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520”——愚蠢的“谐音梗”消费主义造物节公众号新闻2024-05-20 03:05今年520真不行了,我一朋友在团购平台做活动运营,今年520从买花、酒店预定、团餐下午茶全面崩盘,那些精致西餐厅专门割韭菜的“520套餐”,销售量都是一个两个这种水平。然后因为数据太差,他上周末被拉去天天加班,又增加推送又加大优惠力度,然而数据依然无敌凄惨。这一方面说明经济下行大环境之下,消费主越来越追求理智消费;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520就是一个愚蠢的谐音梗,没有必要在这个日子成为消费主义冤大头。“520”是一个神奇的日子,本身就是因为一个谐音梗:日期的发音接近于“我爱你”,青年男女在网上矫情了一下。随后商家迅速发现商机,把这个普通的日子变成了情人节、消费节、购物街。最近,大家在朋友圈晒自拍、晒红包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微信官方在几年前也非常识趣的把当天红包上限变成了520元。用保罗·福塞尔的言论,给一个普通的日子凭空增加意义是晚期资本主义衰退的“恶俗”。因为“商品拜物教”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无论是科技进步、便利快捷、哪怕是光怪陆离、标新立异都没有了,只能玩这种“谐音梗”来凭空促进消费了。当今年轻人的普遍困境: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没有心力、没有勇气去组建家庭,生产流水线异化的结果让他们丧失了去“爱”的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却要求他们时时刻刻都成为疯狂的消费者,去消耗过剩的生产力——情人节过不过?白色情人节过不过?今天你一定要过520,哎明天还有521,下个月还有618,再下个月还有暑期大促……可恨一年只有十二个月啊,要有十三月高低得整个1314……但是有点可惜的是,埋葬520的,并不是群众识破了“消费主义把戏”,而是越来越紧迫的收入就业水平,与越来越下降的未来预期共同作用,所以并不是大家觉悟了、不要这些消费主义戏法了,归根结底是“形势比人强”。我还有个朋友在大厂做游戏,说今年主要游戏公司第一季度的数据巨难看,然后暑期都在策划大活动,都是史无前例的“回馈玩家”,甚至都准备提高爆率,当年把玩家不当人看,现在开始慌了。玩过某些著名“不把玩家当人看”热门游戏的朋友,最近闲着没事可以登录一下账号,验证一下巨额回馈或者爆率提高的爆料是否属实,但是千万别继续充钱就是了。电商平台的数据也很难看,最开始618都是提前两天也就是616左右开始,前几年全部变成6.1就开始了,今年更加好家伙,从520就开始了,电商平台的运营也一个个压力山大,这个618的KPI完不成,那就得准备应对下半年裁员的KPI了。不过数据差又怎样咯,还不是因为李佳琦没有认真工作。建议反思。当然,往好处想,人民群众都是一点一点觉悟的,对于愚蠢的谐音梗节日和愚蠢的氪金抽卡游戏的抛弃,也侧面说明游戏、恋爱、满减大促、直播带货等形式主义刺激多巴胺类的一切消费,已经不能继续为所欲为欺骗群众了,让我们期待这样一个历史进程的推进。520的热度骤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当年轻人不再需要「婚姻」》这篇文中所分析的:爱情已经成为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因为爱情这种最内在精神的体验,已经被“外物”(财产、男女双方的阶级)所异化了;因此,婚姻则是私有财产的集合与分割证明,婚姻本质是与私有制相匹配的制度,不是爱情或亲情关系而是财产关系。如今年轻人普遍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靠消费主义神话和经济繁荣的假象,能够欺骗他们一两年,但是欺骗不了一辈子。如今正是认识到了爱情的缥缈和婚姻的虚伪,“520”“我爱你”这种愚蠢的谐音梗节日注定被抛弃。反过来更好理解:假如两个人真心相爱,那么每一天都是可以被赋予意义的崭新的一天,何必对一个“谐音梗”造物节趋之若鹜,被各种集中涨价的消费主义产品割韭菜呢?抛开事实不谈,谐音梗就应该扣钱。文章最后再引用《资本的三重幻境与“杀人诛心”》这篇文章中所讲解的一段理论,更深入地理解“消费主义谐音梗人造节”的内涵:在工业时代,消费是生产的实现部分,是依附于生产,生产赋予了商品怎样的品质、功能、效果,那么消费就是这些的实现。但是,在后工业时代,消费不再是生产的依附、不再以生产实现为目的,而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意义——即消费本身的意义。这一种意义成为了消费的目的,用鲍德里亚的话讲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消费不再是针对实体的消费,而是针对于意义系统的消费”。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消费食物、衣服、日用品等, 而必须接受“某种话语权下构建的意义体系”与物品本身的绑定, 这一种体系规定着物体额外的实现与功能。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物品想要变成消费品,必须先经过这一种意义体系的构建。于是,被消费的不再是物品, 而是人与物品之间的被构建的意义本身。这一种“意义”可以是某种被激发的需求,可以是某种价值实现,也可以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亦或者就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甚至集体仪式。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到:“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洗衣机、电冰箱、洗碗机等,除了各自作为器具之外,都含有另外一层意义。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几乎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相互暗示着更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这一种“意义”,用鲍德里亚的话讲叫做“符号”,用居伊·德波的话讲叫做“景观”,它们都是被构建的超出于本质的幻象。同时,普通人也把自己的“意义”与这诸多消费品所绑定,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被消费起什么级别的商品、买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仅仅联系在了一起。茨威格有一句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其实这就是消费主义时代我们生活真实的写照:没有什么不能被出售,没有什么不能去购买,没有什么不被金钱异化。看似一件商品提升了你的“档次”“品味”,其实你早就为之付出了足够多的溢价。于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消费已经不是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 不是商品的实际有用性, 而是符号赋予的意义,一种针对消费者内心欲望特定的编码系列:“需求瞄准的不是物……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比如声誉、地位、欲望等符号系统。所以说,放弃谐音梗“520”符号意义系统,做理性消费的新时代年轻人,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相关阅读:大浪淘沙十周年,最火文章大合集毛泽东的“大民主”思想 新年寄语:表达绝望是一种勇气第二本新书正式连载完毕:《资本囚笼》全目录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