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消费年中考,“第一股”们交出了怎样的财报答卷?

消费年中考,“第一股”们交出了怎样的财报答卷?

财经

文丨红碗社 ID hongwanshe2020

作者丨Julie

“消费疲软,那些标榜消费升级的品牌不行了,现在大家都在消费降级,极致性价比是最优解。”

“不管疫情如何,人们还是要维持基本消费,无需唱衰,放眼望去,赚钱的企业大有人在。”

“大健康是当下最有前途的赛道之一,养生人群普遍年轻化,消费升级是不可逆的。”

“中国餐饮业到了决胜阶段,用数字化思维整合下沉市场,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

“消费品没有绝对壁垒,只有周期性优势,产品、渠道、营销,这三者都做好,品牌才是坚不可摧的”……

以上的观点均出自这半年红碗社采访的创业者,这些观点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每个人在表达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语境,但唯一确定的是,在消费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创业者们更需要时刻警惕,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应对不确定性。

整个消费市场来看,上半年,潮流、运动、户外、咖啡茶饮、精酿、功效护肤、宠物、预制菜、折扣商超等都是热门赛道。

比如露营,上半年有三家户外相关企业获投;咖啡茶饮依旧是“香饽饽”,SeeSaw咖啡、书亦烧仙草、柠季等知名项目获得融资;酒饮上半年出现超过1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的主要品类是精酿啤酒、气泡酒、白酒;宠物近半年融资事件10余起,其中不乏融资过亿元的项目,例如帅克宠物获得5亿元pre-IPO融资;预制菜上半年融资仅有5起,其中包括珍味小梅园、联舌工坊、物满鲜、银食等项目。

还在爬坡的企业们固然干劲十足,已经步入上市行列的巨头们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2022年上半年,市场本应像春夏季节般繁荣,结果还是再一次被疫情反扑,那些“扛起大旗”跑在赛道前列的赛手、行业标杆们,在披荆斩棘的半年里,趟过哪些坑,又抢占了怎样的高地?

海底捞上市四年“启示录”

川式火锅“第一股”海底捞在2018年9月上市。近几年来,海底捞在扩张的道路上“狂奔”,门店数已经从上市前夕的300多家门店扩张至顶峰时期的1597家,尽管经过“啄木鸟计划”的主动收缩,今年上半年其门店数仍超1400家。门店增多,日翻台率却从2018年的5次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9次。

疫情中餐饮企业的“垂死挣扎”已经成为业界常态,海底捞当然不例外,树大招风,海底捞一直处于业内舆论的风口浪尖。最近,海底捞上了两次热搜,一次是因为福建莆田海底捞某店的就餐意外事件;另一个是有消费者质疑海底捞猪肚鸡汤底是粉料冲泡。

这样的舆论中,海底捞发布了年中财报,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业18家餐厅,因“啄木鸟计划”关停26家餐厅。上半年海底捞营收规模为167.64亿元,上年同期为200.94亿元,减少了16.6%。下滑更明显的是净利润,本期亏损2.67亿,去年同期为盈利0.96亿。

来源:海底捞2022年中财报

的确,疫情前后海底捞的业绩大相径庭,2019年,其净利润达到23.45亿元;2020年全年净利润3.09亿元,抹平上半年因疫情导致的9.65亿元亏损,实现盈利。但是在一些盲目扩张的举措下,2021年其亏损41.6亿。海底捞曾指出,这一年近九成的损失来自永久闭店,这产生的资产永久性损失包括厂房和设备等。

据了解,2021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421家店,关闭276家,有260家餐厅在其11月推出“啄木鸟计划”后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要知道,海底捞的餐厅营收占总体营收的近95%,虽然今年上半年有2.67亿的亏损,但是这和疫情的爆发导致暂停堂食、客流量减少有很大关联。

上半年,海底捞开店速度大大减慢,新开业18家餐厅,关闭26家餐厅。深入来看,“啄木鸟计划”改变的不仅是门店数量,其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也开始改变。从其财报可以解读到,海底捞的“关店行动”使其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双降,然而其外卖业务和调味品以及食材的销售额却有提升。

海底捞生态版图已覆盖食材、调味品、供应链、人力资源、信息科技化、店面装修等火锅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体系。有业内人士称,海底捞虽然因为市场外部以及内部战略等原因造成了损失,但依旧占据着火锅领跑者地位,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海底捞的品牌效应依旧坚挺。

