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艾丽丝·门罗逝世:从家庭主妇到诺奖得主,一个女性的逃离

艾丽丝·门罗逝世:从家庭主妇到诺奖得主,一个女性的逃离

公众号新闻


外媒报道,爱丽丝·门罗于当地时间5月13日晚在疗养院中去世,享年92岁。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爱丽丝·门罗人生中的“主要角色”却是一位家庭主妇。


她的作品,大部分写于守护孩子午睡的片刻,或者等待糕点从烤箱出炉的间歇中。


尽管如此,她一生中仍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


还拿下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成为历史上第13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


当时,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


爱丽丝·门的作品中,最出名的还要数《逃离》。


18岁时,你有没有想过逃离沉闷的家庭,要么去闯一番天地,要么去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逃离》,就是从这样一次18岁的选择开始的。


女孩卡拉喜欢和动物打交道,小时候,家里养了牛、羊、马、狐狸等各种动物,是他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她熟悉动物,也依赖动物,梦想就是能够住在乡下,和动物生活在一起。


18岁时,她爱上了一个出色的驯马师克拉克,在看到克拉克往墙上挂马鞍的样子的一瞬间,就爱上他、决定与他私奔。


为了获得独立和完整的自我,我们逃离沉闷的家庭、僵化的感情,逃离熟悉的人群、令人窒息的生活……


可是,逃离之后是自由的天空,还是新的枷锁?


爱丽丝·门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和克拉克私奔后,两人一起定居在一处乡村,以经营骑马场为生。


隔壁住着一家高知中产夫妻,妻子是大学老师,丈夫是诗人。


诗人常年卧床不起,卡拉也曾经到他家里照顾诗人,赚一点钱。


虽然诗人连话都不能说了,但却依然对年轻的卡拉充满欲望,他一次次试图抚摸卡拉,在这个年轻的身体上找到一点生机。


卡拉自然拒绝了,但这件事却成了她和克拉克日渐沉闷的生活里,一点新鲜的刺激。


在与丈夫亲热时,她提到了这事,当她发现这能让丈夫更加兴奋时,她甚至不断添油加醋,把事情描绘得更加复杂起来。


孤寂的生活里,有点刺激总比空无一物要好。


现在诗人已经死了,这事也只是变成夫妻俩互相挑逗的一点趣味。



小镇上连日大雨,骑马场没有任何生意,还有很多匹马要养,卡拉和克拉克手里已经没钱可花了。


为了应对生活的艰难,克拉克竟然想了一个主意:让卡拉向诗人的遗孀西尔维娅要钱,补偿她在照顾诗人时被性骚扰的伤害。


卡拉按照丈夫的计划去见了西尔维娅,但是没想到,卡拉的确拿到了钱,不是用来贴补家用,而是给自己远走高飞的路费。



西尔维娅是一位大学老师,为着不知细节的原因,和诗人结婚。


小说虽然没有描述他们相处的细节,但在诗人去世后,西尔维娅马上雇人搬走了丈夫治病的所有器材,清空了丈夫所有的遗物,甚至把丈夫没穿过的衣服和未拆封的礼物也扔到了远处的垃圾站,她要让这个家里仿佛从未有过丈夫的影子。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西尔维亚对丈夫毫无留恋,甚至已经受够了和他共处一室。


她提到,自己从来没有读懂过丈夫的诗,凡是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题材,丈夫总是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两个人或许从来没有理解过对方,欣赏过对方,一场婚姻,把两个精神不契合的人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只有寂寞。



西尔维娅更愿意与年轻的女孩待在一起,无论是自己课上的学生,还是来家中帮忙的卡拉,都让她想到年轻时的自己。


在卡拉向自己哭诉丈夫的坏脾气、诗人的性骚扰时,西尔维娅这位更年长成熟、更懂得不幸婚姻有多可怕的女人竟然建议她——再度逃离,去外面寻找自己的生活。


她给了卡拉衣服、路费,联系好了可以收留卡拉的朋友,她想得细致周到——朋友有空旷的大房子,安顿好之后,卡拉就可以凭着骑马场的工作经验去周围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这听起来让卡拉神往,她立刻遵照西尔维娅的安排,坐上了开往城市的大巴。



卡拉决意去寻找“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包括克拉克”。


当初,从父母的家逃离到克拉克这儿时,她也使用过类似的理由,她对妈妈与继父说:“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


但在克拉克这里,“更为真实的生活”,并未找到。相反,她的细腻情感被克拉克慢慢摧毁。



克拉克脾气暴躁,小说中写道,克拉克“即使上一分钟与人很友好,下一分钟说翻脸就翻脸”。


他去买装修屋顶的材料,因为价钱和建材商店吵架;


去药店买药,因为排队问题和药店经理吵架;


去咖啡店买早餐,因为没有折扣而和店员大吵一架,甚至在经营驯马场期间,还不断和自己的顾客吵架,导致原本萧条的生意更加无人问津。


卡拉抱怨他的脾气太火爆了,他却骄傲地说:“脾气不火爆还算得上是男子汉吗?”


