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无法原谅父母,不必勉强自己

无法原谅父母,不必勉强自己

公众号新闻


来源:心灵成长家园(ID:xinling_JY)
鲁稚的阳台  编辑



许多人一边承受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又因自“不关爱”原生家庭而陷入自责和内疚之中,给自己打上了“不孝”的标签,并陷入自我攻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许多人在成年后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和过去,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

《欢乐颂》中那种不成熟的父母,他们不为孩子考虑,只把孩子当成工具对待。这样的父母真的可以原谅吗?
其实原谅不原谅,看你自己。不必勉强自己,也不要为难自己。
只和自己内在的父母和解就好,不要感到内疚和自责。

我们不必责怪自己,因为我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无法做到被伤害,还能够去爱对方。

我们要原谅自己的真实反应,别陷入斗争之中,我们接纳父母就是这样的人,接纳我们遇见了这样的父母。不去改变,也不去抗争。

好好过自己的人生就好,不纠结,不内耗。

01

原生家庭中三种“有毒”的父母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就把那些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持续反复伤害孩子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


苏珊·福沃德通过大量的临床心理治疗发现,深受原生家庭之痛的成年人,一般都来自3种有毒的父母。
① 虐待型父母


这种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见的伤害就是身体虐待和言语虐待。
身体虐待: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听话、跟他们对抗、给他们造成很大麻烦的时候。
与其说大人打孩子,是因为孩子调皮不听话,倒不如说他们只是想要在弱小的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疲惫、压力、焦虑和不快。

长期对孩子实施身体虐待的父母,有严重的人格缺陷,他们自己可能就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
言语虐待:很多父母对孩子都实施过言语虐待,他们会用很直接的、公开的、难听的、恶毒的语言,去贬损他们的孩子,比如骂孩子蠢、没用、无能、不听话、不可爱。
长期在言语虐待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对批评、否定等负面评价极度敏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会极度悲观,内心会非常自卑。
即便有人赞美、喜爱他们,他们也会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听到了太多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他们不敢轻易相信他人,甚至会扭曲对方的评价,认为对方在挖苦贬低自己。
② 缺位型父母
缺位型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孩子和父母的角色混淆不清,甚至直接颠倒,不是由父母照顾孩子,而是由孩子照顾父母,由孩子承担父母本该承担的重任。
这些孩子从小就缺少陪伴,缺少关爱和照料。他们只懂得甘于奉献,他们没有自我,或者说,由于从小不被重视,而只有一个低自尊的自我。


③ 操控型父母
操纵型父母是没有边界意识的父母,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孩子过度控制和干涉,总是管太多。
虽然他们嘴上一直狡猾地声称“这都是为你好”,但其实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而是内心爆棚的权力欲能否得以施展。
当孩子尝试反抗他们的控制时,他们会通过一些富有威胁、恐吓和羞辱性的语言来“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愿,
比如父母会说:
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就按照我说的去做”,
“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哪那么多废话”,
“你这个孩子就是太自私,缺心眼,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父母会害你吗?”。
喜欢操控孩子的父母即便孩子长大离家,他们也会在千里之外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来控制他们的孩子。


