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偶然与想象中生活
2023 与 2024 交替之际,我们去到广州,在南方开启了一场“偶然与想象”新年快闪活动。
预料外的“偶然”改变日常秩序,经历这几年,我们如何在不断流动、转瞬即逝、最终被夺走的生活中重新审视自我?在经验失效的陌生环境里,该如何以肉身的方法体验与思考?跨入新年后,我们是否还能舒展自己、展开对未来的新想象?
联合保利鱼珠时光,我们以两场沙龙对谈、一次快闪展览、一张书单试图探讨关于偶然与想象的种种。今天,一起回顾那些思想碰撞的瞬间:
她不笑,便满堂惊起了
白发。
以一首《听得吴咏梅<叹五更>》起,诗人廖伟棠在现场粤语读诗。作家马家辉也以粤语分享了他在《大叔》里写过的故事:如果四十岁是混蛋,二十岁时一定亦早已是混蛋。
关于粤语写作,廖伟棠谈了他的观点:当我第二次读《潮汐图》,发觉到重要一点,里面的少女意识到自己是乸(粤语拼音naa2,普通话拼音nǎ),广东话叫青蛙为蛤乸,它天然是母性的。母语写作不只是‘母语’的母,也是“公母”的母,我自己起了个奇怪名词:乸语写作。它引导我想起妈妈的、奶奶的、老太太的声音,我才知道母语真的就是女性的语言,只有它才有可能对抗“公语”。而公语是文学大敌。
马家辉提起朋友葛亮,本身是南京人在香港读书教书:经常有人问他方言写作的问题,他说以《红楼梦》来讲,有人考证前 80 回至少有 1200 多处南京当地的方言。可你读起整本红楼梦,只觉得大雅,没有俗的,也没有格格不入。这就是文学里对文字掌握的很高要求,方言用得妥当,融合得好。
活动现场
关于 AI 是否会对文学产生威胁,廖伟棠说:它威胁不了我们,因为它不会死。一个不会死的人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我们用“绝唱”来形容伟大的作品,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个“善”不止是善良的善,还是完善的善,你要有“我写的每一首诗都是遗作”的决心,才能写好诗。
马家辉抛出了相同观点的另一维度:它无法威胁,因为 AI 没有真实的生命。阅读文字的魅力来源于肉身,越好的文章里越多表达出作者的独特经验,那是最打动我的地方。肉身的重量很重要,有能量才能解释各种问题。没有肉身,就感觉不到生命中的挫败和转变。
#沙龙
作者许知远认为,我们这代人重新理解世界 ,很大程度是依靠海外华人世界的再度到来才获得的,某种意义上,我们对“开放”的重新想象,在此刻变得又迫切起来了。
暨南大学教授高伟浓(右)
高伟浓定义康有为是“一个狂人”,产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极具魄力,在 16 年间游历近三十个国家,在周游列国中领导改良,这是他的一个创举。
许知远经常会有惊叹,不管康梁面临何种困境、行动有多少瑕疵,一群读书人突然进入犬牙交错的复杂关系中拳打脚踢、毫无章法,但那种行动力是令人惊叹的。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
他“喜欢那些勇敢的时代、喜欢那些不顾后果的时代”,移民容易造成时间凝固,大部分人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是防御式、收缩式的,只有少数杰出的人可以重新把新世界容纳进自身的世界。
活动现场
许知远说:不要低估自己,我们总是在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应对任何微小之事物。如果你的经验不是这样不断地被调动,它们就会变得僵化,成为一种负担。要使你的全部人生经验变成一个测不准原理,随时在未知地方突然展现出来,至少对周围人来说,这样你会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人。
#快闪展览
偶然与想象
去2024!探寻新答案
无计划漫游:看不见的城市
希望 2024 的到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冒号:我们终于可以与“偶然”相处,再度开启对未来的想象。
#单向榜单
偶然与想象
B1空间单向榜单
偶然与想象,在作家们的解读中被赋予更多的温柔与清醒:
它是一个恍惚的瞬间:是“她尤其喜欢列车驶入停下来的时刻,之后总会有一段短暂的停顿,仿佛世界正在神屏息期待着什么,接着车门忽然打开,所有人从中涌出,乘客从一节节车厢里涌上霎时间人满为患的站台”( 保罗·奥斯特《4321》);
是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确信:任何插曲决不会预先注定永远是插曲,因为每一件事,即使最无意义的,都包含以后成为其他事件起因的可能性,一下子变成一个故事、一件冒险经历。(米兰·昆德拉《不朽》);
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验证:“在危机时,我们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决定,我们究竟要爱谁”( 萨莉·鲁尼《聊天记录》)。
在互动区,我们看到了“偶然与想象”真实碰撞的痕迹,路人们把各自偏爱的词语拼贴在一处,留下交错而过的美好际遇。
偶然与想象
去 2024!探寻新答案快闪装置展
时间:2023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4 年 3 月 (10:00-21:00)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大道东 840 号保利鱼珠时光二楼及 B1
主办方:单向空间 保利鱼珠时光
参展人:隔花人
监制:李二狗 奕苗
策划:杀手
布展:黑白 思聪
摄影:王十三 伍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