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一个地级市,看见中国孵化器的激荡三十年|甲子光年

在一个地级市,看见中国孵化器的激荡三十年|甲子光年

公众号新闻

很多伟大的公司,早期都诞生于孵化器。


作者|八度

编辑|刘景丰


90年代后期在国内兴起的产业园、孵化器无疑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缩影。

30年前,苏州创业园从高新区一个老旧商场、一座废弃厂房、一家倒闭饭店的旧址上崛起。

30年来,这座孵化器长成参天大树,4296家创业公司在其孵化下破土而出;11家上市企业,从这里成长,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阿特斯光伏、天孚通信、国芯科技等等;这些年,创业园自身又开枝散叶,为苏州科技产业提供强劲的创新动能。

苏州创业园30年里走过的每一步,是高新区乃至整个苏州市科技创新生态、营商环境的缩影。

苏州创业园正门,在显眼处有“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苏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三块招牌


对于想要科技创业的人来说,苏州创业园是一个综合考虑之后的妥帖选择:吴俊辉本是杭州一家电子企业的总工程师,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他,在2004年第一次萌生了想要创业的想法,他跑遍了上海张江、徐汇、南京、宁波北仑等多处产业园,最终落脚苏州。

连他一共7个年轻人,就这么背着包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六月的天,盛夏难挡,苏州创业园的工作人员帮他们安顿好了办公地、甚至还帮忙找好了住处,提供给他从公司注册、财务咨询、渠道招聘等一系列服务,在“九死一生”的残酷创业路上,这是苏州创业园给到创业者最初的一份安全感。

有创业者对苏州创业园做出的评价是“很旺我们”——安必轩微电子创始人蔡激文先后在深圳、硅谷、北京工作,因为想离客户更近,从北京一路南下,选择到苏州创业,致力于高精度光电编码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

三年时间,公司业绩成倍增长,走出了陡峭的向上曲线。在苏州创业园,创业者切身感受到时代与趋势的推背感。

2023年是郑茳在苏州创业园的第23个年头,公司也从几个人扩张到了500多人,从最初的想法到完成一家公司的上市。几十年如一日,在苏州创业园,创业者身上流淌着一份可贵的信念感。

2023年恰逢苏州创业园成立的三十年,细数它的发展脉络,也能让我们进一步洞悉苏州对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的高度重视,触摸到苏州延续千年的亲商文化,见证敢想敢干的企业家精神。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1.从0到1:播下创业创新的种子


90年代的苏州,正在全力冲工业、抢经济,而孵化器就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好的承载地,承担着产业转型以及带动就业的重要使命。

苏州创业园请来了国际著名孵化器专家、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高级顾问拉卡卡现场指导,挑灯夜战,摸索苏州如果要做孵化器,该定怎样的标准、实现怎样的目标。

在硬件选址上,苏州创业园并没有选择郊区新建,而是选择盘活城区资源,完成腾笼换鸟,产业更替,这为创业园的人才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国芯科技董事长郑茳对此有感而发:“苏州这点做得很好,从来不把创业园放在一个荒芜的地方,而是放在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地方。”这就使得企业和员工都有归属感——不仅上下班方便,中午吃个饭都不用走远。

苏州创业园内自带一片湖景


在软件环境上,苏州创业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去创造更好的孵化条件。这也让它载誉而归:


1993年,作为苏州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苏州新区科技创业中心正式成立;

1996年10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成为全国首批3家“国际企业孵化器”之一;

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认定为全国首批10家“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之一;

1998年,由教育部、原国家科委、江苏省科委、省人事厅联合组建“中国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1年,被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几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为苏州创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评价:“很多伟大的公司,早期都诞生于孵化器”。而苏州90年代以创业园为主的孵化器事业,同样播下了很多创业创新的种子,造就了很多伟大的“传奇”。

