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著名奥运冠军,被曝生了3个“弱鸡娃”,却意外缓解无数人的焦虑
大家还记得9年前,《爸爸去哪儿2》里的杨阳洋吗?
他是奥运体操冠军杨威的儿子,
转眼间,已经长成了15岁的大小伙子了。
最近,杨威在网上“诉苦”——
说自己跟媳妇,好歹也是体操界响当当的人物,
杨云是前中国体操女队队长
拿过奥运铜牌
所以夫妇二人,一直对三个娃寄予厚望,指着有一天哪个孩子能传承衣钵。
为此,两位奥运健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亲自带着,在家里搞私训。
练核心、练弹跳、练肩背...
没想到,三个娃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都离体操越来越远了!
大娃杨阳洋苦练体操两年,成功喜欢上了高尔夫...
双胞胎妹妹里,老二练到磕掉了牙、遍体鳞伤。
老三更绝,练到现在依然常犯支气管炎+肺炎,是住院专业户。
看着细胳膊细腿的三个孩子,杨威彻底绝望。
他忍不住发出疑问:
“如果说备战奥运是家庭KPI,难道只能指着老两口去再创辉煌了?”
网友们都不厚道地笑了:
咱就是说,这个衣钵,非继承不可吗?!
其实,杨威夫妇早就接受了现实。
在视频里他也说了,
三个孩子从小就挺体弱多病的,做训练也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强身健体。
做父母的,其实就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
大多数网友在评论区,也表示这个情况其实蛮常见的——
生活中,学霸父母生出学渣孩子,比比皆是啊。
高学历的父母,依然搞不定孩子的数学成绩;
北大“神童”教授,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忍不住吐槽“天道好轮回”;
有超高语言天赋的爸爸,在为母语考试都不过关的儿子发愁。
真应了那句话,桃李满天下,家里结苦瓜!
父母在某方面很强,而孩子不仅无法超越,甚至在这方面是弱项,
其实符合统计学中“均值回归”的概念。
就拿智商来说,家族是有平均值的,
保不准因为你是家族高点,孩子会拉回平均线。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天赋才干,不一定能传给孩子。
之前,有博主对1028个人做过一个调查,
想看看大家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能超越父母。
其中有50%的人认为,彻底没超越。
大家对这个“超越”的衡量,大多数是从学历、经济能力上来考虑的。
而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确实是吃到了学历的红利——
通过考学走出小镇,然后到大城市扎根,实现了阶层跨越。
所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超越了父母。
自然而然,因为自己有所成就,我们对下一代也会抱有很大的期待。
电视剧《小舍得》
可现实是,我们的小孩,未必能在学习、学术方面超越我们这一代。
把时间线拉长,根据祖祖辈辈的平均值来看,其实也在合理范围内。
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学习就是跟未来就业情况直接挂钩的,
所以,很多父母焦虑的点也在这,
担心以后孩子职位、社会地位等,都不如自己目前的情况。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咱们可能对于天赋的衡量标准也过于单一了。
孩子在学习上“均值回归”了,在别的方面,可能是家族有史以来的TOP点啊。
就像杨威的孩子们,身体素质上是弱了些,
但在其他方面继续探索,没准也能开发出意想不到的优势。
杨阳洋现在对打高尔夫球抱着一腔热忱,
无论严寒酷暑,每天都坚持练习3个小时以上。
妈妈杨云也说了,他就是奔着职业选手去的,目前也在接受体能训练。
等于说,除了学业,杨阳洋把自己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高尔夫的练习里。
现在,他的球龄也已经6年了,时不时会参加青少年高尔夫球赛。
虽然暂时还没能拿到理想的名次,但一直在进步。
练球过程中,他也培养了自己的专注和坚持。
说起来,杨威对三个孩子的教育,还是蛮因材施教的。
双胞胎女儿经常跑医院,隔三差五就要跟学校请病假,
等差不多养好身体了,两个纤瘦的孩子又要早起去上学。
不一会儿,又是轮流生病。
杨威夫妇就做了个大胆的尝试,请私教在家里给孩子安排学习。
他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自家孩子,
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高效。
时间可控,下午还能悠哉悠哉地安排一节体育课。
孩子文化课没落下,身体精力也跟得上了。
杨威说:
“不用被家长群里划不完的消息轰炸,不用做手工,不用去外面感染病毒。
一对二的小班课堂,简直不要太爽!”
其实在家上学这种模式,之前也不乏先例。
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他从小就对念书比较排斥,
郑渊洁干脆让儿子退学,自编教材,在家自己教授。
他给孩子买了电脑,让儿子在网上学习、结交朋友;
同时也带他游历四方,学习摄影,在实地中体验传统文化。
后来,郑渊洁的儿子也凭借自己的技术,进入一家报社的网络技术部工作。
像这样特殊的教学方式,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维多利亚背心
收副乳、藏赘肉
巨巨巨显瘦
限量买一送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