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upport.apple.com/gift-card-scams?cid=mc-nav-giftcard-giftcardlp-uschinapress-01232024
5月是亚太裔传统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亚裔研究生戴维·达姆(David Dam)20日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发文章,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剖析了亚裔对美国社会的贡献,其文化身份、移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达姆认为,不同的亚裔亚群体面临不同类型的挑战,因此,如果用集体身份(collective identity)将亚裔统一而论,会掩盖许多问题。文章摘编如下:我的父母经历过越南战争,是1980年至1990年间从越南、柬埔寨和老挝逃往美国的近59万难民中的一份子。在我们举家来美之前,亚裔的生活完全不同。在美国立国早期,华人移民帮助修建了横贯大陆铁路,贡献显著。然而,美国却在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实施禁止华人劳工移民来美的10年禁令,后来又通过《1924年移民法令》,该法令基本上不允许所有亚洲人移民来美(菲律宾裔除外)。后来,1965年的《移民和国籍法》(INA)取消移民配额限制,并优先实行高级技术移民政策和移民家庭团聚政策,该法律颁布后的10年内,亚裔移民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大多数是受过教育的高技术移民,他们解决了全美劳动力短缺问题。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亚裔研究生戴维·达姆。(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官方网站)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描述自此呈现多元化,这些不同的描述受到三方面历史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对亚裔的印象是由美国早期的种族主义观念塑造的。另一方面,那些自主计划移民的高教育阶层亚裔通过移民制度,来美后繁荣致富,影响了社会对亚裔的看法。此外,对亚裔的看法还基于人们对那些经历战争的移民的印象。亚裔移民在历史上这些不同的经历定义了他们在美国的文化身份。亚裔在美国社会的抗争被更为惨烈的非裔民权运动所掩盖。20世纪60年代亚裔与非裔的处境形成鲜明比照。自17世纪以来,亚裔在美国从未面临非裔遭受的不人道待遇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而他们作为“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也深入人心。然而,这正是社会将亚裔群体一概视为“成功的”统一体的危险所在。亚裔中的一些人可能的确取得了“成功”,例如,亚裔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中值高于全美平均水平,但不同的亚裔亚组(subgroups)获得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称,在全美贫困率为11.5%的背景下,印度裔的贫困率为6%,苗裔为17%,缅甸裔为19%。联邦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与全美普通人口(35.7%)相比,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的亚裔比例(57.4%)更高,而柬埔寨裔和老挝裔分别只占24.1%和19.3%。将亚裔视作一个整体有一些好处,因为不同的亚裔亚群体在美国面临相同的种族歧视,好莱坞对亚洲人的描述大多是负面的,这让亚裔感到自己永远是外国人。亚裔若想真正满足自身全部需求,需协同努力,对(亚裔群体内的)数据进行分类,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为公共决策提供参考。政府最近对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第15号令的修订值得关注,因为它更新了联邦机构的政策标准,允许对全美种族情况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报告。数据分类政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显示出那些亚群体在社会中仍然落后,并提醒社会应着力帮助哪些亚群体。无论人们对平权运动看法如何,也无论社会在提升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是否奏效,忽视少数群体的存在都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