90年代后期,纽威阀门创始人王保庆联合团队内一共四个人,紧巴巴凑了10万元,入驻苏州创业园,开始工业阀门的研发与制造;东菱振动创始人王孝忠在国有企业干了20多年后,抱着一腔热血决定创业;科达通信创始人龚天羽和团队带着要做“视讯与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想法,也进了苏州创业园……

对于创始人来说,前方是未知的,创业初期是一次从0到1的过程,团队规模小、初始困难多是其共性特征。对于苏州创业园来说,孵化器到底该辅助哪些内容,也要摸索向前。

那段时间,苏州创业园的工作人员挨个走访园内企业,一聊就是一上午,了解公司状态,调研企业困难和痛点。然后再回办公室开会讨论,如何帮助创业者们走出迷局。

苏州创业园时任副主任梁海回忆,当时苏州创业园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包括东菱振动在内多家公司的重大合同签订。很多时候,公司人不够,苏州创业园员工就会顶上——帮助注册公司、装修搬家都是常态;市场用户群不清晰,苏州创业园的人会帮忙一起头脑风暴,给出力所能及的建议。

所有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彼时的纽威阀门正在谋划下一步该怎么走;东菱振动面临借窝生蛋,三年搬两次家、产值过不了600万的瓶颈期;科达通信则潜心研究市场客户在哪里。

2005年,苏州创业园为持续助力创业公司的发展,启动1000亩毕业企业基地计划。事实证明,苏州创业园的这一步,又走在了市场的前列:


在加速器的助推下,纽威阀门于2009年启动股份制改造,2014年上市,作为全球知名的阀门制造商,纽威打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阀门航母;


而科达通信在毕业企业基地启动后,仅用了三年时间,产值就实现2亿元的突破,2016年12月1日,科达通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如今团队规模扩大到2000多人,分支扩充到了31个省市。


这些“有意瞄准、无意击发”跑到上市的企业,给苏州创业园开了个好头。






2.引人才:找到最灵光的头脑


2010年科技部发布《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其中提到,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但在这之前,苏州创业园已经开始主动出击,大力摸索如何找到创新人才、建立人才生态。对此,苏州创业园采取“广撒网、精选择”的漏斗模式,全力打通产业上下游资源、校友资源。

比如依托欧美同学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外国人才创业驿站、美国硅谷、复旦双创基地等等一系列社群组织,向全世界人才张开怀抱。

与此同时,高级别的创新创业赛事,也成了苏州创业园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就拿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来说,这是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共同指导下举办的一项面向海归创业的全国性活动,赛事规模及影响力可以媲美广州的春晖杯,也填补了苏州留学人员“国字号”赛事空白。

这场赛事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吸引4000多个海归项目团队参赛,涌现出了很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突出的项目。

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服务基地将在苏州高新区实体化运营,这个基地将由留创园工委会、省创业服务中心、苏州留创园(苏州创业园)三方共建。这也意味着,苏州国家级海归创业赛事的这块版图,将交给苏州创业园来承接。这项赛事的背后,可以预见,是大量科创资源、海创资源的纷至沓来。


类似这样的“向上争取”,苏州创业园已经不是第一次。事实上,是每一次都冲在第一线争取机会。

早在2000年8月,摩托罗拉与工信部签订技术转让备忘录,同意将32位微处理器M*Core及相关技术转让给中国,但需要找到能挑起这一大梁的人。历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锡分校副校长、摩托罗拉中国IC设计中心经理的郑茳,在2001年接下了这一棒的挑战。

郑茳带着国芯科技,在苏州创业园一待就是22年的时间。他坦言:“在外企,我们只要把研发做好就行。但是到了实际创业过程中,发现国产CPU没那么简单,因为不仅要把性能做上去,你还要找到市场的需求。”

国芯科技定位国产嵌入式CPU核心技术供应商


由于CPU研发费用高、烧钱非常厉害,在2006~2007年期间,国芯科技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这让郑茳博士犯了难,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苏州创业园的领导。

“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高新区的融贷机构,给予国芯科技项目资金等等配套支持,这些都是帮助公司能够很顺利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郑茳说道。

