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学生到底多难管?一个新手班主任的自白
彪老师今年30岁了,是一位北京某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2020年,她开始在微博上更新一个系列故事,叫“记一名学生”,到现在已经记录了30余位学生了。
有办事靠谱,但性格勇猛的“暴力甜心”,
有长得漂亮,自学了日语,但爸妈离婚、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好的“动漫少女”,
有270斤、总是让自己无计可施的“冬日困兽”,
也有英语流利地道,主持台风超稳却爱偷懒、爱狡辩的“绅士鬼”……
在彪老师的笔下,似乎所有学生都像是青春校园剧的主角,就算是那些拥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也能在彪老师的笔下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所以在彪老师的微博下面,总能看到有网友留言,说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甚至还有网友催更,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下一位学生的成长纪实。
起初,我以为彪老师只是一位擅长写故事的语文老师,
但在和彪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聊天后,我发现这位只带了两批学生的年轻班主任,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于老牌班主任那种“事无巨细”“耳提面命”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在相处的每个瞬间里捕捉到孩子们的优点,并不吝啬地夸奖,以及创造机会,
让这群孩子的长处有用武之地,彪老师让这群处在青春期的、敏感的孩子们感受到认可与尊重,也成功得到了家长们“战友”般的信任。
四年前,刚当上班主任的那段日子,她被这群孩子折磨得不轻,甚至痛苦到觉得“我的生活演到《甄嬛传》甘露寺那几集出不来了”。
她会因为那些油嘴滑舌、挑衅自己的孩子气得在课上哽咽;
会因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总是无动于衷的孩子而挫败;
也会因为自己的班级成绩永远垫底无法撼动而失落委屈。
但慢慢地,在彪老师的带领下,有些不爱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在中考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市重点。
新一届学生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也被彪老师手把手培养出了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当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陪伴下发生了无声无息的变化时,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就感,也在这群孩子身上治愈了自己那个被排挤、被忽视的童年。
她不确定自己把精力放在学生生活点滴中,而不去卷各项活动的选择是否明智。
但她知道——
“作为面向学生的教育者来说,我确定我做的事情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以下,是彪老师这位年轻班主任的“教育实验”。
新手班主任的“炼狱”
第一次当班主任,彪老师就接了个烫手的山芋。
那是2020年,刚当上老师一年的她被学校安排中途接班,去带一帮八年级的孩子(学年为5+4的九年一贯制模式)。
这群孩子学习不太好,成绩单上每一科的排名都是倒数第一,问题学生也多。
之前的班主任告诉彪老师,这群学生们各有各的困扰,有情绪不好抑郁的,有自暴自弃厌学的,有不服管教顶撞老师的,还有谈恋爱谈得撕心裂肺、要死要活的。
一些讲班主任技巧艺术的书告诉她,班主任会有几个类型:
像慈母一样,事无巨细的妈妈型;
管的严,能压得住学生的教练型;
还有能让学生拥护、信任与追随的演讲家型。
彪老师的带教师傅知道她在看这些书后,说,
“能有学习的意识挺好的,但只有实践才能把你打造成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言外之意她听懂了,“就是(看书)没啥用”。
带一个班级的规章准则,在她刚当上班主任那一个月,她几乎是一窍不通。
且不论,班级的卫生纪律分从前几掉到倒数第一,各种班级评比、常规检查更是让彪老师自顾不暇,甚至连她自己的语文汇报课都没精力认真准备。
一次汇报结束,其他老师提了一些批评意见,彪老师默默听着。
等老师们离开后,她终于决堤地哭了,她委屈的是,学校给自己安排了太多工作。
“当班主任太累了。”
她想,“如果能不当的话,我的语文课一定会讲的更好。”
更让这个新手班主任无所适从的,是学生的沉默。
接班前,彪老师就从其他老师那里听说过班级里那个坐在最后角落里的、270多斤的男孩,总是对老师充满敌意。
开学第一天,她特意跑去和男孩聊天,但男孩的态度不咸不淡的。
