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下的困境,出路只有一条

当下的困境,出路只有一条

公众号新闻



内容来源本文为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原创首发,笔记侠经原公号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公号。内容有所删减。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7989篇深度好文:17614 字 | 30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2024,中国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用一个词来形容:潜行。潜行的意思是,潜到水底下去了,但还是在行走。

在这样的经济趋势下,普通人如何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分析,与你分享。


一、当前经济形势


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复苏的第一年,我们收获了什么?


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不及预期”:美国经济衰退不及预期,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1.美国经济


2023年,美联储实施近40年最激进的加息政策,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超过一年,但是美国经济没有衰退,衰而不退或退而不衰。通胀逐步下降,但失业率没有反弹,还在历史低位。经济学家期待的滞胀没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牛市。


2023年美国三大股指:道指涨了13%,标普500涨了24%,纳指涨了43%,其中道指创了历史新高,纳指涨幅接近历史最高。这是在美联储历史性紧缩周期中的大牛市,这是人干的事吗?对经济规律还有没有一点儿尊重吗?


我朋友说,经济学和美国经济必须死一个,结果美国经济没死,当然经济学也没死,空头死了,死得不明不白。尸检报告显示,空头死于三股力量。


第一,Chat GPT横空出世掀起内容生成式AI浪潮,资本市场疯狂追逐科技巨头。上半年,硅谷银行破产、地区性银行危机统统被七姐妹干掉。标普500中“七姐妹”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回报率。这轮大牛市,其实是七姐妹的大牛市。


第二,通胀率快速回落,市场道德风险大增。


美国通胀率下来后,投资者就吃定了美联储,通胀威胁消失后没有理由继续加息。11月开始,投资者押注降息提前,疯狂做多。


第三,美国经济衰退不及预期。


原因很简单,美国普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得到改善。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人更有钱了。


在美国的朋友跟我说,这两年美国工人成了剥削阶级,剥削政府,剥削资本家。


我们看,美国人民是怎么“暴富”的?


第一,联邦政府的纾困法案给普通家庭发放了2.1万亿美元的现金,占当年GDP的9.8%,直接增加了家庭收入。这是一种财政资金市场化策略,家庭部门会迅速将这笔资金转化为消费。


第二,在美联储实施历史性激进加息政策时,联邦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予以对冲。通过反通胀法案补贴家庭部门,减个税、补贴助学贷款,提高了家庭收入。


第三,在过去十五年的两次低息周期中,美国家庭部门通过债务置换降低负债,将利率锁定在低利率区间,以至于美联储激进加息,家庭部门的利息支出仍然上升较慢。家庭部门80%贷款利率都低于5%,30%贷款利率不超过3%。


第四,2023年美国工资增速高于通胀率,实际工资收入反而上升。


第五,2023年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大涨激发了财富效应,美国家庭70%的资产配置在金融资产上,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增强了家庭资产负债表。


最近三年,美国家庭净财富增加了36%,每个阶层的净财富均大幅度增加。其中,最末50%阶层增长最快,为74%;90-99.9%的富豪阶层增长最低,为27%-29%。


这是美国经济的基本盘,也是今年美国经济保持韧性的基础力量。


我得出一个基本观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使命是拯救和改善家庭资产负债表。



2.中国经济


2023年上半年,我判断,中国经济呈L型走势。


一季度经济高开,服务业反弹,消费、出口和投资增长,房地产出现三月小阳春,同时社融创纪录;但是,二季度快速回落,尤其是房地产,债务形势严峻。


7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两个调整,一是房地产政策,二是出台地方化债方案。然后,三季度和四季度筑底。


整体上来说,全年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我们首先要关注价格。经济学最核心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以及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告诉我们,价格是市场的神经,是市场的信号,也是市场的指挥棒;它调动着供给和需求,它对人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还是一种绝佳的资源分配方式。


2023年中国市场价格持续下跌。CPI从最高2.5%下跌到-0.5%, PPI已经连续十五个月下跌。一线到四线城市的房价不同程度下跌,股票价格下跌。


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后果是利润大幅度下降,企业投资收缩,雇佣减少,失业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下降;同时,由于央行降息幅度小,价格下跌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实际债务负担增加,债务状况恶化。这是2023年经济问题的主线。


根据需求理论,价格下跌,要么供给过剩,要么需求不足。中国的情况,更像是有效需求不足。


是投资需求不足,还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是延迟的消费,其实,根本上是消费需求不足。


弗里德曼说,消费是居民财富的函数。消费不足,一定是居民财富出了问题。居民财富包括:过去的储蓄,当下的工资收入、资产收入,以及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这三年,工资收入有没有增加?资产收入有没有下降?收入预期有没有下降了?


有人问:发了这么多钱,应该通胀才对,价格怎么下跌?


通缩还是通胀,一看货币发行量,二看货币流速,三看钱流向哪里。


比如,央行印了14万亿,直升机送钱,全部都送给了我。我该怎么办?假如我很蠢,我误以为每个人很有钱,消费能力很强,于是拼命投资房地产、制造业,结果卖不出去,产能过剩,降价甩卖。


最终价格不但没上涨,反而下跌。假如我很蠢,是另外一种蠢,把14万亿平均分给每个人,一人一万,结果会怎样?通胀。为什么?普通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强,天降红包,消费为快,通胀了。


通常情况下,我都不会干这两种蠢事。我只会选择第三种:啥也不干。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弱,边际投资倾向强,但是投资了也没消费,干脆就不投资。结果怎样?不投资,就业更糟糕,居民收入和消费更差。


所以,通胀,也是有门槛的。想要通胀,超发的货币必须流到大家的口袋。


放眼世界,没几个国家的人有中国人勤劳,老美老欧大把人躺平,我们辛辛苦苦赚钱四十年,为何到头来还留下一堆债务?


