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关于“上手某个技能”的个人心得

关于“上手某个技能”的个人心得

其他
各位好,今天想聊的是这样一个话题——上手某个技能的初期,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注意,这篇文章是个人心得,完全只是因为我自学经验比较丰富,平常偷懒的时候又喜欢瞎琢磨,所以有了些感受性的总结,但这些总结不一定有什么科学依据,仅仅提供参考。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一件事情总是“起步最难”(万事开头难)
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但有着无数个“期间”,因此,大部分人缺乏“克服上手某一技能初期困难”的经验。
也许这能解释,为何有些人喜欢一件事就去做,做了就上手,结果你发现他好像什么都会——逻辑可能是反过来的,正因为他有更多“开始”的经验(当然必须是有了进展的那种开始,不是半途而废),因此他在接触另一个技能的时候,比其他人对初期的困难更有心理准备,也更容易克服它们。
这个假设如果有些道理的话,不同技能的上手初期,应该会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或许有助于解决一些问题,至少会是高于传统鸡汤的心理建设。
闲言少叙,下面是我的心得。
什么是“上手”
思考任何目标要如何去达到之前(How),都应该花些时间定义那个目标实际上是什么(What)
很多人说基本功上手太难了,或者3D上手太难了……也许他们还没考虑明白“上手”是什么意思——上手绝对不是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想做多棒就能做多棒,保守地说,被称为所谓的大神/大师中的99.9999%(好吧我保守了,基本上就是100%)也是做不到的。
上手,代表从此你对技能提升的意愿&动力,大于各种问题给你带来的压力&阻力,你可以自己往下走了。
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从你看待/操作这个技能的时候,主观感受上变得柔软开始。
诶?这也太玄了,什么叫柔软?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需要浪费点篇幅来说说……我学英语这个事情。
两年前,我曾经短暂地自学过一次英语(不是背单词,背单词属于填补无聊时间的空白罢了),效果不是太好,反正我觉得是没上手——比如,你要是让我硬着头皮看简单的英文字幕视频,或者刷推,我可能也办得到(因为单词量还好),但是英文单词和句子在我眼里仍然是很生硬的存在,或者说,潜意识里,我对这个东西抗拒的
后来时间花在其他更忙的事情上面,这事儿也就放下了
今年上海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大概是3月份吧),我想,总得找个事情把注意力给转移一下,不然容易抑郁,就决定干脆学点英语吧(这至少是一个学了就算没用也没啥坏处的东西),一学就学了半年。
这次,我明显地感觉我稍微有些上手了。
首先,现在看英文明显柔软了——可接受的程度变高了很多。
举个例子,就有点像是刚进入新公司时候认识的同事,和过了段时间,磨合后觉得很能相处的同事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本身不太外向,也不会觉得主动聊天说话很别扭。
你体会一下这种感觉。
人和人之间是这样,人和技能之间好像也有点类似。
如果你和某人一直无法度过磨合期,你们是很难聊得来的,不会觉得亲切,更不会主动去交换观点;
如果你和某个技能一直无法度过磨合期,做什么事情都是磕磕巴巴的,你就很难上手它,放弃率更是会很高。
其次,我发现自己开始乐于去关注一些英语知识/英语的段子啥的,被动情况下勉强地去做,和主动找麻烦找问题,然后搞明白后觉得还挺开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总之,开始觉得这个东西看上去逐渐像中文一样“正常”了。
之所以我举学英语而不是学画的例子,我这话可能不太好听——是因为你们中不少人可能目前还没有真正地对画(的过程)有很大的乐趣,很多是因为对画的结果,甚至是结果带来的好处感兴趣。
我之前也是这样,我完全了解“会英语”的好处,但我对学英语这件事不见得感到快乐,这种对过程的快乐是可以后天形成的,但你得度过磨合期。
那么,磨合期中那些不适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无法“上手”的原因
简单说,无法上手的原因,就是在磨合期中,你和技能缺少高频率的反复接触
你这么说不就是要多画吗?
画得少,导致画得不顺,
这道理谁不懂,这不等于白说?
不是。
没有搞明白在磨合期里为什么如此不顺利,难以找到乐趣:
你就很难对它有足够的心理建设;
既不知道什么东西是“理所应当就是这样的”;
也不知道怎么降低这种不适感;
也不知道这个阶段到什么时候能结束。
这种没有进度条的坚持,是非常非常磨人的。
磨合期中的不适感,来自于通往目标路上的非常多的石子和沙子(各种各样的问题障碍)
  • 如果完全没感觉存在石子和沙子,说明这不是磨合期,也就谈不上“上手”;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其实已经度过了该程度的磨合,应该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了;另一种可能是你下意识地回避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 如果石子和沙子的体积较小,你尚且还能把注意力放在远处;
    (就像玩一个难度恰当的游戏,合理的困难反而会让你更有动力——因为解决掉这些障碍会让你有成就感。)
  • 如果它们的体积太大,你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在规避这些障碍上。
    (困难太大,完全超出自己当前的能力上限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更多转移到困难本身带来的挫败感,而不是通往目标的路径上面,容易迷失。)
人的精力和意志力是有限的,在这上面磨完了,对多数人来说,放弃是大概率。
怎么解决?
怎样让自己高频度地和技能反复接触
同时
挫败感更少一些
有这么几个点要注意:
A.对练习设置一个“难度阶梯”,去摸索适合自己的难度值;
B.设定一个超量的练习,把重点放在数量而不是质量上;
C.周期没有结束,不要负面评价自己的练习。
仍然以通往目标路上的石子和沙子举例。
A.对练习设置一个“难度阶梯”,去摸索适合自己的难度值
也就是说,你得找到合适的石子和沙子的体积,去匹配你当前的能力。
以前我在其他文章中也说过,设定适合自己难度值的练习非常重要,通常来说,是略高于自己当前水平的为好。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怎么样去找到这个值(多大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是合适的)
“临摹”这个技能为例:
A-1.你可以先定一个上限目标,也就是说——我如果能顺利完成这个临摹,这代表我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比如默写或者创作等等)了。

