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

我们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

科学
1.3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编者按

中文互联网络上一直有个很热门的话题:杨振宁究竟有多厉害?
他不仅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2024年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其中提到物理学家费曼·戴森的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preeminent stylist)。
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000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制作团队还从瑞典和美国获得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丰富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等。
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在清华、普林斯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了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纪录片“讲述”了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以及对杨振宁产生过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经历——杨振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本人天赋异禀,也源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和罕见的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给杨振宁先生准备过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充满科幻感的黑色立方体,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物理学四大领域共13项重要贡献。其中,宇称不守恒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科学界公认的杨振宁最具突破性也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而在杨振宁自己看来,“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的⾃信⼼增加了,这恐怕是我⼀生最重要的贡献。”
杨振宁的领袖才能不限于领导物理学研究机构,他还推动了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杨振宁在2003年回到他度过童年时光的清华园,并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杨振宁曾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这个圆形轨迹,始于近现代中国多舛的命运,始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跨越太平洋,跨越历史风云,在耄耋之年完美回归。
以下是纪录片的出品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纪录片的首映式上讲述的纪录片拍摄的背后。 


每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我都会被杨振宁先生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深深感动。虽然作为出品人之一,其实在正式发布之前已经看了很多次,但在首映式上看,而且是与科学界同仁一起看,更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

能够为杨先生拍一部纪录片,是我自己,也是科学界很多人的愿望。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杨先生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杨先生自己讲过,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让中国人变得自信;从中国科学界的角度看,杨先生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

1971年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先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来华访问,为中国重回世界科学舞台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杨先生为代表的那一代杰出的华人科学家,让中国人在近代科学史上不再失语,也给了中国人追求科学的信心和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辈科学家都或多或少受惠于此。所以由我们这一辈的中国的科学家,来推动这样一部纪录片的问世,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出品团队的代表,我们首先要感谢杨振宁先生,纪录片项目得到杨先生本人首肯后正式启动,杨先生还帮助我们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我们也要感谢拍摄制作过程中,杨先生和翁帆女士提供的大力支持。

其中,纪录片有大量杨先生亲自拍摄的影像,都是首次公开。杨先生很喜欢摄影,还专门去学过,他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有空就会用胶片记录下来,所以在影片中看到的杨先生的部分家庭成员,还有他的一些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都是他自己拍摄的。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们的捐赠方,横店集团和字节跳动,正是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有机会与世界上一流的纪录片团队合作。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Steve Burns)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是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美国工厂》的联合制作人。

我们也要感谢多位科学家和多个学术机构的支持,让我们的制作团队有机会深入搜集和调研珍贵史料,并沿着杨先生的足迹在中美多地探访拍摄。

当然,由于拍摄制作集中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有些重要的采访拍摄没能进行。

这种遗憾,也是我们继续工作的动力。我们还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包括最高科技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做出了诺奖量级贡献的科学家,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拍摄、去纪录。所以在这里我也发出一个呼吁,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伙伴的继续支持。

最后,我想用杨先生自己写的《归根诗》来祝愿杨先生健康长寿。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谢大家!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寒假在家看这部评分9.7的纪录片,让孩子和出门旅游一样收获多多102岁杨振宁生龙活虎《跌宕起伏心灵煎熬的14天》(2) 【警署事故中心】第一次见这么爆笑的纪录片,全家看到停不下来,还好每集只有2分钟杨振宁翁帆仍然恩爱我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博格达中国媒体的纪录片,获了3个国际大奖,评审方:非常专业!我们为什么那么累?席琳迪翁“回归”! 将推出一部专属纪录片, 讲述患病的日子…杨振宁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国籍变迁影评大赛获奖作品:美丽的纪录 | 余力为的影像世界这部纪录片凭啥让观众追三季?纪录片《中国》从“破圈”到“出海”,再引中式审美新潮流从国家博弈角度看郭文贵现象为什么广州草莓的纪录片会拍一个“银发经济”的选题?杨振宁:父亲与我国家喊停“校外补课抢跑”,但央视这部227篇课文拍成的纪录片,少看一集都亏了……儿科医生:推荐五部孩子必看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喜欢城市拟人化?从“尔滨”走红说起贺珊、陈东楠、顾雪、徐筱、刘博濠、袁楠茜、宋远程:2023特别关注的纪录片和创作者我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徒步博格达杨振宁的平凡一面施瓦辛格被机场海关扣留3小时!惨罚27万!还面临刑事诉讼?过程能拍一部警匪电影了…为什么有的员工干一点活就要拍照,发到公司的工作群里?杨振宁的工资卡,全部上交给老婆我们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新中国联邦是如何污辱女性的?豆瓣评分8.0,好于84%的纪录片,《太阳之下》为什么被认可?他是昆汀的朋友,以他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豆瓣评分8.9纪录片剪辑师是素材的“翻译” | 专访一部电影·纪录片创作营导师于晓川“我们为可能性而活,我们为白日梦而活”纪录片《何以中国》:一部动态的历史画卷朱令案新外媒报道!美国总统写信,孙维澳洲忙卖房,韩国要拍纪录片!中国刑侦专家喊孙测谎...《回眸北斋之浮世绘世界》 下我们为什么要搞5G-A?热搜,低调,游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