答案在土地里面。


过去20年,神舟大地行“土运”,土地上两样东西涨势旺盛:一是基建,二是房地产。


为什么涨势旺盛?加了杠杆。


最近20年,中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的杠杆率大幅度攀升。现在,住户部门的贷款超过70万亿,房贷3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加上城投债100亿左右,杠杆率78%,世界主要经济体第一。钱都投到土地上去了,背着一身的债务,还怎么投资,怎么消费?


当通缩和债务被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鬼故事,恐怖的鬼故事。


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破产后认真研究大萧条,提出了债务-通缩理论,他用这个理论解释大萧条。债务-通缩螺旋是怎么发生的?


费雪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是过度借债;第二是没有其它可以阻止价格下跌的因素。


过度借债引发价格下跌,结果是灾难的:过度借债导致通缩,通缩又增加债务负担,然后其它变量相互踩踏,比如债务清偿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资产价格下跌导企业利润下滑、信用崩溃,银行紧急抽贷,债主上门挤兑,不破产都很难。


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90年代,有两个经济学家把债务-通缩理论的研究推进到资产负债表层面,一个是辜朝明,另一个是伯南克。跟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相比,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更加微观的视角。


大概在1995年,辜朝明发现,日本企业集体转向还债、不贷款。从1995年到2005年,尽管日本央行把利率降到零,但是企业还是不贷款。辜朝明用资产负债表衰退解释日本大衰退。



为什么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原因有两个:


一是过度借债。

二是资产价格崩溃击穿了资产负债表,企业信用崩坏,资产大幅度缩水,没有足够的抵押品、没有能力借钱投资。


2002年,日本商业不动产价格、股票价格跟泡沫巅峰时期相比缩水超过80%,大概1500万亿日元的资产灰飞烟灭。


伯南克研究的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个世纪90年代,伯南克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论。货币有乘数效应,金融系统有加速作用。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破产导致存款损失,就会出现货币乘数负效应,反向加速广义货币紧缩,出现流动性陷阱。所以他认为,拯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最关键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伯南克正好担任美联储主席,天降良机,他拥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实践他的金融加速器理论。伯南克鼓起勇气,领导美联储迅速降息,开启大规模量化宽松。


2023年,地方政府借新偿旧的比例达到50%,政府借来的一半的钱用于还债。居民部门大量提前还贷,早偿率迅速飙升,不少人借更低利息的债务偿还存量房贷。这也说明家庭部门过度借债。


要十分警惕过度借债引发的价格下跌。当前,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下跌。


为什么过度借债一定导致价格下跌?过度借债,意味着透支投资和消费,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政府大量的收入用于还债,没有能力投资和消费,需求萎缩,价格下跌。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所在。


现在,我们要高度重视债务-通缩风险,政府需要想办法把经济体从债务-通缩悬崖边沿推开。


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政府,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掉入债务-通缩螺旋中,一旦进入就是半辈子,毁掉的是一代人的青春。


二、经济根本问题


这时,我们需要跳出经济经济,从转型国家(转轨国家)的视角来看。


转型国家是后发国家转向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阶段。过去,成功转轨的国家寥寥无几,只有韩国、日本、新加坡。


国家转型有什么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达峰”、“四结构”。“五达峰”就是速度问题,达到峰值后,速度要下降了。“四结构”就是结构问题,速度下降要从结构问题找原因。


1.关于速度问题


很多转型国家在经济上都会经历一段高增长,但高增长是一个特殊事件。


转轨国家的高增长,多数来源于打开国门,引入国际资本和技术跟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能源资源结合,让市场启动。


我问我儿子:怎么才能让气球飞起来?他把皮球往空中一抛。我拿过皮球,用力往地上砸下去,皮球快速弹起来。你看,小孩就是小孩,城府不够啊。


罗斯托在1960年写了一本书叫《经济成长的阶段》,在这本书里他创造了起飞理论。他说,一个传统国家,只要创造了这三个条件经济就能够起飞:一是储蓄,积累率占国民收入10%以上;二是投资制造业;三是建立保护私有财产的制度。


老人家写了起飞理论,但忘记写降落理论了。他认为转轨国家起飞后将进入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但是他没想到,这架飞机,燃油耗尽,很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为什么会掉下来?


转轨国家的高增长是在国际市场比较优势的结果,天然禀赋和资源消耗带来的。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出现一种现象,资源要素的价格趋于同,土地、矿产资源和劳动力价格逐渐失去廉价优势。这就是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如果仅仅是这样,飞机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会越飞越低,然后软着陆。最糟糕的是,在资源优势逐渐耗尽的时候,转轨国家的民众预期还没降下来,政府也担心经济下降引发社会风险,于是采取强刺激的手段,维持名义GDP的高增长。比如,8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大规模降息刺激经济。


2015年经济疲软,中国开启棚改货币化刺激经济增长,3万亿抵押补充贷款刺激房地产,结果全国房价大涨,债务大增。



当一个经济体不甘于降速降落,强行债务刺激,结果是降落成为了风险事件。


总结起来,中国经济面临“五达峰”,分别是人达峰、债达峰、房达峰、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条件达峰、过去改革红利达峰。


这“五达峰”包含四层含义:


第一,内部的天然禀赋资源优势下降,最典型的是人口和土地。


第二,外部的资源红利也下降,如国际技术和资本的转移。


第三,经济体被债务透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被约束。


第四,过去制度改革红利被消耗,在资源红利下降时,制度改革是关键,是内生经济增长的动力。


2.关于结构问题


我这里主要讲四个经济结构问题。


第一,债务和资产结构。


如果债务和资产的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太高是很危险的。当过度借债引发资产价格暴跌时,负债率将大幅度上升。像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大部分家庭的资产付之一炬,剩下的只有庞大的债务。


在任何国家,债务出清都是非常艰难的。在国家转型过程中,中国破产司法体系不完善,很多企业倒闭但无法破产,导致债务出清更加艰难,不少企业主过上了长期被讨债、逃债躲债的生活,中国积累了40年的企业家精神遭遇惨重的损失。


第二,消费和投资结构。


中国经济长期重投资、轻消费。


转轨国家的早期,日本、韩国、中国都是强投资+强出口模式。早期,国内劳动力富余,但资本匮乏,需要吸引资本,投资出口制造业,通过出口来赚取外汇。国内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大力投资港口、铁路和工业园区,支持出口制造业。这就形成了强投资、强出口模式。



强投资+强出口,可以催生强消费。制造业企业主和大批工人大量出口商品,就可以赚取大量的外汇,国内资本就变得富余,说白了,国内家庭就有钱了,有钱自然就有消费。


进入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极高,出口增长创造的大量财富落到了家庭手上,家庭大胆消费。广州酒家人山人海,一到周末的晚上东莞就塞车。千禧年后第一个十年,社会零售增速跑赢GDP增速。


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中国的强出口、强投资可以带出中消费,最起码不是弱消费。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断了这个趋势。2009年四万亿救市,2015年棚改货币化,这两次大规模的投资,大幅度提高了投资的比重。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模式带来的居民财富效应不如出口制造业。基建投资存在大量的低效、无效投资,房地产投资存在巨大的债务泡沫,收入分配不平衡。结果,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居民债务负担快速增加,出现强投资、弱消费的格局。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自由市场是财富分配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用哈耶克的话来说就是:金钱会向穷人开放,但是权力永远不会。


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是40%多,美国是70%,国际平均水平是60%。在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当时的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40%。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0%,也就是每年全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20万亿,消费能不能旺?再开100家山姆、Costo,照样买光你。


2023年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告诉他们:我们不需要消费刺激,我们不是欠”刺激”,而是欠钱。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真的穷。


第三,民企和国企结构。


最近五年,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利润增速都在下降。根据我对民营企业利润增速的测算,民营企业的艰难处境还被低估。


民营企业兴旺,国企的收入才会增加。民营企业衰落,国企也会衰落。计划经济时代,民营企业消失,国企负债累累。私人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100%。


300多年前,威廉·佩第就提出,如果国王有一片土地收租,国民就不需要再缴纳税收了,因为国王的土地就是国民缴纳的税收。


第四,经济和政治结构。


在国家转轨的历史上,经济和政治的结构是关系国家存亡兴衰的关键问题。福泽谕吉给出的顺序是:第一是人心的改变,就是思想启蒙;第二是制度的改变,就是政治改革;第三才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就是经济改革。


不过弗里德曼的顺序是:先有经济自由,后有政治自由。他认为,经济自由可以分散政治权力,进而倒逼政治改革。


福泽谕吉的道路是根本性的道路,也是更艰难风险更高的道路。弗里德曼的道路是更可行的道路,但可能是反复曲折的道路。大多数转轨国家走的是弗里德曼的道路,先在经济领域改革,政治和法治改革在后面。


我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国家转型的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关键一步就在一两代人身上。



韩国六七十年代经济快速增长,一大批企业家、中产、知识精英成长起来,我称他们为“汉江一代”。他们在1988年推动了政治改革,完成了韩国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步。每一个转轨国家的关键一步都落到“汉江一代”身上。


当下是中国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奥尔森的理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很成功,形成了一大批中产、企业家、社会精英和技术型官员,形成了庞大的共容利益群体,他们是最有机会推动中国在政治、法律上走向现代化的。这种机会不是每代人都有的,而且这个重任就是落到他们这代人身上,主要是60后和70后。


现在很少人意识到,人口数量减少对国家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什么负面影响?


两方面:


一是年轻劳动力下降,转型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对外开放的程度可能降低,缺乏竞争,内部退化。


另一方面,年轻人比例下降,一个国家失去了新鲜的血液,国家转型的活力和动力下降。


所以,转轨国家,一定要抓住中产、企业家、技术官僚崛起的时期,还有年轻人还特别旺盛的机会转型。一旦错过了,就是一百年。


三、经济政策演变


2023年12月份,高层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工作方法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财政资源集中在哪里,哪里就是立的地方。


立的是新动能、新供给、新产业,破旧动能、旧供给、旧产业,具体来说,立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行业,这些行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短期的投资机会。财政集中投资的还有老基建,去年发行了1万亿特别国债,投入到防洪防水防灾工程里。


破高耗能产业、城投债,还有房地产。城投债在压缩存量,一部分被特殊再融资债券替代,城投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很难退。


房地产不是都破,房地产里面也有先立后破。立的是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投资。现在央行已经重新启动了抵押补充贷款,净投放3500亿。预计,三大工程的抵押补充贷款有1万亿。


那房地产里面“破”什么?其实前两年已经破了,就是高周转模式和高杠杆的大型房企。


先立后破,就是想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我认为,政府亟需从投资财政转向福利财政,财政支出方向应该尽快从基建投资转向家庭福利。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曾提出,随着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为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政府开支、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将不断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一个转型国家,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年轻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出口制造业,政府需要大量投资铁路、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当这个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速,社会福利方面的需求和开支将加速增长。蔡昉老师将这一过程被称为“瓦格纳加速期”。


中国现在就处于“瓦格纳加速期”,不需要再大规模投资基建了。


铁路、公路、市政道路都是空间上的拓展,都建立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现在人口都在下降,基建都过剩了,还拓展那么多空间干什么?我们需要的是改善生活,提高福利保障,尤其是人慢慢老去,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的福利水平。


1.货币政策


接下来,货币政策会怎么走?


