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历史新高公众号新闻2024-01-28 00:01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权益市场持续震荡的2023年,债券基金成为资金的重要避风港。在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和投资者的踊跃申购下,债券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也是去年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类型。展望2024年,基金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债券产品线,推出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 债券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在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缩水的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不仅收复了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造成的“失地”,而且规模增长非常可观。 Wind统计显示,根据基金2023年四季报,截至去年底债券基金总规模达到8.6亿元,占所有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的31.6%。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规模曾出现单季6650亿元的滑坡,截至当年年底总规模下滑至7.3亿元。但进入2023年,伴随着债市走牛,债券基金规模连续增长,于二季度末突破了2022年三季度的高点,三季度站稳8万亿元关口,并且在四季度猛增4000多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纵向比较来看,债券基金规模近年来增长迅猛。2020年以来,债基逐年规模增量都在万亿元级别以上,去年底规模相较于2019年底增长幅度达1.4倍。 就去年而言,由于基础市场波动较大,权益基金、商品基金、货币基金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仅债券基金和QDII基金规模逆势攀升。从规模增长量来看,债券基金规模全年增长1.3亿元,成为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长的主力军。QDII基金由于整体体量偏小,去年全年规模增长远不及债券基金。 对此平安基金表示,不同于股票,债券有相对稳定的票息收益,还有可能获得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因此在去年股市整体表现欠佳的情况下,债券类基金产品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来自天相投顾的数据也显示,债券基金去年确实广受投资者欢迎。从各类型基金的申赎情况来看,债券型是去年四季度净申购最多的基金细分品类,获2074.12亿份净申购。 从更细分品类来看,去年短债基金发展迅速,是规模增幅最大的债券产品。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短债基金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激增63.6%。得益于规模大增,短期纯债型基金去年底的规模超过了2022年末领先于它的混合型债券二级基金。 此外,债券指数基金(含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去年全年规模增长也比较迅速。截至去年末,指数型债基总规模约6200亿元,同比增幅达26.5%,净申购主要由中长政金债指数产品贡献。 基金公司持续发力债券产品 不少基金公司表示,2024年债券基金仍然是公司布局的重点。从细分品类来看,短债基金或是发力方向之一。 “一直以来,债券基金都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目前我们有完善的超短债、短债、中短债、中长期纯债、债券指数基金产品,并且有一批历史业绩表现亮眼的产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持续巩固固收投研优势,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体验。”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Wind统计显示,截至1月27日,合计126只基金向证监会提交申报材料,其中47只为债券基金,占比37.3%。而短持有期债券基金多达18只,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报会债基是短债类产品。 不少基金公司直言,对短债市场十分乐观。天弘基金表示,整体而言,从宏观、政策看,当前债市长端利率波动不大;但由于大小行流动性分化仍在持续,短期难以解决,因此短端利率波动还将持续,可以抓取到丰富的机会。 当前,由于资金利率的抬升,目前短债收益率水平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比如,当前6个月的存单利率与政策利率的利差,已经是过去三四年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短端利率如果要上行需要加息,但当下加息的可能性很低。事实上,目前在75%置信度情况下多数短债品种收益可达3%,而且短端对于流动性预期悲观,流动性缓解后易引发预期差。因此,天弘基金直言对于2024年的短债市场十分乐观。 谈及各类债基的配置价值与发展前景,平安基金分析称,细分品类的债券基金产品通常是通过投向不同风险特征的债券资产去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例如短债产品的主要投资者画像是风险偏好不高、希望获得相对货币基金更高收益,在组合的运作上,短债基金相较货币基金,投资组合久期可以更长,投资的债券评级要求可以更宽松,因此,投资收益与风险通常都会有所提升,但整体上仍具有较低风险、较低波动性。因此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都能获得不错的发展前景。 谈及未来债券基金的产品创新方向,平安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债券基金产品的创新都是围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去开展的,一类是负债端的创新,去满足不同属性资金的投资需求,例如有30天/60天/90天/120天滚动持有的产品去满足投资者不同资金投资时间的需求;另外一类是资产端的创新,去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有短债/中短债产品,对于风险稍高的投资者,有长久期的5-10年政策金融债产品,未来会进一步丰富、推出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去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平安基金相关人士说道。 编辑:舰长审核:木鱼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