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曾规模超百亿,拯救无数年轻人的胃:这个速食界“霸主”,为何突然凉了?

曾规模超百亿,拯救无数年轻人的胃:这个速食界“霸主”,为何突然凉了?

公众号新闻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难怪吃不出一点香味,原来是重组大米。”

“神奇大米背后,竟然全是科技与狠活啊!”

“在家蒸米饭都得半小时,自热锅怎么才要十多分钟?”


最近,一则#自热米饭的米不是真大米#的话题突然引爆热搜,网友们惊觉自己吃过的自热锅里的米饭,竟然是“再制大米”。即将米粒粉碎后添加一些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经过挤压蒸煮熟化,再冷却造粒成形,所以很多自热米饭中的大米比较细长略带弧度,和普通大米外形上不大一样。



舆论炸翻了天的同时,关于自热锅的讨论声也多了起来。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速食界“扛把子”,自热锅凭借着不用火、不用电,15分钟就能吃上饭的“特性”红遍全国,不仅普通打工人抢着买,就连众多明星都对其情有独钟,各种自热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动辄上亿的融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自热锅当时火到了什么程度?就拿“自嗨锅”这一个品牌来说,2018年3月,自嗨锅天猫旗舰店一上线,就创下了24小时内“单品销量全网第一”的成绩,半年后轻松销售破亿;2019年,自嗨锅整体营业额实现500%火箭式增长;2020年更是在疫情助力下达成了近10亿元的销售额。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网红爆品“昙花一现”的宿命,自热锅也未能挣脱。2021年以后,自热锅非但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销量不断增长,反而陷入了安全隐患、吃出异物、性价比低等负面漩涡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从昔日炙手可热的“顶流”,到如今被毫不留情的抛弃,不再“沸腾”的自热锅,还有重新出头的机会吗?


01

自热锅站上“风口”

各路玩家相继入局


有句话说的好,懒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不出门,不开灶,无需专业厨具,只需一瓶水,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自热锅”的出现,如同一阵及时雨,给无数干饭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来,和老大哥方便面相比,自热锅更加方便灵活不说,种类还很多,火锅、米饭、粉、面、菜、卤味等花样应有尽有,谁看了不迷糊。


二则,由于自热食品的“刚需性”较强,再叠加新生代的人口红利,以及宅文化、懒人文化、单身经济等时代背景,可以说,自热食品从出场就自带“天时地利人和”。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自热锅就已开始流行,最早是以火锅的形式作为切入点,但真正的走红,是在2017年。2017年3月,大龙燚的随身锅上市;4月,德庄、小龙坎入局自热火锅市场,推出自热火锅产品;7月,海底捞关联企业颐海国际入局自热火锅;8月,新兴品牌“莫小仙”登陆淘宝渠道,从线上起家,主打性价比和接地气。



年轻人足够多、市场潜力足够大、产品洞察足够准,自热食品的赛道,越来越拥挤。2018年1月,曾经的百草味创始人蔡洪亮创办“自嗨锅”,以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投入市场,很快站稳脚跟。


同年的618,“自嗨锅”创下天猫、京东双平台销量第一、流量第一的战绩,产品更是上市三个季度销售额即突破亿元,“自嗨锅”顺利以黑马之姿,成了自热速食的头部品牌。


除此之外,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统一,速冻食品三圈也相继切入赛道,就连零食厂商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也忍不住来分一杯羹。到2018年底,自热食品市场已经涌入超过400家公司,一时间,各式各样的自热锅开始席卷全国,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品牌们铆足劲PK之际,资本的助推又给自热锅添了一把火。2020年2月,四川白家食品宣布完成1.1亿元的A轮融资;6月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9月,四川白家食品又进行了一次股权融资。


2020年5月,食族人和莫小仙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同月,自嗨锅获得经纬中国超亿元B轮融资,10月,自嗨锅宣布完成逾5000万美元C轮融资,到2021年2月和5月,自嗨锅接连斩获两轮融资,势不可挡。


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又进一步激活了自热锅的人气,成为“网红爆品”。2021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有餐饮行业专家做出判断,随着自热锅技术的更迭以及产品的多元化口味,根据相关预测,市场将保持20%的增幅持续扩容。


