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文教育运动开始内卷,该如何调整?

华文教育运动开始内卷,该如何调整?

其他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前言 

          

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目前形成五种体制并存,包括国民教育体制(马来文)、华文教育体制、淡米尔文教育体制、私立学校/国际学校(英文)、伊斯兰宗教学校体制。通常人们习惯以各类“源流”(streams),来形容不同教学语言的教育体制。多种体制并存,反映马国社会多元的特质,以及历史沿革等因素,但也导致语言政治长期成为国族建设、社会分歧的焦点。


          

英国殖民时期的治理手段,对文化和语言其实是采取民间自治、适度放任的态度,官方专注发展英校和一些马来文学校,但对“方言学校”(vernacular schools)则只作有限度的管制,因而间接鼓励民间办学风气蓬勃,也导致独立前各族群母语教育已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建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归类为母语教育范畴,在小学阶段享有公立学校的体制内地位,但又仰赖民间资源才能成长。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历经奋斗和拓展,如今迈向教育改革的方向,除了教育专业上要求改革,华教机构内在的组织与价值也面临挑战,同样需要转型。这个从陈嘉庚、陈六使、林连玉一路延续下来的华人兴学办校传统,如今来到新的时代正面对两大冲击,一是马来西亚社会、政治乃至人口结构已有重大变迁,二是华文教育运动的特质和性格也产生变化,这个教育运动无论在定义上和组织上都需要新想象、更新或再造。本文部份内容取自本人执笔的《构建多元与永续发展:华教论述总纲领》,旨在讨论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制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既要在论述上革新,思考如何与国家的政治力互动,也要优化民间的社会力资源。

          

              

重新检视“民族教育”的定位

          

母语教育在马来西亚享有宪法保障的地位,从比较的角度而言,马国宪法对语文的规定是东南亚较具包容性的国家之一。虽然宪法列马来语为国语,但各族群母语具有学习和使用的权利,尽管是非官方性质的使用,但毕竟是明文入宪的条款,这可视为母语教育存在的宪制基础。

          

马来西亚的母语教育,并非是独尊母语的排他式体制,他们是在承认社会多语的背景下,采取一种兼通多语的母语教育策略,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主张以母语吸收和学习知识,但同一阶段兼顾其他语言的学习,有者则在中学以后就转换学习语言,例如转入马来文教学的国民中学。马国不少人士接受这种兼通多语的母语教育策略,而非采取新加坡式的一科母语,除了政治社会条件的差异,也发现学校只靠母语一门单科,是无法承担起弘扬文化和维护传统的功能。不过,目前国际学校就是采取一科母语的模式。

          

1970至1980年代的二十年之间,华文教育遭受马来民族主义和国家机关的严峻压力,加上东西方冷战,华教运动衍生出悲情和抗争情结。如今在马国政治转型、国外地缘政治改变的趋势下,华文教育已挺过最艰难的时期。尽管国家语言政策不可能有重大变更,也不时会遭受行政官僚的刁难阻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除非是严重的政治倒退,否则华校和淡米尔文学校的法定地位,基本可以维持。政治上所谓“消灭”母语教育的言论不只违宪,也并不现实。

          

除了政治环境,华教运动其实还面临社经结构转型的压力。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率下降,不只影响华校学生人数,也冲击华裔长期的政治地位。根据2022马来西亚生育率统计,全国的女性生育率仅有1.6人,在1970年是4.9人。目前各族群生育率都在下降,马来人是2.1名孩子,华人则只有0.8名孩子。华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同时期非华裔学生则持续增加,加上国际学校林立,华教的前景挑战不小。另外,华人社会的中产阶级涌现,一改过去华教基层群众的阶级成份,阶级变迁和世代交替为华社带来观念调整,对华教的情感和期待也有所锐变,这些社经转型因素值得重视和因应。

          