比如我们可以把这张有些复杂的图定为临摹阶段的上限目标
(我个人觉得能在这个临摹上做到75-80分,就不要继续花很多时间在临摹上了)
A-2.然后,你可以先试试去完成这个上限目标。你要提醒自己——我只是在做一个测试,就算结果再不好,这也只是一个测试,它仍然是正向的,因为它让你摸清了自己当下的水平。当然,你得尽力而为
A-3.如果你觉得非常轻松就做得很不错了,你应该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或者跳过这个阶段;如果你觉得练习中极度迷茫,比如存在太多毫无必要的返工,流程失控,这时你应该调低难度值,找一个在复杂度上略低的对象(比如型上更简单,颜色数量也更少一些)

上面这张图片,在型和颜色上都更简单一些,你可以再试一试。
如果仍然感到困惑,重复这个调低难度的流程。

比如到上面这个程度。

甚至到上面这个程度。
请注意,即便难度降低,但“练习还是练习”,依然存在“关于形状的对比”、“关于颜色的对比”、“关于绘图流程”这样的课题可以在练习过程里去执行解决,你并不会因为难度降低,而完全错过某些训练。
这就相当于,在我们能力尚且不够的时候,选择一条石子和沙子体积比较小的道路去练习
A-4.当你觉得某一个难度值(类型的练习)让你可以保持不错的心情和耐心去重复练习,但是又不会过分轻松(需要花点精力脑力)的时候,你就摸索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难度值了。

补充一句,并不是只有基础练习能这么做,比如创作,逐渐调低参考/辅助程度,也是一种对于合适难度值的摸索。
B.设定一个超量的练习,把重点放在数量而不是质量上
当你确定出适合自己的难度值后,超量的练习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点是被无数人忽视掉的!(我很少使用感叹号,但这真的太重要了)

我这次学英语,之所以很快就有了“上手”的感觉,重点并不在于更换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忽然木头脑子开窍了,而是重复练得更多了,花了大块的时间
封闭期间,由于在家缺乏运动,我每天都会在跑步机上跑完步后再走个几公里,为了消除这几公里步行的无聊感,我在跑步机上做题,一做就是一个多小时。傍晚事情快忙完的时候,再学一个多小时。
平均每天3小时+,大约300多个句子练习(一个单元大概20道题,我一般会刷10几个单元,是系统推荐的接近10倍),让我快速上手。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如果我能做对,为什么要重复?

因为,你要把“需要费力判断得到的正确”,逐渐转化为本能的、下意识的正确”。
为什么?
“费力判断”会消耗你的精力、耐力和意志力。在琐碎问题上消耗更多能量,留给综合处理全局问题的能量就少了。
所以,不能止步于“会”,而必须要到“轻松地搞定”的程度——的必由之路——就是“重复”
定下适合自己的难度值后,请超量重复一段时间。
在这个超量重复练习的阶段,有几个点比较重要:
B-1.数量比质量重要,因为要在一个练习中完美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否则你就不必练这个了),只要质量基本合格,该练的点都练到了,就以数量为量化标准;
B-2.务必腾出一个连续、完整的时间去练习,我建议是进入状态之后维持2-3个小时,这和抽空画一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B-3.要体会自己的练习状态,如果在一个难度级上已经“本能、下意识”地做得很不错了,要及时调高难度值,换一个更难的练习目标(目的当然是把更多更难的问题归到本能和下意识里)