概括起来就是降息+结构性货币工具。降息管货币总量,结构性货币工具调结构,这是中国央行的思路。


2023年6月份降息时,我说,中国将打开新一轮的降息周期,而且是长周期,利息会持续下降。这个判断没有问题的。原因很简单,过度借债将持续压低利率,化债必然配合降息,高债务经济体一定是低利率。


这些年央行非常依赖于结构性货币工具,规模非常大,现在余额已经到了7万亿。结构性货币工具还会扩张,抵押补充贷款可能还有7000亿,地方政府化债可能也会设立一个结构性货币工具,今年可能突破8万亿。


这是给特定的行业、特定的领域、特定的企业提供低利息的贷款,比如对三大工程,利息就非常低。如果算上结构性货币工具,利息下降得更加明显。结构性货币工具,也是一种准财政工具。


我们用LPR减去CPI得到实际利率,从2022年8月份到2023年底,实际利率持续上升,上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4%左右。是不是感到奇怪,过去一年央行不是降息了,还降了两次息,但实际利率反而是上升的。


当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商品、资产价格都下跌,央行降息速度跟不上价格下跌的速度,这就导致了实际利率走高。


更危险的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在债务-通缩边缘,实际利率快速上升,相当于反向快速加息,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会导致实际偿债负担增加,实际融资成本增加,抑制投资和消费,可能触发债务-通缩螺旋。


大萧条初期,美联储不仅没有降息,反而还紧缩货币,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流动性紧张,加剧资产价格崩溃,导致大萧条蔓延。弗里德曼认为,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是美联储实施了相反的货币政策。


所以,我建议今年的货币政策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通过降息把实际利率压下去,直到价格回正走出通缩。


我简单推演一下: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旦过度借债,大量“借新还旧”,投资、挤占消费和投资,定然导致价格下跌,也就是通缩。



而当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时,政策利率没有下调,实际利率定然上升。而实际利率上升,又导致实际债务负担增加,实际融资成本上升,抑制投资和消费,进一步恶化债务形势和通缩形势,还可能触发危机。


这个时候,央行必然降息,只有降息才能压低实际利率,才可能阻止危机的发生。


如果爆发债务-通缩螺旋,央行还必须实施量化宽松。我们回到费雪的理论,债务-通缩的两个条件:


第一是过度借债;第二是没有其他可以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


要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破坏这两个条件。过度借债已经是既成事实,只能破坏第二个条件,即就是提高价格水平,阻止继续通缩。


2008年伯南克领导美联储救市避免了大萧条。我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场危机发生在1990年,美国会像日本一样遭遇大衰退吗?我的答案是:会的。为什么?


当时全球央行的货币操作还不够成熟,伯南克还没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论,央行也还没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


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爆发后,日本央行的反应是很慢的,1991年才降息,到1995年才把利息降到零。千禧年后,日本央行没办法,为了拯救银行发明了大规模量化宽松。


到了2008年,日本央行走过的艰难路给美联储提供了经验,伯南克也对自己的理论更加自信。


之后,只要爆发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立即按下按钮,一键到底,利息直接降到零,大规模购债。光利率降到零还不够,大规模购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阻止资产价格崩溃,避免资产负债表被击穿。这是很关键的。


2020年疫情危机爆发,美联储如法炮制,另外联邦政府乘机大规模融资,然后把钱发给普通家庭,效果非常好。这就是货币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加上财政政策的自由主义,只是自由主义不主张政府过度借债。


我并不是说现在央行要把利率降到零,实施量化宽松。我的观点:一是先降息把实际利率压下来;二是有备无患,为可能爆发的危机准备好“一键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工具。


总结一句话: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使命,是拯救和改善家庭资产负债表。


罗斯托写了起飞理论,但是他忘记写降落理论,我补上了这个降落理论,严格上说是迫降理论。《债务-通缩-降息&量化宽松》是一个迫降理论。


你看,这个鬼故事从过度借债开始,然后债务-通缩螺旋,最后降息和量化宽松应对。更好的方式是配合财政资金市场化,政府借钱发给普通家庭。当然,这个鬼故事最终可能以妖故事结尾,也就是通胀。


用通胀解决通缩,用通胀稀释债务,最终解除债务-通缩的两个条件。


2.改革


接下来我们看改革。改革是国家转向的根本力量,是要解决一系列的结构问题。



改革的本质就是权力的下放和资源的赎买。这是我对改革的定义。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就是把集中在政府手上的一些权力和资源下放到民间,然后民间形成市场,进行赎买和交易。


权力的下放和资源的赎买,说明了改革的两个方向:一是向下,二是市场化。实际上,只要向下放权,市场自然启动。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改革需要时间表。我们不能一直在改革的路上,改革只是手段,我们不能一直在国家转型的路上,我们的目标是现代国家。


