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 环球科学要闻

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 环球科学要闻

科学
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健康 ·

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


图片来源: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Abafe et al, 2024


塑料制品中常添加阻燃剂和增塑剂等化学添加剂。目前许多种类的添加剂已被禁止使用,因为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包括损害肝脏或神经系统、致癌和危害生殖健康。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仍存在于环境中的旧塑料制品中。最近,发表于《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微塑料中作为添加剂的有毒化学物质可以渗入人体汗液,然后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三维人体皮肤模型来替代实验动物和切除的人体组织。他们将这些模型暴露于两种常见的微塑料中,这些微塑料都含有多溴联苯醚(PBDEs),这是一种常作为阻燃剂的化学物质。结果表明,皮肤模型可以吸收微塑料中多达8%的PBDEs,其中水分较多(模拟出汗较多)的皮肤吸收的PBDEs更多。该结果表明,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能作为有害化学物质的载体,通过皮肤将其带入我们的血液。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团队还计划探究微塑料导致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其他途径,比如吸入或摄入。(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 航空航天 ·
神舟十八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北京时间2024年4月17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各单位展开全系统合练。此次合练按照正式发射程序进行,在发射场系统的统一调度下,塔架、火箭、飞船等分系统进行功能检查,从飞行准备、点火起飞到船箭分离,实施全过程模拟演练。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按流程模拟执行飞行任务,进入飞船返回舱后,开始人、船、箭、地联合检查测试,并在火箭模拟起飞过程中完成待发段和起飞段的全部关键操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央视新闻)



· 公共卫生 ·
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者将于本周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会议上公布一项国际调查结果。该调查征求了187名资深疾病专家的意见,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流感病毒的某种变异株最有可能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研究者表示,长期研究显示,流感依然在不断演化和变异,这可能引发了参与调查的科学家的担忧。

除此之外,15%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病毒最有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而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致命病原体最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另外,21%的人认为,继流感之后,下一个最可能导致大流行的病原体可能是“X病”——该名词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指代任何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未知病原体,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某一种特定疾病。The Guardian



· 健康 ·
这种间断禁食可能并不能帮助减肥,发挥作用的是热量摄入减少

许多研究表明,间断禁食(Time-Restricted Eating,TRE)可以降低人的体重,但其是否只是因为卡路里摄入量减少,目前尚不清楚。最新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遵循一种TRE的人,与摄入同等热量水平的食物但保持正常饮食方式的人相比,减少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

该研究共涉及41位被试,其中大多是患有肥胖症的黑人妇女(93%),她们还患有前驱糖尿病或正在通过饮食控制糖尿病症状。在试验中,21人采用TRE饮食12周:她们只在上午8点到下午6点间的10小时内进食,每天饮食总热量的80%在下午1点之前摄入;20人采用常规饮食模式:在上午8点到午夜12点间进食,55%的热量通过下午5点以后的晚餐和夜宵摄入。被试所吃的食物中,宏观和微观营养成分完全相同,且每位被试的饮食热量需求水平都是根据一个标准化等式来估计的。研究者告知被试保持与平常生活相同的运动量,并通过腕戴式设备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最终两组被试体重减轻量大致相同,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组被试在血糖稳态、腰围、血压、脂肪水平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当从食物中获取的热量相同时,研究所涉及的这种TRE并不会促进减肥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只针对特定的研究群体,且只研究特定TRE,对于不同人群,以及其它的TRE方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arsTECHNICA)



· 医学 ·
与药物相比,改变饮食习惯治疗肠易激可能更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治疗方案很少,而将改变饮食习惯与药物干预治疗进行比较的研究也很有限。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三种IBS治疗方案。

这三种治疗方案分别是:低FODMAP摄入量饮食(一种短链碳水化合物和糖含量低,且不易消化的饮食)与传统IBS饮食建议相结合的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脂肪的纤维优化饮食;以及治疗IBS症状的药物。研究人员发现,在4星期后,这两种饮食治疗方案对IBS症状的改善程度都超过了药物治疗。饮食改变的积极影响至少持续了6个月,包括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与IBS有关的心理症状。需要提醒的是,研究显示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所有三种干预措施都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员表示,鉴于饮食改变的有效性,这些干预措施应被视为治疗IBS的一线治疗方法,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偏好、依从性、成本效益以及对营养状况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治疗结果的可能预测因素,以便制定可能包括饮食改变和药物治疗在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The Lancet journals)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撰写:冬鸢、二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 | 环球科学要闻5月初登月,嫦娥六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采样返回;新方法可将A型血转化为O型 | 环球科学要闻"流感"恐掀下次疫情大流行,科学家忧:人们已忘记新冠教训改进足球战术的AI助理;吸香烟和电子烟的人,都出现了这种DNA变化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美国,禽流感病毒可能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传播 | 环球科学要闻澳洲一场生日派对突发意外,多名宾客因不明“有毒物质”病倒…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致26人住院,国内电商平台紧急下架;马斯克Neuralink让失明猴子重见光明 | 环球科学要闻无力承受110亿火星样本返回任务,NASA寻求帮助,马斯克:星舰能搞定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得州一名男子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系首例牛传人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用燃气灶做饭20分钟,就可能吸入1万亿个纳米颗粒 | 环球科学要闻自然资源部: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新方法在常压下就能产生钻石 | 环球科学要闻吓!美国大学惊爆152人集体患癌,居然是教学楼充满有毒物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公布,百强高校中90所为“双一流”;英国立法控烟,计划到2040年培养无烟一代 |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制造出大鼠和小鼠“杂交脑”;​首例!濒临死亡的女性接受心脏泵和猪肾移植的联合手术 | 环球科学要闻蟒蛇养殖或可成为更可持续的肉类来源 | 环球科学要闻《那是故乡》&《浴火重生》​记得快记得牢的人,大脑内的DNA会断得更多;快速射电暴:上帝掷出的爆裂骰子? | 环球科学要闻看图片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时间流速正在改变 | 环球科学要闻生牛奶首次测出禽流感病毒!WHO首席科学家发警告小鼠外生殖器变为2条腿,它现在有6条腿;南大团队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为全球首次! | 环球科学要闻个人感慨之107 解放思想王健林:“宗馥莉是我最心仪的儿媳,可惜犬子不争气 ”马斯克宣布正式开源大语言模型Grok;人体避免多个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的机制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我国30多个城市正在沉降,约影响2.7亿城市人口;中年时多用脑,能预防晚年痴呆 | 环球科学要闻420万澳人“一无所有”?最新调查显示,澳人贫富差异持续扩大!科学家警告!下一次大流行或由流感病毒引起!费郊男子潜入女邻居家安装摄像头; 调查显示: 认为从移民中能获益的美国人比例减少; MLK大道本周末机动车禁行英雄“照”過美人關真有其人英伟达好风凭借力扶摇直上八百刀!欧股创历史新高。特斯拉大多头认栽!全新升级!银河系中心黑洞新照片发布;气候变化或将影响全球计时 | 环球科学要闻死亡率高!生牛奶首次测出「浓度极高」的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发警告!要当心了!加州生物基公司新发论文:植物基微塑料7个月内可完全生物降解,已开发多种微藻基塑料产品长期摄入复炸油,或导致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增加,甚至能影响后代;美国报告首个奶牛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72岁男子创新冠持续感染时间最长纪录:持续患病613天,病毒突变超过50个位点 | 环球科学要闻咖啡中的这种物质能缓解肌肉衰退;首例猪肾移植手术在美国完成,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