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图片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时间流速正在改变 | 环球科学要闻

看图片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时间流速正在改变 | 环球科学要闻

科学
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行为学 ·
图像或能影响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时间知觉是人类意识的特征之一。曾有研究认为,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一个客观的“体内钟”(internal clock),但其他研究却发现,我们遇到的刺激物的性质对于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有着直接影响。最近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r)的一篇论文指出,图像给人的观感可以决定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研究团队对170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先让参与者用不同的时长观察各种图像,再问他们认为自己看了多久。团队将这些结果与一个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发现时间感知会受到图像性质的影响,如场景大小、图像内杂物数量(如一个塞满的食品储藏室或一个空仓库),以及场景有多难忘。

具体而言,大型场景和难忘的图像(通常对观察者来说更新颖、与其他图像差别更大的图像)似乎能让时间“膨胀”——也就是说,人们感知中自己看图像的时间超过了他们实际观看的时长,而场景杂乱的图像会让时间“收缩”。作者还表明,时间和难忘程度会互相影响,人们对观看更难忘图像的时长估算更准确,而感知中观看时间更长的图像也更令他们难忘。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结果或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视觉、记忆和时间感知之间的关系,同时挑战了普遍体内钟的概念。



· 天文学 ·
AI重现黑洞耀斑的3D模型


恢复的三维结构在 100 分钟观测时间内沿开普勒轨道的时间演变。这个不断演变的三维结构在 ALMA 望远镜观测到的三维结构上的投影被用作拟合数据的模型。(视频来源:Aviad Levis)

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这类事件可在X射线、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中观察到。不过,从观测数据中重建这些耀斑的三维结构一直存在挑战。在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agittarius A*)附近的高能爆发事件图,更清晰地呈现了黑洞周围的亮斑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与医学上使用的CT扫描类似,他们为其命名为“轨道偏振层析成像”。团队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在2017年4月11日的观测结果,研究了无线电波长的耀斑的三维外观。作者还使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新计算机技术,这个神经网络受到黑洞的预测物理性质和电磁辐射过程的约束。最后得到的图像显示,耀斑可能源于吸积盘上的两个亮斑,吸积盘几乎是正对地球。这些亮斑绕黑洞顺时针旋转,其旋转轨道半径为地日距离的一半(约7500万千米)。重建后的耀斑结构与之前的计算机模拟类似,验证了我们对黑洞周围极端环境的大致理解。



· 公共卫生 ·
黑猩猩被迫食用蝙蝠粪便,可能将致命病毒传播给人类


黑猩猩等野生动物食用蝙蝠粪便(图片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Fedurek et al, 2024)


许多致命病毒(如埃博拉病毒)起源于蝙蝠,并通过中间宿主感染人类。最近,发表于《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片森林里,人类活动迫使黑猩猩等野生动物食用蝙蝠粪便,而这可能导致它们作为中间宿主将蝙蝠的病毒传染给人类

研究者在乌干达布东戈森林保护区偶然发现,黑猩猩会从一棵空心树下挖出干燥的蝙蝠粪便并吃掉。于是研究者在这棵树附近放置了相机,并在2年内拍摄到黑猩猩92次吃蝙蝠粪便的行为、疣猴65次吃蝙蝠粪便的行为以及红小羚羊682次舔食蝙蝠粪便的行为。经分析,这些粪便富含上述野生动物必需的矿物质。而这些野生动物之前通常通过食用一种棕榈树Raphia farinifera的木髓来获取这些矿物质。但2006年到2012年,当地的烟草种植产业导致这种棕榈树近乎灭绝,此后,便开始有人观察到这些野生动物食用蝙蝠粪便。因此研究者认为,这些野生动物食用蝙蝠粪便是为了寻找矿物质替代来源。通过分析蝙蝠粪便中的RNA和DNA,研究者检测到了27种新型病毒,包括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研究者表示,黑猩猩等野生动物食用蝙蝠粪便的行为,可能导致其感染蝙蝠身上的病毒,从而增加其作为中间宿主将这些病毒传递给人类的风险。(Science news)



· 古气候 ·
科学家获取迄今最古老的连续冰芯样本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在近期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年会上,美国最古老冰层探索中心(COLDEX)的研究者表示,他们获取并分析了南极洲一处已有600万年历史的冰芯样本,其年龄足有此前获得的最古老冰芯样本的2倍

