的空白,更彰显了艺术价值与人文情怀。让观众在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中,从更多角度了解历史,体会先烈们舍生忘死的家国大义。
填补类型空白,注入创新能量
《侦察英雄》故事一开篇,观众就跟随侦察兵的视角身临其境地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中穿行。侦察一班在师侦察科科长梁辰的带领下,先是潜入南朝鲜军黑豹师防区搜集情报,成功传回敌军意图增援乌云山前线战斗和佯攻314高地的消息,随后立刻连夜带领侦察连一班战士与工兵前往乌云山,准备炸毁隘口阻击敌人,成功完成爆破任务后,又展开了对被俘文工团战士的营救。
作为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剧集,《侦察英雄》并没有上来就聚焦于展现正面战场的对抗,而是迅速铺开了侦察、奇袭、营救等几场目标迥异、状况不断的任务,勾勒出战场上最特殊的兵种——侦察兵。
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探查敌情、获取有效情报往往是左右战局的关键。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志愿军中的侦察兵,所承担的远远不止是“侦察”的职责。他们伪装潜伏、深入敌营、监听消息,也翻山越岭、勘测地形、实施爆破,在营救文工团时俘虏敌军获取情报,也在正面战场上支援战友,与装甲部队交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侦察兵们就是“特种兵”,既是潜入敌后的耳目,也是深入一线的尖刀。
在装备匮乏的年代里,侦察兵用过硬的军事素质与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强大的军事装备周旋对抗。在真实的历史中,志愿军侦察兵能够躲过美军最先进的观测设备,让敌人措手不及,一个侦察兵可以毙敌上百人。他们的姓名和故事可能鲜为人知,他们常常孤军奋战、甚至单兵作战,却一人可抵千军。剧中呈现了一场扣人心弦的阻击战,既有精妙布局的智慧,也有以血肉之躯对抗坦克的壮烈。当梁辰用仅有的两枚火箭弹击毁了敌军先头坦克时,既展现了侦察兵灵活敏捷的作战技巧,也充分凸显了这场“以弱胜强”的胜利来之不易,给这部剧定了调。
由于侦察兵任务的特殊性,需要穿梭在前线后方,与不同部队的战友通力合作,于是观众也跟随着侦察兵的脚步迅速了解了当时的战局。剧集从小切口出发,见微知著,从新视角重新展现战争与历史,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剧体验,也在内容和表达上填补了同类剧集的空白,向观众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另一面。
深入战场解谜,触达历史肌理
熟悉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是在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境况之下进行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志愿军以智取胜,以弱胜强,打破了美军的不败神话。如果说过往作品更多从宏观角度刻画志愿军的“英勇”,那么《侦察英雄》的主创们就通过艺术化地、合理地表达和加工将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推到台前,突出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智慧”。
剧中侦察小队利用“空城计”重创黑豹师,从获取情报,到传递消息,再到筹划布局、诱敌深入,过程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直到最后一刻谜底揭晓,敌人溃不成军投降,观众才窥得这场“局”的全貌。
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到乔装潜伏与敌人近距离对垒,侦察兵在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之外开拓了属于他们的“智斗场”,巧布奇阵,出奇制胜。在表现志愿军侦察兵们智慧和谋略的同时,也没有为了反转冲突妖魔化敌人、贬低对手,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精巧的情节编排与叙事技巧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场博弈。
敌人定下佯攻和奇袭师部的计划,志愿军这边在获取情报后就将计就计、请君入瓮;侦察兵乔装隐藏自己深入敌营,美韩特战分队则乔装打扮试图从后方偷袭;志愿军文工队不幸被俘,志愿军侦察兵则设计俘虏了敌人的接线员,成功审问出被俘的文工队情况。