当足够多的问题都被归到本能和下意识中去之后,由于石子和沙子通过重复练习,被逐渐扫清,你就会获得对于练习来说更“柔软”的感觉,这种感受反过来会让你更愿意去接触它,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C.周期没有结束,不要负面评价自己的练习
启动超量练习之后,如果目标本身定得很合适,就像埋下去的种子一样,它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芽。
此时最怕的就是反复对比短期的练习成果,然后产生负面(质疑/失望)情绪:
“为啥前两张画得比这张反而还好?”
“之前已经解决掉的问题,怎么好像又出现了?”
“怎么老是没有变化?”
“别人画得那么好,我画这个东西的意义在哪里?”
“为啥Ta进步那么快?”
……

这些不合时宜的负面情绪,会摧毁一些人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的执行程序
作为完完整整体验过所有这些感受的过来人,我必须说,短期里,由于认知、技能还没有通过超量重复达到完全稳定,而出现进步几乎不可见,质量反复横跳(甚至上下跳),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般来说,确定一个比较现实的审视点会比较好——就是说,到了这个时间点,我再来看看自己的计划/操作是不是有问题。
比如我这轮学英语的时候就定下了一个3个月的审视点,先执行计划3个月,然后再看看是不是可以调整。
以临摹为例,如果能保持每天3小时+的、难度值很合适的练习,持续3-4周,完全可以从几乎0基础(软件操作问题不大的前提下),到满足我上面提到的上限难度那张图的程度。
那么平均10天甚至20天审视一遍自己的练习即可。
其余的时间里,你要像推土机一样,像傻子一样,保持推进,毫不犹豫地、完全排除他人干扰和自己内心质疑的推进

不会
而且,当你真正有过几次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上手”的体验之后,你会变得更有自主意识,更会懂得如何预估困难,以及分步骤地逐渐解决它们;你会变得更擅长于学习,同时合理地处置别人的建议和来自内心的声音,这可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加让人高兴。
上面这些经验,一方面当然是给有意自学的同学的建议(我也是自学的,这方面经验不要太多)
另一方面,也是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要把所有对于升级的期待,全部放到任何一个课程里去(所谓的……等上课的时候我一定好好练)——因为大部分课程由于时间和课堂形式限制,总是很难提供磨合期“重复/超量练习”所需的时间和监督(这是所有课程的客观困难)
如果你能在课前提前尝试进入(甚至走出)磨合期,那么带着已经上手的成就感和良好的练习习惯,当然就更有利于学习其他更重要的技能。

另外,前两天有同学留言问到:
“v大好,有空可以分享一下找参考的思路和方法吗?”
下一篇就写这个,两天之内吧(不含今天),我们把这个问题讲透。

其实这篇也是鸽了两天的,
改天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想要挤进海豚的社交圈子?除了有名字还得有“特殊技能”如何对待恶人?我的个人经验关于“水”,设计师从来不缺想象力一个号称“万能”的CPU架构美国罕见严重学术造假事件浮出水面车臣首脑小卡德罗夫升至上将;泽连斯基警告:乌克兰将在“某个时候”,停止对欧洲供电;泰国为幼儿园遇难孩子降半旗| 每日大新闻关于“心理咨询师”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 |揭秘心理咨询世界经典科普名著,一本关于“森林年历”的百科全书SB57通过在即,我们再次辟谣这些关于“预防药物过量”的错误说法面试官:对不起,你的个人成长性与B端岗位不匹配这项关于“体育单招上大学”的最大误区,你能够正确理解吗?蜗居(上)关于时间线扰乱事件的个人说明每日原则:不要纠结于“责备”和“表扬”,而要专注于“准确”还是“不准确”雷军:关于互联网思维,我的2点心得说走就走的“万能”身份有多抢手?手握马耳他永居身份,享受“四位一体国”的居民福利“上门做菜”走红,68元四菜一汤,厦门也有!“上门”的英语怎么说?让彩礼归于“礼”,让婚姻归于“爱”贵阳27名同胞遇难后,我想讲一个关于“生产安全”的故事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15~走遍每条圣路华侨城,改变了我关于“家”的概念听了这位老修行的警告,让我对身怀“特异功能”的人敬而远之!文艺纽约客周末在读什么?这8本关于“吃”的独立杂志,带你鉴赏美食艺术[汽车] 或许“全能”也是“全不能” BMW E93 335i 整备使用一年感受时代中的个人“其实你也在某个人的心里”从头到脚,《DNF》国服大幅修改立绘、技能名称与技能动画手术后病人回病房到底能不能睡觉,一个老麻醉医生的个人建议和看法这谁能不心动?499到手某森3000+品质,还送电动牙刷!关于“人造血开发”,国家药监局答复!新疆不是问题,情怀才是纽约市长承认崩溃!“某个人精神病发作,得到一些药物治疗,然后被释放出来”这个方法或许真的有用?小熊绘本,一套有关于“家”的美妙故事王室专家:建议梅根放弃“吐苦水”品牌,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