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对科学的四个错误认知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千字文华
作者:先知书店
政治、经济和科学,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三位一体”,也是当今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这三种认知,关乎着我们的生死和贫富。
相比政治、经济的巨大分歧,国人对“科学”的争议似乎最小。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科学是实现经济繁荣、政治强大的必要手段”。
然而,越是“一致同意”的重要观念,越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当今的大众传媒和“科普读物”,在讨论“科学”时,普遍存在着四个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一:技术表象与科学本质不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移动网络、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等发明应用日新月异,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些发明应用,就是“科学”。
但其实,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是当下的智能手机,都只是技术或应用,而不等于科学本身。
从本质上说,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求真理的精神、一种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
正如吴国盛《什么是科学?》一书中所说:科学讲究逻辑、理性、实验、数学公理化表达,背后是追求自由的意志、求真的精神,乃至征服自然的雄心。而具体的科技发明,或者是出于能工巧匠的匠心,或者是具体应用,都只是科学的副产品。
把表象的、零星的技术应用,当成了科学的本质,必然导致急功近利。
比如试图通过政策规划、资金扶持,实现“弯道超车、赶美超英”;以“大干特干、多快好省”地实现技术更新迭代……结果耗尽了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却离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
分不清“技术表象”与“科学本质”,是对科学最常见的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分
近几百年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以强大的力量改造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社会。很多人就以为,思考和改变社会问题,也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受这种思想的鼓舞,计划经济、社会管控甚至改造人性的“社会工程”接连出现,在20世纪达到顶峰,甚至引爆了世界战争。
但其实,人类社会的复杂度远超一般自然界,人性更是不可改造的。把有思维、有道德、有独立意志的人,当成无意识的物品来研究,完全脱离了科学事实。
正如思想家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所言,认为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数理计算改造社会,是一种理性的僭越、致命的自负,是对科学最严重的歪曲。
另一方面,很多人眼见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就把社会科学贬低成“诉诸经验直觉,可以随意解释”的学科。
事实上,社会科学虽然很难精准到数学化的地步,但也依然需要自然科学所具备的逻辑、理性和数据经验。
正如乔晓春在《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一书的总结,讲证据、讲逻辑、讲理性,是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科学”“非科学”乃至“伪科学”的现状。导致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争论,都变成了只顾立场、不论是非的“胡说八道”。
分不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边界,这是对科学的第二个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三:当下与历史不分
▌错误认知四:虚假的危险与真正的危险不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