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青春期和“叛逆”俩字是相伴相生的。
常爸几年前写过一篇《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分析了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大脑、情绪和心理会有哪些变化,好让各位爸妈提前做个心理准备。
大多数常爸粉丝家的娃,应该和小小常一样,离青春期还有几年。常爸在几个月前的推文里也提到过,小小常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尤其是在我纠正他那些坏毛病的时候,只要我说一句,他“竟然”会开始“还嘴”了!算是让我这个老父亲初步体会到了管教青春期孩子的艰难。
但今天,常爸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为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名”:各位“苦叛逆期久矣”的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的叛逆,除了跟生理和心理正常的成长发育有关之外,或许过度的叛逆也关乎,父母的锅?
先有叛逆的孩子
还是先有紧张的父母?
“叛逆”这个词听起来很消极,但它实际上是一种最高形式的独立宣言。
成年人之所以把孩子的独立行为称为“叛逆”,是因为孩子不再顺从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的意志,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导致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从而引发亲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大脑的前额皮质开始发育。这个区域发育得很慢,要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但在发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想和想法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David Elkind)就曾指出,在年幼的孩子眼里父母是完美的,他们看不到父母的缺点,而前额皮质的发育会让青少年会突然间看清楚现实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父母原来是有缺陷的。
他们会把自己的父母和朋友的父母、媒体塑造的理想父母相比,
然后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不会穿衣(不懂时尚),
不会走路(走路的样子甚至有点猥琐),
不会说话(总是啰啰嗦嗦,说不通就开始发脾气),
这让他们很尴尬。
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边界感,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则是,父母不接受孩子突如其来的变化,潜意识里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有了日益萌发的个人意识和思想,而父母已经习惯了对孩子进行教导和控制——两方力量撞击在一起时,不发生冲突才怪。
于是,父母把孩子的反抗统统归为“叛逆”,为此他们还抓耳挠腮,有时候甚至暴跳如雷。对于任何不在预期内的情况,父母都可能情绪失控,突然暴躁,并把家里鸡飞狗跳的锅都甩到孩子身上——“都是因为Ta变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叛逆,就已经意识到了父母的异常。往日里平和的父母,如今动辄发火,神经紧张。在父母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头疼不已的时候,其实孩子也对父母的变化诧异和不解:难道,父母这是进入叛逆期了吗?
紧张的父母——孩子的心理阴影
那些神经紧张的父母,能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还记得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松弛感”大讨论吗?
这个词之所以能成为全网热词,起源于一个博主发布的微博内容。他遇到一家人出门旅游,因为行李票都绑在妈妈的机票上,而妈妈因故无法出行,以至于一家人的行李全部被退回,但这家人竟然没有人紧张、生气和互相埋怨,而是在安排好到达目的地如何购置生活必需品后继续开心聊天。
这家人的淡定从容、波澜不惊,被网友赋予了一种称谓,叫“松弛感”。
这条微博下,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
小朋友汉堡没拿稳,吧唧一下掉地上了,妈妈没着急,而是通过调侃来安抚孩子。
这里常爸想做个小小的调查,各位爸爸妈妈,你们会怎么反应呢?有多少爸妈会感到懊恼?有多少爸妈会下意识地责怪孩子?又有多少爸妈会像留言当中的妈妈一样,先去照顾孩子的情绪?
那,如果是你自己吃一个汉堡,没拿稳掉在了地上,你会先责怪自己吗?
有网友说:
看到了这个例子,想到了自己,有点想哭。
别说汉堡,从小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立刻就会被大声责骂。
我自己也会觉得做了好大错事。
哪怕现在我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了,我首先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愣住,心里特别恐慌。
但是父母有时候也会不小心把什么碰掉,他们就会当作无事一样捡起来。
有的父母对自己很宽容,碰掉东西默默捡起来,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那就会无比的苛刻。不管是孩子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都会让不少父母大动肝火。
甚至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生病:
我小时候生病第一反应都是紧张,
我妈先会劈头盖脸地骂怎么又生病了,
怎么别人家孩子都不生病,
怎么就我这么难养?
