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辈可以周六工作,而你不行”?
“我们的父辈都是周六工作,以更大的努力来缩小和美帝的差距,为什么到我们就周六要休息?”
“人为什么一定要周六休息?”
这些话出自三七互娱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逸飞的朋友圈。
这番发问,承载着李董满满的无奈。
想搞六天工作制,员工里却没有知音。
想好好拼事业,却没人和他共苦。
于是,只能空叹一句“悲哀”。
但凡逛过互联网的人都知道,眼下最戳中打工人肺管子的议题就是劳资关系。
一位游戏公司的董事长挑这时间,公开发表这么一番逆天言论,这不上赶着给自己找骂么?
带着疑惑查了一下,原来这截图是七年前的。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又被人翻出来炒作。
如果放在当时的背景看,这种不知休息为何物的观点其实挺流行的。
在GDP增长率冲向6.9%的关口,小憩就意味着落后,享受生活等同于慵懒无为。
那会儿,创业者们都爱跑马拉松、登珠峰,展示自己过人的精力。
他们带领的团队往往以狼性为标配——在格子间里,养着能把键盘敲冒烟的狼。
2017年末的离谱新闻:
南昌某公司为了弘扬狼性文化,让员工互扇耳光……
不止leader如此,打工人也很有精神。
大学生们以进互联网企业为荣,拒绝拥有体制内那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而怀揣着暴富梦的员工们更愿意为了股票期权跟着老板拼命干。
朋友圈里不时可见“加班炫耀症患者”的身影。
一杯咖啡配上黄浦江的夜景,你以为TA在吐槽加班辛苦?
其实TA在向你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毅力。
“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这是那会儿很流行的一句心灵鸡汤。
用大白话翻译一下——
“卷死你。”
但现在形势变了,大家的心态也平和了。
曾经爆火全网的“哈佛凌晨四点半”被证明是假新闻。
白手起家的人民富豪不再是打工人的偶像。
后者明白自己大概率成不了前者,所以不想寄托任何共情。
至于身边的同事,也渐渐从竞争对象转变为攻守同盟。
与其彼此内卷互相伤害,不如一起摸鱼。
说到底还是过去这些年的变化让大家看清了不少事。
看到李逸飞的截图,也有一些人表示:
“员工不愿意和老板同甘共苦,说到底还是激励没给到位。”
感觉每次讨论加班问题,都会有这样的声音。
一些网友言之凿凿地表示“只要加班费到位,996、007都没问题”。
说实话,难得趁节假日去加个班领个两倍、三倍工资确实很香。
但加班这事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我相信哪怕钱真到位了,大多数打工人也无法忍受长时间的连续劳动。
因为高强度的无意义加班不仅会让大家身心俱疲,体魄脆皮。
而且,还会打破工作与生活的宝贵平衡。
我们每周花五天辛苦工作,不就是为了剩下两天陪陪家人,出去走走,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吗?
往大了说,利用周末休息,谈谈恋爱,消费一下,不也是年轻人在为国家做贡献吗?
如果持续加班,恐怕家里的卫生都没时间打扫吧。
等待你的将是回家之后的倒头就睡,日复一日的蓬头垢面,以及身体被掏空的无力感。
也许,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会告诉你,锻造一支钢铁般的队伍,需要每个人披肝沥胆。
还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即使自己这么一把年纪了,还在为公司夙兴夜寐,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时间……
这话没错。
可他们不会说的是,因为公司是他们的,所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早就合二为一了。
他们拼是因为公司好了,他们有股权可以上市可以变现,但多数员工并没有。
而且公司所取得的每一丝成就,在为他们带来更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赋予他们更为坚实的精神成就感。
人生理想的实现、资源人脉的拓展、社会声誉的积累,一切都属于他们,而与那些兢兢业业的基层加班人无缘。
看起来老总们是在时时刻刻工作,实际上他们是在“享受生活”,享受那种掌握生活、挑战自我、驾驭人生的快感。
这种快感本来就不可能被分配给打工人,所以也就别指望他们复刻企业家的工作模式。
除了一周应该上六天班之外,年轻人还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总会对他们提出一堆高难度的建议。
比如:
“年轻人要多进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花钱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年轻人借父母钱早点买房,就是孝敬父母”;
“年轻人应该和父母就近居住,便于照顾父母”;
“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住在公司附近才能更好工作”;
“可以用扣养老金的方式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
看到这些建议的时候,真的很怀疑专家们的精神状态。
幸好这些也只是建议,吐槽两句刷走就行了。
面对工作,年轻人相比父辈来说确实表现得更加佛系。
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年轻人懒惰,而是时代进程使然。
我们的父辈出生在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时代,年轻时大多在国企工作。
那时候物资匮乏,但衣食住行都有集体兜底。
所以大家愿意“以厂为家”为集体做贡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彼此一起努力才有美好的明天。
奉献背后其实是一种双向奔赴。
可现在我们已经走进市场经济时代。
一边用市场逻辑对待年轻的劳动者,一边又要求对方要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这很不对等。脱离回报谈奉献不就是白嫖吗?
和一些人单方面指责年轻人懒惰不同,细致的观察者从年轻人的心态变化中发现了时代的进步性。
就说在工厂车间里吧,70后往往是最小心翼翼的。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怕自己因为一点疏忽被开除,全家都要跟着一起挨饿。
而90后、00后的打工者很多时候可不愿意迁就吆三喝四的老板。
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不说从小养尊处优,至少也是被长辈疼爱着长大。
衣食无忧的同时,还有父辈给他们积累财富。
在面对特别苛刻的上司时,他们往往不会惯着对方,甚至还敢主动出手整顿职场。
当然,这些都是2021年前的情况。
经历了过去三年,他们的心态和状态可能也会有所改变。
与工厂观察相呼应的是一位哲学教授的见解。
武汉大学的苏德超教授也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加班说明社会进步了。
苏教授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加班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在一个内卷的环境里求学成长。
看似物质条件优越,但心里苦啊。
步入社会之后,他们就更愿意为自己而活。
而且一个进步的社会,本来就应该是要让人更多的人不吃苦,更多的人不加班。
当然,如果非要让年轻人拼事业拼加班也很简单。
教授给出的药方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有更好的未来。
“当他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美好未来的时候,他们吃苦的精神以及加班的程度可能会比老一辈更强。”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处处有增量,时时有机遇。这时候大家还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增量社会成了存量社会。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坚信自己卷死也没用,于是纷纷躺平。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更好的未来?难。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