2022年1月,国芯科技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上的国产CPU第一股。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瞿晓铧。2003年,国内光伏行业还属冷门,但这位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博士生,已经看到光伏是大势所趋,且具高科技和成长性。他放弃加拿大优厚的工作,带着抵押房产的贷款、几箱设备和属于自己的“光伏梦”回国落到苏州,从“小作坊式工厂”起步创业。

在创业园的孵化支持下,凭借对行业的深入分析和正确的战略判断,阿特斯实现高速成长,仅用三年,阿特斯便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光伏一体化企业。

郑茳、瞿晓铧的来临,让越来越多的博士、海归等科研人才,关注到苏州创业园,并聚集到苏州创业园。

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曾任美国Metabolex生物医药公司化学和临床前研究副总裁的赵祖春,回国到苏州创业园创立“安凯科技”,一头扎根原料药关键中间体的生产;同一年,东京工业大学博士许伟刚到苏州创业园创立“天平先进数字科技”,专注于IOT方向、深耕照明领域;在德国读博士的黄学民,通过驻德领事馆的朋友了解到苏州高新区及创业园,看到国内的创业氛围,也满怀热情回国创办“恩巨网络”,在通信软件开发及无线网络规划领域一路狂飙……


这样的案例,今天已数不胜数。而每家企业来到苏州创业园,感受最深的就是创业园的“人情味”。

“在企业的初创期,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创业园都给予创业团队像对我们这样的扶持和资助,恩巨网络也是在这些支持下得以走上正轨。”黄学民曾在采访中说道。

截至目前,苏州创业园累计引进各类高级高科技人才22150人次,培育各类各级领军人才682人。苏州创业园综合招商部张娴静提到:“在苏州创业园口碑招商的比例很高,慕名而来的人才和企业非常多,上海、深圳、北京的人才都有。”

好的人才生态,成了苏州创业园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革命的源动力。



3.人情味:冰山之下的软性服务


创业公司涌现,高精尖人才入场、资本汇入,苏州创业园的辉煌序幕轰然拉开。但说到最能代表苏州创业园实力的,反倒是软性服务

这一点是最不好具化估量的,但对创业者来说,却是冰山之下最有吸引力的内容。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资金可以募集,团队可以招聘,产品可以打磨,但创业者资源、创业园工作人员的经验却是难以获取的。他们走过的路、犯过的错、认识的人,甚至是对于团队、产品及商业模式等磨砺出来的直觉,对于早期项目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苏州创业园主任陈月娟将其归结为一套完整的“服务指南”:企业在初创阶段,苏州创业园为其提供成长导航,前置预警风险;在成长阶段,实时研判企业发展状态,解决发展痛点;在成熟期,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助力企业挂牌上市。

这一点,超锐微电子董事长吴俊辉深有体会。2004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在杭州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做了4年总工程师的他,放弃高薪和股权,一腔热血出来创业。在残酷的创业路上,他要过五关斩六将,面临的是方方面面的考验。

“我是技术出身,但光有技术根本不能做成一家公司,开公司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团队招聘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的视角。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些是短板。”

幸运的是,创业园不定期开设的相关培训课程帮了大忙。“课程里有关于财经的讲座、也有管理类的定向培训,听多了,也就更快悟到了企业经营的门道。”

吴俊辉将创业园的服务比喻为不同的触角。“比如(创业园)跟我们财务有对接,帮忙申报项目、申报专利;跟我们HR有对接,帮忙物色合适的人选;甚至此前有需要装修的地方,他都会帮我们联系装修队。”

如今,超锐微电子已经成为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IC Fabless设计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等重要科技项目30多项,还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服务横向扩展,产业纵深向下,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这两年,在苏州创业园的“牵线搭桥”下,国芯科技与超锐微电子开展合作,此外,国芯科技还为产业园再引进了一家半导体芯片产品公司——微五科技,并专门投资了园区内一家做新能源电池管理的公司——猛禽科技。