然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背后往往是要变天了,“转折点”很快到来。


02

品控翻车性价比低

自热锅从神坛跌落


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之后,自热锅的“硬伤”,越来越多的凸显了出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全问题。自热锅使用的发热包虽然看起来简单方便,但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不少,稍有不慎就会落得“锅炸人伤”的下场。


由于自热锅中的加热包主要是由铁粉、铝粉、焦炭、活性炭、生石灰等材料构成的,在加入冷水反应升温后,最高可以达到150℃,蒸汽温度更是能达到200℃。这就意味着,如果消费者不了解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或是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烫伤等意外。


▲自热包粉末倒入空瓶加水后,几秒就会出现膨胀现象,并喷出高压蒸汽,十分危险。图/安徽消防


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于加热时,倒完水怕不够热,在食盒上又加了个盖子导致爆炸,溅出的汤汁导致右眼受伤严重;同年11月,重庆市潼南区往太安方向的246国道上,一辆满载自热方便火锅的货车突然起火,车上装载的2吨多方便火锅被烧的一片狼藉。



更糟心的是,相较于方便面简单的油炸面饼配脱水蔬菜、酸辣粉的干燥粉丝配独立调料包。自热锅的食材更加复杂,且不少食材含有水分,保存难度更大。因此,为了增加食材的保质期,自热锅添加了不少防腐剂等物质,从根本上来说很不健康。


2021年,《消费者报道》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对10款自热火锅进行测评,竟有5款检测出了亚硝酸盐,这种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内会和胺类物质相结合,生成亚硝酸胺,而该物质正是诱发胃癌、食管癌的元凶之一。


如果说方便速食一味要求“健康”有些强人所难,但在品控问题上频频翻车,着实让消费者无法忍受。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自热火锅“有异物”“发霉”“变味”等字眼屡见不鲜,各类相关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2022年3月31日,据贵州广播电视台报道,重庆张女士食用“莫小仙”自热米饭时,吃出一块有异味的布条;2023年11月,天津一名消费者称自己买的杨国福自热麻辣烫,吃出疑似蝙蝠的异物,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消费者在自热锅中发现的疑似蝙蝠的异物 图/极目新闻


即便吃到的是没问题的自热锅,但凭借加热包“温水煮青蛙”式催熟的自热锅,在口味的体验感上实在不如人意,偶尔一两顿还可以对付,长期吃实在是受不了。


而由于自主建厂投资成本较高,大部分自热速食品牌在前期发展时都会选用代工模式,这又导致了另一个恶性循环: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食材大同小异,甚至连味道也高度趋同,当年轻人吃腻后,自热锅也面临了销量难以增长的尴尬境地。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们后知后觉地发现,自热锅不仅性价比低,甚至称的上“贵”,均价在20~40元不等,远高于外卖平均水平。


不论是哪个品牌,素的还是荤的自热锅,菜量都比较少,一个成年人一桶肯定不够,起码得两桶,而中等份和大份的价格还要更高。折算下来,吃一次自热火锅的钱,还不如去街边小馆炒个菜来得实惠。


种种因素叠加,自热锅从神坛跌落,只是时间问题,不过是疫情的散去,将一切提前了。


03

热度不再沦为弃子

自热锅还有希望吗?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失去消费者青睐的自热锅,不仅热度急剧下降,甚至隐隐到了被遗忘的边缘,在不少商超和便利店,已经鲜见自热食品的身影,因为销量很差,几乎卖不动。


颓势一旦开始,就很难止住。曾经的资本宠儿“自嗨锅”,已然高光不再,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近8亿元、9.58亿、9.92亿元,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8.2亿元,收入下滑近20%,在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节上,自嗨锅也几乎不再向外发布战报。


再次传出消息已是2023年3月,随着莲花健康的一纸公告,自嗨锅“卖身”的消息让业内外为之震动。据公开报道,自嗨锅的品牌部已于2022年解散,20多人的团队要么离开,要么内部转岗,在2021年5月获得C++轮融资后,自嗨锅的融资进程始终无法迈过D轮,内忧外患下,“卖身”不失为一条务实的出路。



行情变差后,也有品牌选择了默默降价。目前,海底捞自热小火锅(麻辣嫩牛、小酥肉、番茄牛腩)在一些终端零售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调,除此之外,很多品牌的自热锅都降到了10元以下。


