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2017年8月,我在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读到一篇文章。
吴晓波写道:“今天(8月10日),创业黑马上市了,牛文文到深交所去敲钟……文文去敲钟了,那钟声一深一浅,有力而让人百感交集。”
一周后,我入职到这家名叫创业黑马的公司。
我仿佛一头扎进中国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了。日复一日,我逐渐接触到创业黑马的:媒体、大赛、大会、榜单……
从创业家杂志,到i黑马网站,到各个产业公众号,创业黑马的媒体载体似乎一直在变。
但有一句话,一直没有变过——“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十几年前,社会上99%的资源和聚光灯都打在企业家、商业领袖身上,创业者很少有人关注。我个人从《中国企业家》杂志出来,就是想重新发现‘了不起的小人物’,这个初心支撑我自己走了很多年。很多创业者、黑马兄弟碰到难题的时候,也会找到我,我都会告诉大家不要放弃,创业的路上每天都会碰到难题,不要觉得孤独,我们一起走,一定会走下来。”牛文文回忆道。
似乎,创业黑马的媒体和其他家的媒体不太一样。
别人关注企业的负面八卦,创业黑马坚持十年如一日地写“创业者方法论和企业list-know how”;别人传播创业的苦大仇深,创业黑马在漫长黑夜点燃篝火“给方向,给希望,给路径,给标杆”。
2008年,牛文文在开刊词上写道:“引领中国走向下一个30年的,将是那些能够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
吴晓波在文章里也提到:“牛文文有一张照片,侧身举着一本卷起来的杂志,做呐喊的样子。他好像看见了未来,那个东西,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总归会如期而至。”
姚长盛说:“你可以把黑马大赛当做一次集体狂欢式的秀,可以类比《美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全中国都愿意把最好的资源给这些站在台上的草根。”
吴晓波也认为:“创业黑马几乎定义了中国式创业的集训、路演和传播模式,它们有时候更像一场热烈的、无所畏惧的群众运动。”
2011年,第一届黑马大赛在北京启动,并随之席卷全国高新产业的核心城市,当时就吸引了刘强东、李彦宏、俞敏洪、沈南鹏等大佬评委的加入,大家对于新力量的极度渴求,更加快了黑马大赛的发展。
此后的黑马大赛,每一年的评委和选手都让行业振奋。
周鸿祎是担任次数最多,元老级的评委,他也参加其他的活动,都不如在黑马这样真实;徐小平在黑马大赛上的演讲分享,每一次都会成为当时的10万+文章;孙陶然在黑马大赛现场,打磨出了创业36招,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姚劲波,每次都能发现优秀的黑马项目,并进行深入合作或投资……
黑马大赛负责人介绍,2012年参加黑马大赛时,旷视科技联创唐文斌还是清华大学研三的学生,最终他被周鸿祎等评委青睐,成为黑马大赛的总冠军。如今,旷视科技已经成长为“AI四小龙”,估值达到数十亿美金。
一边是大佬评委,一边是黑马选手,电光石火,融资不断。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肆虐之后,中国经济也非常困难。
那一年创业家年会的主题是“未来三十年,发现中国商业新力量”。
当时,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万科董事长王石等企业家,与还是创业企业的比亚迪电子、京东商城、华谊兄弟等公司创始人,就中国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进行了分析。
2015年,“双创”大潮如日中天,许多人都在高喊“人人都可创业”。
这一年的创业家年会,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等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联袂为创业者授课。号召创业者们深耕产业,创造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集中自身优势去服务用户,在产业中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
2017年,众多创业者仍痴迷于互联网模式时,创业黑马开始将视线望向产业,这一年的年会主题为“产业进化论”。
04
榜 单
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填写信息,联系我们
创业黑马媒体公关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