企业家朋友圈的持续扩大,对于后来者企业来说,是千里马遇上伯乐,是“有他在,帮了我们大忙”。

法奥意威作为苏州创业园内的一家协作机器人公司,仅用了两年时间,公司人数从70多人增长为近300人。其中,研发人员的比例占到约70%,也就是说,公司上下有一百大几十号人在专注产品研发及迭代。

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的硬件环境也亟需扩大。

“我们原先18层的办公场地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了,创业园的负责人就帮我们协调了19层一整层的办公规模。”法奥意威市场总监韩宇说道,“从配套设施、政策支持到人才吸引、办公场地方面,苏州创业园都给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让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业务。”

凭借要做“协作机器人普及者”的初衷,法奥意威在发布了全新FR3及FR5两款协作机器人的终端市场指导价——22800、23800元。韩宇告诉「甲子苏州」:“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创新的供应链模式,让我们能够实现公司创立之初设定的’打造各行业应用的基础工具’的初衷,推动协作机器人价格进入2万+时代”。

法奥意威公司展厅一角,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3年是法奥意威入驻苏州创业园后高速发展的一年,公司正不断拓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边界,积极开拓海外销售版图,推广品牌。

另一家眼科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公司——比格威,对此有相同的感触。比格威医疗科技聚焦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类重点人群,配置有主客观验光仪、生物测量仪、OCT、眼底彩照、角膜地形图等先进眼科检查设备。

苏州创业园为了给予企业更好的展示,专门协调场地,协助企业在园内搭建了一个占地约500平米的眼健康科普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这在一般的产业园内很难做到。”

2022年6月6日,苏州比格威医疗眼健康科普馆正式揭牌启用,围绕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开展科普宣传和公益筛查义诊活动,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专业性、生动性、普适性的高科技眼健康科普和公益基地。

想企业所想,在企业发展的赛道上帮助他更上一层楼,是苏州创业园的使命之一。“其实讲到底,我们的服务就是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在创业前期,大家一定会要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不只是宏观的资金、人才,我们更多是去为企业提供一些这种实际性的日常服务。”苏州创业园招商部吴纤硕说道。



4.旺企业:“到了这,我们发展更顺了”


换一个视角,对于创业项目来说,在有限的时间窗内,做出用户认可的技术产品,跑通独立的商业模式,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一点上,安必轩微电子很有话语权。这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电编码器芯片。在此之前,编码器的核心技术及高端芯片供应长期被德、日企业“霸占”。

安必轩创始人兼CEO蔡激文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级微电子系本科,1989级微电子系研究生,有30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他带着团队主攻高精度的光电池芯片。2017年,安必轩的首款光电编码器芯片流片成功,填补了国内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

2020年,有近十年硅谷、上海、北京创业经验的蔡激文,一路南下到苏州。在考察了济南、宁波、上海等多处产业园之后,蔡激文选择到苏州开展事业。他选择的逻辑是:苏州工业基础厚、产业链丰富、并且离客户更近,更有利于技术的量产迭代。

实践证明,安必轩的高精度光电编码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受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青睐,安必轩的业绩一路高开。

“我们到了苏州,每年业绩翻倍式增长,发展也非常顺畅。我们也曾探讨过,为什么到苏州一下子变得比较顺利了?第一是政府和创业园的支持,第二是苏州当地的人才稳定性比较好,没有那么心浮气躁。”蔡激文说道。

安必轩副总经理胡琳斌也感叹,一到苏州,就能感受到政策的友好、苏州创业园的“亲商”环境。

在创业园的帮助下,安必轩连续拿到了苏州高新区领军、姑苏领军、省双创等多项荣誉。在拿到了领军人才之后,银行给公司授信了各种贷款,比如高新贷、信保贷、科贷通等等,顺利解决了安必轩的备货资金难题。

