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味星球(ID:fengweixingqiu)
作者:梅姗姗
微信回复来自小梁,广州本地人,就是她把我这个第一次来广州,一脸懵X的外地人的第一顿饭,推荐到东山口这家传统粤菜餐厅来的。看来茶位费是必须的,3块钱一位,刚刚服务员阿姨说喝不喝都得给。好吧,入乡随俗。为什么说这是一家传统粤菜餐厅呢,因为迎接我的第一个人,就是目测40岁以上的中年阿姨.粤语噼里啪啦的跟我说了两句,我一句都没听懂。走进去,虽说午餐时间还没到,里面已经坐了几桌,都是50岁往上走的年纪。有好几个大爷大妈一大桌的,也有两三个大爷喝茶聊天的。拿到菜单,小梁说来这家一定要点酿尖椒和鹅肠,我虽然心生狐疑,还是照做了。广东人不是不吃辣么,为什么要点酿尖椒?不到5分钟,阿姨拿上来了一个塑料盆和一壶茶。这是个手掌大小的塑料盆,掉皮褪色的模样宣告着自己斑驳的年纪。在我家,这种盆一般是用来吐骨头的,斩个鸭子啃个排骨,吃剩的骨头渣子都往这里丢。环顾四周,别人桌上也没有这个塑料盆。我想召唤阿姨,回头只有迎接我的那个…算了,她估计不大说普通话。暂且按兵不动,静看局势发展。拆开消毒餐具的塑料包装,我打算给自己倒杯茶缓缓神。等菜的时光总是感觉很漫长,我静悠悠的喝茶,玩手机,时不时的抬头看看。隔壁桌坐上了一对大概午休来吃饭的男女,正熟练的剥开消毒餐具的塑料皮,把茶水倒进了碗里…仿佛晴空霹雳一般,我突然想起以前看过某篇文章里关于广东人热衷“洗餐具”的肌肉记忆,入嘴的茶差点没被喷出来。我假装谁都没看见我似的开始掩盖无知现场,迅速把没喝完的茶倒进塑料盆里,装模作样往餐具里倒水。“这货咋洗啊!” 我的脑子在嘟囔,“这么小个碗。外面要洗么?碟子咋洗?碟子可hold不住水啊!”▲ 每个餐厅桌上都有图中间那个用来洗碗的塑料盆(作者供图 ©)假如此刻有个摄像机,大概会清晰的抓拍到我熊般笨拙的双手正与热水奋力的交战。没错了,这就是我,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广州的闯关经历。我原本以为这就是全部,万万没想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仔细的看着墙上这张手绘的糖水铺图片,玫瑰甜品四个字占据了视线的绝对c位,左右两边的风扇煽动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空气,右下角的电视机也能让人陷入深深地回忆。“我们那时候下了课就会过来吃上一碗,顺便躲在这里看电视,他们家最出名的就是凤凰奶糊了,奶糊你有吃过吗?” 如今已经是妈妈的小乐跟我一边回忆一边介绍,“唔该,来一份凤凰奶糊。”我摇摇头,继续观摩这张手绘图,“鸡疍猪脚鬼是什么?” 这个名字也占据了图片非常显眼的位置。“哈哈哈哈哈哈哈,是鸡蛋猪脚姜啦!广东人很多这种别字或者简写,因为以前毕竟农耕为主嘛,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有限,能写出来传达出意思就好。” 小乐跟我解释到,“你有吃过这个嘛?要不要试试,会很挑战三观哦!”没一会儿凤凰奶糊就上来了,这是一个奶味和蛋味十足的糊糊,大概是糖+鸡蛋+牛奶+淀粉一起做成的。温热的入口,绵密的蔓延,幸福感一下子就起来了。我和小乐一边吃一边聊,等了有好一会儿,猪脚姜才姗姗来迟。这货为什么会出现在糖水店?难道不是应该出现在餐馆,顺便配上一碗米饭么?小乐笑眯眯的看着我三观即将崩塌的面部表情,让我拿勺子喝里面的汤。为什么要喝汤?要吃也是啃猪脚啊!你见过一个人没有米饭就拼命喝红烧猪蹄的汁的么?三观的外墙已经开始倒塌,我将信将疑的舀了一口汤送进嘴里。我靠!酸的!甜的!粘的!还充斥着极其浓郁的生姜辣味。“我必须承认这是一道很奇特的糖水啦” 小乐接过我的碗,自己拿了一个勺子也开始吃了起来。“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听到就会出现你这样的表情。”▲ 糖水是本地人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后来也入乡随俗的爱上了糖水(作者供图 ©)