华文教育过去自我定位为民族教育,也是凝聚华人社会意志的集体事业。惟根据统计,目前国民小学的非巫裔学生少于10%,而华小的非华裔学生却逼近20%。如此一来,华文教育的受众和社群有日益外延的趋势,其利益相关者也逐渐增多,未来的华教群体将包涵新兴的非华裔家长和校友。因此,如何重新探索华文教育的“民族教育”定位,就涉及未来的战略选择以及新论述的开展。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对象如果仅限于华人社会,或维持在民族教育的框架内生存,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的面貌,也压缩了其扩展的潜能。随着日益庞大的非华裔华校受惠者,在可预见的二十年后,非华裔生将从目前的第一代繁衍至第二代,华校势必不再仅限于华人,华文教育也不限于只为华人服务,届时华教就必然演变成马来西亚人的华文教育,为各族的马来西亚人服务。

          

在马国的多元社会国情下,未来的华文教育将朝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方向发展,这个态势业已形成,成为全民的华文教育。由于华裔人口比例减少,这个趋势还有加快之虞。也就是说,马国将有相当一部份非华裔国民,能基本理解华文华语,也能阅读和接收华文资讯。但是,华小坚持中华文化、弘扬汉字汉语的固有特征,这个初心不会改变,但服务对象则是不同族群与宗教背景的马来西亚国民。如果这个潮流不能抵挡,也无从阻挠,那么华教的定位与论述就应该及早调整,同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方针。

          

因此,我们就应该在论述和行动上,准备因应“全民华教”这个时代的来临。所谓全民华教的理念,就是华校依然由华社集体所主导,也不会减少华文教育的特质和性格,反而增加华文教育的包容力和软实力,让华教更具有跨族群、跨文明和跨边界的多元性。华校打破只是华裔子弟专属的求学场所这种固定思维,反而是全民在同一帐篷下共同学习华文,以及不分族群运用华文来学习知识的学府。如此一来,华校的围墙降低了,视野与天空却更开阔。

          

随着全民华教概念的产生,长期以来合理化华教的论述和叙事,也需要有所调整。例如华教运动向来强调母语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就可能难以面对非华语群体。母语的学习成效是经得起教育理论的检验,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该论述对华族学生依然有效,但不完全能适用在非华族学生身上。过去华教在历史叙事上,都会着重控诉国家压力,面对文化单元政策的围堵时,侧重抗争和悲情的记忆,在讲述华教故事上也会沾染大汉民族主义和中国情怀。但是在全民共享的华教新时代下,就需要在情感和语调上作出调整,要有更具包容力的叙事。如何向非华裔社会讲好华教的故事,也会对传统华教运动带来冲击和挑战。

              

随着大量非华裔、非母语群体走进华教体制,确实需要在论述上更丰富、更多元、更精进,以回应新的趋势与变化,包括加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概念、“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言教育”(MTB—MLE)理论,以及思考社会多语还是个人多语,都要有更多的理解和探索。

          

另外,在全民华教概念下,母语教育就不再只是单一族群的课题,而是事关全民的公共事务,无论是国家与社会,都可以允许更平和、更开放的角度来处理华文教育相关政策议题。在华教全民化的倡议下,政府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忽略或排斥,因为它已经不再是单一族群的教育体制,也无法由个别民间团体来垄断。

          

在政治转型和一党霸权崩解之际,华教运动的政治空间、政策参与和游说介入的机遇,其实只会扩充而不是削弱,关键在于华教的社会领导如何运用政治机遇,或作适当的策略操作。有关方面应推动官方设置一个母语教育的咨询架构,让政府和民间建立更畅通、稳定和正常化的咨询模式,在体制内建立更加制度化和有建设性的政策咨询管道,改变目前零碎、不固定和个人化的模式。

          

在政策倡议上,如何扩大母语的使用,也是华教运动可以介入的层面。在公共领域能否使用母语,影响到某种语言的地位和权益,当人们的母语在公共领域内不被重视、甚至遭受歧视时,他们会感觉到这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伤害,因此平等地使用各自的母语,是社会改革中的重大成份。

          

