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在北美现在的生活状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获取更多北美的精彩原创文章。
很久没聊这边的生活了,不少亲友经常问。加上中外人员上的交流,现在还处在中断状态,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写写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
没人关心疫情
没人,指的是普通人。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当然还是很关注,但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快三年了,所有人都疲惫,对疫情本能的反感。华人胆小一点,加上国内的影响,对疫情还有一点点兴趣,本地人则完全没有兴趣。
对北美来说,新冠疫情确实已经过去,成为历史。
加拿大很快要宣布入境不需要疫苗,也不需要检测、隔离等,那个入境申报系统估计也不需要了。也就是彻底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美国更不用说,早早就解除各种要求了,进出自由。
现在回头看,疫情后半段,美国的应对措施还是靠谱的。重拾世界第一大国的责任,引领世界重新回到正常状态。无论是疫苗研发、注射、还是今年以来,对疫情研究、预测和各种限制措施的解除,都证明是正确的。相比之下,加拿大显得还有点保守。
日常生活上,两三个月前,去超市、学校、图书馆这类人多的地方,我们还偶尔戴下口罩做做样子,现在早彻底不戴了。周末,Costco超市里面,乌泱泱的人,除了零星的几个华人戴口罩外,目测95%以上的人,是不戴口罩的。我自己也不戴了,一来不舒服,二来也是在病毒最弱的时候,让自己增加点免疫力。
华人、留学生算最小心、自我保护做的最好的群体。这大半年,这边的华人朋友得新冠的也有一些,但最严重的也就是重感冒类似的症状。回顾整个疫情,周围的同事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无论哪个族裔,基本都中招了,但没有一个新冠重症和死亡的。包括美国一些朋友年龄很大,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也都平安度过了疫情。
总结就是,疫情已成过去时,回归正常生活真好。
即使今年冬季新冠卷土重来,我相信在疫苗的重重防护,和人体普遍建立的免疫前面,新冠就跟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一样,成为季节性的传染病。口罩可能会重返,学校可能间或关闭,但大范围的关闭边境、、检测、隔离等限制措施,毫无疑问不会回来。
很多人关心新冠后遗症,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影响,倒不是那些极罕见的病例,而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普遍和深远的负面打击。
举个例子,一直到现在,12岁滴答仍喜欢把口罩挂在脑袋上,尤其是去学校和超市这类的地方。这显得很扎眼,所有这些地方,早已经不要求戴口罩,也几乎没人戴。为此,我已经多次强制他摘下来。我不喜欢他成为另类。
但青少年戴口罩比例挺确实挺高的,游乐场有时候能看到华裔孩子戴着N95口罩在跑。昨天晚上在外面球场草地上,三个白人青少年姑娘也是挂着口罩在聊天。
疫情在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过去两年多,除了持续的网课,学校、图书馆关闭、各种社交活动取消,就是口罩和疫苗等。
我们成年人,拿得起也放得下,但青少年可能不是,这种负面影响是很深远和长久的。
新冠、口罩,可能真的成为他们这代人的一种本能和记忆,就跟吃饭穿衣一样。
希望他们这代人能从疫情的创伤中走出来。希望他们的未来,是一个没有口罩、没有核酸的世界。
通货膨胀和油价、房价
其实,北美这半年,大家对物价尤其油价的关注,远远多过疫情。
尤其前几个月,油价飙到2块多加元/升。加一箱油要多几十加币。美国油价便宜多了,但也涨了很多。
但幸运的是,油价摸顶后,一直在下降,现在也就是在1.4加元左右徘徊。这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价格。
政府公布的通胀数字一直是在上涨的。但说实话,我每周都去采购,感觉并不明显。也因为有各种保护和补贴,加拿大的肉蛋奶这些食品主力,没有明显上涨。新鲜水果蔬菜,略有上涨,但在华人超市里感觉也不是特别明显。
美国情况类似,新闻里依然是热点,但这两个月对民众生活的实际影响,其实已经很小了。可能也是因为油价下来了,因为北美是车轮上的地方,家庭出行依赖车,商业运输也依赖卡车,油价成为经济和日常生活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当油价下来了,其他都缓和下来了。
另一个影响大的,是房价。因为疫情期间房价涨的太厉害,已经成为全民热点。但这几个月美联储不断加息后,房价掉头往下。美国感觉降得慢一点,加拿大房价有明显的下滑,像我们住的这一片,年初最高峰,独栋房屋市价在100-120万加币左右,现在普遍掉到70-90万加币左右。如果央行继续加息的话,大家普遍相信房市还是会继续紧缩的。
另外,经济上感觉美国的反弹很强劲。美元在升值,失业率一直保持低位。虽然媒体上,唱衰美国和加拿大经济的不少,但从我们的观感,可能是相反的。尤其美国经济,靠科技创新带动,韧性还是很强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就业。疫情后,北美不是就业难,而是缺人,到处都缺人,每个行业都缺人。
这个现象有很多解释,譬如新冠疫情加速了“婴儿潮”一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老龄化加速等等。但显然,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很强的,这看上去不是萧条或者崩盘的预兆。在一个大家都不愁工作、钱和年轻人口都在快速涌入的地方,只要政策不出现大的失误,我很难相信会出现大的经济问题。
出入境和旅行
最近,有朋友时隔两年,从美国过来重聚。过边境车子排队就等了两个多小时,前所未有的堵。
报复性的消费,尤其是旅行。今年出去旅游的,成本要高多了,因为机票、酒店、租车这种都在涨价,而且很紧俏。
我们附近的世界级的景点——尼亚加拉大瀑布,旅游也早已经恢复正常。
但游客的数量,肉眼可见的比疫情前要少了。一是目前加拿大仍在执行严格的入境政策,还需要疫苗登记等等,挡住了美国人这个主力。另一个是国际游客也少多了。
最近几次经过,一类特别熟悉的人的缺席,让我倍感忧伤和无奈。
以前,我们经常到对岸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溜达(近且免费),一到夏季,满眼都是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处都能听到普通话。一直到疫情前,中国游客都是最大的群体之一。
如今,重新燃起生机的壮丽的大瀑布,只能偶见华人面孔,中国的旅游团早已经绝迹。
不知道还有没有可能看到当年那种盛况,希望还有,希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