按小乐的说法,鸡蛋猪脚姜一定要用产自香港的一种特别的甜醋来制作,而且是永不断锅:一锅“老卤”永远往里面添加新料,每天都要重新加热,所以等待时间也比其他糖水长一些。
这道“糖水”最早是坐月子的女人吃的,后来被延展到日常,身份却很尴尬——它不能算正菜,也不能算零食,所以被划分进了糖水铺。有时候小吃店也会做。“所以你们是只喝汤不吃料么?” 鉴于这是在糖水店,我问出了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很奇怪的问题。“汤是精华,是一定要喝的,就跟有的妈妈会蒸一整只鸡取鸡精一样。” 小乐解释道,“但料也会吃啦,不同人喜好不同,可以跟老板提。比如我就比较喜欢吃姜,可以让老板多姜少猪脚;我也有朋友喜欢猪脚完全不要姜的,反正最终都能形成动态平衡。”我忍着崩塌了但还没龟裂的三观,又喝了两口汤,干掉了里面甜酸辛辣的鸡蛋。那时的我可不知道,在未来的20天里,我会不断从类似咸姜水,月婆鸡汤濑粉等菜肴里深度体会广东人对于“祛湿补气月子菜”的热衷,并最终学会放弃。在经历了以上两次三观的洗礼后,我基本已经习惯了独属于广东的饮食文化,即便独自一人行走,也能假模假样的洗碗喝茶,歇脚也会开始想到去糖水铺。▲ 我也接受了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糖水搭配,比如海带鹌鹑蛋绿豆糖水(作者供图 ©)但真正想要完整融入广东生活,闯关成功,还有一门玄学需要掌握。初遇这场玄学是在街边。广东街边有无数凉茶店,但其实凉茶店彼此也有区别。比如卖龟苓膏竹蔗茅根水川贝枇杷雪梨膏的凉茶就隶属于甜点范围,虽然有别于糖水,但也是可以随时来上一份的。你倘若进这种店跟老板说最近嗓子不舒服,老板会跟你说“我们这边不管这个哦,你需要去那种凉茶店。”“那种”凉茶店就隶属于中医范围内了,是即将生病但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你可以买来压制或者预防的存在。他们大多在小区旁马路边,非常不起眼的门面,一溜排的保温热水壶,分别装着:治嗓子的、治感冒的、益肝的、润肺的…我是带着好奇走进其中一家的,还没开口,里面的阿姨就对我说,“喝凉茶啊?来,把嘴张开”。张开嘴没过1秒,“美女你湿气非常重哦,建议你不要再吃海鲜有关的东西了,你需要去湿气,最近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那个阿姨说。没有不舒服,整个人其实非常正常,进来纯粹是….好奇。我摇摇头。她推荐我买基本的二十四味,然后千叮万嘱:你湿气太重,要注意不要吃海鲜,注意休息。是的,这场玄学就是关于体内湿气、燥热、上火、清火的讲究。它贯穿于广东人的饮食日常,并且作为外地人,根本无法掌握这场玄学的精髓。比如冬瓜必须要晒成干才能清火;鹅是上火的,但鸭是清火的;薏米是祛湿的,但吃多又会致寒…甚至海胆吃完肉剩下的皮翻过来晒干了,也会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总之,在养生这件事上,我在经历过“湿气重”的体验后,就直接放弃了尝试理解的原动力。今天马克我在广东呆的第一个月纪念日。几天前约本地朋友吃饭,我已经能熟练的洗碗,喝汤,并用水把自己灌到半分饱。他们知道我在体验生活,便打算考考我点菜的能力。看着满菜单的猪红、猪润、通菜、胜瓜,我露出了姨母般“早就懂了”的微笑,成功完成任务。
“唔该,你们这里wifi密码多少啊?”我问服务员。图1|图虫创意 © ;图2|网络 ©
文字为极物转载,内容不代表极物立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