偶然得知男孩喜欢科幻,彪老师决定从这方面切入,和男孩再聊聊。
彪老师一直在寻找和他交流的机会,一节体育课上,回班检查的彪老师看到男孩持着假条待在教室。
她开始和男孩没话找话,说自己最近在做一个科幻读本,想让男孩推荐一些科幻作品。
后来俩人聊了半小时的科幻文学、赘婿文和历史科普读物,男孩侃侃而谈。
彪老师本以为她已经撬动了男孩的内心世界。
但一周后,彪老师进教室时直接关了开到16度的空调,这个温度是男孩开的,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骂咧咧,“谁TM把空调关了,有病。”
彪老师觉得对男孩的教育就像是永远好不了的感冒,反反复复。
后来在和男孩家长的一次日常沟通中,彪老师才得知他小时候和老师产生过冲突,从此对老师乃至学校都充满了抵触情绪。
彪老师想,或许他抵抗的只是“被管理”,而不是抵抗老师这个身份。
她决定想办法让男孩松弛下来。
学校定期会给毕业生组织心理辅导。
毕业前,彪老师申请陪着男孩一起参加了一次。
那天的话题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彪老师回想起自己父母总是对自己说教和批评,忍不住流了眼泪。
男孩却是没有任何情感波动地坐在一旁,结束后,还笑着和她说,“真有意思,第一次我妈和我来,她也哭了,今天你也哭了。”
“我为什么要心理咨询,我没有困扰,是我妈困扰。”
那一刻,彪老师有些绝望,“他的世界太难撬动了”。
在带班的日子里,这种无力的时刻常有发生。
班级里有一个可能拥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彪老师曾在操场上看到他推倒了班里的另一个女孩——他名义上的女朋友,并用脚扒拉了几下。
女孩已经坐在地上,男孩还在怒骂。
彪老师离远吼了一嗓子,男孩才转头走了。
后来彪老师找女孩聊过很多次,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爱情不是生命中的必需品”,叮嘱她在男女关系中要保护好自己,要先爱自己的生活,避免她再次被男孩伤害。
后来女孩和男孩分手了。但中考前为期一个月的居家网课,俩人又开始形影不离。
“你明明知道她在受伤害,然后你很想去救她,但是当事人自己并不觉得,她的家人可能也不觉得这个事情像你认为的那么严重。”
刚当班主任时,有人和彪老师说过中途接班不好接,彪老师还不以为然。
后来她才意识到,自己遇见这些孩子时,他们的偏执和苦恼都已经成型了,甚至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我突然进入他们的生活,想要做出改变,是很难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彪老师的工作日常就是被上课捣乱,都初三了还不认真学习的孩子们折磨;
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懂得如何家校合作的家长交流;
为学校定期举行的合唱节、艺术节、主题班会而耗神。
每次看着班级里的孩子深陷在泥潭里,作为班主任,彪老师都想拼尽全力把他们拉上来。
但大多时候,她都是被拖进泥沼,陷入“没有任何能力改变”的内耗里。
直到一年后,彪老师以写作练手为契机,开始在微博上更新“记一个学生”系列,记录班级孩子的成长故事。
那些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片段在脑子里一一闪现,各种细节也被敲下的文字无限放大。
她觉得自己好像重新回到了学生的成长现场——在一次次凝视孩子、梳理他们成长轨迹的过程中,彪老师好像理解并体谅了这群孩子。
@-彪形丽人孙大圣-笔下的学生故事
“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天生故意来折磨你,故意想成为要来成为一个教育问题的。”
而在体谅这群孩子的过程中,彪老师也放过了自己,
“有的问题无法解决,有的问题只有在长时间的陪伴中才能发现,我能做的也只有陪伴”,
彪老师慢慢不再自我消耗,不再对学生充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念,“我只能试着陪他们走一段,能陪一段是一段。”
看到曾经的自己
每次拿到新的学生名单后,在和学生见面前,彪老师会对照着名单上面的证件照,记住每张脸的名字。
因为在她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从来记不住自己。
那时的彪老师永远是坐在角落中的,就像“没有被开过光的玉”,眼耳口鼻都被蒙着一层纱,过着“安陵容人生”。
当老师后,彪老师决定在和学生相处的每个瞬间里,都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也要捡起18岁以前自己碎掉的自尊心。
在众多证件照中,有一个梳着中分披肩发的丹凤眼女孩,非常漂亮,还是一位专业运动员,获得过很多大奖。
还没见面,彪老师就对她充满着好奇。
接班后,彪老师注意到女孩总是“像饿疯了一样”,一顿要吃很多馒头和肉。
每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在听到摆放餐车的声音后,她就会举手出去“上厕所”,实际上是去偷吃餐车里的小包子和小蛋糕,还会拿几个揣进外套兜里。
再过一会儿就会有学生来告状,“老师!小蛋糕不够了!”