当然,海底捞也在不断强化供应链关系管理,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管理战略的调整,海底捞正在经历自我革新。红碗社了解到,面对疫情下的封控,海底捞采取了多种应对方案:比如以门店为配送站,为消费者提供火锅套餐、盒饭、冒菜、小龙虾等外送服务。

产品创新也没有落下,数据显示,海底捞2022年1月份上架的“真香锅”在春节期间销售数量超过80万份;6月份上架的“西红柿锅底”,在当月卖出了超过250万份;“海底·捞椰”全国销售量近20万份。

另外,海底捞也积极整合线上平台,包括自营的“海底捞APP”、“捞点好货”小程序和第三方外送平台,同时启动自有团队+三方平台双配送机制。今年6月中旬,海底捞建立社区营运中心,以“外卖+社群+直播+线上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创新。

从去年海底捞发布年报之后,唱衰声不绝于耳,但海底捞的困境,是这两年餐饮行业的缩影,巨头尚且如履薄冰,中小企业更是“胆战心惊”,海底捞给行业的启示是,及时承认战略层面的失误并采取多方面的补救措施,依旧有决胜千里的可能。要知道,海底捞在8月30日发布年中财报后,其股价上涨,截至8月31日,海底捞收报18.6港元/股,涨6.53%,海底捞依旧坐拥千亿市值。

奈雪“又亏了”

咖啡成了香饽饽,是因为新茶饮不赚钱了吗?

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8月31日发布了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奈雪全国门店总数达904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26亿元下降3.8%;经调整净亏损为2.49亿元,而2021年全年,这一数据为1.45亿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利润为4817万元,经调整利润率为2.3%。

来源:奈雪的茶年中财报

这个备受瞩目的“茶饮第一股”上市一年多以来,股价“跌跌不休”,截至8月31日收盘,其股价为5.5港元,距上市首日的18.86港元跌去71%;97.93亿港元的市值,距离上市首日收盘的总市值323亿港元,已蒸发近70%。

业界看客唏嘘不已,奈雪更是“尴尬无比”。茶饮的“第三空间”行不通了吗?

行业人士指出,奈雪也面临了门店扩张问题,截至2021年年底,奈雪共开出817家门店,其中326家是新店。由于门店总数增加带来的人力成本、租金等固定开支居高不下,导致公司亏损扩大。然而奈雪几乎所有新开门店均为更轻量的PRO店,移除了现场面包房区域,专注于销售预制烘焙产品,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在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奈雪开始放缓开店速度,截至今年6月末,奈雪一共只新开了87家门店。最主要的是,奈雪选址一般在购物中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饱和度远达不到竞对品牌,PRO店的轻量化也导致了总营收的下滑。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均客单价为36.7元,同比下降15.6%;每间门店的平均每日订单量为346.2单,同比下降29.2%。

还有人指出,PRO店已经完全丧失了奈雪最初的“第三空间”卖点。奈雪与喜茶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在于,奈雪的“奶茶+烘焙”主打“第三空间”,选址各个城市高级购物中心的黄金地段,面积100-350平方米。喜茶则是以产品为核心,注重创新。目前来看,PRO店能够节省开店成本,但又弱化了社交属性,处境十分尴尬。

诚然,奈雪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盈利之路”,产品创新更是“拼了”。2021年,奈雪一共推出了105款新品,SKU平均更新率达到了3.5天/个,今年以来,陆续推出“霸气一升桃”、“霸气一桶瓜”等大容量果茶系列,以及“摆烂桃”、鸭屎香等新品。

奈雪也尝试“自降身价”,从今年3月起,奈雪启动大幅降价,主力价格带降到14-25元,推出了9-19元的“轻松系列”,并承诺将每月上新至少一款20元以下的产品。此前,奈雪还推出了“限时轻松购”系列产品,价格从9-21元不等。不过专业人士指出,奈雪的“降价”也是迫于无奈的“跟风”策略。

奈雪还尝试了酒屋、新中式烘焙、咖啡、周边产品等消费领域的新场景和新品类,并推出了“奈雪茗茶”“奈雪果茶”瓶装茶业务。据了解,其体验式茶饮店“奈雪梦工厂”已于今年5月关闭。

