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杀妻杀女儿,为何屡禁不止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208-印度杀妻屡禁不止
作者:尼耆拉
校稿:朝乾 / 编辑:幺蛾子
据印度媒体报道,近日,印度北方邦巴雷利市一名正在读九年级的女孩突然失踪长达10天,但蹊跷的是其家属并未报警。一时间村中议论纷纷。
警方得知消息后传唤她的父亲,后者称女孩只是去亲戚家了。据警方调查发现,这名父亲伙同自己的表兄把亲生女儿杀害后焚尸,将尸骸抛入河中。
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个父亲为什么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女儿?
印度北方邦,历来是荣誉谋杀的高发地
仅2015年,这里就发生过131起相关案件▼
以“荣誉”之名,行杀人之实
事实上,这是一起典型的“荣誉谋杀”案件。起因是女孩和同一宗族的青年交往一年,村中传言说女孩已经怀孕。女孩父亲不同意二人的恋情,加之流言让这个家庭的名誉受损,于是便谋杀了自己的女儿。
所谓“荣誉谋杀”,就是加害者认为家人的行为让家族蒙羞、使家族被所属社会圈子排斥耻笑,于是动用私刑,将后者(有时连同其恋人)杀害。在施暴者看来,这是为了捍卫所谓的家族荣誉而做出的“正义之举”,因此称为荣誉谋杀(Honor Killing)。
目前,凶手已归案(图:proiqra.com)▼
“荣誉谋杀”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存在。在印度,荣誉谋杀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是普遍性。据统计,在印度每年有千余人死于荣誉谋杀。在印度的新闻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年轻男女被亲属用各种手段杀害的新闻。
能成为新闻,本身说明这样的事件对于印度人来讲也是耸人听闻的,是令人不适的,但这样的恶性事件还是屡禁不止。一则新闻报道的背后,是真实鲜活的人命。
“荣誉谋杀”较为严重的国家,分布还是有一定特点的▼
“荣誉谋杀”案件不仅发生数量多,而且分布地域广。虽然这样的惨案在偏远农村和部落地区较为高发,但并不意味着大城市就没有。
《印度时报》曾报道过著名的“Nitish Katara案”。德里一名男子与一位政治家的女儿相恋,她的家人反对二人的交往,并数次对该男子进行人身威胁。2002年2月16日,这对恋人参加完好友的婚礼后,男子被女方两名男性亲属残忍杀害。
事实清楚的案子,却拖了十几年才了结
具体是什么原因,你需要继续往下看
(两位当事人)▼
这说明了荣誉谋杀不单发生在偏远乡村。哪怕是在印度较为现代化的都市,婚恋问题也与种姓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其次,荣誉谋杀多是由婚恋方面的原因引起。遭到荣誉谋杀的典型行为一般包括:婚前性行为、拒绝包办婚姻、自由恋爱、同性恋、婚外情、寻求离婚等等。
谈一场走心的恋爱,可能就要赌上性命
真就是“你这辈子,有没有为谁拼过命?”
(图:shutterstock)▼
最后,“荣誉谋杀”案件多是男杀女。加害者往往是父亲和兄长等家族内的男性长辈,而且不乏多人共犯,而被害者则主要是家族内的女性及其对象。
父亲杀女儿/女婿;兄弟杀姐妹/姐夫/妹夫
只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名誉”,令人脊背发凉▼
为何要因荣誉杀人?
众所周知,印度有四大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在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达利特人,即贱民。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从事着最肮脏的工作,毫无地位可言,被认为是污秽不洁的人。
有些人生来在罗马,有些人生来是骡马
这句俏皮话,揭示出印度当下的社会现状
(图:shutterstock)▼
在大的种姓内部,还根据世袭的职业分化有无数个亚种姓。几千年来,印度社会就这样被分割为一个个小集团,相对静止地共存着。
高种姓者要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就必须使得种姓高低贵贱固定下来。于是他们不断制定种种清规戒律,还编造以血统定种姓的规定,人为地加剧本来就因经济、社会地位差别而造成的不平等,让种姓的差别固化。
能否摆脱种姓,是印度现代化的关键
但对缺乏社会变革的印度来说,又谈何容易?
