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小年畅聊,国产喜剧的“喜”和“度”在哪里?
2024年春节档即将到来,目前有9部影片已定档,从片单看,喜剧依然是比重最高、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
近些年,国产喜剧层出不穷、风格多样,呈现出喜剧电影繁盛的局面,但真正让观众打心底里觉得“喜”的电影却越来越少了,喜剧电影也开始因玩老梗、太浮夸而饱受诟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喜剧如何营造喜感?电影如何在让观众共情的同时,也保持它议题的现实性和公共性?
▴ 视频来自@戴锦华讲电影
回答一位ID是“游到海水变蓝”的同学的提问,他说:“戴老师好,我要问的是国产喜剧电影创作的‘喜’的‘度’在哪里,现在的喜剧电影大都流于浮夸,故事没有讲好。有一些喜剧电影完全是生编硬拗的梗。我个人最喜爱的还是无厘头喜剧,虽然夸张,但是看到的是小人物对现实的自嘲然后在苦难中重生。期待在当下的银幕当中看到高质量的喜剧。”
喜剧电影不仅仅是“轻”
因为喜剧电影在喜的概念之下,它其实覆盖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光谱。喜剧电影可能真的非常尖刻和犀利,可能真的成为某一种鲁迅先生所说的匕首和投枪。大家都知道果戈理在《钦差大臣》开幕的第一句台词是,“笑什么呢,笑你们自己”。
喜剧电影的公共性
《钢的琴》:含泪喜剧与原画复现|戴锦华大师电影课·中国电影50部
当然这位同学同时讲到这种喜剧感、喜剧自身能够在我们的自嘲,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构成、构造一些微型奇迹,也就是我们如何自救,我们如何重生。说得保守一点,就是我们如何活下去。所以,我想这个问题一边提出的是关于喜剧的,一边是关于中国电影的,就是我们如何能够保持电影艺术作为一个传统性的力量,也就是电影的现实性和它的公共性。
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喜剧性的,甚至带一点自嘲和自我丑化的、小丑角式的喜剧场景的时候,我们能够共情,我们能够投注我们的同理心,我们能够跟他有共鸣,有同感,我们喜他之所喜,我们痛他之所痛。而这种现实感的形成本身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力度,它一旦丧失,恐怕电影真的就将死亡了,那么这就叫做公共性的议题,也就是现实性的议题。所以,一边是关于喜剧如何完成,它如何让我们笑,它如何不是生硬地通过咯吱我让我笑,那样的笑是非常难受的一种笑,就像你不需要用通过催泪弹的投掷让我哭,因为真正的悲剧不需要投掷催泪弹。那么,喜剧电影如何营造喜感,如何让人们笑,如何让这些笑不光是生理反应的行为,而且是一个带有自嘲的,带有讥刺的,也许有时候是带有愤怒的,也许有时候是带有和解和原谅的这样的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喜剧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叙事类型。
而另一个意义就是,电影如何保持它的公共性,保持它的公共议题使之形成的电影与现实的特定连接,即使我们相信电影说到底是一个白日梦,电影制作机构说到底是一个梦工厂。但是所有成功地提供了白日梦式的、美好的观影体验的电影,它都具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特征,就是我们要从那个地面的、高度现实的地方进入这个世界,我们最终才能从一个梦幻般的、美好的、温馨的大团圆结局当中离去。
相关推荐
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出品:活字文化 播放平台:bilibili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课程
中国电影50部
回望中国百年影史
重新认知我们的历史与现实
52倍人生(音频)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课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