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名将”,亏懵了
转载自 | 观点
作者| 迷人的X博士
行业“黑马”,也要拿出过硬实力。
“名将”滑铁卢
又一个基金“名将”被放置在聚光灯下。
年终岁末,有媒体在梳理基金经理业绩的时候发现,来自平安基金的何杰业绩不太乐观。
查询天天基金网,放眼何杰现任基金业绩,是一片绿色。近三月亏损在15%左右,近一年亏损在20%以上,近两年亏损更是接近30%。
要知道,以前的何杰不是这样的。翻阅何杰管理过的基金,大部分都有不错的业绩表现,部分产品的任职回报甚至超过200%。
公开资料显示,何杰毕业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曾先后担任华创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部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他于2021年8月加入平安基金,现任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
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加入平安基金后,何杰到底经历了什么,业绩变化如此之大?
带着这个疑问,我点开了何杰现任基金的持仓。这是平安低碳经济混合C (009879)的持仓前10——
这是平安价值领航混合C (015511)的持仓前10——
有意思的是,排在持仓前列的都是中国飞鹤、格力电器和宁德时代。而这两年,无论是中国飞鹤还是宁德时代的股价,都跌了60%以上。
“业绩大变脸”
在平安基金,遭遇这种“业绩突变”的,不止何杰。
典型的是李化松。公开资料显示,李化松累计任职时间7年又235天,曾先后担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分析师、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2018年3月加入平安基金。
打开李化松现任基金业绩详情,映入眼帘的同样是一片绿色。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李化松管理的多只产品,亏损都超过了40%。
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神爱前。资料显示,神爱前累计任职时间7年又175天,曾任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民生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研究员,2014年12月加入平安大华基金管理公司。
看看神爱前现任基金的业绩,同样是不忍直视,多只产品近两年业绩跌幅也超过35%。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合富永道的统计,神爱前与李化松这对平安基金的“神化”组合,管理规模一度占到平安基金股票与混合型基金的60%。
在此前的宣传中,这两大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代表,被称为“业绩出色”“两年打造两只翻倍基”。冲着这波宣传买入的基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然来了个“风格漂移”,别说赚钱了,少亏点就烧高香咯。
还有的基金经理,直接“撂挑子”了。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近日,平安沪深300ETF等13只基金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公告称原基金经理成钧因个人原因离任。
资料显示,成钧2017年2月加入平安基金,此前曾管理13只ETF及联接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42.48亿元。根据界面新闻的梳理,成钧管理的多只产品,接任时间都不满一年。
面对这种情况,有不少基民直言:带来大幅亏损后,基金经理挥一挥手离任了,这合理吗?
投研实力有待提升
往更深处看,无论是“名将”滑铁卢还是“业绩大变脸”,都可以从平安基金内部寻找答案。
官网资料显示,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深圳。目前,平安基金有3家股东,分别为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大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亚盈湾旅业有限公司。
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截至目前,平安基金管理规模为5443.73亿元,能排进行业前二十。
尽管总规模不小,但平安基金长期存在“股债失衡”的问题。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目前平安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加起来仅有445亿左右,不足总规模的10%。相比之下,固定收益资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等)却占比近90%。
而在基金界,权益投资能力被看做是基金管理者真正的能力。早在2018年起,监管对公募基金业绩排名时明令剔除货币基金份额,因为这样才“更真实地反映基金公司实力”。
因此,“股债失衡”也反映出平安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实力相对薄弱。
平安基金也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其从外部引进了何杰、李化松等权益类基金经理,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2023年初,行业观察者“机构派”曾对平安基金的权益基金经理做过比较研究,数据显示,平安基金投研团队的“一拖十”现象屡见不鲜。
而从单位收益来看,平安的投研团队中,尚没有能够创造10%以上单位收益的权益类基金经理。此前表现还算亮眼的李化松和神爱前,这两年也疲态顿显,还被指出存在“旗下基金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作为平安集团的旗下成员,平安基金可以说是行业“黑马”,几年时间内就挤进了前20名。但哪怕背靠大树,也要不断努力,否则——
在时代的变革面前,时间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朋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