敌我双方你来我往、逻辑合辙、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志愿军如何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胜利,赋予剧集极强的可看性,引领观众情绪,尽可能触达真实历史,让大众熟悉的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
正是由于以“智斗”为核心,主创开创性地在战争剧中融入了悬疑元素。比如梁辰一行人与师部派来增援的侦察连汇合,在搜寻营救文工队的过程中发现了从昏迷中醒来的文婕遗留下的手帕和血迹,并逐步分析出俘虏文工队的美军和南朝鲜军的特别行动。观众跟随着剧中主角的视角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探秘解谜,沉浸式感受战事的凶险与危机。事实上,营救文工团是根据抗美援朝历史上发生过的“42军营救文工团女兵”改编,历史上从女文工团员被俘到被警卫营成功营救,只有短短十多个小时。主创紧扣“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以戏剧化的表达方式让故事高潮迭起,展现出战场的波诡云谲。
剧中还通过不同视角的切换巧妙设置悬念,比如“敌人将偷袭志愿军师部”的情报从不同的渠道被送出,但最终被谁、在什么时间送到,在结果揭晓之前始终悬而未决,而战场上一个细微的时间点都至关重要。从目前播出的剧情看,小到一个细节的铺陈,大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的走向都跳出以往的惯有模式,展现了战场与命运的无常,延伸了故事的内涵,同时也不断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持续吸引观众。
书写真实情感,彰显人文情怀
《侦察英雄》塑造了以梁辰为核心的侦察兵群像。剧中的侦察科长梁辰在战场上有勇有谋、观察力敏锐,能够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作出正确判断,善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巧战。而作为领导,他能够洞悉战士们优缺点,察觉他们的情绪和问题,知人善用、善解人意,展现出“能文能武”的素质,他身上集和了历史上“侦察兵”的显著特质。可以说,梁辰是近年来荧屏上又一个全新的军人形象。
而其他侦察战士的不同特质也从开篇就陆续展现。他们说着各自的家乡口音相互交流,不同的外号传神地展现出他们能力与性格上的特点,有人横冲直撞,也有人缜密冷静,不同的语言、神态等细节刻画出战士们迥异的特质,树立起丰富、鲜活的人物群像。剧中无数真实、接地气的人物细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正因如此,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战场上的战士不再只是历史书中勇于牺牲的烈士,而是一个又一个真实又鲜活的人。而剧中他们的奋勇杀敌、无惧牺牲的瞬间,更加深刻、迅速地触达观众的共情。
随着情节深入,人物背后的经历与故事也慢慢显现出来。彼时的志愿军战士们有着复杂的身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信念。比如,受过良好教育,看似倔强坚强、疏离冷淡,实际上内心敏感,隐藏着深沉悲痛的文工团战士文婕。还有看似胆小、畏战的齐禄,事实上他有着一段非常特别的过往经历。他是国民党新六军的兵,参加过远征,曾经为了抗日而抛头颅洒热血。梁辰赞赏齐禄的能力,也指出他的“畏战”缺点,并向他抛出了“为谁而战”的问题。
“为谁而战”是抗美援朝中最核心的精神指引,也是每一部相关题材作品需要呈现和解答的课题。在《侦察英雄》中,主创没有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以人带事、以人带史”,在情节推动与人物的转变中,潜移默化间书写志愿军先烈的崇高精神。
剧中还不吝于展示战士们的犹豫与挣扎,恐惧与痛苦,他们的形象才更加真实可信,让观众感同身受。随着齐禄加入侦察科,新的任务接踵而至,侦察兵们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经历成长,最终成为坚定不移、勇猛无畏的战士。他们从互有偏见到惺惺相惜,战友情谊逐渐感人至深,而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所承载的意义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加真实、深刻,令观众铭感于心。
结语:《侦察英雄》从“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破题,首次在荧屏上全方位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侦察英雄,实现了在视角和叙事上的创新。创作上融入丰富的类型元素,呈现了精彩的战场“智斗”,并通过全景式的群像刻画,融入真实丰沛的情感表达,丰富了战争剧的内涵,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