研究者可以直接研究冰芯中包裹的空气,从而复原地球历史上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表示,最古老的样本(600万~300万年前)中的气候相关线索可能已经在冰与基岩发生相互作用时遭到破坏,但冰芯中更年轻的部分提供了充分的记录。此前的研究显示,上新世地球的温度比现在高出数摄氏度,这可能与当时大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关。一些研究推测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25ppm。但此次结果显示,在300万~100万年前的冰芯样本中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不高于300ppm。另外,在120万年前曾发生过气候周期的剧烈转变,此前的研究认为这与二氧化碳水平的剧烈下降有关,但该冰芯显示,该时期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220~250ppm之间,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研究团队也提醒,目前得到的还只是初步结果,他们希望这一罕见的古老冰芯记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古气候转变的原因。(Science news)



· 物理学 ·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波)动态传播,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日冕中温度低、等离子体密度低、磁场强度低的区域被称为冕洞。研究团队发现,太阳耀斑爆发触发了大尺度的磁流体动力学波,波前以太阳耀斑为中心往四周扩散传播,磁流体动力学波途经过一个巨大的冕洞。研究团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冕洞充当了“凸透镜”的角色,磁流体动力学波从由四周扩散变为向焦点逐渐聚焦。据测量,该磁流体动力学波经过聚焦后,波动的振幅增加了3倍,所携带的能量流提升了7倍,这表明这种现象具备能量聚焦的效应。(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撰写:冬鸢、二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用燃气灶做饭20分钟,就可能吸入1万亿个纳米颗粒 | 环球科学要闻2025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北京大学排名跃至全球第14名,清华大学位列全球第20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制造出大鼠和小鼠“杂交脑”;​首例!濒临死亡的女性接受心脏泵和猪肾移植的联合手术 | 环球科学要闻全新升级!银河系中心黑洞新照片发布;气候变化或将影响全球计时 | 环球科学要闻长期摄入复炸油,或导致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增加,甚至能影响后代;美国报告首个奶牛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致26人住院,国内电商平台紧急下架;马斯克Neuralink让失明猴子重见光明 | 环球科学要闻​记得快记得牢的人,大脑内的DNA会断得更多;快速射电暴:上帝掷出的爆裂骰子? | 环球科学要闻小鼠外生殖器变为2条腿,它现在有6条腿;南大团队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为全球首次! | 环球科学要闻父亲的肠道微生物可能影响婴儿健康;你的社恐程度,也许与这个基因有关 | 环球科学要闻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得州一名男子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系首例牛传人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马斯克宣布正式开源大语言模型Grok;人体避免多个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的机制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数日内即可致死,神秘的海胆瘟疫正在全球蔓延;日本确认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中含有软毛青霉酸,可危害肾脏 | 环球科学要闻七绝—红豆二首我的岁月(二十三)蟒蛇养殖或可成为更可持续的肉类来源 | 环球科学要闻吃鱼被刺卡住,急诊开胸手术找鱼刺,没找着…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美国,禽流感病毒可能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传播 | 环球科学要闻佐治亚州一周发生4次地震,你感觉到了吗?自然资源部: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新方法在常压下就能产生钻石 | 环球科学要闻咖啡中的这种物质能缓解肌肉衰退;首例猪肾移植手术在美国完成,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 环球科学要闻被爆硕士学历造假,港大经管学院展开调查;科学家联名质疑AlphaFold 3的公开性,《自然》回应 |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我国30多个城市正在沉降,约影响2.7亿城市人口;中年时多用脑,能预防晚年痴呆 | 环球科学要闻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公布,百强高校中90所为“双一流”;英国立法控烟,计划到2040年培养无烟一代 | 环球科学要闻冰啤酒为什么更好喝,现在有了科学的解释 | 环球科学要闻旅行的尽头是日本(21)日本的曼陀山庄——山县有朋故居“椿山庄”改进足球战术的AI助理;吸香烟和电子烟的人,都出现了这种DNA变化 | 环球科学要闻90、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二十四章 郎心似铁(2)OpenAI 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宣布即将离职,将致力于“对自己非常有意义”的新项目 | 环球科学要闻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 环球科学要闻网上几乎找不到的语言,AI也能翻译 | 环球科学要闻无力承受110亿火星样本返回任务,NASA寻求帮助,马斯克:星舰能搞定 | 环球科学要闻72岁男子创新冠持续感染时间最长纪录:持续患病613天,病毒突变超过50个位点 | 环球科学要闻焦虑时炫的热量炸弹,可能会让你更焦虑;我国科学家发现“无摩擦的冰” | 环球科学要闻5月初登月,嫦娥六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采样返回;新方法可将A型血转化为O型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