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个转运小提醒:2024年请破除这6种“思维陷阱”(内含破解方法!)

一个转运小提醒:2024年请破除这6种“思维陷阱”(内含破解方法!)

公众号新闻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转运”。


最近特别多用户在后台留言,说自己2023年过得很“丧”。


想在新的一年结束这种状态,但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除了上香拜佛转锦鲤,真的毫无办法了?


不是的。还有一部分好运,是完全能由自己创造的


我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思维陷阱”,会让人无意识地给自己制造痛苦,生活也因此变得不顺。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标志,是从识别这些思维陷阱、转变好心态开始的。

今天,壹心理整理了6种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思维陷阱,并提供一些走出心理困境的办法。

2024年,让我们一起摆脱无谓的焦虑和内耗,用一种全新的、积极的心态迎接好运。


最具迷惑性的陷阱:

警惕“加油”二字,可能是毒药

之前,歌手吴青峰在演唱会上聊起自己的沮丧。他觉得人生唯一的意义,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觉得很快乐的事。但为了喜欢的事,就要做100件毫不喜欢的事。

比如他喜欢唱歌,却要为了工作四处奔波、离家人很远,难以活在一些微小的幸福里,感觉以前的自己在慢慢“死”去,感叹“生活为什么要这么痛苦?”

台下的歌迷大喊“加油”,本以为他会顺着说些鼓舞的话,结果他拒绝了:“我觉得人生中并不需要太多余的加油”,这句话让我狠狠破防了。

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周围人经常会说“很快会过去的”“加油我们相信你”,我们也习惯把这种鼓励当作指标,提醒自己赶紧重新振作。

但你会发现,越是这样承载着别人的希望,去逼迫自己,内耗和焦虑越会加剧。

其实,我们是可以选择屏蔽鼓励,跟不开心的自己诚实共处的。


心理学家曾邀请63位失业已达8个月的技术职工,随机分成两组加入一项写作实验。


一组写下“这8个月以来,失业是怎样影响你生活的?越深刻越好”,另一组则是“你每天是怎么找工作的?罗列你找工作的方法”。


让TA们连续5天、每天书写30分钟后发现:


第一组在实验结束后找到新工作的比率,比另一组高很多。


还有一项医院实验也发现:把痛苦写下来的病人,身体健康恢复程度达47%,远远高于没有通过笔触感受痛苦的病人(恢复程度24%)。


去记录痛苦、感受痛苦,别强迫自己讨好鼓励吧。


“我相信我有一天一定能振作起来,只是此时此刻没有办法掩饰自己,然后告诉你们:我很快就会好。”


我们不需要强迫身处谷底的自己,向上猛冲。允许自己“坏”掉一段时间,“让万事万物穿过自己”,然后从身体里长出新的生命力,继续出发。



最没必要的陷阱:

大部分的烦恼,可能是我们自找的

朋友莫莫最近因为工作压力,患上了中度焦虑症,很想辞职。

但听说今年考公考编找工作都是“地狱级难度”,她犹豫了:“万一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果下一份工作比现在还糟呢?”“休息太久会被公司嫌弃吧?”

她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辞职,每天就在“想辞”的痛苦和“不敢辞”的担忧之间,来回横跳。

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事情肯定会比我想象的更糟糕。

回忆曾经的担忧和顾虑,真的发生了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烦恼箱”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要写下未来7天的担忧和烦恼,放到一个“烦恼箱”里。3周后,心理学家让TA们核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烦恼有没有发生,发现90%的烦恼都是杞人忧天。

TA们还记录了当下的烦恼,3周后再核查一遍,结果很多人说这些烦恼已经不再困扰自己了。

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有40%的烦恼是属于过去的,50%的烦恼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其中92%的焦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都能轻松应对。

我们时常用“特写镜头”去观察问题,一看庞杂得让人害怕。不妨把镜头拉远,在漫长的人生里,这个问题难道真的无法解决吗?

余华说过,“哪怕过去和现在我都不那么顺利,我还有时间,我还有将来,假如将来也像过去已知的话,将来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现在是最有价值的。”

现在可以先专注在一个细节上,“我这周只要解决一件事就好”。

如果你正在经历困难,不是你的人生要完蛋,而是正在向上爬坡。

生活给了你一个巨大的机会,别让自己毁在“灾难化想象”的思维里。


最不可信的陷阱:

我们成年人,一定要“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这个词现在很火,“做个情绪稳定的人”仿佛成了新的成年人行为准则。

我发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会有这种下意识的想法:

我们很难接受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负面情绪”。

每当不好的情绪出现时,我们第一反应会认为这是有问题的、不正常的,然后会想方设法隐藏它、消灭它。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还会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羞耻。

能情绪稳定当然是好事,但不代表你一定要时刻做到。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有它的缘由,也有它的合理性。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王芳在某次采访中说到:当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发疯,情绪不稳定就不是我们的问题。

允许自己发疯,应疯尽疯,“环境就是让你不舒服,你就应当有不舒服的反应”,而不是一味责怪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一味追求情绪稳定反而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暴力。

负面情绪是很难避免的,除了不能强迫自己情绪稳定之外,你还可以试着将这些负面情绪,转换成内心的能量。

你可以去做让你感到放松、解压的事情,直接宣泄情绪,比如高歌一曲。

心理学上有个“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听不同的乐曲把人们从不同的病理情绪中解脱出来,包括紧张、焦虑等情绪。

比如今年很多人专门买票去伍佰的演唱会,跟着全场一顿嘶吼,反客为主地把歌词全唱了。

连伍佰本人都插不上嘴,惹得他实在忍不住问:你们都是25岁,怎么会听我的歌呢?”