还有品牌干脆直接抛弃了自热食品这一品类。统一在2022年下架了“煮时光”自热火锅,这一品类在2018年时与开小灶自热米饭前后脚上市。开小灶在年报中被重点提及,自热米饭没有为其带来亮眼的成绩,而自煮火锅则直接被放弃。


回溯自热锅的走红之路,因为顶着“自热”“一人食”“自嗨”等噱头的加持,再加上大规模的营销轰炸,以及疫情带来的居家需求,很容易造成消费冲动,但这种冲动,显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不为消费者所知的是,自热食品的存在,本身其实是为极端环境设计的,比如风暴、雨雪的户外,或是在军队中。这种应急属性,使它必然要在风味、口感甚至营养上做出牺牲,就算品牌再怎么吹嘘食材和口味的黑科技,它也不可能比得过真的人间烟火气,甚至还不如一人份预加工食材、小份外卖、堂食点餐的半份菜等,来得更实在好吃。



所以,不管是论方便、论风味,还是论价格,自热食品皆不是不可替代的选择,更不用说在行业标准、安全教育和环保等方面的种种问题,都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虽然自热锅的窘境显而易见,但独居经济、一人食的赛道仍然火热。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2024年,宅经济所涉及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7.7%,预计到2024年,市场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初我国独居成年人1.25亿,到2023年独居人口数量将达到1.5~2亿,前景依然广阔,不缺发挥空间。


只是,褪去光环的自热锅,似乎已讲不出新的故事。


参考资料:

1.职业餐厅网《被疯狂吐槽“难吃还贵”,百亿规模的自热锅要“凉凉”?》

2.餐企老板内参《曾估值近百亿,如今却无人问津!这个品类正渐渐“消失”》

3.驼鹿新消费《自热速食跑得快,能走得远吗?》

- END -


最新话题: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有哪些悬念?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爆火的颈托,拯救低头族规模超10亿,合肥新成立一私募基金8299元,拯救者Y7000P,24款,i7-14700HX、RTX4060拼多多财报揭秘高薪来源:研发投入连续2年超百亿,营收同比增90%达2476亿天水麻辣烫,凭啥成了美食界“新顶流”?十年翻十倍!这些公募规模增长逆势出圈,行业马太效应下如何突围?100句日常生活情景英语口语,拯救哑巴英语,赶紧收藏!今晚莫言为何突然发表《什么是真正的悲悯?》:我们到底应如何自渡和渡人嫉妒的心灵不美丽退休多年的局长为何突然被查?当“影子”股东,幕后“操盘”“王婆说媒”为何能说到年轻人的心坎上?红眼病患儿治疗3月后,为何突然无法行走?两首《万家灯火》2023年视频号带货GMV同比增长3倍;快手短剧创作者规模超10万,付费用户规模增长近10倍 | 一周简讯国有三大航去年亏损超百亿 中外航司为何业绩两重天hooli专属早鸟礼包,拯救24fall新生!免费接机、超值返现、0手续费缴学费...限时领!苦撑三年,蒸发百亿!汽车界“天才企业”,没能兑现天赋《再见,布里诺斯艾利斯》聊斋志异中的50个经典故事,拯救了无数个孩子!规模超百亿,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募集完成寒假适合孩子看的12部高分学科纪录片,拯救学习没兴趣最懂年轻人的《你好,星期六》 :共情主流价值年轻态BB鸭 | 清明期间慎用AI复活技术;欧盟希望iPhone能卸载照片App;小米汽车试驾者驾龄需达2年;中国5G用户规模超越4G止汗又留香,拯救腋下尴尬全靠它!这届年轻人的跨年搭子为何是它?小米,拯救北京汽车产业?晚点财经丨中国芯片大淘金;招行大客户们的在管资产规模超 10 万亿;“达芬奇” 帮助滴滴扭亏做轮胎的米其林,为何能在美食界建立权威?| 反直觉Lab在华“洋网红”,为何突然成为西方世界的围攻对象?规模超百亿,太科城科创基金矩阵签约一周快讯丨规模超百亿,太科城科创基金矩阵签约;100亿,天津中电工融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冬天有这瓶身体乳就够了!99元买一斤,拯救换季干皮,滋润保湿!关于朱令铊中毒的一点讨论2023虽然过的不尽人意但是也要总结一下!当80后开始操办年夜饭,一个小心机拿捏全家人的胃,惊艳朋友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