接连亏损后,奈雪一直在摸索转型之路。但本就是重资产运营,店面大、人效低、这样的模式在疫情下显得尤为困难,即便转型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果。财报显示,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奈雪的茶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开支仍处于小幅上升态势,其它的店面运营成本如广告、物流、水电等成本较去年同期仍在上升。

再说到下沉市场,茶饮店遍地开花,奈雪又拥有怎样的品牌心智?奈雪的“贵”,到底是不是制约其在下沉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市面上充斥了10~15元均价的高性价比产品。在“蜜雪冰城们”面前,奈雪显然不具备明显优势。虽然奈雪打出了平价品牌“台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营收贡献占比较小。财报显示,2021年台盖的经营利润率为13.23%,低于奈雪的14.54%。

显然,市场留给奈雪试错的机会不多了,在以营销“上位”之后,应该将重心放回产品,而不应该频频被曝出品控问题,与此同时,“高端”的调性正在一点点弱化,奈雪急需重新检视商业模式,在汪洋大海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航线。

功效护肤“吞金兽”——薇诺娜

据欧睿国际调研,2015-2020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2%,高于同期美妆个护市场10.3%、护肤品市场10.9%的增长率。2019年中国功效型护肤品市场规模为332亿元,占整体护肤品市场的13.6%,预计到2024年中国功效型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10亿元,占整体护肤品市场的22.9%。

不难发现,这两年,国货品牌对被国际大牌占领的美妆市场发起了猛攻。“功效护肤”、“成分党”、“敏感肌”等成了消费热词,而在功效护肤领域,有一个叫“薇诺娜”的品牌格外亮眼,在今年618中,薇诺娜成为蝉联天猫美妆榜单前十的唯一国货品牌。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9年薇诺娜以20.5%的市占率反超至第一名,一直保持至今。这就很难不让人关注到薇诺娜背后的母公司——贝泰妮,这个去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的“功效护肤第一股”。据贝泰妮2020年和2021年财报显示,薇诺娜单个品牌的销售贡献均超过98%。

薇诺娜天猫旗舰店截图

“贝泰妮=薇诺娜”,这个对等关系几乎是行业共识,薇诺娜到底以什么“本事”示人?它主要针对敏感肌,“敏感肌”人群大部分也是成分党,敏感肌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护肤标杆,背后的潜台词是“敏感皮肤产品都能做好,正常皮肤更不在话下,也就是这种将”功效”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产品,在市场大肆流行,一时间,“美白、抗氧化、紧致、抗皱、祛斑、祛痘……”的字眼在种草平台漫天铺开,“功效护肤”火了。

据了解,2020年,中国品牌在功能护肤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三成左右,市场主导地位仍被国际大牌占据。薇诺娜的母公司贝泰妮成为“全村的希望”。

8月28日,贝泰妮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0亿元,同比增长45.19%,归母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增长49.06%。继2021年上半年营收突破10亿元后,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上半年营收2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近五成增长。

来源:贝泰妮2022年中财报

从收入构成看,护肤品依然是贝泰妮的营收“扛把子”。护肤品上半年实现营收18.28亿,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接近90%;“医疗器械”营收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33%;“彩妆”品类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8%。

这么漂亮的增长数据,到底蕴含着贝泰妮怎样的“秘诀”?首先是线下渠道的快速拓张。一直以来,贝泰妮是一个主打线上业务的品牌,线上渠道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9.72%。但报告显示,贝泰妮线下自营渠道同比增长1002.16%,线下OTC渠道覆盖全国21个省,并进驻4000余家屈臣氏店铺,线下自营模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0.02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0.11%。

再者贝泰妮看重研发投入,财报显示,贝泰妮上半年研发投入约为0.88亿元,同比增长85.17%,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4.29%。当然在美妆赛道,最不可忽视的是营销。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泰妮销售费用为9.31亿元,同比增长46.15%。这远比研发投入多,这也和它依赖线上渠道有关。过去几年,贝泰妮的销售费用率一直没有低过40%,2021年销售费用率为41.79%。

