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10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
这两天来北京参加一个活动,昨晚和小伙伴们小聚一下,在快走到餐厅的时候被“交通管制”了一下。
等待了一分多钟之后,一个长长的车队从面前开过。考虑到时间和位置,应该大概也许可能,是偶遇了“隔壁村二大爷”的车队……
车队过去后,也没怎么想这个事,就去和小伙伴们汇合了。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突然聊起来了刚才的见闻。
突然大家伙开了一下脑洞,讨论起了一个问题:
就在我们吃饭这会,离我们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地方,大概率“布布”也在开会,如果一会儿他开完会饿了,跑到咱们在的这个餐厅。如果问他一个问题,应该问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如果我见布林肯,会想问他什么?
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大概是:
布林肯先生,未来中美关系能实现稳定发展么?会恢复到2018年贸易战之前的那种“亲近”么?
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布林肯回答不了,也解决不了。
因为中美之间的“分歧”,是“结构性”的,不是出于一时,也不是出于一事,更不是哪一个领导人的个人感情能够左右。
在中国人均GDP突破2w美元之前,这种一方面“合作”,一方面“冲突”的情况不会减少,反而是会增多的。
合作,是因为美国离不开中国,不管是在经济,政治,军事,国际秩序,金融稳定,气候变化,方方面面美国都需要中国配合(至少是不反对)。
合作也因为中国离不开美国,说句可能有些“不够自信”的话,如果今天美国突然消失,世界许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陷入真空。中国真的有能力能接的住么?可能还需要一到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有最后多的人才和经验积累。
(在之前的文章给你,你接不接得住?里面也谈过这个问题,大部分小伙伴还是比较清醒的)
而冲突,会发生在不发生直接“对撞”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美国会在全方面继续长期“遏制中国”。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今天中美就像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和“丰田”,你说有合作吧,肯定也有。但是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细分市场,哪个车型,一定都会爆发不停息的“竞争”。而竞争什么时候会告一段落呢?大概就是中国人均到达2w美元左右,这个时候美国就知道已经无法阻拦中国的发展了。可能那个时候的合作会逐步大于竞争。所以,布林肯能让中美关系能实现稳定发展,恢复到2018年贸易战之前的那种“亲近”么?答案大概是否定的。布林肯先生,请问你主导的美国外交政策,会让美国的“灯塔”继续“闪亮”么?会给全人类更好的未来么?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布林肯也回答不了,更解决不了。就在布林肯访华的同一时间,在美国大学爆发了应该是自越战之后史无前例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起始于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大学校园一直处于紧张氛围之中,抗议活动屡次发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最近随着越来越多以色列军方惨无人道的“纳粹化种族灭绝”(真是一个‘地狱梗’)被曝光,美国多所大学校园内一系列抗议活动声量越来越大。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士顿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均加入了抗议行列。但是,这些“反战”抗议统统被打上了“反犹”的标签。以后的发展就更魔幻了。有报道指出,多所学校在政商界压力下努力与“反犹主义”划清界限。
一些富豪宣布停止资助那些未能保证犹太学生安全的高校。
一些政客和媒体将抗议活动称为“暴民统治”,并有提及可能动用国民警卫队。
一些政客表示要与校园里的任何“反犹太主义”作斗争,并称抗议者“应该进监狱”。有一张截图显示“摩萨德刚刚威胁要通过面部识别锁定美国大学中参加抗议的学生,扬言让他们的学历变成废纸,就业受到限制……”美国舆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立场上出现了严重撕裂。抗议活动暴露出了美国社会对巴以冲突的关注和立场分歧,同时也凸显当中美国“宣称的”价值观诸如了言论自由与美国面临现实问题的两难。而这,只是当下美国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方面。美国的社会撕裂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阶段(仅次于南北战争)而随着美国大选临近,这种撕裂会进一步放大。所以,布林肯会让美国的“灯塔”继续“闪亮”么?会给全人类更好的未来么?答案大概是否定的。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劳务实,都爱祖国、爱家庭、爱生活,都对彼此抱有好感和兴趣。正是人民之间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 ——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时发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