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巴伦读书会

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巴伦读书会

公众号新闻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投资需要利用共识。

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在过去很好回答:财富是土地、房产以及珠宝等贵重物品,加上金银等金属货币。

那今天,财富又是什么呢?到了近代,金融业发展起来之后,财富的概念就被扩展了。一个经济单位,包括一个人的盈利能力也成了财富。比如,一个企业一年能创造 100 万元的利润,即便这家企业所拥有的房产和生产设备并不多,这家企业可能也价值上千万元;一个球员如果今后能够给俱乐部带来几千万元的收益,他本身的身价就已经有几百万元了。

再往后,人们甚至把未来的可能性也看成一种资产。比如一家企业一直没有赢利,但是有人相信它将来会赢利,于是它也会变得有价值,而且能够上市,其股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出售一些股权获利。可能有人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事实上一些这样的企业后来真的赢利了,变得很有价值,但更多的是在赢利的未来没能到来之前,自己就已变成了历史。

其实,比未来赢利更虚的赚钱机会是所谓的共识。

什么是共识呢?比如大家都觉得郁金香球茎未来会涨价,有人就可能花很多钱来买,并希望将来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兜售郁金香球茎,而大家只把它当作庭院里种植的花,那个人也卖不了多少钱,因为它的价值基本上等于它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观赏价值。

但是,如果有一群人认定郁金香球茎是个好东西,它就会被加上一些溢价卖出。如果很多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即郁金香球茎不管有用无用,将来价格一定会大涨,它就成了投资品,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财富。当然,有人觉得这只是大航海时期的郁金香泡沫,以后就没有再出现了。

郁金香球茎是没有人炒作了,但大蒜、普洱茶、冬虫夏草,甚至大闸蟹的提货单、月球上的土地、遥远恒星内核的钻石,都被炒作过。这些看似无用,却能够长期被炒作的对象背后,都有 一样东西,就是“共识”。

“共识”这两个字是大大值钱的,甚至超过对一个企业未来的预期,更远远超过房地产、现金和珠宝。有了共识,稻草的价格会远远超过今天,今天很多人不就是这样把各种空气币炒得比金条还值钱了吗?这些东西的价格能够涨上去,离不开共识。

比如,今天很多古董收藏品和字画的价格,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它自身的艺术价值、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大部分则来自共识。即便是传统一点的投资人所投资的企业,一部分价值来自其赢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来自共识。因此,共识是今天一笔巨大的财富。

非常理性的金融学家、投资人伯顿·G. 马尔基尔在他的《漫步华尔街》一书中也强调,如果只利用企业的价值进行投资,你会失去很多挣钱的机会,因为投资狂徒们的共识是推高资产价值的巨大动力。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你需要利用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仰对财富的影响更为深远稳定

和共识类似的是信仰,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其坚定和狂热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宗教信仰。比如东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全范围的财富提升主要靠的不是企业的利 润,也不是股票或者债券的收益,而是房地产的增值。在房地产中,地价其实占了重头戏,建造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现象越是在中心城市特别是其中的好社区,越是明显。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大卫·李嘉图地租定律,我在“硅谷来信·第三季”中详细介绍了其成因和结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土地原本就在那里,它的价值其实是没有变化的,今天之所以能够以上千倍的价格出售,靠的是对房地产的信仰。

具体来讲就是很多人坚信房价永远会上涨,中心城市好地段的土地永远是稀缺资源,人口是不断增长的,需要住房的人会越来越多。房地产信仰是东亚社会特有的现象,这可能和那里几千年来农耕的传统有关,拥有一块土地或者房产是各阶层人的梦想,只不过不同富裕程度的人对房产质量的要求不同罢了。

清代的皇子、贝勒和官宦显贵,有了钱会修园子,普通商贾会把租赁的房屋买下来,这就是房地产信仰。普通民众其实大多无法拥有片瓦,但是当工业革命开始,财富剧增之后,很多人会把祖先上百代人的梦想都实现了。