马来西亚是多语社会,华文和淡米尔文有一定的社会和商业使用价值,甚至政治上也不乏意义,未来仍有广泛的有机发展空间。但碍于国语政策的规定,官方部门的工作语文无法使用各族母语,包括国会会议,不过在其他涉及公众权益的场合,应思考推动翻译的服务,以保障相关人士能以自己最流畅的语言进行沟通。目前法庭审讯是可以要求口译人员,同样的,在公立医院、移民厅、国民登记局等机构,如果能配置母语翻译人员,或引入人工智能的翻译服务,也能确保公众能运用自己最方便的语言来就医或办事。这除了增加母语在公共领域的使用,也有便民之意,并保障少数族群在洽公时有充份知情的合理权益。

          

华教运动的停滞与内卷化

          

在国内政治正值民主转型阶段,母语教育运动的未来想像及其前途命运,也与国家的政治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华教运动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和信任,以及支持民主转型、巩固民主体制的意愿,就显得非常重要。母语教育涉及少数群体的权利,而保障这些权利就必须依赖协商互信、尊重宽容、公开透明等条件,这些条件都必需建立在民主政制和宪政保障的基础上,不能仰赖民族动员、君子协议或约定承诺等等方式去维护。

          

华文教育运动经历过群众动员,也走过悲情抗争,如今迈向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个策略转变值得嘉许。但是,华教机构除了教育专业上要求改革,其内在的组织与价值也面临挑战,同样需要转型。在新形势下母语教育若要有新想象,华教团体就不能停留在旧有的组织文化和固定思维中,而应有所更新或再造。华教运动除了在国家政策上发动倡议、游说与抗争,本身也要有深刻的内省与洗涤,从十余年来的华教纷争中复原过来,重建公信、专业与韧性,重新与变迁中的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再度连结,才能召唤年轻世代的认同和信任。

          

近年有人形容中国社会出现了内卷化现象,事实上华教运动同样出现内卷化。甚麽是内卷化(involution)?简单讲就是“有成长、却没有发展”的意思,或者是自我重复缺乏进步。

          

华教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组织和体系日渐庞大复杂,随着多年来的权力与领导权演变,也衍生出派系众多、群众分歧、组织散涣的现象,结果长期习惯旧语言、旧议题、旧模式,却没有带动论述更新,最后出现有成长、但没有发展的局面。华教内卷化的后果,造成对旧有琐碎问题越来越精细地关注,善于操作但弱于布局,但没有对议题和格局带来开拓,习惯原有的运作,害怕与排斥变革和创新,缺乏组织成长和人才培养。一旦在组织和论述上没有强有力的方向感,一个运动空有群众也属枉然。

          

华教运动曾经在民族教育、民权政治、进步价值三条战线上,走过了最精锐勇猛的阶段,为维护少数族群权利,发挥了相当的影响力,堪称是1980年代国内最重要的公民社会大军。不过,这股社会力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停滞下来,在过去十年马来西亚政治转型期间,更显得旁观和迟疑,许多时候还落在新兴的马来社会力量后头。华教运动逐渐出现组织疲弱化、机构官僚化、人事臃肿化,也忽视华人社会阶级结构变化,难以回应华社中产阶级化和世代转型之步伐,以及社会对领导素养和教育专业的期待。    

          

近年来,不管是马来社会的右派、自由派和伊斯兰主义力量,组织经营都日益新颖、创意和勤于论述,影响力日益扩大。反观华教运动仍处在过去的传统模式,纵使仍有群众基础,但深陷于停滞、内向以及权力的冲突,虽然这种现象的深层因素众多,但与组织的学习能力不足也大有关系。另外,华教成员尽管高喊跨族群主张多年,但整体意识上仍对异族和异文化存有偏见乃至歧视,有者只将跨族群工作视为形象工程,有者则对其他族群的社会变迁缺乏兴趣和同理心。在政治转型和全民华教的背景下,这种心态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华教运动本身利益。

          