△来源:《凤凰weekly》

也许伍佰老师不知道的是,当现实的压力、内卷的焦虑渐渐逼近,偶尔发疯是我们最后的出口。

最会情感绑架的陷阱:

不和原生家庭和解,不是你的错

下个月就春节了,“断亲”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

“断亲”原指不跟亲戚来往,但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疏离糟糕的原生家庭,以至于被责怪“冷血”和“不孝”。

我记得许久之前看过的一个采访,里面有一个女孩叫陈玉,去年过年,她只在家里待了3天。

她的“冷漠”是从高二那年开始的,有次放假回家,她发现妈妈抛下自己和弟弟,离开了。这么多年来,她试图去理解妈妈,坚定相信妈妈的离开是受够了婆家的打压或和爸爸感情不和。

哪怕弟弟生病发高烧,她蹲在墙角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得到的回应仍是沉默,她还觉得妈妈应该也很难过,并没有真正恨过妈妈。

直到她自己得了支气管炎,医生建议切除扁桃体,妈妈回来后还是想走,爸爸在一旁冷嘲热讽,俩人大吵一架。坐在病床上的她像局外人,“没人在乎我死活”。

术后妈妈经常玩手机,也不怎么照顾她,她终于彻底死心了,“我的感受他们不在意”。长大后出门读书、工作,她就很少再回家,对父母产生了“失望性隔离”。

其实,面对原生家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原谅陷阱”,被劝说“别揪着过去不放,那是你亲爸妈”当我们逼着自己和解时却很拧巴:“难道因为有血缘关系,所有伤害就可以被抵消,就一定要原谅父母吗?”

不跟父母和解没关系,但你要和自己和解——

承认并接受伤痛的存在,理解自己在糟糕的环境下存活很不容易,允许自己可以不原谅父母。

当内心不再自我撕扯时,你才有更多心理能量去思考,“我怎样做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

千万别牺牲自己去疗愈家庭,只有你才可以做自己的“父母”。


最懂PUA的陷阱,

“好学生心态”,可能正在拖垮你

你可能也听说过,豆瓣在2023年有个蹿红最快的小组:好学生心态受害者

“好学生心态”是指为了完成他人的期待,努力达标并追求优秀,因此特别重视正向反馈;渴望被夸奖、被肯定,认为这能证明“我很优秀”;要比别人过得好,认为这能证明“我很成功”。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好”这件事抱有极大的执念、永不满足。一旦被超越就反思:“我怎么就输给别人了?”;被批评就自我PUA:“我好没用啊”。害怕出错被否定,担心自己太差劲不被喜欢。

追求优秀本没有问题,但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人生体验里,“失败”“犯错”“差生”是不好的、不允许的、不被接纳的,唯有优秀才能获得爱和认同,才能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像小时候你考试拿了90分很开心,爸妈老师都告诉你:“下次还可以更好”,换言之“你还不够好”。而在不敢停下来、不允许自己失败的背后,是想被看见、被肯定的愿望:“只要我足够好,你就会爱我了”。

但你不该是因为优秀而被爱。

不要觉得:

我必须成为优秀的人才有价值,否则人生就完了。

实际上,你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你的人生也不会这么轻易完蛋。

要意识到:

你并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你就是你自己。

只有学会爱自己,让自己慢慢成长,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拥有完整的、自我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的人生。

你要相信,“哪怕我是失败的、有缺点的,真实的我都值得被爱,我不需迎合别人的期待”。


最令人心碎的陷阱:

不配得感,正在偷走本属于你的东西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感觉不到爱了,却没勇气分开。

明明对方动不动就冷暴力,甚至背叛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选择原谅。

比起爽文大女主说分就分的果断,你总会动摇:“不吵架的时候,他还是对我很好的”,然后在一次次争吵、怀疑中苦苦支撑。

明明在一起很痛苦,为什么你就是离不开?

