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体验了一把快乐教育,感觉好极了
昨天上完乒乓球课,球馆的人提醒我,20节上完啦。
这么快?
这跟我原来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当初报课时多少有点不情不愿,心想这一回或许也是半途而废吧?我试探着问工作人员,大概多长时间来上一堂课?他们建议,一周至少来一次吧,不然动作全忘了,当然,如果能来两次就更好了。
噢,好,那先安排两次吧。作为成年人,我其实做过无数次尝试,钢琴,瑜伽,泰拳,冲浪……一样都没能坚持下来。我想这回肯定也是这样,学几节课,累了乏了丢开了。真没想到,竟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刷完20节课。
仔细想想,全都是教练的功劳。
我的教练是个年轻小伙子,据说曾经拿过山东省男单季军。前台可能害怕我不喜欢资历浅的教练,一个劲说着,可以调整。可是对于一个零基础初学者,我觉得非常够用了。
教练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拼命挖掘着我身上练乒乓球的闪光点。比如他说,你身体素质太好了,你看你都能蹲下来。我大受鼓舞,后来发现在乒乓球业余爱好者里,自己三十多岁的年纪的确非常年轻。那些打球大力又刁钻的大爷们,的确已经到了蹲不下来的年纪。
我大有可为。
一开始笨手笨脚,手不知道怎么摆,脚不知道怎么放,从没耽误教练夸我:太棒了,太优秀了,你这领悟能力太绝了。
想到从前去跳舞,报了十节课就想学会鬼步舞。第一节课没学会,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多练练。第二节课还是没学会,老师说再练练。到第五节课,美丽的舞蹈老师说:唉,没办法,有的人肢体就是不太协调。
我灰心丧气,心想果然自己是个傻大个,再也没去学过。
在乒乓球课堂上,打出去的完全不是一个个乒乓球,球桌上四处乒乒乓乓响个不停的,全是我的闪光点。看看我这无与伦比的运动协调能力,知识点掌握能力,聪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我膨胀了,甚至开始责怪我妈:怎么不打小送我去练体育,没准你错过了一个世界冠军!
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因为有次跟朋友去别的乒乓球馆练球,被摧毁得一干二净。一个教练说我姿势太僵硬了,你得放松,你不放松怎么打球。我尝试着打了几个,他告诉我动作不对,我说学不会怎么办?他苦笑了一下,说:等开窍吧,什么叫天赋,有天赋的人一学就开窍,有些人可能要练一两年才开窍。
我非常震惊,什么,那我就是要练一年才开窍的那种人吗?灰心丧气下,越打越糟糕,每一个打出去的球都歪歪扭扭毫无自信。没过一会,我放下球拍,算了,不想练了。
第二天回到自己的球馆,教练说你动作怎么不对了?我告诉他,别人说我打球很僵硬。教练笑了,说:你零基础学成这样很不错了,才十几节你已经掌握别人二十节课的内容。
教练,我是不是没有球感?
谁说的,你球感相当好,在成年人里非常不错。
教练,我一比二输给别人了。
哇,你零基础还能赢别人一盘,多不容易啊。
教练,为什么我上了这么多节课还打不过别人?
人家比你打得多,这没办法,你多打打,肯定能赢。
……
就这样,我毫无困难地上完了20节课。并且从内心很遗憾,以前我找的这些老师可太耽误我了。明明我是有机会像喜欢乒乓球一样,喜欢上钢琴,舞蹈,羽毛球……可是每一节课,他们似乎都紧盯着我的所有缺点,你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你练得太少了,你的协调能力不行,你动的位置不对,你找的点也不对……
不对,都不对,各种批评和指责汹涌奔来,忽然怎么都动不了,只生出一个念头:我可能不是那块料,我放弃吧。
我的乒乓球教练从不使用否定词汇,他会在我打得不对的时候跑过来说,你试试把手往里扣一扣,哎,对了,就是这样,很完美。我越打越糟糕的时候,他说,嗯,后面几个球太累了,你身体不听使唤了,不过前面几个球很对哈,记住不要用太大力,太用力你不容易复位,要学会收。
看,不是我的错,我只是犯了初学者常见的小毛病。
前两天我碰到一个带着小孩学乒乓球的家长,她说在学乒乓球这条路上,她走了不少弯路。以前遇到过很严厉的教练,只要小孩一懈怠,教练迅速把球削到小孩身上。很痛,只能接着练,但下一次很难鼓起勇气再去。
曾经我们都信奉严师出高徒,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信奉老师必须严格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我想了想,这多半是因为以前的人没什么选择,管你喜欢还是恨,你都得接着练。
现在的人不一样,选择太多了,信息接受方式太多了。人世间有那么多兴趣爱好,想要让人心服口服爱上其中一种,当然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这就好像总有人说,为什么传统婚姻离婚的那么少,现在的年轻人对感情太随便,搞得离婚率这么高。不不,从前是因为没有选择,不管一个男人如何糟糕,女人都得咬着牙坚持下去,直到三四十年后,双方都没了吵架打架的体力和耐力,他们活成人们眼中陪着你慢慢变老的金婚夫妻。
你愿意受这种罪?不管结婚也好,练体育也好,谁愿意活在指责之中?
又不是要练成世界冠军,干嘛要去吃那种万里挑一的苦?我进而琢磨,或许对小孩来说也是这样,与其强迫他吃苦,不如像收了钱的教练一样,拼命挖掘他的闪光点。
你太棒了,太厉害了,完美,优秀,做得太好了!
我儿子如此热爱大自然,肯定是因为他在大自然里没有遇到过任何指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