如今的华教运动日益出现内向和回应能力不足的困境,是社会运动走过高峰后的滑坡现象,组织在面对外在变迁时欠缺学习能力。表现在华教运动组织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以下几点:一,思考局限:通常只专注本身熟悉的职责,而形成固定、片面的思考模式。二,归罪于外:当内部产生问题,常倾向归罪于外,而非对用人和制度展开自省和检讨。三,专注重复事件:日常运作充斥着琐碎又重复的事件,热衷短期活动,忽略长远的眼光。四,煮青蛙效应:教育思潮与社会趋势之变化,多半是缓慢渐进的,容易让人习而不觉。五,团队管理迷思:组织中常会设法维持团结和谐的外貌,诉诸温情,害怕追根究柢的精神。

          

华教组织及其运动,在本质上乃是教育的运动,或曰“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的母语教育运动”,因此这些华教团体与单位,不是一般的华团结社而己,比一般的联谊社交的社团还增添多一份公共性格,以及理念色彩。华教号召教育改革,运动本身也要永续学习不断改革,才能不负使命。

          

学习型的华教运动

          

新时代的母语教育运动,若要走出内卷化,至少要调整成学习型的华教运动、理念型的华教运动,才能避免组织和群众的散涣与停滞。

          

在全民华教概念下,学习型的华教运动应该有外向、开放、健康的心态,去了解和认识多元社会的变化,观察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脉膊和面貌。华教运动以本身的母语教育为本,但观念和格局上不能停留于单一族群的华文教育,因此海绵式的学习与吸收能力尤为重要。这种学习和消化不应只是功能性或应景式的学习,而是抱有好奇兴致和探索的态度,才能建立组织上长期的学习型文化。    

          

学习型的华教运动要经常保鲜更新,掌握教育与社会上的新趋势,不断透过学习和培训增进新知和观念,才能在领导社会舆论和倡议政策时,有进步和创新的主张。扎实和有份量的主张,还能够动员社会精英,调动普罗群众的积极性。社会是等待领导的,而最强有力的领导,不是通过财富、权力、威胁,而是以观念与意见来领导,正如1990年代董总最辉煌时代,曾发挥理念领航角色。

          

现代教育与政策的议题越趋复杂,政策的倡议与游说也讲究专业,因此社会各领域日益重视专业智库的投入,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和本地马来社会显著出现的迹象。很多马来人与穆斯林党团都涌现不少研究机构或智库,规模有中型和小型,都愿意投放经费去组织研究团队,分析政策议题。反观华社以及华教运动,就跟不上时代,缺乏较为成形的智库团队去回应各种挑战,无法引导社会舆论,实际上已远远落后于马来社会的发展,更遑论政府的政策官僚。

          

熟悉马来社会的学者丘伟荣就指出,如果我们还以为马来右翼组织是乡间的吴下阿蒙,那么华教运动恐怕就无法阻挡马来右翼在知识上、政策上的势力膨胀。学习型的华教运动应该要组建自己的智库团体,来建构和宣导本身的政策论述,同时应付不同阵营的竞争性主张,否则必将在新形势下面临马来右翼的知识围堵。

          

学习型的华教运动不应忽略广大的基层组织,它既是运动组织内的中流砥柱,亦是相对传统的群体。华教的基层与群众,不只有动员和串连的重要作用,华教运动的中央领导也是来自地方基层的推选产生,要是地方弱中央也会弱,甚至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目前有些州级董联会已有领导涣散和组织松懈之情形,如果基层弱化和式微,整个运动的动能自然也会走下坡。如果地方基层有所停滞和僵固,或分歧撕裂,还会直接冲击华教运动的整合和凝聚。

          

要营造学习型的华教运动,就要有相应的学习型基层群体,华教的基层网络是完好存在的,而且资源丰沛,但人材与精英的培养必需关注。随着地方上华校微型化、城乡人口的移动,以及华教热情的退潮,如何争取和召唤基层的年轻学习型领袖,就必须要认真的提拔与物色,往往需要组织上的规划和有梯次的栽培,有赖于全盘的人事与部署,包括理念上达成共识。华教运动要重建基层的活力,优化群众干部,就需要回归到组织上的再造和变革,舍此没有其他途径,包括考虑由有条件的地方和中央,派出精锐的干部与职员,前往蹲点支援,协助改造、盘整与激活,注入新的观念和气象。近期马国兴起的社区文化创生,就有许多值得参考的观念。    