如今的安必轩,是目前国内唯一量产23位光电池芯片、游标原理解码芯片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发展更顺”的话题上,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硅谷数模也很有发言权。尽管其2019年10月才正式落户苏州,到现在仅有三年多的时间,但硅谷数模CEO李旭东曾在采访中直言:“这几年的发展基本超过了过去十几年发展的总体体量。苏州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有很好的背景、生态和地理位置条件。”

盖雅工场董事长章新波则表示:苏州很符合企业长期主义的发展气质。

2009年,他与四位伙伴一起到苏州创立盖雅工场。从创业初期的十几家苏州本地客户起步,到如今,盖雅工场的客户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与地区,每天都有1700多家客户的600多万员工使用盖雅提供的服务。

章新波告诉「甲子苏州」:“我们是专门为大型企业做服务的,这个行业需要稳健和专业的特质、需要扎实的功力、需要稳扎稳打,甚至我们的产品研发,如果没有一年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琢磨客户的需求,你做出来的产品,客户是不需要的。”

而在苏州创业园,盖雅工场实现了研发团队长足的稳健发展。据章新波介绍:“在我们的苏州公司,离职率非常低,这就保证了我们的产品能够持续不断地往前迭代研发,然后越做越有竞争力。”

盖雅工场在创业园已经待了14年,成了创业园孵化的大型软件企业,目前团队已有800多人,办公面积也扩展到近7000平。虽然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将办公室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地,但章新波直言:“我们从来没考虑过迁移苏州总部。在这里,我们和各位伙伴相处得融洽、自然,也希望有机会能够把盖雅做成最佳雇主。”

盖雅工场在苏州创业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身在苏州创业园,企业们天然感受到更强的动力与活力。比如眼看着邻居企业相继上市,快住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叶明感慨:“这就相当于你被分到好班里面,你被身边的环境所包围所影响,周边的企业都在忙着上市、业绩增长也很明显,这会让我们企业更有提升的动力。”

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态势在苏州创业园悄然形成:在集成电路领域,国芯科技、硅谷数模等企业围绕芯片设计、封测、设备等重点环节,构建了高效协同生态;在人工智能方面,创业园内集聚了盖雅、快住等相关企业112家,全面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产业链环节。

可以说,苏州创业园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科创“心脏”的角色——给创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地创业动能,然后将创新产业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脉络,形成一幅独具特色的科创版图。



5.新开始:从而立到不惑


从1993到2023,苏州创业园穿越30年时光隧道,蓦然回首,这百亩地上已经成功孵化出阿特斯光伏、纽威阀门、国芯科技、贝克微等11家上市公司,占苏州高新区总量近1/3,孵化独角兽企业9家,瞪羚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301家。

整体来看,苏州创业园累计引进培育科技企业4296家,食行生鲜、盖雅工场、快住智能、万店掌、沈苏自动化、瑞泰信息等一批企业已经成长为区内产业龙头,提升了苏州科创板块的整体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综合评价排名”中,苏州创业园位列全国第3名、蝉联江苏省第1。

具体来看,在留创企业培育、创业孵化服务两项指标维度,苏州创业园排名全国第二,海外人才集聚指标排名全国第三。同时,在孵、新增、累计孵化、专精特新、小巨人留创企业数等31项指标,苏州创业园均排名全国前五位。


正是得益于像苏州创业园这样的科技创新孵化器,提前布局科技产业,积蓄创新力量,才有了近两年苏州在硬科技产业上的大爆发。某种程度上,过去两年“VC涌入苏州”的热潮,也是这座城市里各个创业孵化器崛起的侧面印证,毕竟创业孵化器是城市产业创新的最源头。

当然,相比90年代创业园的“稀缺”,如今的苏州市共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8家,其中专业孵化器62家,覆盖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

对于苏州创业园来说,这是一个更加拼实力的时代,只有因知而善变者,才能孕育出创业园新的里程碑。对此,苏州创业园在已有的高地之上,备足人才、技术、资本的“新三驾马车”。

