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美博士爸爸的10年观察:留学生读什么专业走得更远?很意外,并不是计算机

北美博士爸爸的10年观察:留学生读什么专业走得更远?很意外,并不是计算机

教育


最近,美国科技大厂、金融、汽车等行业“裁员潮”来袭,一时间人心惶惶。

微软,裁员1800人;摩根大通,裁员1000人;福特,裁员3000人……此外,特斯拉、Facebook母公司Meta等公司都爆出裁员消息。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拿到计算机本科学位的学生数量飙升144%,历史专业下降35%。


一边是学计算机的学生暴增,一边又是科技行业裁员,不仅让人感慨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真是连招呼都不打”,也让走国际化路线的家长和学生困惑,到底未来学什么专业,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 是否应该选择计算机、数据科学等专业,成为“专才”,将来找到好工作?可是这些专业难申不说,如果上大学就为了“学门手艺”,是不是也失去了留学的意义?
  • 如果接受美式博雅教育,成为“通才”,固然更接近教育的本心,但如果缺乏专业技能,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当然,如果你能成为既有广泛知识、又有专业能力的“π型人才”,自然最好。我们的专栏作者、来自加拿大的“斜杠”工程师舒己怀曾写过一篇《马斯克和比尔盖茨最大相同点:“π型人才”引领未来》,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

π的横,代表宽广的学科跨度,知识面广;

π的一撇一捺,代表至少在2个领域,有深刻的经历和造诣,精通到可以做专家。

△左-右:比尔盖茨和马斯克

可是,马斯克、比尔盖茨毕竟是特例,普通家庭或许可以拿他们做榜样,却很难“复制”。最近两年,舒己怀经历了女儿申请大学、儿子读高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他家女儿小时候读艺术小学,高中热心于生物工程,最后舍弃热门综合大学录取,选择了罗德岛设计学院,因为她觉得“设计可以更好地改变世界”;

儿子不算学霸,但是情商高、人际交往能力强,最近参加Science fair获得银奖,正在和同学一起计划用自己设计的APP致力创业和社会公益

可以看出,两个孩子都是某些方面的“跨学科人才”。

其实,世界正在经历新的转变,从专才时代转到通才时代。

有些学者认为1850-2000年前是“领域时代”,各学科分割而治,专才大行其道;而21世纪开始,则进入了“跨学科时代”,善于找出学科之间联系的通才能力,又将成为未来的“刚需”。

舒己怀觉得,“专才”的能力可以归纳为纵向能力,“通才”的能力可以归纳为横向能力,而无论孩子走哪条道路,两种能力都是要具备的,可以按照孩子的具体情况,将这些能力进行搭配,得出对个人最好的选择。

9月20日(周四)上午10点,“真棒家长俱乐部”再次请来舒己怀回答家长们的问题,可点击预约本场讲座👇👇。

“专才”有什么不好?

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到现在仍然在培养专才。

中国基本沿袭了前苏联高教体系,高考报志愿就要确定专业,我自己在国内读书时,还记得母校的一个老师因为从压缩机专业换到鼓风机专业而哭鼻子;

英国和加拿大、澳洲也是如此,不同“Program”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我甚至听学生吐槽过:

加拿大的大学就是针对公司(corporate world)而设置的。

专才的优势不可否认,就是学习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培养出够深的纵向能力,将来容易找工作。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有以下几个问题:

违反人的“天性”

人都是有智力方面的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的,做个“专才”虽然收入有保障,但工作丰富性和挑战性不够,很多时候所学专业未必也是真心喜欢的,这样生活和工作缺少乐趣。

可能落后于社会发展

社会的需求一直在变化,可能做着做着整个行业就消失了,而“专才”技能的可迁徙性比较差,很难找到新的突破口。

影响创新和发挥潜力

各个学科除了解决问题的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不同,其实选择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同时也是选择了一个工具箱。如果你思维和看问题角度单一,工具箱单一,那就难以全面地看问题,有时也很难做出创新力强的东西。

著名畅销书《成长的边界:为什么通才能成功》(Range)这本书里,作者对大量世界上成功的运动员、艺术家、音乐家、发明家、科学家等进行研究,发现更多的成功人士竟然都是兴趣广泛,没有“过早专业化”的人。

拿顶级网球运动员费德勒来说,他从小广泛涉猎十几种运动,到了十几岁才确定自己要打网球。

跨越多个领域的多样化经验,在当今社会比专业化更有意义。因为现代世界的复杂问题需要在多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之间建立连接,才能找出解决方案。”
△球场上的费德勒

“通才”又有哪些问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私立本科院校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广泛的博雅教育/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带来很大的灵活性,比如不过早确定专业,兼修专业,换专业的自由。

博雅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全人”,其理念是一个人应当了解广泛的学科,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

这样的安排是基于人本质上有无法满足的好奇心,一个完善的善于交流的个人是个人幸福和参与公民生活(civic life)的必要条件,也给人培养出了高度可迁移的横向能力。

△美国大学也在讨论博雅教育在现代的重要性(图片截自东北大学新闻报道)