后来彪老师和女孩家长聊到这件事情,家长给彪老师拍了一张女孩每天的体重数据,说孩子作为运动员,从小就要严格控制体重。
只要体重有一点上涨,就要马上控制饮食。
彪老师这才意识到女孩这种像仓鼠般不断储存食物的行为,是因为有一种欲望被过度克制后,需要通过狂存碳水来“发泄”。
每当这些青春期孩子们出现各种情绪与问题,彪老师都会想办法去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青春期的他们就像处在动荡的地震带一样,那些问题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不应该被定性的。”
她甚至会从学生的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
彪老师的第一批学生里有个被所有同学都讨厌的女孩。
她有些邋遢,喜欢把所有东西摊在桌子上,一弯腰经常会漏出来一截秋衣秋裤,口罩掉地上会伸腿用脚蹭回来再戴到嘴上。
她说话没遮没拦,容易得罪同学,有时甚至会得罪老师。
每次她一说话,班级里的同学都会默默地对一下眼神,笑而不语,甚至她的闺蜜都会嘲讽她,对彪老师说,“老师我和她是闺蜜,你能想象吗?”
女孩喜欢李清照,喜欢白落梅,还专门弄了一个摘抄本记录各种伤痛文学。
有同学在班级里传这个本嘲笑她,彪老师知道后当着全班的面说,
“本能地而不是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去摘抄,这是她被文字打动之后的本能冲动,我们有什么资格嘲笑她?”
女孩能在彪老师身上接收到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善意。
渐渐地,彪老师能够感觉到女孩非常依赖自己,“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笨拙的、热乎乎的湿漉漉的小鸟,充满信任地把自己整个身体靠在我的手上。”
但在彪老师看来,自己并非刻意地维护女孩,
“我只是懂得她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成长阶段里,就是自己带着和同龄人一样的智商和大家一起长大,但是还没有形成年龄相应的行为模式”。
彪老师想到初中的时候,自己经常因为模糊性的表述被别人误解,比如因为和同桌传纸条吐槽老师,被同桌的女朋友认为她是在“勾引”自己的男朋友;
比如对着班级里的纪律委员阴阳怪气,却被同学们误解是在“示好”。
渐渐的,彪老师开始被全班排挤、嘲笑。
彪老师觉得自己也曾像女孩一样,总在无知无觉中得罪人。
她有时忍不住劝女孩,“你不用讨好别人,但是有的时候跟你没关系的事,你就少说两句。”
毕业后,女孩给彪老师发微信聊天,说在现在的高中自己人缘很好,也有很多朋友。
去年教师节,女孩来看彪老师,她靠在彪老师的椅子旁,蹦豆似的讲自己高中的朋友,彪老师仰着头看着女孩,她知道,小鸟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学生送给彪老师的鲁迅画像
眼里有光的孩子
前些日子,彪老师要为“记一个学生”系列写一个介绍,她写了这样一句话,
“上学的时候,我不是好学生,也不是坏学生,老师不讨厌我,也不喜欢我,主要是不记得我。”
也许在老师、同学心中,自己或许就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人。
但对于自己来说,她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遭遇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刻骨铭心的。
想尽办法看到、理解、陪伴并治愈自己带的每一个孩子,她觉得这是在进行一种自我救赎,
“我知道你在经历什么,因为我经历过。”
在彪老师更新的故事下面,有人说彪老师是《十八岁的天空》里的老师。
能捕捉到这群青春期小孩的痛苦和情感,也勾起并治愈了网友们的青春回忆,感叹自己“初中怎么没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
彪老师记录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很有灵气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甚至有可能有性格问题,但会在某些方面闪着光。
另一类就是永远在折磨自己的问题少年,学习不好的,或者为人处事有问题的。
家庭环境占比较大的成分,彪老师分析过问题背后的原因。
有些是来自离异的家庭,有些是父母情绪不稳定,有些是父母窒息的控制,有些是爸妈自以为是的放养。
但问题少年的内心世界并非永远是紧闭的。
尽管此前的心理咨询中,男孩一直非常抵触,但在彪老师陪他一起去的那次咨询结束,男孩第一次和心理老师说再见,还主动问“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后来,心理老师告诉彪老师,她的参与对于男孩的咨询至关重要。
