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钢琴的中国家长, 暴露了一个教育投资的真相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导读】近期,在深圳街头弹钢琴的农民工收到春晚邀请函,他对钢琴的朴素热爱,令人动容。不过,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钢琴热度不再,一二线城市的琴行接连关门,售价5-6万的钢琴5000块出手都无人问津,钢琴培训价格一降再降。有分析认为,这一变化与2018年艺术特长生中考加分政策被取消有关。高峰时,中国约有4000万人投身钢琴学习,几年之内大量琴童流失,背后反映了一种颇为实用主义的教育策略。
本文聚焦上海中产家庭对待钢琴学习的态度和实践。在中国语境下,中国家长以学业成就为核心来培养孩子,钢琴学习并非为了培养阶层品位,而是以教育回报来衡量。考级加分政策取消后,学校以标准化的考试选拔学生,钢琴能力在考试中不占优势,学习钢琴在升学压力面前沦为“无用功”。因此,许多家长主动放弃让孩子学琴,转而为子女加码教育回报率更高的课外补习班。即便继续学习钢琴者,大多也不是为了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考级才是最终目标——家长期望子女在“小升初”中获得潜在竞争优势。
作者指出,在“学而优则仕”的引导下,教育回报成为中国家长评估一切课外活动的标准,艺术培养也不例外。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一轮轮“减负令”下,中国家长反而对课外补习班更加趋之若鹜。
本文原载《中国研究》2019年第24期,原题为《钢琴无用:上海中产阶层家长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来源:文化纵横)
钢琴无用:
上海中产阶层家长
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
“(我们当时学习的)除了钢琴,还有书法和围棋。孩子不是去上这个班就是去上那个班,大家都在上,总要选一样,就学了。”
我们家女儿现在初三,在寒假的时候还在学的,因为开学了比较忙,所以现在就停了。想等这段时间过去,再去老师那里。到了初中了平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练琴,小学的时候还可以坚持每天练,到初中的话并不是每天都在练的,上课之前会练一次,一个星期中间顶多再练一次,不是每天都有时间练的。班级也有这样学乐器的孩子,但是现在基本上都不弹了,只有她还在上这个课。每天都不会练超过半个小时了。
现在所有的孩子都在外面提早学,我们孩子现在是初一,外面上的物理班初中四本教材除了电学部分其他都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们还不算快的,有一半的同学已经都学完了第二轮。我们现在学的第一轮是基础,说是基础但是学的比中考标准要高、要难,暑假就报第二轮,我已经问过了,是教自招考的内容。所以(钢琴)肯定不可能再继续了。她自己也愿意上这些课外班的,觉得要上,上这些班的信息都是她自己告诉我的,可能在这种氛围里面大家都比较要求上进吧,她回来会说:‘妈妈,某某同学在老师那里补课,我也要去。’同学里面一半以上的都在外面上物理了,她很急,也要去。
本来是想预备班(即六年级,笔者注)的时候再考一下(钢琴)……就比较可惜,如果当时坚持一下,也能把这个事情给做了。不过在我们那个时候(钢琴)和升学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也就没再去搞,本来只是一个业余爱好,综合考虑还是算了,因为这个还是要花不少时间去练的,每天做作业都很晚,再去抽时间练就比较辛苦。……而且现在外面家长自己带孩子上补习班很多,我们也上啊。这几年变化得比较大,人人都在外面提早上课,女儿很多同学早就在外面读物理了,那我们也坐不住了,也让她提早上物理、数学什么的,周末的时间基本占掉了。基本所有的东西都会在外面提早上。
“拿到一个新谱子从一开始分手练习,到勉强能够串起来,到熟练掌握,再到后面能弹得有感情,我觉得对她的锻炼也挺好的,做事要有恒心,不能说遇到困难就退缩了。”
“现在在外面(上)语、数、外、物理四门课,周末的时间基本排满了……课外班,比如英语、数学,作业还多,弹琴是不现实了,后面高中肯定更忙了,更加不现实了,到了大学再说吧。”
有一些学校,不是所有的学校……会看你综合的艺术类的方面,它可能觉得除了语、数、外你要好之外,你再带一点艺术类的,他会觉得你的孩子学有余力,不是只会读书,别的方面你也要。从这方面考虑,必须把十级拿下来。像我们六级拿出去,只能说你会琴,对升学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孩子,考十级很多的。
就之前高一新生军训,年级里要组织文艺晚会。当时我们翻学生的简历,发现班级里有一个同学是钢琴十级的,就去问他,能不能在军训文艺晚会上表演。他说不行,我们就说不需要自己准备曲子,给他一份梁祝的乐谱,(问他)练两个礼拜能不能上台,他说练不出来,谱读不下来,现在琴都不太会弹了。
添加徐老师微信
立即咨询
在职“MBA/EMBA/DBA”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