如何稳定预期?列出改革时间表就能够稳定预期。改革时间表列出来,按计划做,让人民监督,预期一下子就稳住了,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家投资。我可以保证: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列出改革时间表,建议实施这十大经济改革。这是遵循弗里德曼的道路,经济改革难度系数稍微小一点。


哪十项改革?银行及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及汇率市场化改革、财政税收债务体制改革、股票及债券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及市场化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及市场化改革、城市土地及房地产改革、公共教育制度分配改革、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这十大改革,每一个都很重要,如果未来十年,能够按计划完成,中国经济维持较好的增速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收入、家庭福利会大幅度增加。


先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每年节省浪费的低效的基建投资无差异发给普通家庭。如果按照投资率30%计算,中国每年可以节省22万亿无效低效的投资,其中6万亿左右是国有基建投资,从中拿出3万亿发给普通家庭。


第二,实施负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负个人所得税,是弗里德曼提出来的,对达不到个税起征点的人税收补贴。


第三,成立国有资产全民分红基金,每年拿出基金收入的50%充实社保基金,填补社保亏空,同时降低现在企业和个人的征缴比例;另外50%用于对私人中小企业减税、家庭退税。


第四,成立城市国有土地及住房保障基金,每年拿出基金收入的50%用于保障房建设,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



一个国家,只要藏富于民,什么危机都不怕。衡量一个国家转轨是否成功,就看普通家庭的收入、消费福利和相应制度保障有多少。


布坎南提醒我们,改革也是经济行为,决策者是根据预期边际收益最大化来行事。当改革的预期边际收益率下降时,成本和风险增加时,改革就容易受阻。当改革的预期边际收益大于预期边际成本时,改革才可能启动。否则,改革就会停止。


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改革的“低垂的果实”是不是摘完了?如果剩下的改革都是进入龙潭虎穴,那么决策者的收益就会下降,风险大幅度增加,那么改革就停滞了。


当然,奥尔森也提醒我们,如果长期不改革,经济停滞,社会不稳定,那么不改革的风险也会增加。当不改革的风险大于改革时,改革还是有机会重启的。


四、未来经济走势:潜行


2024年,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会怎么走?


美国经济,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切换。


总体判断是,美国经济先衰退,然后逐步回暖。主要影响因素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大概在六月份降息,一年降息3次合计100个基点左右。


上半年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导致经济衰退,包含两个意思:第一结构性衰退,领域达不到衰退的指标,比如服务业、就业市场,有些领域呈现衰退,比如房地产、股市、科技产业;第二软着陆,不会硬着陆,有风吹草动,美联储会降息,风险不大。


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后,经济软着陆后逐步回暖,阻力不大,主要原因是家庭资产负债表健康。


今年上半年,在美联储预期降息之前,美股大概率会回调,三月份左右可能回调大一些。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经济衰退,公司业绩衰退,会出现业绩杀;


第二是欧美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上次Open AI宫斗后,国会可能会就人工智能的威胁召开听证会。加上去年科技巨头资产暴涨,今年又是大选年,有些政客可能会对科技巨头开刀来提高支持率。


总之,在美联储预期降息之前,美股回撤,回撤幅度不会很大。美联储预期降息后,美股触底反弹。一整年的涨幅没有去年大,尤其是七姐妹。


美国经济真正的难题在后年,也就是2025年,美国可能回不到低通胀时代,美联储需要考虑要不要调高长期通胀目标,从而建立相对高通胀、相对高利率的预期。这个问题,我们在明年的年会上讲。


再看中国经济2024,我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潜行。潜行的意思是,潜到水底下去了,但还是在行走。



今年的政策提“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效”。


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政府不加大力度?为什么强调不搞大水漫灌?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现在技术官僚决策非常谨慎;第二,财政货币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要省着用。财长说的“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办大事。


如果政策不大改变,不把实际利率压下去,财政支出方向没有改变,那么今年中国经济表现会稳定,那就是潜行。


我们一个个模块来看,先看出口。


1.出口


出口的制约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国际贸易条件;二是美联储降息和欧美需求;三是国内工业库存过剩。



第一个条件很难扭转。现在的世界正在建立更高质量的全球化秩序。兴起的贸易组织都加入了更多关注公平贸易的规则,比如工会和劳工保护、碳排放、反腐败、反补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等。


第二个约束条件,下半年美联储降息,欧美需求回暖,这会促进出口回暖。美国家庭资产状况比较好,加息没有受到多少冲击,恢复购买力不难,2023年底中国出口已经回正,今年预计在这个基础上维持稳定。


第三个约束条件,国内工业库存。出口贸易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容易受价格调节进行产能出清。


去年,市场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下降,叠加汇率下跌,出口价格下降更大,刺激需求量增加。全年出口额下降,但是出口量在增加,这说明价格在起作用,出口行业正在主动去库存。按照库存周期推测,今年下半年库存可以见底,价格逐步回升。


2.消费


消费受什么约束?消费是居民财富的函数,包括之前的储蓄、当下的工资收入和资产收入、未来的收入预期,还包括债务水平。


去年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消费降级,低价消费火爆;

第二,结构性,大类消费低迷,家庭的钱就有这么多,去旅游、住酒店了,买手机、汽车的钱就减少了。另外,跟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比如装修、家具、家电也低迷。