(图:shutterstock)▼
在这些条条框框中,防止种姓间通婚是很重要的手段。高种姓男子同低种姓女子结婚称为“顺婚”,这是被允许的;但如果低种姓男子娶高种姓女子就不行。
如果这样做,那么夫妻二人及其子女都会沦为贱民,这种措施震慑力是很大的。不听从父母包办婚姻,自由跨种姓结婚会使得家族名誉受损,被社会舆论谴责。
这种印度式“社死”,是任何家族都不愿承受的
所以,当儿女不从的时候,不惜痛下杀手
(图:shutterstock)▼
如果单纯的“被社会谴责”听起来并不致命,但是印度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互相依赖性和联结性的社会。人是个体的人,但更是层层社会关系中的人。这一点,在印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传统的印度人,他必定属于某个大家族、某个亚种姓、某个种姓、某个宗教教派,他的一生都与这些圈层密切相关,他的行为自然也会受到这些圈层限制和规训。
直系父兄,旁堂叔伯,构成一张人际关系网
家族的一切都围绕着这张网展开,不容忤逆
(姻亲家属,图:壹图网)▼
抱团生活给予了一个印度人强大的后盾,但也同时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被所属的社会组织所抛弃,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
这种孤立无援常常意味着经济关系、宗教信仰、情感联结方方面面被遗弃,这是一个家族最大的噩梦。“家族荣誉”四个字的背后,是一个家族在社会上立足所依赖的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
家族是维系种种社会关系的纽带和符号
家族成员必须无条件依从家长的意志
这些逻辑,仍是中世纪那一套
(图:twitter)▼
如今,尽管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低种姓人民的权益,但几千年的种姓歧视仍难以根除。
积重难返,没有哪个词能形容的更贴切了
(图:shutterstock)▼
针对子女的婚姻问题,开明的父母当然有,但也不乏固守传统的长辈。事实上,印度的荣誉谋杀事件中,最常见的情况正是家中长辈不同意跨种姓或跨亚种姓的婚姻。
为了维护所谓“家族荣誉”而对女性进行荣誉谋杀,这是在僵化的社会阶层中维护本家族地位的一种极端手段。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便家族地位难以提升,那至少也要采取手段使之免于“滑落”。
轻则殴打监禁,重则杀人夺命
在这个前现代国家,自由恋爱风险很大▼
那么,为何大部分荣誉谋杀都是男性长辈来做“刽子手”?这又要说到印度男女之间的不平等。
传统的印度教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在家庭内部,男人地位一般高于女人,年长者地位高于年轻人,男性长辈在家中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男性家长自认为是家庭荣誉的“捍卫者”,有义务对有辱门楣的家庭成员予以惩罚。
可以说,荣誉谋杀的实质就是对女性的物化。当女性不被看作有思想情感的活人,而只是家族的财产资源,是一件能够通过联姻维护家族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工具,“维护家族荣誉”就成为了限制妇女追求正当权益的借口。
在家族眼中,她们只是生育资源、劳动力资源
既不希望,也不允许她们成为有意识的个体
可见,印度女性已经被物化到了何种地步
(图:shutterstock)▼
法律和社会的应对
在印度,“荣誉谋杀”发生后,法律和社会层面有不同的应对。
在印度法律中,荣誉谋杀和一般的谋杀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法律条文中都会按照故意杀人论处。但是,印度法律真正到了落实层面,又是另一码事了。
印度法律规定的固然详细全面,但是实际审理时间长。由于效率低下导致的案件积压、审判迟延是常见现象,法庭难以在合理时限中做出裁决。
几十年来,印度颁布了不少相关法律
可印度女性的处境有显著改善吗?
(图:shutterstock)▼
以上述“Nitish Katara案”为例,因被害人女友不愿提供证词,为了取得她的证词前后花费了四年半的时间,到2008年才判处两名嫌疑人无期徒刑,又经过多年上诉拉锯,直到2016年,印度最高法院才最终判处嫌疑人25年监禁。
不仅如此,印度社会对荣誉谋杀的态度也缺乏零容忍的决断。尽管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增长迅速,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受教育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个国家的封建父权仍然很强大。
受到神权、父权和种姓的三重压迫
印度女性始终被沉重的枷锁禁锢着
(图:壹图网)▼
“干掉让家族名誉受损的人”在一些人看来是正当的,这样的行为甚至受到阶层内部舆论的鼓励。如果不惩罚破坏家族名誉的人,会被认为是懦弱、有道德缺陷的表现,致使整个家族被社会排斥。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法律执行力度不足,以及社会传统势力纵容包庇,才会让荣誉谋杀的凶手更肆无忌惮,导致不断有新的受害者出现。
印度已经发生过太多此类人伦惨剧了
今后,不知还要有多少流血,多少眼泪▼
印度的“荣誉谋杀”用一种极端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一手遮天的家族父权、低下的女性地位、连接紧密的社会关系,和强大的社会舆论,以及低效且缺乏威慑力的司法体系,是如何联手压垮女性追求婚恋自由之路的。
印度女性所受到的歧视,是系统性的
印度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是全方位的
(图:shutterstock)▼
如今,深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印度社会一方面通过褒扬遵从父命的好女儿、柔顺侍夫的好妻子,多子尽职的好母亲来树立“好女人”的示范形象。
另一方面,又在“维护家族荣誉”的大旗下挥舞大棒打击自由恋爱,迫害敢于反抗女性,最终导致“荣誉谋杀”这种恶性事件始终层出不穷。
解放妇女,是印度走向开化的必由之路
不然,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
(图:shutterstock)▼
参考资料:
1.https://www.amarujala.com/uttar-pradesh/bareilly/bareilly-daughter-strangled-to-death-after-discovering-love-affair-burnt-dead-body-and-ashes-thrown-in-river-accused-in-custody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nor_killing#cite_note-9
3.Urban honour killings: Backlash against change 4.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home/sunday-times/deep-focus/urban-honour-killings-backlash-against-change/articleshow/48638618.cms
5.Indian Society and Ways of Living 6.https://asiasociety.org/education/indian-society-and-ways-living
7.For the Sake of Family and Tradition: Honour Killings in India and Pakistan
8.《印度史》林承节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