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多数人都有这两种恐惧

大多数人都有这两种恐惧

健康

唯有走进恐惧,才能赋予生命更多力量,建立更多自尊


共创活好的环境

『niwo』


恐惧在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它可能是导致人际冲突、逃避亲密、自我糟蹋、谋略掌控、刚愎自用以及要求尽善尽美背后的原因。恐惧经常阻碍我们活在当下,也会削弱我们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当恐惧支配我们的心智时,我们便无法真实地去体验和享受人生。然而,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是那些没被认出来、没被感觉到、没被接受的恐惧,制造了我们生命的问题。


而当我们开始敞开心胸及信任,去探索自身的恐惧时,有四种恐惧的其中一种总会出现。

  • 压力与期待的恐惧

  • 被拒绝与被遗弃的恐惧

  • 没有空间、被误解或被忽略的恐惧

  • 在身体或精神上受虐待、或受侵犯的恐惧


我们已经习惯用尽各种方法来逃避恐惧,而不是和恐惧待在一起,感受着它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许多都是用大量补偿的方式来抵抗对恐惧的感受。我们把自己的周遭环境布置得安全,避免碰触死亡的议题,这样我们就不必去感受自己在面对未知时是多么的脆弱。


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并假装一切都很好。我们早已学会如何应付。我们自我催眠维持防御状态,而不去承认内在掩藏了多少恐惧。只要我们还在这种催眠状态下,就会骗自己相信:否认恐惧的存在,会比让恐惧浮出水面,来得不那么痛苦。


一般来说,我们并没有以爱和悲悯之心去对待自身的恐惧。相反地,我们对待自身恐惧的方式有:



  • 假装它并不存在。

  • 用补偿方式将它阻挡在外。

  • 一感到恐惧就抽身。

  • 批判恐惧的出现,视之为脆弱、愚蠢,或不恰当的表现。

  • 无意识地退缩,并试图找人来照顾我们恐慌的内在小孩

  • 每当恐惧出现时,就把它推开。

  • 变成一个受害者,遇到恐惧就去责怪别人、怨天尤人。




当我们的恐惧被上述途径所遮掩时,我们就创造了一道内在的裂缝。我们内在的一部分,也就是受惊吓的内在小孩,已经藏匿起来了。而我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感受恐惧,也不知道允许恐惧出现会有什么价值。


那些未被认出、没有处理的恐惧,将我们带入深深的孤立中,而我们通常没有察觉。


曾有一位参加我们工作坊的男子,他对自己的害怕没有感觉,他承认自己在个性上不敢有大胆的行径,但在和别人的关系中,他看不出自己的恐惧何在。


我们让学员彼此分享自己的恐惧,结果他是非常制式化、流水账般地描述着他的日常生活。他没有什么亲密生活的经验,所以无法体会和别人亲密分享是什么感觉。他会来参加工作坊是因为婚姻出现危机,但他也搞不清楚究竟出了什么状况。


像这样的案例并非罕见,我们和自己受惊吓的内在小孩分离了,而这个内在小孩其实仍留在隐蔽的内心深处,因为出来太不安全了,我们也因此常常和自己的整个情感世界失去连接。工作坊持续地进行,缓慢而谨慎地,他越来越能接触到内在的伤痛,内在那个被温柔所拒绝,在无人可分享情感的环境下长大的内在小男孩。


有时候,做过许多治疗和静心的人仍会发现,他们内在其实藏着更深和更隐秘的恐惧。多人会发现,直到我们和所爱的人分离时,才会开始与自己内在的深沉恐惧有所连接。


亲密关系,

或许是我们必须最频繁地面对自己受惊吓内在小孩的舞台,

所以,我们总是逃之夭夭。


然而,如果我们总是活在自我保护的茧里,从未启动自己的能量,从不进入陌生和未知的领域去冒险,我们就永远不能面对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巨大恐惧。如此一来,便会陷入厌烦、挫折和沮丧中,因此我们必须去觉察和承诺,愿意从否认中走出来,并直面恐惧的源头,好去认识自己内在受惊吓的小孩。


与我们内在恐惧(恐慌的内在小孩)连接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当恐惧在身体显现时,开始去感受它。学着去感受伴随恐惧而来的身体感觉,例如不自觉地摇晃和发抖、掌心冒汗、心跳快速、呼吸急促,感觉没有支持的力量,或有一种下坠的感觉等。


恐惧在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状况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人总会有一两个这些症状。当我们开始更加详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时,能够帮助我们认知到,当恐惧的显现时自己的状态,以及引发恐惧的原因。


恐惧有很多种类,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恐惧。其中一种是害怕无法生存,另一种是害怕得不到爱。


深层的生存需求和认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造成信任感的丧失。当我们对爱、保护、接纳、肯定和赞同、鼓舞和方向指导等的需求,或对温柔和无条件的爱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时,身为一个成年人,仍会带着基本需求没被满足的原始恐惧。童年时期发生对纯真和信赖的打击,将造成我们对生存的基本恐惧。


此外,远超过所有心理因素所带来的恐慌,事实上最简单又最足以引起我们恐慌的是知道自己终将一死。我们总是一直要面对没有保障、永不确定和终究难逃一死的命运,一切情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外。再大的保险或保护,都无法免除这样的恐惧,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对这点都心知肚明。


然而,要允许且接受自己的恐惧出现,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觉知。


从理智上,我们也许难以理解为什么恐惧在那里,希望它快快离开;我们也许害怕去感受恐惧、与人分享恐惧;我们也许会批判它,而且责备自己有这些感觉......