疫情三年尤其是2022年对消费的拖累太严重,去年我们的消费还没恢复到潜在水平,也就是没有添补掉疫情缺口。发钱的经济体美国、日本,消费恢复都要更快一些。


消费里关注一点,中产下沉。现在就像这个情况,财富分化,中产下沉,社会呈现幂律结构。财富幂律结构,今年消费可能回落,汽车、旅游、餐饮都会下降一些。



3.投资


投资受什么约束?中国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块。基建受政府债务和基建过剩约束,制造业受出口下降和产能过剩约束,房地产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开发商债务约束。


① 基建


去年,政府大量融资还债,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滑,就靠投资基建和新制造。政府试图增加基建、制造业和技术产业的投资,来添补房地产投资下滑的产能缺口,最终实现立新破旧,换马换赛道。


这样做行不行?泡沫危机爆发后,日本房地产崩溃,投资大幅下滑,日本政府也想这么做,大规模投资基建,你看1993年基建大规模增加,但不可持续,基建投资也下降了。


为什么?


第一,房地产不可替代,难以找到一个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的体量。第二,更重要的是,政府投资乘数下降。


这个我反复讲,政府在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但是民间投资不跟进,投资乘数就会下降。这个日本最明显,房地产崩溃,企业资产负债表被击穿,没办法贷款投资了。在中国,政府投资基建,基建已经过剩了,效率非常低,投资乘数自然下降。


② 制造、技术


有人说,投资基建不行,投资新制造、新技术行不行?


政府投资新制造、新技术,但新制造、新技术的投资周期很长、风险大。新技术这里再深化讲一些问题。


首先,国际分工。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发现,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精细。最先进的技术,全球化最精细的分工,是全球最顶尖的公司、人才相互合作的结果。


一台光刻机,全球最顶尖的5000多家公司合作,十多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环节,都是最顶级的。


其次,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一定来自发达的消费市场。


很多人感到奇怪,先进技术跟消费什么关系?


日本有一家很大的食品公司叫味之素,味之素的意思就是味精,味精跟芯片有什么关系?


这家公司生产的东西,叫堆积膜,是芯片的绝缘材料,这个材料味之素垄断了。这个技术是在生产味精使用氨基酸的过程中积累的,然后开发了这种新材料。这类的例子比比皆是,富士、蔡司、索尼都是供应商。


消费发达意味着技术分工很精细,意味着原材料技术先进、精密仪器先进、金融市场发达,只有在发达的消费市场中才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


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一个国家,消费福利糟糕,但是技术很发达。星辰大海,浩瀚的银河是消费,培育出星星之光。


中国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就要大幅度提高普通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同时还要支持消费类企业发展。腾讯、美团这些公司,都是全球顶级的消费企业。这类企业在做消费市场、发展消费应用技术的同时,就在积累技术,在搞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资产、技术,最终都要靠对人的投资才有效,而消费就是对人的投资。


最后,高科技行业是合约密集型行业。不靠一个人说了算,必须建立各种发达密集的合约,而且是国际合约,每个政府都遵守合约。中国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合约密集型经济。如果只讲技术,只投资技术,不重视合约,对产权保护不够,是搞不出高科技的。


预计,今年中央的基建投资增加,地方的基建投资减少,制造业投资小幅度增加,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整体上固定资产投资变化不大,可能稍微有点增加。


③ 房地产


房地产必须单独拿出来讲。为什么?房地产周期决定了经济周期。房地产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决定着民间投资,决定着国民财富和抵押资产。



房地产的巅峰是2021年左右,也是拐点。短短两年,房地产销售跌到仅有巅峰时期的58%,投资只有巅峰时期的74%,融资只有巅峰时期的60%,土地出让金收入只有巅峰时期的57%,价格较巅峰时期大概下跌了20%多,同时库存快接近历史最高位。


房地产问题很多,但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救开发商。只要这几家大型开发商破产了,房地产十年起不来。


去年下半年,房地产政策也调整了,主要是需求端刺激,放松限购限售等政策,降低利率和首付比;还有就是三大工程。


但是这个政策救不了开发商,救开发商就是要给贷款、给资金才行。这是现在决策部门头疼的事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救开发商,要求银行贷款“三个不低于”,但是力度有多大?我估计会打折扣,因为现在的局势,没人敢承担决策风险。


去年房地产是没有止跌企稳的,还是大幅度下滑。今年房地产可能要比去年好一些。原因是,三大工程会启动,一万亿投进去;央行会批复一笔贷款,现在已经有1000亿,让企业、单位购买库存用作保障房;同时有些开发商的融资会增加一些,但不会很多。


总体来说,房价还会继续下跌,交易量会上升;投资融资销售跌幅会缩小,一些数据可能回正。


最后,关于房地产,我需要提醒的是,房地产是中国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基石,是银行贷款的抵押资产。中国金融又是商业银行体系,大部分广义货币都是通过房地产的抵押贷款创造的。


如果房价崩溃,就会击穿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乘数出现负效应,金融系统将瘫痪,流动性枯竭,债务-通缩螺旋不可避免,大衰退不可能避免。


总结起来,今年经济会怎么走?