          

 结语 

          

陈嘉庚先生的以商养文精神,深刻影响了新马地区的华人社会,尤其在马来西亚,更激励起众多企业家和商业领袖投身教育事业,号召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商介入文教建设。但是嘉庚精神除了捐资办学、以商养文的一面,也有革除旧俗、现代改良的其他面向。吾人继承和效法嘉庚精神,不能只学习一半,只强调一半,而忽略尚有向前调适和革新的另一面。面对社会与观念变迁带来的现实改变,华文教育界人士的热情,已不能停留在建设硬体和重复发展的局面,需要及时检视和反思华教固有的模式和论述,是否适应社会的复杂变迁。

          

当前马来西亚除了政治环境剧变,也面临社经结构转型,华人人口比率下降,导致华教的组织和动员模式受到挑战。华人社会的中产阶级涌现,淡化了华教昔日的左翼色彩,也改变了华教基层的草根群众成份。阶级变迁和世代交替,使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有所锐变,他们对华社的以商养文传统,未必有所坚持,这些社经转型因素都需要重视和因应。

          

华教运动走过高峰后,暴露出后劲不继、精英流失的现象,在国家的高压消减后,内部却面临领导力弱化与平庸化的窘境。面对外在变迁缺乏学习能力,也衍生出派系分歧、组织散涣的问题,无法带动观念更新,还会出现内卷封闭的困境。如果华教体制无法转化为学习型的组织,在社会和政策上发挥领导能力,长期而言将失去方向感和想像力,整个华文教育体制也会丧失朝气和韧性,最终走向低迷、内向和停滞。

          

作者为马来西亚政治评论员


本文《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的战略选择》,原载于《怡和世纪》第51期    


可前往草根书室、友联书局、友谊书斋、新华文化、纪伊国屋书店购买,马来西亚读者可到吉隆坡学林书店垂询


              

          

HQ丨编审

怡和世纪丨来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等你来看,点击下方预约起来!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黄屏总领事出席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华文教育研讨会Costco好有年味!龙年包装大内卷,还上新了财神爷?异地的情感与眼前的欲望,该如何取舍我的女儿在非洲上学:与其天天内卷,松弛感才是人生真正的地基......运力饱和、行业内卷,2024年网约车行业驶向何处?从鸦片战争到芯片战争忘记疯狂内卷,新贵崛起70后眼科医生,从内地直接申请绿卡;新形势下,如何调整申请策略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赵利剑:好的历史教育也是人文教育12家机构"加足马力"!万亿市场极致内卷,已成"豪门盛宴"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要如何调整用药?该卷卷,该躺躺在科技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人文教育中国式内卷,全球化尖刀【深圳】活动报名 | 超越内卷,实现人才效能的敏捷跃迁卖房获得60万元利润,该如何避免资本利得税?大师对谈|当制片人遇到几乎零预算的导演,该如何展开合作?——菲利普·博伯 x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对谈回顾西安闭门会|果断放弃无效内卷,勇敢选择适合的热爱——录取康奈尔本科分享成年人最清醒的生活观:在赚钱上内卷,在烂事上躺平如果真的赶不及,该如何向国税局申请延期报税?普通家庭如何打破教育内卷,终于看到令人振奋的回答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的通知现在博士越来越内卷,花十几万读一个在职博士值得吗?新能源局中人:身在内卷,心向繁荣短时休息与体育运动如何提升儿童的大脑和心理健康中国最“懒”的城市,人人睡到大中午,不加班不内卷,去一次就被惊艳了巴以战争已进入尾声拒绝内卷,每天5分钟也能学好英语——常爸专访英语牛娃妈不和谐的性 生活,该如何拯救……MIT 放榜,如何解读,如何调整升学规划《歌德堡变奏曲1481》美国真要开始内战了?因为他 (一)当愤怒情绪过载时,该如何应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