02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大多数“中毒”的孩子在成年之后,都无一例外有一个相似的“共性”,那就是自尊心受损严重,并伴随相应的“自我毁灭式”行为。
他们都有一个悲观消极的自我形象,他们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他们总是对批评和否定过度敏感,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也不值得被爱。
这些深受原生家庭之痛的成年人,想要真正愈合自己的伤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① 不强迫自己去原谅
很多心灵鸡汤都告诉那些曾经受过伤害的人,要选择原谅,选择宽容,选择放下,才能够真正摆脱那些不堪回忆的伤痛。
苏珊·福沃德通过临床心理治疗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原谅,而给生活带来本质的、持久的改变。
只有当父母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努力去求得我们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
事实上很多父母并不承认所发生的事实,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更毫无补偿的意愿。
他们会依旧像过去一样践踏孩子的自尊心,推卸责任,以自己的意志操控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原谅和忘记,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它不仅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好,反而会增加我们内心的愤怒和怨恨。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
② 改变自己的观念
心理学家发现,观念和情绪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很难改变,那么你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的观念。
比如,你固执地认为,你的父母永远都不可能意识到他们的错误,你不可能“战胜”自己的父母,他们只会带给你伤害、无助和烦恼,你只能无奈地选择屈服、退让和顺从。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抱持的信念是,你把自己的人生交到了父母的手上,任由他们来掌控你的人生,你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如此,原生家庭之痛会成为你整个人生的噩梦,你将无法从中摆脱出来。
如果你换一种观念,虽然父母曾经带给我伤害,但是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以不受父母的控制。父母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他们对我的评价。”
当你质疑你的父母,尊重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朝好的方向设想时,意味着你开始夺回自己人生的选择权,而这是走出原生家庭之痛的重要一步。
③ 设定自己的边界
仅仅改变观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执行自己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设定自己的边界。
这里所说的边界不仅仅是物理边界,比如说父母不能够随便进你的房间、乱动你的东西等等,还包括情感边界。
举个例子:
你违背父母的意愿,选择去外地工作,这种行为让父母非常失望、甚至愤怒,你可能会因此感到内疚自责,

但你要意识到,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是你的权利,父母只能提供意见。
当你的选择和父母的选择背道而驰时,你的父母必然会受伤,但你没有义务为照顾父母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真正需要疗伤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作为成年人,有责任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
设定边界的目的是,撇开父母对自己的灌输和影响,拥有属于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
任何设定边界的行为,都不那么让人感到舒服,但它确实能够帮你夺回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和自由空间。
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去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特别是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无尽痛苦的人。
原谅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可以试着走出这段关系,去寻找新的生活体验和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释放自我,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只有当我们真正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今日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亚马逊“青少年心理”排行榜第一名



更多精品图书、杂志 请进 
阳台优佳甄选



▍往期回顾

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如何走出糟糕的原生家庭,获得心灵的自由

你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和孩子的关系,决定他20年后的命运!

心理学家:原生家庭有5个层级,许多父母只停在第二层

你被原生家庭伤害,最好的疗愈不是原谅父母,而是接纳自己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五绝】 花问 (十一真)新任教育部部长: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心情好的周一精胺合酶的减少增强自噬以抑制 Tau 积累,可能用于阿尔茨海默预防;竟然与健康饮食如此吻合!这3种父母,最容易养出幸福的孩子身上自带“穷气”的父母,养不出高贵的孩子富二代的父母,可太难了…美国华人父母,强扭出了多少「失败的谷爱凌」?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真相!公民子女申请美国境内父母,十大情况解析!美国华人父母,培养出多少「失败的谷爱凌」?请“专家”PUA自己孩子的父母,还是最好别生了……刚刚,朱令案突破:作为父母,他们出手了!诗与读者最差劲父母,就是经常给孩子灌输以下观念!董宇辉:真正厉害的父母,早就做到了反焦虑、反内卷、反内耗“五猖会式教育”疯传:高情商的父母,不会在小事上内耗孩子……“女子挑衅站岗哨兵”后续:警方已找到涉事人父母,官方通报来了低层次父母,喜欢不断挑剔孩子,而高层次父母,只做这三件事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出真相,谎言和阴谋终酿家庭悲剧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真相,谎言和阴谋终酿家庭悲剧曼哈顿第二大道大改造,加强自行车公交基础设施[日签]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让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学习的父母,孩子可能就是那个“代价”身上自带“穷气”的父母,很难养出富足的孩子第一批教育消费降级的中产父母,已经后悔了……好的父母,有2种功能亚裔女孩雇凶枪杀父母,父亲劫后余生揭出真相活了30年才明白的道理:真正能管住孩子的父母,必然都是“不讲道理”的!惊人的追蛇定律:喜欢“较劲”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诺奖大师莫言:真正厉害的父母,都重视这一点让我安静地工作吧,小人都走开。。。。。。科大出奇葩,当世不寂寞川渝父母,才是原生家庭的顶配华裔乖乖女雇凶杀父母,最新纪录片炸裂上线!父亲幸存揭露真相,完美女儿设下局中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