在成千上万条评论中,常爸看到很多孩子视角的体验——因为情绪不稳定的父母,自己好像生活在地狱一样。很多时候父母突然暴躁,可能并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只是因为孩子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而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是父母的性格是一点就炸,又怎能期待养出性格平和稳定的孩子呢?当我们在抱怨孩子过于叛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正是我们自己的情绪不稳定,更“诱发”了孩子的叛逆?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紧张”的父母?
有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之所以情绪不稳定,是由于ta一生都在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控制压抑情绪,或在短时间内限制自己表达,只会更引发长期的情绪失控。
他们总结出导致人情绪不稳定的5个习惯:
相信自己的想法都对
不允许自己感受情绪
做什么事都要找意义感
试图控制一切
基于感觉而不是价值观做决定
“相信自己的想法都对”,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尤其如此。
你一个小屁孩知道个啥呢?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说什么肯定都是对的,让你做你就去做,不要唧唧歪歪……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你的预设是自己都对,就会过度期待,然后一旦有人表示反对,你就会情绪崩溃。
紧张的父母不允许自己感受负面情绪,也不允许孩子感受负面情绪,他们希望生活时时刻刻都保持有序和正能量。他们要求孩子做什么事都要有意义,不管是学习、运动还是出门逛个景点,但凡有一点儿不如意,情绪就崩盘了。
心理学家指出,在一切事物中寻找意义通常是一种防御机制,用来对抗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同样,寻求控制也是一种不安全感和对无助的恐惧。
他们做决定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价值观:
我现在很累,所以我要骂一顿我的孩子(感觉)。我不关心大吼大叫对他的影响(价值观);
我现在很焦虑,所以孩子一定要坐下来学习(感觉)。我不关心他想不想学(价值观);
我觉得自己都对,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感觉)。我不在乎自己在他心里的形象(价值观)。
看到这里,是不是理解孩子的不容易了?面对随时有可能情绪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父母,想让孩子内心安静平和,那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想要情绪稳定?
那就拥抱不确定性吧!
被口罩围绕的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太多不可预料的状况,整个世界的变化好像安装了加速器一样。过去有很多秩序逐渐失效,“不确定、不可控”仿佛已经成了新常态。
在停课和网课中间反复做仰卧起坐的当代父母们,是不是也因此变得更平(fo)和(xi)了呢?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过程,如果你已经开始接受、甚至拥抱不确定性,那么你越可能心平气和地应对孩子越来越追求独立和自我边界的挑战,你越能清楚地看到:
原来所谓青春期“叛逆”,其实是孩子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尝试一切。
所以,真心建议各位父母,与其抱怨孩子、试图掌控孩子,不如从自身做起,让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很多曾经的“问题”可能都不会成为问题。
实在着急上火的时候怎么办?这里也给大家几个安抚情绪的小技巧: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想要爆发时,迅速识别自己的感觉:是有压力、焦虑、匆忙还是恐惧?然后找出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因为担心迟到吗?是因为孩子屡教不改吗?还是因为你觉得很没面子?
当我们认真地审视并看到自己的情绪,再试着去看清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我们尽快恢复理智,高效“降噪”。
集中注意力,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养成定期自我照顾的习惯
每周从日常事务中抽出时间休息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工作、家务和孩子,这样你才能积累更多积极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相对于父母巨细无遗的关心和爱护,爸爸妈妈内心的轻松和平和,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而且你发现没有,很多青春期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变了,而我们依然拒绝变化,依然在用旧观念旧方法去看待和要求他们。
所以,如果下次控制不住情绪“崩盘”时,除了尝试安抚情绪小技巧之外,也可以想想:如果这是你在小时候犯的“错误”,你希望周围的大人怎么对你?
参考来源:
https://www.webmd.com/parenting/features/teenagers-why-do-they-rebel
https://www.momjunction.com/articles/teen-rebellion_00389300/
https://weibo.com/2147488670/M0HMxkd1V?filter=hot&root_comment_id=4801683282985054&type=comment
https://medium.com/personal-growth/5-things-emotionally-stable-people-dont-do-7f1bef52e56a
https://familyfire.com/articles/keeping-your-cool-emotional-regulation-for-parents
往期推荐
我的女儿,和她爸爸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到底该讲多少道理?
处理孩子情绪的正反面教材都在这!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