这里我们列出10种可迁移的能力,供大家参考: 

公开演讲的能力,写作能力, 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 销售能力, 批判性思维,积极倾听的能力(听到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建立人际网络的能力(信任和给予信任),反向学习能力(Unlearn and Rethink),化解冲突的能力。

博雅教育的核心在理解、思考和交流: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在许多领域知识渊博,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并且口齿伶俐。这样的人其实可以适应多种职业。

美国记者乔治·安德斯为此写了一本书叫做 《You can do anything》(《人文学科的逆袭》),说学文学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销售的工作,学人类学的学生可以去做蓬勃发展的用户研究新领域,学经典文学的可以做管理咨询,学哲学的可以做风险投资……

在你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为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带来人文主义者的优雅,你的机会将是巨大的。

《You can do anything》书籍封面

美国的博雅/通才教育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写过一本书《博学者》(The Polymath),其中统计了1950年以来的博学者,发现近一半来自美国。但普通家庭对于博雅教育的担心是广泛存在的:

缺乏就业准备,这也是博雅教育的最大缺点

笔者接触过几位藤校家长,都对专业的灵活性担忧,担心孩子可能一事无成。因为学校不学技术技能,孩子可能需要自己想办法学技能才能获得就业机会。

2010年,俄裔美国学者、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彼得·图尔钦曾将美国面对的社会问题归结到培养了过多无用的“文科生”,他们没有很好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排解到了社会上,给社会造成了很多麻烦甚至割裂。

缺乏实际经验,眼高手低

现实中的经验对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品格方面的塑造是全方位的。

我有个做风险基金管理的朋友,说经常有大藤毕业生靠着光环和沟通能力进入他们公司,但这些人长期用下来发现没有经过一个学科的深入训练,缺少坚硬的认知结构和底层逻辑。

他说他还是喜欢横向能力和纵向能力兼顾的人。

初期的差距可能影响后半生

通才的优势在于长期效应或后半程,这是建立在初期差距并不巨大的条件下的。然而在现在这个高度专业化和技能化的社会里,孩子往往需要“赢在起跑线上”,社会很难再让他们玩长期游戏,早期的差距可能造成无法追赶。

相对而言,很多专才在很小的年纪就已经颇有成就,早早实现财务自由,再去追求通才都有大把的时间。

《博学者》(The Polymath)书籍封面

现代社会需要专才还是通才?

前面已经讲述了专才和通才各自的问题,在回答如何做出抉择的问题之前,我想从人才培养的历史来说起。

其实培养通才和专才的争论已经延续几千年了。

古希腊和和古罗马是追寻通才的,古希腊的大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知识都横跨很多学科,既是好奇心使然,也是作为贵族统治阶级参政的需要。

当然也有专与通的争论: 恩培多克勒赞毕达哥拉斯是活的百科全书,而赫拉克利特则说他是行骗王子(Prince of imposter),不专注,学无术。

文艺复兴时代,普遍认为知识全面的人才是完全的人,比如达芬奇坚信宇宙的统一性,把自己细微的观察力和极强的组织和表达信息的能力的推广到机械设计、水利工程、武器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达芬奇手稿中的机械装置

《博学者》把文艺复兴后的1600-1700年称作“博学怪物时代”(Monsters of Erudition),这段时间出了无数的学术广泛的通才。

到了18世纪,由于知识膨胀,信息过载,通才就不被待见了,而专才开始大行其道。1850-2000年干脆成了“领域时代”(The Age of Territoriality),各个学科分割而治。

然而进入21世纪后,推崇专才的教育又遇到了大问题。

这个时代被称为“跨学科时代”(The Age of Interdisciplinarity),各个学科的交叉,合作和联合格外突出,各种交叉学科纷纷出现。

尽管我们可能再也无法成为达芬奇那样的通才,但能把两个学科联合的π上面的那一横,就显得格外珍贵。

深入两个学科不够,更重要的是以此同时的横跨联系学科的能力(如前面提出的10种可迁徙能力)。

然而如今信息和数据的进一步膨胀,人很难深入沉淀于一个学科,出现了很多看似渊博而缺乏深入各个学科的人,而深入一个学科的人往往也只是依据功用和流程工作,疲于奔命,成了“工具人”。

伯克把这个叫做“第三次危机”。

的确,目前“Polymath博学者”越来越难了,在世的博学者大多是70岁以上。原因是多方位的,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社会对人的要求过于急切和苛刻了。

△一些现代的博学者:苏珊·桑塔格,斯蒂芬·杰·古尔德,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



到底该把孩子培养成专才还是通才?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刺猬与狐狸”的故事,“狐狸知道许多事情,而刺猬却只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是“通才”,横向能力强,遇到问题时会随机应变,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来应对;

刺猬则是“专才”,纵向能力强,坚持一种普遍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在我看来,这种本质就是生命的本质。有的孩子横向能力强,有的孩子纵向能力强,我们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观察和尊重,孩子们应该依着生命的本质,就纵横能力方面进行发展。

👉首先,无论如何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需要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横向能力也可以是纵向能力。

