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广深妈妈圈,一起探索大湾区教育难题
周末我参加了一个香港DSE课程的活动,结果被家长的热情惊呆,简直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加满了凳子。
无独有偶,今年5月,我们一家在曼谷看当地的国际学校艺术展时,也惊讶地发现,参展的孩子们当中有近乎50%都是中国名字,直面感受了这股“卷向东南亚”的风潮。
可是一方面感受广深家长的留学热情,另一方面,我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在留学的道路上开始犹豫。《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超过80%的海外留学生打算回国工作,然而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到处都是裁员的新闻,留学生也不再热衷于外企、互联网公司,调研问卷显示,45.23%的留学生最想去央/国企,在所有去向中排名第一!许多父母因此就开始思考:一个孩子12年国际化教育要花费超过300万,加上大学4年,要500万。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职业归宿仍然是进体制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去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抱着好奇,我和几位广深家长聊了聊,结果发现,在最近的经济和国际形势大背景下,大家的选择真的“两极分化”了。△ International School Database发布的2022世界国际消费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仅排在纽约之后,跻身前三;深圳、广州也位列全球前十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限时免费领取2023年最新版本【北上广深国际学校择校地图】👇👇我之前在一家国际教育集团负责市场和招生,遇到过很多“做足功课”前来探坊的家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给孩子选幼儿园的妈妈,她分享了一张本地国际幼儿园的总结表格,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个学校的学费、特色课程、优劣势项目对比分析等。这位妈妈说,她自己就曾在澳洲读研,因语言和文化适应碰到过很多困难,但当时学校的学生中心和导师给了她非常充分的支持,比如配备了心理和生涯规划导师定期跟踪;导师也在课堂上给予她更多发言机会和课后沟通时间,还鼓励她发挥优势,多做一些中澳的跨文化研究。最后,她好几门功课都以Distinguish的成绩毕业。 这一段经历,让她对国外学校多元评价体系、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充分的个性化支持非常认可,所以早就想好,希望女儿将来也能出国留学。一开始,她没打算让孩子幼儿园就进入国际化轨道的,但她家孩子属于慢热型宝宝,一紧张就不太愿意表达自己,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稍慢,而在公立幼儿园一个班30人,只有3个老师(含一位保育员);家校联系和沟通也很少,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喝水吃饭,也不愿意上厕所……妈妈很想知道孩子在园里吃喝拉撒的情况,是否在适应各项学习生活时有进步,但老师们每天照顾这么多孩子已经焦头烂额,很难对个别孩子有更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澳洲受到的支持,妈妈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让孩子从小就能体验这样的教育。“虽然还未确定孩子究竟会在哪个年龄阶段出国读书,但总归是奔着这个大方向去的,而且也确实更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她说。 △ 《陪你一起长大》剧照
有些家庭宁愿两地分居或举家迁移,也坚定追求国际教育;也有些家庭在风云涌动的世界变局中,逐渐用更现实、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视角看待留学。L女士和先生都是本地央企的管理层,女儿J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在英国交换,顺势申请留在英国读硕士。相较于很多同学纠结于去留问题,J毕业后没有犹豫,直接回国了,这是家庭共同做出的决定,也是她作为独生女“没有选择”的选择。△ 《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数据
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猎聘前不久共同推出了《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海外留学生打算回国工作,但其中多达90.79%的人表示他们回国求职有压力,还没毕业就已感受到一丝寒意。J回国后还算顺利,先被某互联网大厂录为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也在竞聘上脱颖而出,获得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但L女士和先生思前想后,苦口婆心劝了女儿很久,最终说服J放弃大厂机会,参加央企校招并最终进入。“父母还是觉得互联网企业不稳定,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到处都是裁员的新闻,我能理解他们的担忧,但自己其实更喜欢互联网公司的氛围,”女儿J无奈地说。同样的焦虑也直接体现在留学生的求职意向上,与十年前想挤破脑袋想进入宝洁、投行不同,调研问卷显示,45.23%的留学生最想去央/国企,在所有去向中排名第一。“虽然央企工资可能不及互联网公司,但工作不用996,稳定度和福利很不错,更适合女生,”L女士说,“尤其是再过几年如果结婚生孩子,在互联网大厂肯定面临职业生涯停滞,但在国企的话,影响很小,还能积累工龄和资历。”同样身处央企的父母们,与L女士想法相同的不在少数。如果留学的职业归宿是进体制内,那耗费这么多时间、精力、金钱送孩子去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的环境与10年前不同,留学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作为父母,更希望孩子有稳妥的未来,”L女士和先生又强调了一次。
Toki目前就读于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共政策与实践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不平等和社会政策。不过,与那些早就确定了未来海外发展路径的孩子不同,他出国留学的计划非常晚,到了高三才真正决定出国。“从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是在国内公立教育体系内成长起来的,任何一种模式都有硬币的两面性,留学后我的英语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适应,这种相对紧凑严格的教育模式是有益于我快速适应留学期间高强度的学习的。”众所周知,申请美国顶尖院校一般需要更长线的规划,为了弥补自己在时间上的短板,Toki和父母共同探讨升学路径,把海外留学研究得十分透彻。 Toki的想法是高中毕业后无缝衔接国外高校,所以在平衡考虑学术声誉和录取程序后,他将目光放在了多伦多大学。一是多伦多大学有较为系统的语言班项目,可以用以提前适应本科学习;二来它也是美国大学协会在国外仅有的两个成员之一,这能为日后申请美国顶尖院校的研究生打下坚实基础。 “我不认为越早出国越好,除非家长已经确认孩子未来的海外发展路径,否则将折损掉孩子的“本土适应性”,日后回国也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同时,我也不建议家长单纯认为“只有国际教育才能培养孩子更完善的人格和更好的未来发展,我相信本土和海外的平衡教育经历会给我们在国内外发展带来最优助力。” 顺利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Toki开始了忙碌的研究生生活。 去年,他独立完成了一篇针对美国学生债务违约问题的政策备忘录;最近又刚刚结束“费城经济平等项目”研究助理的工作,他从城市人口普查的多变量微观数据中分析出了一些以往被政策制定者忽略的趋势,这些成果被研究团队收录。 “我想继续积累一些研究经验和成果,提高独立分析和研究能力,也在考虑读博,希望未来能在智库领域从事经济政策或财政政策的研究工作。” 从国内基础教育体系中走来,Toki一点点建构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辩者,也时常为自己感到骄傲。 “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并不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以他们的阅历和价值观帮我做出一些决定,而是尽可能多得把不同的路径和发展潜力展现给我,并保有我自主选择的能力。”
孩子适合公立体系还是国际教育道路?
什么时候走国际教育道路是最佳?
中产家庭们在教育理念、教育成本、未来就业等横纵交织的多项考量中,不断寻求“激进”和“躺平”之间的平衡点。 但别忘了,基于孩子自身去寻找适合TA的发展道路,是教育之路上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