现在,卡拉就要离开这个总是把情绪发泄在自己身上的男人了,坐在大巴车上,她思考着过去和未来,忽然陷入了迷茫。



她不能在克拉克这里找到“真实的生活”,在别处就可以找到吗?


汽车路过山野,她想到和丈夫生活的那一片田地,想到和丈夫一起养的小马,甚至想到最开始和丈夫一起私奔时的喜悦。


她突然无法想象以后如何去照料陌生的马匹,和陌生的人说话,如何生活在没有丈夫的人群之中。


“她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间。


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


越想越后悔,到了第三个站口,她不顾一切地下了车,接着给克拉克打电话,求克拉克来接她。


卡拉的第二次逃离,就这样结束了。



重新回到家后,克拉克的态度有所好转,他们经营的生意也逐渐走出低谷,两个人的生活配合得越来越好,日子渐渐走向平稳,但是卡拉的内心却涌动着一种奇怪的感觉:


“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她选择留在克拉克身边,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害怕克拉克的威胁,而是害怕孤独。


这份孤独,让哪怕是脾气暴躁的克拉克的陪伴,也显得难能可贵。



卡拉一直想要寻找的“有真实感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存在感”。


在父母那里没有存在感,她孤独无依,于是投向克拉克的怀抱;


与克拉克的生活,她依然不是主角,细腻的情感不被关注,孤寂依然是她情感的色调。


逃离,将面对更大的未知、更可怕的孤独,于是只好回归。


正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是的,我们愈是逃避孤独,孤独愈是紧随身后。

点击下方您感兴趣的蓝色文字:


她的新恋情曝光了?!


李书福迎来人生中的又一个IPO


卡戴珊这样束腰还能讲话吗?一年一度的Met Gala如期而至


小米新晋两位高管!附雷军献给青春的演讲稿


说点击下方 “在看”

能让运气变得更好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诺奖得主,为何要为天价“听花酒”背书?月薪3万的家庭主妇刷屏:40岁,没上过班,不干活不带娃,颜值逆天,去过50多个国家...今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凭什么是他?金马终身成就奖得主,摄影家张照堂去世,享年81岁诺奖得主Haroche:量子计算机不是“曼哈顿计划” | 专访从小镇医生到诺奖得主,他用50万只羊脑发现这类重要激素五年后的开篇英语世界的契诃夫爱丽丝·门罗 | 经济学人文化诺奖传奇丹尼尔 • 卡尼曼逝世:他永远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艾丽丝·门罗逝世:“我没有一天停止写作,就像每天坚持散步”移民涌入影响本土就业?诺奖得主:他们是美国经济秘密力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逝世,享年92岁中国仅存8年的大学,却培养出两位诺奖得主,它到底牛在哪?对话诺奖得主佩博:为什么要尝试一些疯狂的事情?诺奖得主Doudna最新演讲:基因编辑治疗价格太高,体内编辑是未来重要方向月薪3万的北京家庭主妇刷屏:40岁,没上过班,不干活不带娃,颜值逆天,去过50多个国家……Seagen、BMS和默沙东狙击的新兴赛道,诺奖得主入局普利策奖得主埃尔南·迪亚斯:金融事务对女性的排除旷日持久且有意为之 | 专访享年 92 岁!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巨匠艾丽丝·门罗逝世艾丽丝·门罗去世:从家庭主妇到诺奖得主,她写出了女性的困境和反抗研究免疫的诺奖得主:免疫系统的勇士,如何排除异己?月薪3万的北京家庭主妇刷屏:40岁,没上过班,不干活不带娃什么是好的教育?九位诺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诺奖得主卡尼曼去世:被忽略了的“噪声”,危害极大46岁合肥家庭主妇改学画画,3年一朝成名,实现理想从来不晚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如何获得幸福?那知青 那罐头北京家庭主妇自曝:40岁像20,没上过班老公每月给3万,去过50个国家…北京40岁家庭主妇火了:月入3万、不上班不带娃,活得像20岁?门罗逝世!37件小事带你回顾她的一生三十年的“好”马克谈天下(435) 聊聊中国电动车在世界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论种族歧视诺奖得主:重大决策,不要相信直觉从辍学少女到鲁迅文学奖得主,成为“阿勒泰精灵”前的李娟,原来活得这么失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