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
深夜的咖啡店里,遇见一个很投机的女孩,开朗却又厚重,于是忍不住问了一下她的年纪,她自嘲地说,不小了,我02年的。
我心里一惊,才十几岁,为什么这么晚不回家,可是瞬间我突然放空了一下,再回来时我已经意识到,是啊,2002年,已经是二十年前了。
那一年,我们刚刚进入wto,全球化的浪潮如火如荼,而如今我们却面临着各种脱钩与熔断;
那一年,男足还可以在亚洲只有4个名额的情况下进入世界杯,而如今却在面对越南,缅甸叙利亚时如临大敌;
那一年的武汉,甚至还没有地铁,9年后的2011年,我们才有微信,看着报纸买杂志那时的我们脸上还都没有口罩。
……
二十年,似乎没什么可以坚持,曾经坚信不会变的誓言在时间的面前都难免散落一地。
回望武汉人的这二十年,该变的都变了,但也有人一直在坚持:06年,思思来到武汉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的她,实在难以适应武汉难以捉摸的天气,难以适应武汉人带着江湖气的方言。刚开始的几个月,思思总是会躲在被子里想家,一想就想到泪流满面。终于等到中秋,爸妈千里迢迢赶来看望思思,找到一家湘菜馆,让思思直接吃到了家。
大学四年,思思只要馋了,就会到店里点上几个菜,有时候带着朋友一起来,也会碰上几杯,身边的朋友也洗过牌,换过几波,只有口味一直没变,爱吃的菜永远吃不腻。毕业后思思还是留在了武汉,工作忙起来,特意去吃上一顿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但只要顺路,思思总会提议,不如去那一家吃?曾经陪着思思跨越半个武汉去吃饭的男朋友,早已经是婚纱照里的另一半。这二十年来,眼看着湘菜馆子一家一家红火起来,思思也不是没去尝试过。但不知道是时间的滤镜加成,还是回忆的滋味叠加,到最后思思永远会回到最开始的那家馆子,来上她的老三样。在那个还没有“网红”概念的时代,口味堂的口味鱼头仅靠口口相传,就成了武汉湘菜的一把旗帜。这二十年间,口味堂经历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但口味堂始终坚持着对食材的认真挑选、对出品的严格把控、对服务的细致到位,把武汉最挑剔的那一批人吃服,甚至一吃就是二十年。没有快速扩张,没有将店面开满商业体,到如今口味堂也仅有三家店。但每家店都无一例外的,能和附近的社区联结在一起,成为老街坊一般的餐厅:逢年过节,口味堂会组织员工给附近社区的居民送去米、面、坚果,大家也会回报口味堂以自己的一份心意。
二十年后,再回到口味堂武昌店,店内的装潢布置依然古朴雅致。点上一盘经典的口味鱼头,熟悉的剁椒味一端出来,就足以叫人垂涎。搭配上吸饱汤汁的菠菜面,一口鲜香热辣下肚,足以想上好几年。到了饭点,食客一桌桌的来,有商务宴请的,有约会聚餐的,而更多的是一桌老小,在此共聚天伦。吃服了爷爷辈的,如今也同样吃服了儿孙辈的,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口味堂的下一个二十年的传奇,还在继续上演……
恰逢国庆佳节,口味堂决定在这双喜之时,回馈一路相伴的食客:从02马年到22虎年,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特殊的纪念。因此,凡是属马、属虎的消费者,国庆到店⽤餐可以免费获赠指定菜品(凭身份证领取);
而国庆期间举国同欢,口味堂也想用传统的赋诗活动,联结食客与口味堂的情感。10.1-10.7活动期间,店中会设置案台并摆上笔墨纸砚,到店顾客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思,将对口味堂的祝福赋咏成诗,只要含有⼝/味/堂任意⼀字,就可以获取免费获赠指定菜品。
我也不知道下一个二十年,还有多少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坚持下来,但是口味堂的坚持宛如深夜昏沉海面上亮起的灯塔,让人温暖充满希望,不是么?这口吃的还这么好吃,可以一直吃下去,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延年-砂煲红豆龟
清新-口味小菜包
有余-醋香鲈鱼
伶俐-盘龙茄子
利落-千锅小美蛙
欣悦-脆笋肚尖
花样-砂煲花菜
来往-青豆爆鳝鱼
福气-随堂小炒肉
高升-姜葱砂煲鸡
浓烈-酱爆小花菇
相遇-香煎鹅肝藕夹
安康-养生鱼腐
知己-芦笋虾仁
安心-龙牌酱油炒饭
安帖-韭菜香千
启迪-千锅土豆片
满月-口味小餅
富贵-长沙臭豆腐
繁华-椒麻跑山鸡
(赠送的菜品,将采用抽签的形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