这么高昂的销售费用也让贝泰妮“赚钱”变得更难。2022年上半年两季度的营收相比,第二季度多出4亿,但是净利润却环比下跌18.5%,这就足以说明成本结构导致“增收不增加利”。美妆行业本就是公认的红海,各巨头“虎视眈眈”,贝泰妮旗下护肤品品牌薇诺娜主打的“敏感肌”也并非不可突破,功效护肤巨头华熙生物、老品牌上海家化等企业也在推出同样功效的产品,追赶薇诺娜。

贝泰妮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仅靠薇诺娜一个“吞金兽”能否在未来继续和百亿、千亿的国际大牌“过招”,恐怕贝泰妮自己也很难预测。但是,它一直在寻求“破局”的方法,比如扩充品牌,贝泰妮已衍生出“薇诺娜baby”“Beauty Answer”等新品牌,今年7月也推出了抗衰高奢品牌AOXMED。据悉,薇诺娜baby在过去一年的增速超过1000%,并在今年的618中取得了天猫婴童护肤品类第5名的成绩。

再比如,贝泰妮也将触角伸向了彩妆。红碗社曾报道过贝泰妮投资的国货底妆品牌方里FUNNY ELVES,方里获得贝泰妮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该品牌去年全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300%。

贝泰妮的成绩固然值得祝贺,但挑战也十分明显,第二增长曲线几乎是很多国产美妆品牌的问题。但显然贝泰妮不能一直将所有希望都押注在薇诺娜身上,营收依赖在90%以上的确让薇诺娜“压力山大”,贝泰妮要确保“金母鸡”不会遭受运营策略失败以及任何“负面”的同时,急需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推荐阅读-
单月营业额60万,月坪效2.33万/平,椰够够如何以椰子大单品打开茶饮市场?
2年开店150家,单店月营收超10万,大富炸货铺如何讲好油炸小吃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面对商业新环境,双11交出新答卷Tims中国上市了!我们采访了​“​中国咖啡SPAC第一股”的CEO卢永臣Meta交出周年答卷:一款“天价”头显,一份巨头联姻?“医用敷料第一股”之争一年卖出113万套!“蹦床第一股”诞生;印尼下个月将诞生一个超级IPO,估值35亿美金丨Going Global新的财报周来临,迪士尼、蔚来汽车、西方石油能交出令市场满意的“答卷”吗?“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科技今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47.34元/股港股IPO|杨国福赴港上市获批,冲击“麻辣烫第一股”“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麒麟信安登陆科创板 高景气赛道下公司成长性可期佟丽娅代言,这家公司再战IPO,能否成为“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欠薪欠租、多店关闭,“烘焙第一股”扛不住了当对比学习遇上prompt,擦出了怎样的火花……苹果Meta都在冲的Pancake技术,中国VR团队YVR竟抢先交出产品答卷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12~护照丢了本周关注 | 科技股财报纷纷亮相,谷歌、微软、苹果、的财报将有何亮点?1600亿白马股突然跌停,股价逼近腰斩!中一签最高浮盈超8万,“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上市,成年内最大肉签!热点 | “婚恋第一股”世纪佳缘大地震! 大股东复星国际为何痛下“狠手”?斩断婚恋市场灰色产业链“元宇宙第一股”飞天云动赴港上市:主要收入来自 AR/VR,去年研发支出超 2000 万元“元宇宙第一股”上市连跌,7成收入靠营销从章亚若到余秀华,谈爱情的真假虚实影像检查的10大困惑 辐射量其实很小三十年卤味品牌获批上市,“夫妻肺片第一股”紫燕的的成长与挑战“失效”港交所、三年亏12亿,Keep能否兑现“线上健身第一股”?欧美交出的期中答卷,让人十分意外……从民谣到元宇宙,音综创新拿出了怎样的“杀手锏”?马思克一句话秒杀马克思“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即破发“今日头条”名字是AB测试定的?字节跳动用九年时间打造出了怎样的数据平台多省交出2021年教育履职“答卷”,聚焦双减、经费、就业三大关键词如今年轻人真正有选择的权利吗做戏?还是真做公益?这6个品牌交出答卷|中国案例克莉丝汀如约开业,“烘焙第一股”绝地重生?港股IPO|“元宇宙第一股”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逾37亿港元,收入于中国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排名第一端云上的“音视频 +”:与 AI 擦出了怎样的火花?生鲜第一股、奢侈品第一股、AI教育第一股……统统败走了美国股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