出口增速上升,消费增速下降,投资和出口增长大致跟消费下降抵消,今年GDP增速跟去年差不多,可能稍微弱一点,5%左右。但是,GDP增速多少现在意义不是很大,它不能太反映经济微观状态。


去年经济呈“L”型走势,大写黑体“L”,四季度没有翘尾。今年上半年继续筑底,继续潜行,到今年下半年、四季度有机会翘尾。去年和今年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写的宋体的“L”,出现翘尾。


注意,这个“L”型,不是GDP走势,而是价格走势和主要经济指标的走势。大家最关注的是翘尾。能不能翘尾取决于两点:


第一,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后,需求回暖,库存见底,出口上涨,价格上涨,产出增加;


第二,政策拯救房地产,房地产销售、投资和融资回暖,降幅收窄到-5%以内。


第一点是大概率事件,第二点是中概率事件,综合起来翘尾可能性在70%左右。如果把今年定义为出清之年有点乐观,只能定义为曲线左移后的边际改善,有点像大病初愈。


五、家庭资产配置


这个时代是一座大山,而且是一座移动的大山,很多石头掉下来,我们连一粒尘埃都经不住。


很多人关心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怎么规避风险,还有没有机会?


我说三点:降低预期、锻炼身体、学会理财。


萨缪尔森写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等于效用/预期。预期是分母,只要预期足够低,人过得自然幸福。



中岛美雪有一首歌叫《幸福》。歌词说,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实现所有的愿望,另一条便是舍弃所有的愿望。前面这条就是调高效用,后面这条就是降低预期。你看,中岛美雪和萨缪尔森惺惺相惜。


然后,中岛美雪接着唱,她唱:没办法呀,没办法呀,哪一条都是奢望,今后该怎么办呢?


我说,中岛美雪,赚钱很难,但降低预期有这么难吗?中岛美雪说,好消息是预期下降,坏消息是情况比预期更糟糕。


1.存款与理财


去年,我写过一个报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家庭资产配置报告》。我在报告中提出:当下是中国家庭调整资产配置的历史性关键性的窗口期。过了这两年,窗口期就关闭了。


为什么是关键性的窗口期?前面我们讲到了“五达峰”,达到峰值后就是下跌,下跌速度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比如房价。


去年,一些人想卖房子卖不掉,大幅度降价才能出手。如果房价继续快速下跌,这个窗口期很快就关闭了。这就好比,有一天发洪水,把房子冲走了,把房贷留下来了。


中国家庭70%的资产在房子上,可以说是重仓房地产。如果房价跌了一半,30年财富就减半了。


存款是中国家庭的第二大资产。前面我们讲了债务-通缩-降息的逻辑,你就明白,未来央行会持续降息,商业银行会持续降存款利率。央行降息和商业银行降息是“踩踏”的。为什么?


过度借债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那么自然利率就下降;如果央行不降息,那么实际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那么实际债务负担增加。


全国居民存钱,存款就是银行的负债,一边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另一边贷款又卖不出去,只能降存款利率。现在,银行净息差降到了1.7%。于是,去年一年降低了三次存款利息。


但是,存款利息低,央行的贷款自然就不好卖,央行也就被迫降息,降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央行降息,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降,利差又萎缩,银行不得不继续降存款利息来保利润。


最终受伤的还是储户,存款利率下降,也就是未来的存款收益率会持续下降,甚至进入低利息时代。


那债券呢?政府债券的安全性高,但是收益率非常低。央行为什么会降息?过度借债。央行不断给政府输血还债,然后压低了利率,也压低了债券收益率。


买股票吗?美股我就不说了,太枯燥了,涨了11年了,涨了又担心泡沫,年年担心股灾。A股就不同了,八年如一日,股灾是不存在的,没有达到股灾的门槛。


说正经的,未来A股没有周期性机会,有结构性机会,就像一个哑铃型,中间都是骨头,没肉吃了,只有上下有肉,但肉有点薄。


机会在哪?一类是稳健型、分红型股票,银行等大型国有股;一类是高风险、高预期类的股票,主要是一些科技股、制造业股票和大众消费股票。


最后简单说一下港股。港股已经连跌了四年了,今年美联储预期降息时会有一波反弹,但可能成长性不够,有被打断风险,尤其是美国大选期间。


港元已经挺过了这轮紧缩周期,不容易。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两年,港元有点像一战后的英镑。


在下一轮紧缩周期之前,香港金管局要评估港元还能不能顶得住,需要准备预案。我估计未来港元和美元的浮动会慢慢放宽,最后走向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没什么不好,可以释放风险。


我们再看下一个资产,黄金。


未来三年,黄金还是维持高位,大部分时间价格在1800到2100之间。维持高位的原因是,美联储降息和地缘政治局势难以好转。但是黄金价格很难持续创新高。过去三年有三大历史级别的风险(大通胀,俄乌战争、疫情)推高黄金价格,最高是2100多。


根据上述资产走势,我们可以总结,下一个阶段,资金会集中这些池子里:核心城市核心区房地产、存款、国债及高信用债、国家战略性科技概念股、高分红大型国有股及ETF、黄金、保险、跨境资产。


2.规避六大风险,抓住两大机会


宏观风险,判断大势很重要,当一个经济体走向减速时,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个经济体,要学会规避宏观风险。


通缩风险,表现价格下跌,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中产家庭70%的财富在里面。


利率风险,就是央行降息,存款利息下跌,利息下跌,其他基金、理财收益率也下降。


汇率风险,从长期来说,人民币贬值趋势。


债务风险,一个高债务经济体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债务-通缩螺旋,要躲得远远的,别卷进去了,现在开始要尽量减少债务。


代际风险,就是自己的养老保障和下一代的教育。


哪两大机会?很遗憾,风险有六个,机会只有两个。


第一,房地产价值锁定的机会;第二,全球化资产对冲的机会。


如果你想要规避上面六个风险,必须抓住这两个机会,赶紧把房地产价值锁定了,这叫资产保护战。第二是全球化资产对冲,如果做不到对冲,还是死在里面,这叫资产主动战。


剩下的工作,就是满世界找好的资产。什么样的资产是好的资产?