也是那次咨询,彪老师从心理老师那里得知,身体的快速肥胖对孩子的情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让他难以自控地厌恶自己、情绪暴躁。
彪老师没有放弃对男孩释放善意,男孩也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控制情绪。
慢慢地,彪老师和男孩的关系逐渐缓和。
毕业前班级合影,彪老师让他站到小熊耳朵下面拍照,男孩真的走了过去。“很可爱”,彪老师笑着夸他,“原来冬日困兽,也可以有称为圆耳小熊的一天。”
找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机会放大夸奖。
这是彪老师最喜欢用的、最直接的方式——
想办法“夸奖是没有任何成本的,但是如果你能夸到点上,他自己甚至都没有发现他这一下做好了,他肯定会觉得自己被关注到了。”
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同学们都管他叫“杨大爷”。
杨大爷嘴挺碎,喜欢奚落同学,甚至对待不喜欢的老师也会找机会调侃。
刚接班的一次午读中,彪老师发现杨大爷一直紧盯着本植物科普图册,一页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下一页。
一次作业上,杨大爷对着自己喜欢的植物侃侃而谈。
彪老师发现,原来孩子对一个东西感兴趣的时候,眼睛里是有光的。
她当着全班的面,表扬杨大爷竟然能做到这样,好奇地问杨大爷是怎么喜欢植物的,以及会怎么去了解这些植物,还邀请他给同学们分享。
她觉得这个“采访”的过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认同,
“以前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但现在遇到类似的话题,老师会来请教我。”。
杨大爷甚至成了彪老师的“脑残粉”。
总喜欢调侃老师的他,从未调侃过彪老师。当彪老师在课上讲题时不小心口误,被其他同学纠正,杨大爷还会立马维护她,说“差不多差不多”。
后来杨大爷写了篇关于植物的文章,彪老师帮他稍作修改与润色,还成功发表了。
渐渐地,杨大爷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从中下游到中游,最后到中上游,中考后也成功考上了区重点。
找出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容易,但彪老师总是能从和学生相处的每个瞬间里捕获到自己可以发力的点。
同一批学生中,还有个厌学的姑娘,写的作文总跑题,但思路非常活泛,情绪非常敏感,文笔也十分细致。
后来彪老师鼓励她可以在微博上写写故事,彪老师会先帮她看一看错别字,还帮她转发过几次,没多久女孩就涨到了1万粉。
还有个非常淘气,时常惹老师生气的男孩,但因为他英语很好,嗓音和发音都很好听。
彪老师总会找他主持班会,后来还推荐他当了英语课代表。
每当看到这群孩子因为这种鼓励出现了一丝改变与进步,彪老师都会有一种“我的发力是有成效”的成就感。
班级一位喜欢古诗词的孩子
会用班级展板每日分享古诗词
2022年,彪老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批学生。
有了上一届的经验,当这批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彪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去挖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她开办了一个专题活动,叫“知识的枝枝蔓蔓”——意思是在学科知识的“主干”之外,学生可以对大千世界的枝枝蔓蔓不断探索,保持好奇。
彪老师让学生们在开题报告里写上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以及想围绕着这一领域进行怎样的研究。
在开题报告中,有想研究人体细胞的,有想研究深海生物的,还有想研究蘑菇的。
彪老师也想办法给他们创造发光发热的机会。
有个小女孩,之前和彪老师聊天时说自己比较孤独,没什么朋友。
但她很喜欢生物,以后想走美术特长生的路。
彪老师建议她可以画一些生物科普画,后来女孩在艺术节上画了一组“核废水对人体的伤害”。
彪老师把这组画都贴到后黑板上,给她办了个“个人画展”。
在展现了自己对生物的喜爱与擅长后,她在班级里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高中生物知识。
班级还有个喜欢虫子的女孩。上个学期刚好讲到《昆虫记》,彪老师让女孩做了些昆虫的档案,给同学们展示。
后来在元旦联欢会上,女孩又带来了自己的小蝴蝶,给同学们讲了蝴蝶破蛹的知识。