加德纳曾经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最后他将智能归结为9种: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可以理解为哲学智能)。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判断加给孩子,而是要给孩子足够自由度去发掘自己的智能,并充分发展。

比如我观察自家大女儿,觉得她的优势在于视觉空间智能和存在智能,这和她选择的罗德岛的Maker and thinker的培养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儿子则是运动智能和人际智能较强,他喜欢把很多东西当作运动比赛来看待,注重一贯性和纪律性,同时也决定了他对商科的兴趣。

👉富裕家庭更倾向选择通才教育,普通家境因为生计需求更容易选择专才教育。

但笔者认为,两种家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 锻炼孩子认知的清晰和牢固性;

  • 最终让孩子获得经济的、生命的、和智知的自由。

教育除了传递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对习惯,价值,思维的塑造。

👉不要把横向能力和纵向能力的培养切割开来,认为可以分阶段培养。

如果要选择通才教育,千万要明白:你不是因为觉得通才教育更“简单”,而是因为它更有益。要知道自己选择的风险和局限。如果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的目标,最好把这个过程做到可视化,经常拿来反思。

如果选择了专才教育,要注意多多培养自己的横向能力,如把自己的领域的知识讲给其他专业的来听,提高自己沟通、讲故事的能力。

👉多多实践,特别是选择了通才教育的同学。

没法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东西是价值有限的。如果问我横向能力和纵向能力是如何结合的,我想就是通过实践这个粘合剂实现的吧。

越接近实践和现实的思考和反馈就越能造就深刻强健的人才,正如希腊神话里泰俄斯的无穷力量来自于与大地。

👉选择大学不妨丢掉对藤校等金字招牌的迷恋,而是就自己想发展的领域和特色找一些特别适合自己的特色(niche)学校

比如我家女儿选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因为要培养的不只是makers, 更是thinkers,所以在培养设计能力的同时,也很注重给学生博雅教育。

而且作为设计院校,他们在校内和校外都有充分的跨学科机会,你打开罗德岛的网站,会看到很多学生和老师做的设计项目都与不同学科如环境、计算机、生物、化学甚至太空有关。

再比如Harvey Mudd College,它是一所以科学工程学数学为主的私立文理学院,但作为Claremont Colleges的一部分,有享受博雅教育的机会。这样,就兼顾了基础扎实和职业导向。

△截图自Harvey Mudd College官网
这样的学校,我相信还有很多,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多做研究。无论如何,生命是自由多样的,也是丰富有趣的。小树会长高,也会横向茂密繁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允许他们实践,在生活中思考,横向和纵向地成长吧。

9月20日(周四)上午10点,“真棒家长俱乐部”再次请来舒己怀回答家长们的问题,可点击预约本场讲座👇👇。

本场活动为会员答疑,舒己怀老师将在直播间1v1回答大家提问。问题正在火热接龙中👇

欢迎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报名参加👇👇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博士申请 | 新加坡国立大学Robby T. Tan教授招收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生申请|英本计算机专业TOP10排名!只有A*AA已没什么优势了!华盛顿大学2022年最新学生数据:中国留学生4000多人遥遥领先!计算机专业“一票难求”!博士生申请 | UCLA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田园老师课题组招收博士生留美博士近距离观察美国:我为何把车卖了?全世界都很意外,俄乌战场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杨波老师招收博士、博士后、研究助理2023年US.News商科/工程/计算机三大本科专业排名,专业择校参考!新风向 | 设计类什么专业最值得学?最赚钱的是?支付行业在做什么?赚得多吗?学什么专业有机会干这一行呢?曾国藩的倔强:韧性强的人,往往走得更远英国93岁老太把自己绑在飞机顶,做空中大回环?!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刺激…博士生申请 | 新泽西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系、计算机系王丽晶老师招收多名博士能扛事儿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到底学什么专业,可以来博物上班?如今年轻人真正有选择的权利吗马斯克将率推特抄袭微信,中国要助“微信们”走得更远如何让纪录片走得更远?纪录片发行与营销经验研究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胥栋宽课题组,招收多名博士后/博士/实习生大升级不加价,iPhone 14将对手甩得更远|焦点分析真心劝你!想要孩子数学好,这项能力越早培养越好(不是计算能力)博士申请 |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陆志聪老师招收人机交互方向全奖博士生真贵 ◇ 加拿大CRA证实:中国留学生读完本科至少准备200万!从章亚若到余秀华,谈爱情的真假虚实北美理工博士的“扎心”观察:为什么事业好的家长,往往教育不好子女?【实习项目】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请抓住一份超酷的实习机会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12~护照丢了政府大力支持VR产业!你知道学什么专业能进该行业吗?影像检查的10大困惑 辐射量其实很小学什么专业能拿offer?我听闻搞芯片的朋友秋招年薪60w....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开箱即用」,百度走出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化的重要一步马思克一句话秒杀马克思博士申请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王泽宇老师招收计算机图形学博士/硕士/博后女儿同时被艺术&生物医学Top校录取,北美博士爸爸分享π型兴趣培养路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