在资本方面,苏州创业园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创业投资基金,串联省市区科创领域重点政策,撬动资金链,让园内企业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

在硬件环境上,苏州创业园一二期由于载体建设较早,企业的承载量经常受限。在这一点上,苏州创业园开工建设的四期,在功能划分上做了充分设计,划分商务办公空间、研发空间、多功能中小试车间,满足从科研到量产的各类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苏州首个能满足企业在“源头创新-创业赋能-中试生产-规模量产”不同发展阶段和业态需求的载体。

苏州创业园四期规划图


在人才方面,苏州创业园计划两手抓,一方面借助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盘活原有的人才生态圈;另一方面,苏州创业园四期(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将紧邻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建设。预计到2025年,四期68亩土地建成投入使用的时候,南大苏州校区的第一批硕博也将毕业,科研资源与应用场景无缝对接,新的科创“血脉”将注入苏州创业园。

人才,在时代之下,是新技术的机会。2000年后的云计算、微电子、光芯片,2005年的生物医药,每一轮技术红利都在解锁新的商业机会。而在新时代的号角下,苏州创业园瞄准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为集群,结合自身发展地位,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为全世界新入场的玩家、新兴技术的渗透创造机会。

从载体空间的硬环境,到投资、服务的软实力,苏州创业园从始至终坚持给予企业、给予人才“自由生长”的可能性,未来苏州科技产业的潜力在哪里?这个答案也必将由这座城市以创业园为代表的孵化器来书写。


*文中配图来自:苏州发布、苏州创业园


(封面图来源:苏州创业园)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云知声董事长梁家恩:AGI 赋能未来的力量|甲子引力澜码科技创始人、CEO周健:专家知识的数字化是AI Agent落地的制胜之匙|甲子引力甲子光年:2023中国工业视觉技术实践系列报告二级市场亏的钱,得去三级市场赚了!厉害国有资本, 才能任性腾讯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总监潘英超:云端赋智,成就智能驾驶新引擎|甲子引力天呐,我直接感觉到了恐怖!地级市也有超级LP“暖核一号”实现跨地级市核能供热;世界最大冰山开始移动丨科技早新闻重磅!“最强地级市”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想买几套买几套!中介:大批房源难出售,价格走低【星地AI应用孵化器】陪伴AI初创企业平稳度过“初创难关”优等生归来,谷歌最强大模型Gemini能否打败GPT4?|甲子光年最强地级市,新房价格降幅不受限制?当地住建局人士:目前形势下,不允许降价不合适美中关系谈不上对等卓世科技COO李伟伟:AI大模型驱动商业转化的多元实践|甲子引力中之杰智能创始人苏玉学:让离散制造不再离散|甲子引力报告解读 | 年度重磅,在这里看见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黑湖科技合伙人李想:需求驱动,交付为王——从数字工厂到数字产业链|甲子引力自动驾驶落地,如何做到技术与场景相匹配?|甲子光年电池厂的新年:停产、裁员和降价|甲子光年Shokz韶音中国区CEO杨云:新消费时代下的商业破圈:深耕运动耳机赛道的进阶之路|甲子引力容联云孔淼:大模型落地要聚焦,金融数智化营销=常态化经营策略|甲子引力晚买一年,立省 1000……去年买空气净化器的我,太后悔了!愁人,也让我苦思冥想的另一个问题(一)数字经济加速向县域下沉,时代呼唤“余姚模式”|甲子光年卡戴珊新出的激凸bra,对女权主义者来说是个地狱笑话吗?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跨越奇点 昆仑万维AGI与AIGC前沿探索之路|甲子引力国产大模型,逼近GPT-4|甲子光年竹子小记像通用电气这样的人才孵化器,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全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来了万字带你回顾数据库这激荡三年不仅做GPT Store,OpenAI还要做AI搜索引擎|甲子光年还在亏损的蔚来,钱花到哪里去了?|甲子光年一年内完成4轮融资,这家深圳机器人公司做起了扫雪生意|甲子光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