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有没有听过那个养孩子的段子: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感觉能把他培养成天才;后来感觉能上个普通大学就行;再后来感觉能健康成长就好;现在感觉不气死我就行!
虽然说有调侃的成分,但还真有挺多这样的事儿。
前几天我看三联的一篇报道,活脱脱的养娃段子现实版。
这孩子叫曾闻一,现在是单板滑雪运动员,这几年比赛取得了不少好名次。2019年时还入选中国奥运选材项目,赴瑞士受训。
曾闻一(左二)
猛地一听,是不是觉得这是个“别人家的小孩”?啥啥都优秀,父母做梦都能笑醒那种?
其实呢,父母之前是愁坏了。爹妈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中产,从小鸡娃剑指清华北大常青藤,高压力把娃逼得快活不下去了。
爹妈这才意识到,再不降低期待,儿子的命都没了,赶紧的改变教育方法,降低教育期待。也不管什么清北了,孩子能活着就行。
也正是改变教育思路这一步走对了,这娃反而开始内驱力大爆发,现在他已经在加拿大UBC大学读四年级,还打算毕业前拿下滑雪教练证。
整个转变的过程挺有参考价值的,今天就跟大家一块儿唠唠哈。
先说这对父母踩的一个坑哈,就是不看小孩自身性格特点就猛鸡。娃一出生就一心把他当清北的苗子来培养,为了能加分,还要求他必须学钢琴和奥数。父亲是自己奋斗起家的,信奉努力出成果,平日里经常鞭策儿子的话就是:“只要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好成绩。如果学得不好,那只能证明你还不够努力。”比如说练习考级的钢琴曲,弹得已经很好了,但突然错了一个音符,要是别的孩子就可以原谅自己,或趁家长不在就接着往下弹了。但闻一不这样,他会责怪自己怎么这么笨,然后哭着从头开始弹。那段时间,他遇到困难就跟自己较劲,经常动不动就哭,也不跟任何人交流。几家大医院都去过,也没能查出病因,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了心理医生。不知道医生跟孩子聊了什么,出来后就抛给父母一个重磅炸弹:这时父母才开始害怕,赶紧退掉了孩子的钢琴课和奥数班,期待也从“清华北大随便挑”一降到底,低到能“活着就行”。父亲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劝说自己要接受这个不完美的孩子。有些孩子脑子聪明、韧性好、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但是你要是不管他就偷懒。这种孩子就比较耐鸡,父母多用心没问题;有些孩子天生要强,喜欢当第一名、不愿意接受失败。对这种孩子,父母提供资源就好,没事儿还要多帮孩子减减压、宽宽心。还有些孩子是敏感心思重,这类孩子就不能硬鸡,得多引导多鼓励。否则心理承受的压力一大,就很容易把他压垮。闻一可能就是第二种孩子,父母太过于用力,反而适得其反。其实无论孩子是天才还是平凡人,多数父母最大的心愿都是孩子人格健全、健康快乐。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慢慢偏离了初心,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要求。望子成龙本身是人之常情,但接受孩子平凡同样也只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在医生跟父母谈完之后,闻一总算逃过一劫,过上了平静的日子,可周末没了辅导班,也很无聊。他的父母都是滑雪深度爱好者,周末就带儿子接触滑雪,想着万一他能感兴趣呢。没想到误打误撞,确实帮孩子找到了天赋点,他滑雪方面进步很快。2015年,万龙滑雪场举办了“第一届美国EPIC青少年滑雪比赛”,闻一跃跃欲试。父亲说,“行,但要参加比赛你就得有万全的准备,最好拿个名次回来。”妈妈又持不同的意见,名次啥的不重要,追求的纯粹就是乐趣。没想到的是,无压力状态下,闻一竟得了冠军,照片可以在万龙雪场挂一年。不仅如此,还可以免费去美国参加训练。孩子一下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父母抱着一个功利的高期待去鸡娃,很可能让孩子错失很多机会。有个女孩滑的也挺好,但她妈妈太厉害,跟孩子说不许滑野雪,不许瞎玩,只能滑雪道。妈妈在雪道下面时刻关注她的动作,有哪里没滑好,拿起对讲机就开骂,“你刚才干什么?”女孩摔倒了也得不到妈妈的安慰,而是被吼“你干什么吃的。”女孩本来挺喜欢滑雪,也擅长,到后来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干脆不碰了。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父母认为花了钱,就要求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不断纠正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英语的每一个发音,弹琴的每一个手型。但实际上这是扼杀孩子兴趣最快的方式,孩子只会学一样东西就恨一样东西,到最后兴趣全无。闻一的父亲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庆幸当时没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是转到适合他的方向,顺应了他的性格和天分。而孩子发现了对滑雪的兴趣,自己就去努力,他们父母从此也没有心力交瘁过。有时候,父母在“鸡”与“不鸡”之间摇摆不定,最大焦虑来自于别人在“鸡娃”,搞得我不鸡都不行。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把孩子的人生看成一片旷野,心态会不会有所不同:培养他的多元性,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就是值得父母骄傲的。技艺能力不错,就一遍遍重复实践,在某个领域练到极致;
老天不会关上所有的窗,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如果眼前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试试,因为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就像闻一的父母,帮孩子规划了他喜欢和适合的滑雪赛道后,不强加KPI,不拔高要求,孩子反而为了热爱全力以赴,成为了滑雪天才。“快乐”和“成就”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平衡取舍、因材施教,是每个父母都要修炼的必备技能。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一样,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关键靠家长自身的格局和眼界。当你允许他用自己的姿态在旷野上绽放时,他一定会不负重托,随风生长出自信的枝丫。
养娃这些年,我自己也有过不少焦虑的时候。但还是那句话,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亲子关系调整好了,所有的教育和引导才会有效。愿所有父母都跟孩子讲这样一句话:“孩子,我希望你成功,但更希望你幸福。”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