女孩不再是以前上课那种畏畏缩缩的状态了,两次分享中,彪老师终于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光。
优秀教师的准则
彪老师的学校里有很多优秀教师。
有的雷厉风行杀伐决断手起刀落,一个眼神就让学生肝颤半节课,有的幽默风趣百家讲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有的对学生掏心掏肺,死乞白赖地按着学生学。
彪老师刚入职时是那种“总被学生欺负”的老师。
带完第一批学生后,她也想着改变人设,成为那种一进班级学生就马上不敢说话的班主任。
在开学后“面瘫”了一上午,她觉得又别扭又痛苦,只能放弃。
在学校领导眼里,彪老师也不是一个“优秀”班主任,起码不是用来推广的典型——
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要有条不紊,合唱比赛、运动会等各项活动要费心费力,主题班会要懂设计、搞花活,成绩也要能拿得出手。
彪老师不喜欢参与那些活动,也没有精力参与这些活动。
在她看来,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学生反复排练,追求尽善尽美,不如借机锻炼学生做事的能力。
但有时候看到其他班级的老师为了一些活动卷天卷地,彪老师也会不甘心。
明明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少,而且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但每次评选优秀集体和优秀班主任都没有自己的姓名。
学校里有位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和崇拜,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懂算命会中医, 经常给学生算这次考试会考多少名, 或者是告诉学生生病了该吃什么药,甚至学生手机丢了, 还会告诉他该去哪个方位找。
彪老师哀叹优秀的老师各具特色,但好像都离自己很遥远。
但在教育探索的路上,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不需要模仿其他老师的“人设”。
她能够准确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真挚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变化欢呼,尽可能地给学生搭建能展示的平台,并且让这种回响持续到课外、持续到生活中。
回响也随之而来。
学生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了,经常获得年级第一的荣誉。
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虽然班级里体育好的学生不多,但在拔河、排球、跳长绳这种团体活动中,总能拿到第一名。
元旦联欢游戏环节彪老师抽到和学生公主抱
管理的经验正在慢慢形成,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明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准则。
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经纪人,在打造一个又一个明星,并把他们推向更适合自己的竞技节目上,打造人设、炒作,让他们在年级里形成一种名气,
“说起班级里的谁谁谁,同学们都知道他擅长什么”。
既然自己不能把每一个事情都做到极致,那就把有限的时间放到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上,
“在做这些事时,我自己做着不会觉得累,也不会觉得消耗,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当然,彪老师的教育理念并不会在所有孩子身上都奏效。
从业五年来,她时常遇到自己努力了但却是无用功的情况,她也依然觉得当班主任很累,依然觉得自己如果不当班主任,语文课会讲的更好。
但每每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变化,彪老师都会一次次感受到当老师的成就感。
那个联欢会站在讲台上分享蝴蝶破蛹的女孩,有那个画生物科普画的女孩,还有班级里喜欢罗翔的男孩……
每说到一个学生,她都会用手机给我看他们的照片。
那些时刻,她的眼睛里,也总是闪着光的,就像那些照片里的孩子们一样。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疗愈家庭的创伤
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
感受无条件的接纳与看见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