在日本房地产信仰最坚定的时代,东京御所,也就是现在的皇宫,本身的土地加上外面属于它的空地,一共1.5 平方千米,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加州地价的 1/3。要知道美国加州的面积是 42 万平方千米,超过全日本的国土面积,而且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州,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超过英国和印度)。同时,加州拥有硅谷和好莱坞,是世界上亿万富豪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加州也一直以高房价著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州的地价,也抵不过东京 4.5 平方千米的地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已经不是李嘉图地租定律能够解释的了,甚至它都不需要很多人的共识,只靠一部分非常坚定的房地产信仰者的支持即可。这种情况也曾经发生在韩国、中国香港,甚至是中国内地一些城市。

信仰和共识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产生共识的人只是乌合之众,他们聚得快,散得也快。这也是为什么郁金香泡沫会在瞬间破灭,很多空气币会在一夜之间清零。

信仰则不同,信仰者是坚定的,他们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当信仰出现危机时,信仰者就会站出来,甚至会以一种殉道者的方式来维系信仰。因此,这些人就成为支撑信仰的中坚力量,让对于某种财富的信仰得以延续。

今天,比特币的价格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高位,就是有一批坚定的去中心化、非政府货币的信仰者。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认定任何政府都是“邪恶的”, 它们会通过滥发货币控制世界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办法停止不断增发货币的行为。他们认为不受政府控制、由算法控制的货币发行不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种信仰,他们和试图通过炒数字货币暴富的人不同,后者看到无利可图时,逃命的速度比进场的速度还要快,但是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

和这些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类似的,是一些自诩不讲政治、只讲商业和技术的全球化信仰者。他们认为技术和商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国家的主权也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定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就有资格通过技术和产品来主导世界的发展,哪个政府如果试图维护国家的主权,就是破坏全球化。

这些人不仅通过投资支持创业以将他们的信仰付诸实践,而且通过写书和办讲座宣传他们的思想,最后总要让读者和听众感受到——在未来,国家将不再重要。在这些人中,埃隆·马斯克和乔布斯的继承人蒂姆·库克,以及“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是代表人物。

我们至今无法评估这种信仰是不是真知灼见,抑或有问题,但是这种信仰的的确确被反映到了资本的估值中。换句话说,在很多人的财富中,这种信仰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信仰和时代有关,过去的信仰带不来今天的财富,今天的信仰也未必会让财富在明天保值。

世界上不光有正数,还有负数

综上所述,今天什么算是财富是一件很难讲清楚的事情。比如 2022 年,马斯克的财富大约是 2500 亿美元;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财富大约是 1700 亿美元;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的伯纳德·阿尔诺及家族的财富大约是 2000 亿美元, 这里面有多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又有多少是靠未来的预期、对新能源经济的共识,以及全球化信仰的支撑,就很难说了。

因此,很多媒体关于他们几个人谁是世界首富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如同对比一块豆腐和一个面包哪个营养价值更大一样无聊。事实上,马斯克名下的不动产和现金资产相比 2500 亿美元,近乎是零,考虑到其债务,可能还是负数。但是大家对于绿色经济的共识,对于人工智能的预期,以及对于人类走出地球的信仰,让他成为按某种计算方法算出的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他试图全部兑现这 2500 亿美元的资产,那他能够拿到手的可能只会剩下 1/10。

其实大家审视一下自己所谓的财富,在本质上和马斯克没什么差别,只是数量不同而已。今天对大部分人来讲,财富都不是现金或者现金的等价物,比如可以随时兑换现金的高评级短期债券。

对中国人来讲,绝大部分财富是房产的净值,也就是市场价扣除尚未偿还的房贷。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房子 当年是 1000 万元购买的,今天就有 1000 万元的身价,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如果这套房子还欠了 600 万元的贷款,它的净资产价值就只有 400 万元。如果打算花 20 年的时间把房贷还清,贷款的年利率是 5%,那么实际上最终要还 950 万元。

换句话说,这套房子虽然马上卖掉可能可以换成 400 万元的现金资产,但是 如果持有 20 年还完,还要背上 350 万元的利息负担。等到房贷还清的时候,你支付了 950 万元加上之前的首付 400 万元,一共 是 1350 万元,获得了一套 1000 万元的房子。