因为你可能陷入了一种“情感陷阱”:再也找不到像他那么爱我的人了。

强烈的“不配得感”让人在爱情里卑微:担心对方突然抛弃自己,就习惯去讨好;即便自己很生气,也要压抑自己、委屈求和。

“我不配”在我们内心挥之不去——你明明有更好的追求者,却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人;被领导表扬,你也很难心安理得去接受,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

这种“不配得感”,让你失去了很多本属于你的东西和爱。

要怎么摆脱“不配得感”的困扰?心理咨询师吴立敏总结了3个实用方法:

1、标记负面想法:记下你的负面想法,在背后写下积极想法,体验两种想法带来的不同感受。

2、肯定自己的积极改变: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也要有意识地鼓励自己,赞扬自己的改变。

3、巧用“配套效应”:给自己准备有价值的“礼物”,可以是一件衣服、一种兴趣等,通过这种配套效应,逐步提升自我价值感。

时刻谨记,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认真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一切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


写在最后

跨年那晚,跟朋友聊起2023年让我感触最深的两件事——

第一,发现“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让我对权威的标签不再带有滤镜,能更自信地看待自己;

第二,是察觉到一个人的成功不纯靠努力,更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也更能尽力演好我的人生剧本。

以前我奉为圭臬的标准被打破后,好的事情也正在发生,一种流动的生命力开始在我身上流淌。

这使得我越来越喜欢自己,也更相信——

拆掉错误思维的墙后,我们可以挣脱厚重的铠甲,拥抱鲜活的自己,这才是真正“转运”的开始。

世界和我爱着你。

[1].极昼工作室.请讨厌的亲戚远离我的世界.2023.10.31
[2].心理零时差.斯坦福心理学家:请远离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2019.03.04
[3].壹心理.“不会再有人像他那样爱我了”:这种情感陷阱,终将毁掉你.2022.12.25
[4].看理想.王芳:允许自己脆弱一点,不稳定一点.2023.12.27

安利时刻


【2024社没共读会】开始报名,已经有200人加入。限时优惠和福利,会开放给读者群和社长朋友圈。

共读会报名限时优惠+福利倒计时1天!


1月21日即将涨到169元,同时不再赠送礼盒福利。


共读会倡导:一年12本书,向内自在成长。2024一起用读书和自由书写,对抗未知和焦虑。

一年深读12本书,每月一本。2024共读会以【自在成长】为主题,心力情绪自我管理社会洞察个体商业四大子主题,包括《蛤蟆先生去找心理医生》《当下的力量》《活出生命的意义》《打开心智》《始于极限》《我在北京送快递》《金钱心理学》《副业思维》等经典书籍。

如果你对【2024社没共读会】感兴趣,可以加入社没共读会交流群,第一时间了解共读会的最新进展,抢限时优惠和福利名额。

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共读交流群,申请暗号:2024共读。




作者:壹心理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编辑:刀刀

 

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4个转变破解HIV潜入人类细胞核之谜,华人学者Nature论文发现,HIV病毒衣壳进化成了一种核转运蛋白,逃过细胞防御系统深度 | 为何STEM专业成巨大“投资陷阱”?远离这6种思维陷阱,生活就顺了家居修理系列: 热水器的维护(2)深度 | 为何STEM专业成了巨大“投资陷阱”产品毛利率高达93%,我们应该向茅台学什么?(内含福利)语言与文字, 兼论台语张坤最新季报公布:优质公司已开始按“价值陷阱”估价【帝都1126】(内含部分嘉宾资料)经典八分钟:随后,便是你我的第一个冬~基金委提醒:2024年国自然,这些邮箱,不建议使用!澳洲一家四口全部溺亡!近20年来最严重溺亡事故!海边隐藏的“死亡陷阱”,悉尼25名游客被卷走...曹云龙团队Nature发文,确认了新冠免疫中的免疫印记、找到破解方法第一期口译打卡营(内含5个demo)总统高调赦免“自由”与“钟” 低调庆祝81岁生日推广 | 如何找到靠谱的SCI论文润色机构?(内含推荐)佛乐: 《山野幽居》面对不确定,我们为何更需要长期主义?(内含福利)米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拉美陷阱”林语堂/林如斯,Sarah Jessica Parker, Matthew Broderick [Lion King]2024年了,教你几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惊呆!澳洲“旅游陷阱”曝光?邦迪海滩、维妈市场等一众知名景点上榜...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掉入“自证陷阱”?年末小提醒:咬咬牙理照片!~2024年请做好失业准备,生存法则彻底变了!2024年大厂新年礼盒大赏,来了!(内含福利)蜀汉CEO诸葛亮的“思维困境”2024年别再信这6种鬼话2024国自然本子提交DDL在即!医学人真的哭死:一个月完成的能中吗?(内含干货)比双11更划算的豪华睡袋团,恒温款、纯棉款...仅限溯源当天(内含睡袋测评答疑警惕境外间谍组织桃色“陷阱” 国安部重要提示澳洲70岁老翁中得彩票,养老金却被扣了!这一“陷阱”,很多人都不知道《繁花》,一部女性审美教科书!(内含红包封面)“有性,有爱,可还是想离婚”:中国式婚姻中的“隐形陷阱”,一踩一个准人类史上最大突破!Neuralink实现大脑植入,伊隆·马斯克引领“思维即行动”时代?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