符合这三个特性的资产就是好的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对冲性。


什么资产符合这三个特性?


首先,我们摆脱韭菜的思维,采用资产配置思维。韭菜思维就是看什么涨追什么,一种投机策略。投机赌的是概率,在高增长时代,市场扩大、资产上涨,投机的赢面要大一些。但是大减速时代,各类资产价格下跌,各种坑等着韭菜。


那什么是资产配置思维?


我们对中国及全球的宏观经济有判断,对央行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推演,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大类资产价格走势有研究,在这三个基础上,形成资产配置的逻辑,选择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对冲性的大类资产,然后配置安排比例和仓位,根据稳健型和风险型安排比例,根据时间周期调整仓位。


日本大衰退以来,日本家庭资产配置的变化是这样的:


经历了资产泡沫风险后,加上老龄化,资产配置的思路有很大的调整,他们大幅度转向具备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同时依托金融公司做资产对冲。


第一,日本家庭大规模出售土地和房产,比例从40%下降到24%左右,优化结构,转移到东京核心区。


第二,他们增持了安全性强、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存款、养老金、保障型保险以及固收类债券。


第三,他们股票配置呈哑铃状:一端是年化收益率偏低但更稳定的ETF基金、市盈率偏低但分红偏高的大型公司股票,另一端是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科技股、消费股、跨国制造企业股票。


第四,依托基金、保险公司投资海外证券,增持海外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采用全球化资产配置,对冲宏观下行和日元下跌的风险。


这是我提出的下一个阶段的家庭资产配置策略。


我们具体来看:


第一,减持房地产,锁定房地产价值。房地产失去了流动性和安全性,也失去了投资价值,变成了一个风险资产。建议把房地产的持有减持到30%-50%之间;优化持有结构,集中减持三四线城市的房子,集中减持非核心区的房子,集中减持老破小;置换成核心城市核心区优质物业。


第二,谨慎配置股债。国内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不能高,股票只有哑铃型可以投,但一边是流动性不足,另一边是安全性不足,整体是对冲性不足。政府债券,具备安全性,但是对冲性不足,而且收益率很低。


第三,择优配置保险。保险具备安全性和对冲性,帮助我们规避代际风险,尤其是养老、医疗和储蓄保险。


第四,增持跨境资产。增持跨境资产,规避以上六大风险的唯一办法。想要规避汇率和汇率风险,也要找到一个可靠的币种进行对冲。想要规避代际风险,自己养老和小孩有保障,也需要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市场和投资产品。


第五,持有一定比例的存款和现金。尽管存款收益率很低,但是现金为王,存款具备安全性和流动性,可以配置一定的比例。


有些人会说,我也赞同你说的,全球化对冲,多币种投资,但是买不到啊。


投资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这是李迅雷老师说的。买自己买不到的资产才有投资价值。买不到的才稀缺,才有投资价值。



有一次,张五常老师去四川,接待的老师说,结束后带你去看熊猫,我们这里很多熊猫。张五常说,那今晚吃红烧熊猫肉。接待的老师很奇怪,国宝怎么能吃呢?张五常说,那就说明不多。你看张老的需求理论学得多透彻。


最后,借用苏轼的一句诗送给大家:“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尾巴摇狗:川普2024总统选举的困境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不,是有很多条龙!黄奇帆:当下经济困境,出路只有一条!为什么就算美貌程度依旧,当下的明星大多又普又怂?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不,是有很多条龙美股齐创历史新高,2024会继续“牛”下去吗?华人面临财务困境,如何摆脱困难,重新出发?女明星人手一条的黑金飞形裤,一条提臀+塑型+保暖,尽显好身材!黄奇帆重磅长文:当下经济困境,出路只有一条!新老交替的时候,过渡人物的困境是什么?营收高增仍难解赤字困境,联掌门户如何破局?【周末综艺会10期】— 花儿献给星坛的我们当下的经济,你我该如何应对?今年冬天一定要有一条羊绒针织裤,显高显瘦又显腿长!任正非的困境哲学:4大陷阱,千万不能踩伍尔夫:被揭开的女性困境,一百多年前就被她写过了有一种时尚叫:衬衫+牛仔!显瘦又高级,出街美美美美炸了!印第安人的石壁小思考 |现代人的困境黄奇帆重磅长文:当下经济困境,出路只有一条千万心智障碍者家庭的困境:谁能为他们的后半生负责?冈田麿里笔下“少女”和“母亲”的困境——从《那朵花》到《爱丽丝和特蕾丝的梦幻工厂》江南春:今天的困境,就三句话芯片重镇陷入困境,裁员2000人破解治疗困境,夯实循证证据,专家共话参松养心干预心律失常的疗效与突破要命的点滴罢工再起!维州火车网络将迎来第二次停运,市区交通陷困境,乘客被警告:延误、取消成定局...​人类的全部政治困境,都困在了这四个难题中95%的爱情困境,是改变关系的契机。吴军博士:东亚式鸡娃陷入困境,从2岁鸡娃,一半学生注定考不进大学杰出雇主如何突破困境,逆势上行?|《中国杰出雇主2023白皮书》发布高尔夫,健康来源乎当下经济困境,出路只有一条!河南濮阳,为何有一条“功夫腿”踹向山东?太惨了!加拿大人的1000加币困境,网友:只能无家可归!六十岁开始从零学英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