当然有人会说,你说得不对,20 年后这套房子可能价值是 2000 万元,我还完 950 万元的房贷,还有高达 1000 万元的利润。这话说得没错,但这 1000 万元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房地产信仰的财产。如果你相信信仰值钱,并且至少有一个人和你一样有这个信仰,你确实可以认为你有这些财产,因为你可以把房子卖给他。但是如果全民的房地产信仰都不存在了,这 1000 万元的资产就消失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日本的房子,今天所剩的价值都不如当初房主们购买时的价格,这还不算几十年来支付的维修费和贷款利息。世界上大部分人是算不清账的,他们只知道世界上有正数, 而不知道有负数;他们只看得见利润,而选择忽略成本和负担。1350万元的付出和 1000 万元的收益,大家一般会忽略前者而只强调后者的存在。当然,你住了 20 年房子,享受了 20 年质量更高的生活,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我之前多次讲过,第一套房子不要太考虑升值的因素,自己住得舒服最重要,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真把钱投到房地产上,就要考虑它的价值中包括多少房地产信仰的因素了。

当一些共识消失的时候,原来账面上的很多财富自然也就不会有了;当一个信仰消失的时候,情况也是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让大家逃无可逃;后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你有足够的时间退出。当然,贪婪是人的本性,很多人没有退出的机会,总想赢利,其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什么是财富,或者说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对个人而言,财富是两个维度变量的乘积: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每个人的能力和能够调动资源的数量。关于时间,我们后面还会谈到,这里我们简单谈谈个人的能力和能够调动的资源。

当你拥有 100 万元现金或者等值财富的时候,你可以调动世界上的一些资源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租一个店面,雇几个人开一家餐馆。如果你有相应的能力,现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来,这 样一个小餐馆在扣除各种费用后,一年可能有 20 万元的盈利。假设餐饮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 10%,你能获得 20%,说明这 100 万元投入进去,你就获得了 200 万元的估值。这就是你的财富。

但是如果你有1个亿,你的能力又跟得上,你可以开一家大型连锁店,你拥有的财富也会相应增加。当然,如果你的能力跟不上,这 1 个亿最终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有人说这些钱打水漂 了,其实财富和物质一样是不灭的,这 1 个亿会养活很多人,很多人因此有了工作,其中有的人成长起来,可能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财富还是属于有形的,能够量化的。对大部分人来讲,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比如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让财富保值的能力,这些很难直接被量化,但是它们很重要。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拥有海量财富的人,但如果那些财富只是土地或者黄金白银,它们的存在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而萎缩。只有具有了驾驭那些财富的能力,财富才会变得有意义。

《脉络:小我与大势》

作者:吴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文|吴军

编辑|喻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个人感慨之116 二次文革深扒:VC 投资人的底层逻辑大S为啥突然猛轰汪小菲?这才是他们离婚大战的底层逻辑…个人财富的底层逻辑,​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从贫转富,又从富转贫【深度窥探】美国贸易产业政策底层逻辑及中美贸易战【广发资产研究】重温红利指数创新高的底层逻辑巴伦读者调查:对美国经济信心仍远低于三年前高点再回首 (十六)ETF基金的成功正在吞噬自己?|巴伦读书会对话舒泰峰:财富有道,善战者得之|巴伦读书会招募搞钱的底层逻辑,看懂少走10年弯路周鸿祎做网红的底层逻辑黄奇帆如何盘活烂尾楼|巴伦读书会红豆曲生意的底层逻辑,变了!美本系列丨上岸Top10底层逻辑,美本长线规划到底怎么做?律师案源的底层逻辑,变了……来自十七位投资大师的八条投资原则|巴伦读书会当我搞懂辅导作业的底层逻辑,陪写作业再也不生气了19、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六章 骑虎难下(1)几何证明中的一套底层逻辑AI底层逻辑(1):离超级人工智能到来还有多远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就是他的命运!《漠上草原》&《余生陪你慢慢变老》名校录取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中国家庭却还没跟上吴军:赚钱靠共识重塑消费场景 | 沉浸式光影空间构建卓越体验的底层逻辑美团 10 年后依然老大的底层逻辑这个残酷的世界,只有这两条真正底层逻辑仅限专业人士:聊聊新能源类乡村项目的底层风控逻辑EMBA管理智库丨迈向共同富裕:企业社会责任的底层逻辑与创新方向AI底层逻辑(2):人工智能会变得像人一样吗?高考出分第2天,700分“迈巴赫少爷”家庭背景曝光:这才是高考的底层逻辑港股红利集体暴涨,一文解读两大底层逻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