但允许恐惧的存在是很有价值的。唯有走进恐惧,才能赋予自己更多力量,建立更多自尊。


*本文节选自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漓江出版社


作者介绍

克里希那南达 (Krishnananda) 是一位美国人。拥有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位,曾是一名精神病学家,后来在加州大学受训成为专业心理治疗师。


阿曼娜(Amana)丹麦人,有着心理咨询及身体治疗的专业背景,将深度共情、敏感、直觉感知和冥想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他们从事心理治疗和生命成长40余年,是内在小孩领域内的先驱人物。著作包含《走出恐惧》、《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真爱的旅程》等,并有多种译本。

如果想要更深刻的看见和感受,不要错过作者夫妇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工作坊。


作为领域内的先驱人物,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老师在世界各地带领工作坊及训练课程,他们从2023年起在中国与niwo成长学院共同打造“走出恐惧系列工作坊“,帮助大家一起探寻和疗愈负面感受的源头。

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一步一步地,用非常细腻的描述方法,为我们揭开内在小孩的面纱,从恐惧、羞愧、惊吓,到被遗弃和被剥夺等让我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开始说起,为我们每个人的恐惧找到了对号入座的情境。


在三天的工作坊里,您将收获:

  • 深度沉浸的没有批判或压力的环境

  • 透过了解与接受来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 挖掘出恐惧最深的根源起因

  • 建立承诺与专注的能量

  • 聆听与信任身体

  • 重新唤醒我们的身体能量和内在智慧

  • 最深的伤痛可以转化为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 此工作坊是中英双语环境,安排身心灵领域内专业翻译老师全程陪伴,确保师生沟通&理解无障碍。

 

报名细则



【课程时间】

2024年6月7-9日


【地点】

北京周边 (具体地点报名后专人服务通知)


【滚动报名中】

👇👇👇

详情联系

微信/电话:15120053091



niwo,共创活好的环境

www.niwolife.com

为防止走失

请点亮在看

星标我们

别吝啬转发

留言最欢迎

⬇️⬇️⬇️

阅读原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的胸比大多数人小”因没穿胸罩就被赶下飞机 达美航空向女乘客道歉一个简单的选基方法,轻松跑赢大多数人拖延、没干劲、易放弃,都因为孩子动机不足?美商界知名作家:大多数人都想错了起底“5000万黄金跑路”事件:顶着中国黄金门头,大多数是加盟店?爱吃海鲜的请注意!最新研究这两种海鲜"永久污染物"PFAS最高4个中国人就有1个高血压!研究发现,多吃这两种水果,大幅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夏日将至,这两种水果可抵抗紫外线所引发的皮肤老化!南大医学院最新研究:葡萄、蓝莓中的天然成分白藜芦醇对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1/5的中国人都有这个疾病?颈动脉斑块如何管理?警惕!新毒王FLiRT成美国主导毒株!新变种恐引夏季疫情!研究:这两种健康脂肪失衡或导致早死大多数多伦多人认为这座城市不适合退休养老,却适合养孩子全球一半的人都有这个病!被忽视的它到底有多重要?练字--继续写证道歌爱吃海鲜的请注意!最新研究这两种海鲜"永久污染物"PFAS最高。两周发一次工资还不行?美国大多数人希望每个星期都能拿钱大多数脂肪肝不用治,这7条建议“防御力”拉满了年轻人职场打拼与友谊俄媒曝乌克兰逃兵“呈指数增加”:大多数人已经对战争丧失了信心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和这类人做伴侣——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09 * 晚报 * 美国国会表决通过4600亿美元短期拨款协议 联邦政府免于部分停摆。“霉霉”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敢想!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澳币汇率炸了,连飙3日! 澳洲最真实一幕曝光:街头到处是百万富翁!大多数人1000存款都没有劝你认认这两种花,看见记得躲着走……大多数人都在积极“积累”,但更重要的是积累“积极”知乎热议:为什么大多数程序员都不做个人独立开发?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冰岛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雕塑公园两周发一次工资还不行?在美国 大多数人希望每个星期都能拿钱大多数人预判房价都错了狗引儿【长篇】(三十四)这种营养素吃够量,肝脏会更舒服!但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吃够美国房价和利率那么高!能买得起房的只剩下这两种人……这是美国6个最安全的居住地,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荐】人工智能时代,AI已经替代了大多数工作,孩子未来怎么办?大多数人不是真想改变,也不想承受痛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